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技术,研究54例乳腺癌组织(其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33例)及15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 结果:54例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2.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及乳腺纤腺瘤组织,(P<0.05);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中其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P<0.05);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在癌旁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中未检测到survivin蛋白。 结论: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上调,并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诊断乳腺癌和判断其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IP30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0例乳腺增生症及40例乳腺癌组织中TIP30的表达,分析TIP30在两种组织中表达差异,探讨TIP30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1)TIP30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在乳腺增生症组织中的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TIP30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乳腺癌发病年龄无关(P>0.05).结论:TIP30的表达在乳腺癌的发展、转移及预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2例乳腺癌、20例癌旁正常组织、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RhoC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D34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其与RhoC蛋白的相关性。结果RhoC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2%,而在癌旁乳腺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不表达,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中RhoC蛋白阳性患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oC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MVD信相关. 其表达上调可能促进了乳腺癌的侵袭、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PCNA和BCA-225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和BCA-225蛋白在70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组织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个数、临床TNM分期和癌基因Her-2等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CNA和BCA-225高表达率分别为64.29%和55.71%,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乳腺癌中PCNA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个数、临床TNM分期及癌基因Her-2相关(P<0.05),而BCA-225表达与病理分级和Her-2相关(P<0.05),PCNA与BCA-225表达呈正相关(r=0.2685,P<0.05)。乳腺癌生存组PCNA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PCNA低表达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高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CNA蛋白为乳腺癌患者独立有效的预后指标,风险度exp为1.819224(P<0.05)。结论:乳腺癌PCNA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增殖、发展及预后紧密相关,PCNA 低表达患者的生存状况好于高表达患者,是评价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有效指标。BCA-225对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5脂氧化酶(5-LOX)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4例乳腺癌、24例癌旁组织及18例正常乳腺组织中5-LOX蛋白的表达;分析5-LOX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5-LOX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P〈0.01)。5-LOX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无关。结论:5-LOX蛋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有可能作为独立指标判断乳腺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CND1、MDM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CND1、MDM2在58例乳腺癌及19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的表达情况与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蛋白间的相关性,并分析58例乳腺癌患者的随访资料,判断CCND1、MDM2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CC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9%(33/58)、15.8%(3/19);MDM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0%(47/58)、21.1%(4/19)。两组中CCND1和MDM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CND1和MDM2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无关(P〉0.05)。在淋巴结转移病例中,CCND1蛋白表达与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MDM2蛋白的表达与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CCND1蛋白表达与MDM2蛋白的表达相关且具有一致性(χ2=17.918,P〈0.05,Kappa=0.472)。结论 CCND1与MDM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说明其可能共同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并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酸性神经酰胺酶(N-acylsphingosineamidohydrolase1,ASAH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73例乳腺癌、23例乳腺良性肿瘤和2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ASAH1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良性肿瘤中与正常乳腺组织中ASAH1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AH1在乳腺癌中表达阳性率为72.6%,与正常乳腺组织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AH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呈相关性。结论:ASAH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强,ASAH1蛋白表达增强预示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8.
黄蓉  夏朝霞  杨峂  任舟辉 《浙江医学》2018,40(17):1922-192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纺锤体和动粒相关蛋白2(SKA2)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新鲜乳腺癌及癌旁冷冻组织标本40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KA2mRNA表达水平;选取乳腺癌石蜡包埋标本16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KA2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SKA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分型、分子分型及淋巴结转移状况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K2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KA2mRNA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率为70.0%。SKA2蛋白表达与患者TNM分期和淋巴结是否转移均有关(均P<0.01),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病理分型、分子分型均无关(均P>0.05)。结论SKA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SKA2可作为反映乳腺癌转移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转录因子Snail mRNA及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Snail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的方法检测乳腺癌、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5 cm)中转录因子Snail 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nail mRNA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Snail mRNA的阳性表达量高于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Snail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相对正常乳腺组织(P〈0.05),且癌组织中Snail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无关。