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花椒精油的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椒精油是食品加工企业和香料行业理想的调香原料,花椒精油的制得方法很多。文章主要综述了花椒精油的水蒸气蒸馏方法、同时蒸馏萃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  相似文献   

2.
花椒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就近年来有关花椒籽的研究利用作一介绍,并阐述了花椒籽油中α-亚麻酸的生理功能、富集纯化方法、应用及抗氧化研究,旨在促进花椒籽的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竹叶花椒是我国传统的药食两用的植物之一。本文从竹叶花椒的功能性成分,生物活性方面来阐述竹叶花椒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花椒果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对花椒果皮的研究成果以及产品的开发应用,为我国花椒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花椒是我国特有的食用香辛料之一,文章综述了花椒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以及花椒加工利用等现状,为花椒的进一步研究与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食用花椒是我国特有的香辛料,具有食品赋香和多种生理功能作用。综合已有国内外文献,对食用花椒不同食用部位的营养成分、加工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分析了其在食品加工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花椒是我国特产的一种根、茎、枝、叶及果皮、籽实,俱富浓郁辛香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为香料、油料和药用的经济树种。花椒以其速生、早实,利厚和适应性强、栽培管理比较简便等特点。很早就与我国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国利用花椒,一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11~10世纪的周代,我国栽培花椒也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本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花椒所固有的特点。花椒也得到了规模性的发展。花椒的第一个特点是适应性好,生命力强。花椒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尤喜深厚、肥沃、  相似文献   

8.
花椒作为一种传统的药食同源经济作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和使用历史。近年来,消费者对花椒精深加工产品的需求逐步趋于多样化。为了促进花椒系列产品的开发,对花椒油和花椒籽油的定义、分类和主要提取方法进行了总结。花椒油和花椒籽油分别是以花椒果皮和花椒籽为原料制备的产品,花椒油根据制备方式不同分为花椒调味油、花椒精油和花椒油树脂。花椒籽油的主要制备方式为压榨法和溶剂浸提法。综合创新花椒中脂肪的精深加工技术,拓宽花椒食用、药用等范围,是实现花椒资源增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花椒为药食两用品,花椒的干燥作为花椒的一种重要加工方式,适当的干燥方法可以延长花椒的贮藏时间,使花椒保持良好的品质.文章主要从花椒的干燥前处理方法、花椒的不同干燥技术、花椒的干燥动力学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状况进行了论述,并对花椒加工技术的后续发展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花椒干燥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花椒原产于中国,是中国传统的食品调味料与中药药材,在食品加工和疾病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近年来花椒及其提取物的研究进展,分别从花椒的活性成分、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究;主要论述了花椒提取物的生理活性及其提取方法,以及花椒提取物在食品贮藏、调味品及其他食品方面的应用,并对花椒及其提取物在食品行业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酸化-碱炼-结晶法和酸化-碱炼-溶剂法对花椒籽仁油的脱蜡效果,选择酸化-碱炼-结晶法精制花椒籽仁油。以脱蜡率为指标,重点考察了结晶温度、结晶时间、氢氧化钾浓度对脱蜡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酸化-碱炼-结晶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结晶温度8℃,结晶时间8 h,氢氧化钾浓度0.5 mol/L。在最佳条件下花椒籽仁油的脱蜡率为82.28%,脱酸率为97.20%。  相似文献   

