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种加热方式对油脂品质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磁炉、微波炉、常规加热对大豆油、花生油进行处理,测定其酸价和过氧化值,以比较三种加热方式对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炉加热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最大,微波炉加热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次之,常规加热的影响最小;花生油、豆油依次对热效应的敏感程度增加;间歇加热、加新油加热有利于油脂品质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用人工滴定法和自动电位滴定法两种油脂中酸价的测定方法,测定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植物调和油、芝麻香油、菜籽油与葵花仁油7种植物油脂,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两种方法进行精密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测定方法没有显著性差异。由于自动电位滴定法准确度和精密度更高,适用范围广,如不考虑成本因素,其更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功玲  路见锋  苏丁 《食品科技》2006,31(4):107-109
以大豆油、花生油作植物油的代表,比较电磁炉、微波炉、常规加热3种加热方式对植物油中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炉加热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微波炉加热,再次为常规加热;含不饱和脂肪酸越多的油对热效应越敏感;间歇加热、加新油加热有利于油脂品质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煎炸时间对不同油脂的热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种油脂观察对比,选择适合煎炸食品使用的油脂。方法以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羰基价(carbonyl group value,CGV)为指标,对于不同油脂在不同煎炸时间下,观察油脂理化指标和品质的裂变程度的变化。结果随着煎炸时间的增加,油脂的酸价、过氧化值、羰基价呈现增加趋势。结论 4种油脂对煎炸时间的稳定性为: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  相似文献   

5.
在一级压榨浓香花生油和三级大豆油中分别添加油质量0. 02%的叔丁基对二苯酚(TBHQ)(纯度≥99. 0%)、茶多酚(纯度≥95. 0%)、迷迭香提取物(鼠尾草酸含量≥20. 0%)、维生素E(纯度≥90. 0%)等抗氧化剂,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油脂氧化,以过氧化值、酸价、维生素E和甾醇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抗氧化剂对一级压榨浓香花生油和三级大豆油氧化稳定性及预测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若以过氧化值达到相应国标限量(一级压榨花生油6. 0 mmol/kg、三级大豆油9. 85 mmol/kg)作为评价指标,空白花生油及添加TBHQ、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E的花生油预测货架期分别为55. 7、229. 3、161. 6、161. 0、56. 5 d,对应大豆油的预测货架期分别为144、408、112、152、108. 8 d;在预测货架期内,5种花生油中甾醇和维生素E的平均损失率分别为不超过3%和12%,5种大豆油中甾醇和维生素E的平均损失率分别为不超过4%和11%。4种抗氧化剂在浓香花生油中的抗氧化效果为TBHQ茶多酚迷迭香提取物维生素E,在大豆油中的抗氧化效果为TBHQ迷迭香提取物茶多酚维生素E。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敖德萨油脂联合工厂和列宁斯基油脂萃取工厂,在生产条件下,露天固定货台堆放三至六个月的三和四级棉籽的自然损耗,进行了测定。在这样的贮藏条件下,棉籽的干物质量减少,棉籽中油的酸价增高,棉籽的含油量降低。 棉籽的干物质量减少,理论上可能使棉籽含油量的测定结果增加0.02~0.12% 在棉籽中,油的酸价增高。由于甘油酯水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的结果,反而会引起棉籽含油量降低,使其在测定棉籽的含油量时,用石油醚不能被抽出。当脂肪分子里含有10%  相似文献   

7.
萝卜籽油对大豆油和花生油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二氯甲烷作溶剂提取萝卜籽中的油脂,并以过氧化值和酸值为指标研究了萝卜籽油在大豆油和花生油中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萝卜籽油在大豆油和花生油中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效果比花生油好;0.1%萝卜籽油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效果比0.02%BHT好;0.2%萝卜籽油对花生油的抗氧化效果稍差于0.02%BHT。  相似文献   

8.
以6种常见食用植物油亚麻籽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为原料,测定其脂肪酸含量,并在模拟家庭环境下每间隔5 d测定其过氧化值,从而研究开封后植物油最佳食用期及其与脂肪酸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亚麻籽油、菜籽油开封后的最佳食用期均为15~20 d,大豆油、葵花籽油的最佳食用期最长不超过25 d,花生油、芝麻油最佳食用期应为25~30 d。油脂氧化情况与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成正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油脂越容易被氧化,最佳食用期越短。  相似文献   

