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究肾脑复元汤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移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可能机制。方法将7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干细胞组、联合组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后第1天中药组和联合组给予肾脑复元汤11.6 g/kg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干细胞组予10 ml/kg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共15天;干细胞组和联合组造模后第1天尾静脉缓慢注射1×106个h UC-MSCs。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 h及术后第4、8、15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于第4、8、15天时采用TUNEL染色标记凋亡细胞,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第8、15天)、干细胞组及联合组(第4、8、15天)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凋亡细胞数减少,IL-1β、IL-6表达降低,IL-10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中药组比较,联合组第4、8天TNF-α表达降低(P0.05);与中药组及干细胞组比较,联合组第8天时IL-1β、IL-6表达降低,第8、15天时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凋亡细胞数减少、IL-10表达升高(P0.05)。结论肾脑复元汤联合h UC-MSCs移植可促进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修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脑脉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移植BMSCs后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和扩增BMSCs;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4h颈内动脉移植BMSCs;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MSCs移植后7d(早期)、14 d(中期)和28 d(后期)神经细胞特异性标志NSE和GFAP、神经营养因子NGF和GDNF表达变化.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NSE和GFAP表达明显.脑缺血后7d、14d、18d组NSE表达减弱;7d组GFAP表达增强、14d和28d减弱;7d组NGF表达增强、14d和28d组递减;7d组GDNF表达增强、14d减弱、28d增强.脑脉通7d组大鼠的NSE表达较模型组增强;28d组GFAP表达减弱;14d和28d组NGF表达增强;7d组GDNF表达减弱,14d组增强.移植28d组GFAP,NGF和GDNF表达均较模型组增强.与移植组比较,联合7d组和28d组NSE表达增强;7d组GFAP表达减弱,14d增强;28d组NGF表达增强.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细胞反应、神经营养因子NGF和GDNF表达呈不同变化特点;BMSCs移植后早期作用并不显著,但后期增强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及神经细胞反应的作用明显;脑脉通可使BMSCs移植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提前并增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早期上调NGF和G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5,(10)
目的探究肾脑复元汤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组(MCAO)、肾脑复元汤组(MCAO+肾脑复元汤灌胃),各组再根据处死时间随机分为7、14、21 d三个时相组;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缺血海马区坏死细胞数、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b FGF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肾脑复元汤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1),坏死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BDNF(第7、14天)及b FGF(第7天)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肾脑复元汤可以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并促进脑梗死组织修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b F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李映辰  王瑾茜  刘侃  胡国恒 《中草药》2016,47(5):781-787
目的探究肾脑复元汤(SFD)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s)移植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FD组(11.6g/kg)、h UC-MSCs组、联合组(SFD+h UC-MSCs),各组根据处死时间随机分为造模4、8、15 d 3个时相组;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变,HE染色观察海马区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和Wer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FD组、h UC-MSCs组和联合组海马区神经细胞坏死均明显减轻,SFD组(第8、15天)、h UC-MSCs组及联合组(第4、8、15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BDNF和b FGF表达显著升高(P0.01、0.05)。与SFD组和h UC-MSCs组比较,联合组第8、15天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BDNF和b FGF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SFD联合h UC-MSCs移植能显著改善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脑缺血后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b F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肾脑复元汤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侧脑室注射3μL蒸馏水),模型组(侧脑室注射3μLβ-淀粉样蛋白(Aβ) 25-35+蒸馏水灌胃)、肾脑复元汤组(侧脑室注射3μLβ-淀粉样蛋白25-35+肾脑复元汤灌胃)及对照组(侧脑室注射3μLβ-淀粉样蛋白25-35+盐酸多奈哌齐灌胃),各组均各灌胃1次,分别于7,14,21 d 3个时相处死。观察HE染色、tunnel染色及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坏死程度较轻,且中药组(第14天)细胞凋亡程度较模型组减轻(P 0. 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第7天) b FGF,BDNF表达上升(P 0. 05)。结论:肾脑复元汤对AD病大鼠海马区神经具有修复的作用,且发挥作用主要在后期。其机制与促进海马区BDNF及b F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神经营养因子环节探讨健脑通络汤(即补阳还五汤合六味地黄汤)抗脑缺血损伤的机制,并观察补阳还五汤与六味地黄汤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Haruo Nagasawa法复制老龄大鼠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健脑通络汤组、六味地黄汤组、补阳还五汤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观察各组术后24h、72h、7d脑组织TGF-β1、GDNF的表达.结果 健脑通络汤能提高急性持续脑缺血大鼠的TGF-β1、GDNF阳性细胞总数,使其表达增强,其作用优于单用,其中单用补阳还五汤优于单用六味地黄汤.结论 通过诱导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可能是健脑通络汤脑保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柴胡汤灌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急诊科1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94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柴胡汤灌肠,2次/d连续7d.