12.
花椒籽油的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花椒籽油的主要成分、理化性质、制取方法和开发利用等研究现状,并对花椒籽仁油中α-亚麻酸的富集纯化方法进行了详细综述.花椒籽的合理利用并形成产业链仍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Weibull分布函数的花椒真空干燥动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缩短花椒真空干燥时间,提高其干制品品质,降低能耗,选取真空度V(0.02、0.04、0.06MPa)和干燥温度T(50、60、70℃)进行全面试验。对花椒尺度参数α、形状参数β、有效扩散系数D_(eff)及几何参数R_g进行研究,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数据进行拟合,计算花椒真空干燥平均干燥活化能E_a,通过加权评分法对各干燥条件下干制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干燥温度(T)和真空度(V)与干燥时间均呈正相关性;花椒形状参数β值为1.336 9~1.613 2,接近于1,即干燥特性曲线严格服从指数分布;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_(eff)值为0.715×10~(-8)-2.244×10~(-8)m~2/s,不同干燥条件下,几何参数R_g值均接近于1,即估算有效系数D_(cal)与试验所得有效扩散系数D_(eff)非常接近,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线性拟合方程拟合度较高。对花椒真空干燥活化能Ea求解,其值为24.36 k J/mol,易于干燥;花椒色泽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越低所得△E*值越小,即色泽变化越小,破壳率μ与干燥温度和真空度均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GC-MS分析花椒籽油脂肪酸组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花椒籽油脂肪酸组分,鉴定出12种脂肪酸,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组分相对含量,其主要成分为:棕榈酸(20.14%)、油酸(29.72%)、亚油酸(29.65%)和α–亚麻酸(17.91%);花椒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78.4%,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47.8%。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植物油浸提法、食用酒精提取法、无水乙醚提取法、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法提取花椒的有效成分,对比不同提取方法对花椒提取物提取率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五种不同方法分别提取花椒的有效成分,检测提取物有效成分含量、计算提取率,并分别评价各提取物的感官品质;结论:五种方法所得产物提取率和有效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所得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和提取率最高,花椒挥发油和麻素提取率分别达到100%和94.6%.植物油浸提所得产品的品质较好,但有效成分提取率偏低,花椒挥发油和麻素提取率分别只有5.7%和23.5%.水蒸气蒸馏法只能得到花椒挥发油.食用酒精提取法和无水乙醚提取法获得了大部分花椒麻素和少量的挥发油.  相似文献   

16.
我国花椒的饮食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我国不同时期花椒饮食文化从多角度进行比较探源,认识现状与原因,对发展我国花椒产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花椒籽油的提取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花椒籽含有27%~31%的油脂,尤其是α-亚麻酸的含量占油脂总量的33.3%。为了合理利用花椒籽资源,着重研究了提取花椒籽油最佳方法及最优条件。同时对花椒籽的国内外研究利用情况,市场应用情况和前景作了客观的分析论证,以期促进花椒籽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8.
花椒籽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脱脂花椒籽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花椒籽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并对制得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酶法提取花椒籽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2.0%,料液比1∶23,酶解温度42℃,酶解时间13 h,酶解pH 4.33,胰蛋白酶添加量0.4%。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花椒籽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平均得率为9.19%,持水力为2.33 g/g,膨胀率为2.05 mL/g。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花椒的经济价值,充分利用花椒下脚料,以山西运域花椒籽为原料,采用溶剂法对花椒籽中的黑色素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影响花椒籽黑色素得率的因素:提取溶剂、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进行探讨,用花椒籽黑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值来代替黑色素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 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以花椒籽黑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值作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法分析(RSM),得出黑色素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参数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最佳提取温度为66℃,最佳提取时间4.5h,料液比1∶33 (g/mL).此条件下,黑色素吸光值为0.305.三个因素对花椒籽黑色素得率影响依次为:温度>料液比>时间.  相似文献   

20.
《食品工业科技》2013,(03):265-268
为了提高花椒的经济价值,充分利用花椒下脚料,以山西运城花椒籽为原料,采用溶剂法对花椒籽中的黑色素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影响花椒籽黑色素得率的因素:提取溶剂、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进行探讨,用花椒籽黑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值来代替黑色素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以花椒籽黑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值作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法分析(RSM),得出黑色素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参数。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最佳提取温度为66℃,最佳提取时间4.5h,料液比1∶33(g/mL)。此条件下,黑色素吸光值为0.305。三个因素对花椒籽黑色素得率影响依次为:温度>料液比>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