9.
不同品种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通过测定不同油品、不同工艺食用植物油的诱导时间,比较分析不同食用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油稳定性从优到劣的排序为:芝麻油、高温焙炒花生油、橄榄油、压榨成品花生油、大豆油、调和油、压榨成品葵花仁油、亚麻籽油、牡丹籽油,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甘三酯和有益营养伴随物是影响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一些大豆油含特殊杂质和色素,在脱色过程中白土用量过高,成品油氧化稳定性差。为了防控大豆油制取和精炼过程中色泽加深,降低白土用量,可采取不同的措施:预处理过程中调整参数让部分色素固化,浸出过程中采取多级过滤,降低蒸发和汽提温度,改造汽提塔结构以减少加工色素;精炼过程依据小样实验取得毛油品质数据调整操作参数,对部分脱色设备进行改造。生产精炼包装油按酸价(KOH) 0. 05 mg/g,色泽Y5~6/R0. 5~0. 6;散装油酸价(KOH) 0. 07~0. 08 mg/g,色泽Y7/R0. 7。储备大豆油和酸价(KOH) 2~3 mg/g毛油的脱色白土消耗量在原17~24 kg/t的基础上平均降低30%,包装油的货架期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马兰头黄酮粗提物对油脂的抗氧化性能及体外自由基清除能力。方法 以酸价、过氧化值为指标, 分析2,6二叔丁基对甲酚(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BHT)、马兰头黄酮粗提物对花生油、大豆油、猪油的抗酸败氧化性能; 以抗坏血酸为对照, 分析马兰头黄酮粗提物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硫酸二铵盐[2,2''-azino-bis (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 马兰头黄酮粗提物可以有效抑制油脂酸价的升高, 可分别将猪油、大豆油的过氧化值超标耐受天数从3、4 d延长至4、5 d, 与BHT作用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 它对花生油过氧化值的升高抑制作用无实际应用意义; 马兰头黄酮粗提物水溶液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到104.0%±0.9%。结论 马兰头黄酮粗提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油脂氧化的作用和很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具有较好的天然油脂抗氧化剂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在5种食用油脂中添加适量的大花红景天乙醇提取物,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的油脂POV,研究了大花红景天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作用,并对其抗氧化作用机理作了初步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其对菜籽油、花生油、酥油、大豆油、猪油均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选用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作为煎炸用油。采用不添加新油和定时添加新油两种实验方法,观察随煎炸时间的延长,油脂各项卫生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酸价(AV),羰基价(COV)等指标与煎炸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评价煎炸油的卫生状况的灵敏指标。过氧化值(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变化无规律,不稳定。不能作为评价煎炸油的灵敏指标。根据现场随机抽样调查,结合我国国情及参考国外标准,认为酸价≤5.0KOHmg/g,羰基价≤50.0meg/kg 作为煎炸油的卫生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用石油醚-乙醇混合液作溶剂测定油脂的酸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健  刘长风 《广西轻工业》2011,(9):49-49,57
用石油醚-乙醇混合液代替乙醚-乙醇混合液作溶剂测定饲料油脂的酸价,具有无毒性,滴定终点稳定,方法测定的准确度,精密度高等优点,与国标法用乙醚-乙醇作溶剂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食用植物油280℃加热试验后油色变深、絮状物析出的起因。1.在大豆油(高级烹调油)和菜籽油(精制油)中添加不同量的精制大豆磷脂,进行280℃加热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磷脂添加量增加,油色由浅到深,絮状物从无到有逐渐增加;2.测定菜籽油、大豆油280℃加热试验前后磷脂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加热试验有多量析出物或油色变黑的油样加热后油脂中磷脂含量显著降低,为加热前的2%~22%,而无析出物或有微量析出物的油样,加热后磷脂含量变化不显著,为加热前的26.8%~73.6%;3.测定菜籽油,大豆油280℃加热试验前后无机磷(磷酸盐)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280℃加热试验无析出物或有微量析出物的油样,加热后无机磷含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为加热前的107%~188.6%,而有多量絮状物析出物的油样,加热后无机磷含量有所减少,为加热前的15.5%~69.6%;4.通过对42份菜籽油,53份大豆油,39份棉籽油,27份花生油样品进行磷脂含量的测定,并与280℃加热试验对照,实验结果表明,磷脂含量在0.1%以下时,280℃加热试验无絮状物析出或只有微量絮状物析出;而磷脂含量在0.1%以上时,280℃加热试验有多量絮状物析出油色变深;5.应用GB5537植物油检验磷脂检验法,测定一百多份菜籽油、大豆油的商品油脂样品总磷含  相似文献   

16.
为了构建快速判定食用油氧化程度方法,以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棉籽油、亚麻籽油、葵花籽油和玉米油为研究对象,以去离子水提取油脂中的可电离物质,利用电导率仪测定水相电导率(EC)值,并对检测条件进行探讨。以过氧化值和酸价作为食用油氧化程度的评价指标,建立食用油氧化程度与其EC值的关系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检测条件为室温、振荡时间80 s、水油体积比值5时,所建立模型EC值小于6. 9μS/cm的油样为未氧化油,EC值在6. 9~8. 9μS/cm范围内的油样为疑似氧化油,需要做进一步分析,EC值超过8. 9μS/cm的油样为氧化油。油样验证的总判别率可达91. 2%。研究表明EC法可应用于食用油氧化的快速判别分析。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野菊花乙醚提取物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其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野菊花乙醚提取物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为(165.51±1.42)mg/g,β-胡萝卜素含量为(2537.96±11.57)μg/g;抗氧化实验显示提取物均能够有效阻止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的脂质快速氧化,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野菊花乙醚提取物是一种潜在的油脂氧化保护剂,具备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食用植物油磷脂含量测定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一种能替代280℃加热试验的快速、准确、简便易行的定量测定食用植物油磷脂含量的新方法。用甲醇、冰乙酸溶液提取油脂样品中的磷脂,然后用硫酸、过氧化氢消化提取液,使磷脂中的磷转化为磷酸,再在酸性条件下与显色剂作用,生成钼蓝,在波长680nm 处测定其吸光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消化时间只需15分钟,整个测定时间1小时。在大豆油、菜籽油中加入0.04~0.20%磷脂,回收范围89.9~96.4%。对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和棉籽油样品,在不同实验室条件下,各测定5次,测定结果:变异系数≤8.3%,t相似文献   

19.
名特优新     
“华麟牌”高级养生调合油 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蓬溪县华麟油脂厂以科技为先导,开发出了“‘华麟牌’高级养生调合油”,该产品以精制油为主油,以花生油、芝麻油、大豆油为辅油,再添加有滋补、香味的中草药,经多次对比试验,按照不同的油脂、中药比例、升温时间、投料温度、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油脂酸值测定过程中产生废液的回收利用方法,经蒸馏回收乙醚乙醇混合溶剂,测定乙醚乙醇溶剂比并添加相应乙醚或乙醇溶剂,重新配制1∶1的乙醚乙醇混合溶剂用于油脂酸值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经废液回收的乙醚乙醇混合溶剂,外观清澈透明正常,不会对测定酸值的结果产生干扰。该方法具有降低检验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