分别于第2、5、7天检测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结果 治疗第2、5、7天中药组患者的TNF-α为[(42.18±20.57) mg/L、(22.06±10.73) mg/L、(9.88±4.62) mg/L],IL-1β为[(0.28±0.11)μg/L、(0.19±0.02) μg/L、(0.18±0.06) μg/L],IL-6[ (87.90±49.41)ng/L、(16.59±10.24) ng/L、(14.96±11.42) ng/L],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第2、5、7天[TNF-α分别为(53.18±20.53) mg/L、(43.78±11.08) mg/L、(19.69± 11.53) mg/L; IL-1β分别为(0.31±0.04) μg/L、(0.25±0.12)μg/L、(0.22±0.07) μg/L; IL-6分别为(96.43±31.48) ng/L、(51.63±37.16) ng/L、(44.36±27.54) ng/L,P均<0.05]的水平.结论 大柴胡汤灌肠有助于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祛痰通络汤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ies,DN)模型大鼠肾组织转化 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作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贝那普利组(1 mg/kg·d-1)、祛痰通络汤低剂量组(3g/kg·d-1)、祛痰通络汤中剂量组(4.5 g/kg·d-1)、祛痰通络汤高剂量组(6g/kg·d-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均在同一时间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各组分别干预8周,采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分别检测各组肾组织TGF-β1蛋白和基因水平.结果 肾组织TGF-β1蛋白表达分别为:贝那普利组(1.55±0.12)、祛痰通络汤低剂量组( 1.54±0.16)、祛痰通络汤中剂量组(1.49±0.17)、祛痰通络汤高剂量组(1.39±0.25),均低于模型对照组(2.79±0.22),(P均<0.05);肾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分别为贝那普利组(0.35±0.07)、祛痰通络汤低剂量组(0.39±0.03)、祛痰通络汤中剂量组(0.35±0.06)、祛痰通络汤高剂量组(0.32±0.07),均低于模型对照组(0.65±0.09),(P均<0.05).结论 祛痰通络汤下调TGF-β1在肾组织的表达,可能是祛痰通络汤治疗DN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三叶青水提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白细胞介素23(IL-23)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共30只,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三叶青组,每组10只。利用烟熏加气管内滴入脂多糖(LPS)复制COPD模型,第8天开始用三叶青水提物进行干预,28天后采集标本,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23和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血清中IL-23和IL-17的表达分别为模型组(25.38±1.25)ng/L、(63.78±4.98)ng/L,对照组(10.23±0.35)ng/L、(40.28±3.08)ng/L,三叶青组(15.79±2.38)ng/L、(49.97±3.65)ng/L,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匀浆中的IL-23和IL-17表达分别为模型组(45.83±2.22)ng/L、(90.68±0.12)ng/L,对照组(16.39±1.14)ng/L、(56.23±1.24)ng/L,三叶青组(30.89±6.13)ng/L、(70.79±0.08)ng/L,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的IL-23和IL-17表达分别为模型组(35.83±3.22)ng/L、(83.34±4.35)ng/L,对照组(14.68±1.14)ng/L、(52.17±3.92)ng/L,三叶青组(24.89±1.13)ng/L、(62.65±2.23)ng/L,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叶青水提物可降低COPD大鼠血清、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23和IL-17的表达,对COPD炎症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对裸鼠上皮性卵巢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转录因子Twist-1和干细胞CD13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桂枝茯苓丸小、大剂量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经左侧腹腔内注射 HeyA8卵巢癌细胞系制作裸鼠上皮性卵巢癌模型。造模第2天,桂枝茯苓丸小、大剂量组分别灌胃0.03、0.15 g/kg桂枝茯苓丸水溶液,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21 d后,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裸鼠卵巢癌变组织Twist-1和CD133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裸鼠卵巢癌变组织VEGF、HIF-1α表达;采用PCR检测裸鼠卵巢癌变组织VEGF、HIF-1 mRNA表达;测定腹水中IL-2及IL-12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桂枝茯苓丸大剂量组裸鼠卵巢癌变组织 Twist-1[(61.32±4.12)%比(86.01±7.90)%]、VEGF[(55.51±4.84)pg/ml比(75.12±6.04)pg/ml]、VEGF mRNA[(3.70±0.51)比(5.04±0.33)]、HIF-1α[(9.81±0.65)ng/ml比(17.74±1.31)ng/ml]、HIF-1 mRNA[(1.05±0.10)比(2.31±0.30)]表达下调,腹腔液中IL-2[(7.94±0.67)U/L比(13.30±1.24)U/L]及IL-12[(0.32±0.04)U/L比(0.78±0.06)U/L]水平降低(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通过下调腹腔卵巢癌变组织Twist-1表达,降低VEGF、HIF-1α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IL-2、IL-12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对裸鼠上皮性卵巢癌变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石斛药材的演变。结果: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石斛来源为兰科石斛属Dendrobium植物的新鲜或干燥茎;1977—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或铁皮石斛;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来源为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或马鞭石斛;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的来源为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铁皮石斛也从石斛项下都单列出来。讨论:石斛药材基源的变化、铁皮石斛的单列体现出石斛用药的科学性。但铁皮石斛与石斛的性味、功效一致,值得商榷;DNA条形码、分子标记技术等新方法可以应用到石斛药材的鉴别中。  相似文献   

16.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姜黄根茎不同部位外在物理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为姜黄药材的等级划分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在姜黄道地产区收集样品,每份样品按母姜、子姜一级、子姜二级进行分类,分别测定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颜色值[明亮度(L*)、红绿度(a*)和黄蓝度(b*)]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挥发油含量。结果:不同部位姜黄根茎的长度、宽度、厚度、质量、折干率差异较大,其中宽度、厚度、质量在鲜品和干品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子姜二级的折干率显著低于母姜与子姜一级。姜黄不同部位颜色值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姜黄鲜品断面颜色值a*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b*次之,颜色值L*最小,姜黄干品粉末颜色值b*的变异系数最大,颜色值L*、a*变异系数较小。姜黄不同部位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子姜一级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含量均高于母姜和子姜二级。结论:综合以上指标,姜黄子姜一级的理化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20.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