结论乳腺癌的癌变、侵袭、转移可能与Snail蛋白、mRNA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Gird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128例浸润性乳腺癌、38例导管内癌、30例单纯性导管上皮增生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Gird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Girdin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单纯性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内癌及浸润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3.3%、42.1%、51.6%,呈逐级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Girdin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明显相关,并与患者的生存时间也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 Girdin蛋白在乳腺癌的发生、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与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YA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YA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26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YAP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乳腺癌组织中有20例为阳性,占33.33%,而在2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有25例为阳性,占9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28.7,P<0.0001);乳腺癌中YAP的阳性表达与年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YAP的表达与乳腺癌形成相关,有可能是乳腺癌形成早期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的临床特征对病程产生的不同影响。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78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包括良、恶性)235例进行分析,先证肿瘤为乳腺肿瘤144例(A组),先证甲状腺肿瘤91例(B组),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以保存有完整组织蜡块的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癌27例(C组)为研究对象,并设置对照组(甲状腺癌及乳腺癌各25例),用免疫组化检测ER、PR在甲状腺癌及其并发的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差异及相关性。结果发病间隔时间与后发肿瘤的良恶性关系有统计学意义(A组t=-2.102,P=0.047;B组t=-3.044,P=0.003);〉50岁的A组患者及〉40岁的B组患者其发病间隔时间明显缩短(A组t=3.738,P=0.000;B组t=2.472,P=0.018);C组中的甲状腺癌及乳腺癌ER免疫组化表达呈正相关(rs=0.516,P=0.006);C组与对照组甲状腺癌ER强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38,P=0.031)。结论〉40岁的甲状腺肿瘤患者或〉50岁的乳腺肿瘤患者患良性第二原发肿瘤的可能性较大,间隔时间越长,则并发对应部位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更大。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癌患者的甲状腺及乳腺癌组织的ER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甲状腺癌组织ER强表达率较一般人群高,这为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癌的内分泌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TAT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正常乳腺组织、76例乳腺癌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观察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STAT3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是23.3%,低于乳腺癌组织中的65.8%(P<0.01);STAT3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一定关系(P<0.05)。结论:STAT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可能是判断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phrin A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与宫颈癌缺氧微环境、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宫颈癌组织、7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织和49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phrin A1、Eph A1受体、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和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组织间质中CD34、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病历资料完整的乳腺肿瘤患者400例,其中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患者100例(A组),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100例(B组),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100例(C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00例(D组),4组患者均行择期手术治疗,术后取病变组织制备标本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组患乳腺肿瘤组织间质细胞中CD34、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中CD34阳性率显著低于A、B、C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SMA阳性率明显高于A、B、C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间CD34、α-SMA的阳性表达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肿瘤组织间质中CD34表达的丢失及α-SMA表达的增强在乳腺肿瘤从良性到恶性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EphB4和EphrinB2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卵巢癌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0例卵巢癌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phB4和EphrinB2mRNA的相对含量,同时利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法检测上述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EphB4和EphrinB2mRNA的表达与各种临床病理参数和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①卵巢癌组织中EphB4mRNA、EphrinB2mRNA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卵巢组。②EphB4、EphrinB2mRNA的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③卵巢癌组织中EphB4和EphrinB2mRNA的表达与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正相关。结论 EphB4和EphrinB2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5(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5,TRAF5)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癌组织及不同侵袭能力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TRAF5和CD34在70例乳腺癌组织和14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AF5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高侵袭)和MCF-7(低侵袭)中的表达.结果:TRAF5表达于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和乳腺癌肿瘤细胞胞浆内.其在正常乳腺组织、非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F5在乳腺癌高侵袭细胞系中的表达量高于低侵袭细胞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TRAF5阳性表达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在浸润性导管癌中,TRAF5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NS)基因在多种肿瘤细胞中的差异表达情况,探讨NS基因与肿瘤细胞增殖调控的相关性。方法: 体外培养子宫颈癌细胞、乳腺癌细胞、乳腺导管癌细胞、肝癌细胞(SMCC-7721)、肝癌细胞(HpeG2)与正常肝细胞,提取对数生长期肿瘤细胞总RNA,以RT-PCR方法检测NS在mRNA水平的差异表达;提取肿瘤细胞的总蛋白,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S在翻译水平的差异表达。结果: 肿瘤细胞中NS基因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尤其以乳腺癌细胞、乳腺导管癌细胞、肝癌细胞(SMCC-7721)与肝癌细胞(HepG2)中NS基因表达量为最高,而正常肝细胞未检测到NS的表达。结论: NS在肿瘤细胞中的高表达具有普遍性,而在终末分化的细胞中不表达,判断NS基因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调控,其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和基因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和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cl-2相关X蛋白(Bax)、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Bag-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在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其癌旁组织各85例、乳腺导管内癌及其癌旁组织各70例,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化法检测Bax、Bag-l、Bcl-2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ax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及导管内癌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g-1、Bcl-2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ag-1、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导管内癌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Bag-1、Bcl-2蛋白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高于导管内癌组织,Bag-1、Bcl-2高表达可作为判断乳腺疾病良、恶性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剂(TIMP-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乳腺癌组织中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TIMP-2阳性表达率为64.52%。TIMP-2阳性表达率在≤50岁年龄组(51.52%)比〉50岁患者年龄组阳性率(79.31%)明显偏低(P〈0.05)。浸润性导管癌的阳性表达率(71.15%)明显高于导管内癌局部浸润的阳性表达率(30.00%)(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78.38%)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44.00%)(P〈0.05)。TIMP-2阳性表达与癌的左右乳分布及临床分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TIMP-2表达降低,可能促进了乳腺癌的浸润进展及转移,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研治将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