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头溢液的诊断与治疗(附3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头溢液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360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360例均为女性,年龄16—74岁,平均43岁。溢液时间3天一2.5年。单侧溢液者302例,双侧溢液者58例,伴乳房肿块者29例。选择其中82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为乳腺癌18例,乳管内乳头状瘤36例,良性乳房疾病28例。65例乳头血性溢液患者中病理结果为乳癌者15例,占23.1%;乳管内乳头状瘤病32例,占49.2%。结论 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结合乳管造影、导管镜可明确乳头溢液原因。对45岁以上的乳头血性溢液患者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比较少见 ,病人多为 4 0~ 6 5岁女性 ,常发生于近乳头的扩张乳管中。我院自 1985~ 1998年间共收治乳头状瘤恶变 2 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2 2例均为女性。年龄 2 9~ 75岁 ,平均 5 2岁 ,4 0~ 6 5岁占 6 8 1%。占同期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 4 4 %。自发病到就诊时间为 5天至 7年 ,平均就诊时间为 1年。其中 6例以血性溢液、2例以淡黄色溢液合并乳腺肿块 ,其他病人均以乳腺肿块就诊。肿块发生于左乳房者 10例 ,右侧乳房者 12例 ,中心区 17例、外周区 5例。肿块直径最小者1cm ,最大者 10cm ,平均为 2 6cm。8例经外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科学合理、便于推广的乳头溢液的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乳头溢液的临床资料,对溢液性质、B超、乳导管造影、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80例乳头溢液中血性溢液94例,非血性溢液86例病理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112例,占62%,乳腺腺病35例,占19%,导管扩张症14例,占8%,乳腺癌19例,占11%。其中血性溢液中乳腺癌发生率8.4%(15/180),非血性溢液中乳腺癌发生率2.2%(4/180),乳腺癌中同时有血性溢液及肿块者11例,占乳腺癌总数的57.9%。结论B超对伴有乳腺肿瘤的病人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乳管造影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影像学检查只可做出病灶的定位诊断,术中冰冻片才是定性诊断的惟一方法。病变区乳腺的区段切除应成为大多数乳头溢液病人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乳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新生物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估乳腺导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新生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乳头溢液病人行乳管内视镜检查,选择乳管镜发现新生物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分析乳腺肿块或结节扪诊、乳头溢液细胞学诊断及乳管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间相互关系。结果:乳管镜诊断新生物的79例中,肿块/结节形态、细胞学诊断及乳管镜诊断均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相关(P<0.01)。病理诊断管内乳头状瘤伴肿块者占12.9%(9/70),诊断导管内癌伴肿块者占导管内癌组的55.6%(5/9);细胞学对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内癌的诊断与病理切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0%(14/70)及75%(6/8),而乳管镜则分别为60.6%(43/70)及88.9%(8/9)。结论:轧管镜是术前诊断以乳头溢液为表现的乳腺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内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妇女非哺乳期间发生的乳头溢液多数是病理性的,这种乳头异常分泌约占各种乳腺疾病的5%~8%,最常见病因是乳管内乳头状瘤,约占总发病人数的一半,其次是乳房囊性病、乳腺导管扩张症及乳腺癌。我院因未开展纤维乳管镜,历来对乳头单导管溢液者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我院自2000~2006年对32例病理性乳头溢液病人进行了术前溢液细胞学检查和乳管造影检查,术中采用正确的定位方式行相应的手术治疗,现将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人年龄、乳头溢液的性状、乳房肿块等临床因素与乳头溢液性疾病良、恶性的关系。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265例乳头溢液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乳腺癌38例,占143%;乳腺良性疾病227例,占857%;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病人年龄、溢液的性状、乳房肿块等因素与溢液良恶性的关系。结果(1)单因素分析年龄>50岁乳头溢液者患乳腺癌明显高于≤50岁伴乳头溢液者(P<005);血性溢液者患乳腺癌的明显高于其它性状溢液者(P<005);溢液伴乳房肿块者患乳腺癌明显高于不伴乳房肿块者(P<0001)。(2)多因素分析,年龄>50岁、血性溢液、伴有乳房肿块是患乳腺癌的高危因素(z值>6,P<005)。(3)对不伴乳房肿块乳头溢液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血性溢液是乳腺癌高危因素(z值>6,P<005)。结论病人年龄和乳头溢液性状对鉴别溢液良、恶性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管内乳头状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211例不同类型乳管内乳头状病变的年龄分布、乳头溢液与乳房肿块情况、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1?211例患者中,乳头状瘤874例,乳头状瘤病231例,乳头状癌106例;恶性病变患者平均年龄大于良性病变患者(P<0.01),31~50岁为乳头状瘤及乳头状瘤病的高发年龄;16.0%患者有乳腺疾病手术史,乳头状瘤病患者中先后多次手术及同时双侧手术者明显多于乳头状瘤与乳头状癌患者(P<0.05);67.8%患者有不同性质的乳头溢液,乳头状癌患者中溢液病例少于良性病变患者,但血性溢液明显多于良性病变患者(P<0.05);约80%的良性病变术中可见肿块,恶性者术中均可见肿块,乳头状瘤病患者中伴有中-重不典型增生者明显多于乳头状瘤(P<0.05),肿块>1.0 cm时常伴有中-重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癌患者肿块平均最大径(1.93±0.78)cm;导管造影及导管镜检查对良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彩色B超和钼靶(P<0.05)。 结论:不同类型乳管内乳头状病变有一些共同表现,也有各自特征,掌握这些特征有利于临床正确诊断及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纤维乳管镜诊断乳头溢液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评价纤维乳管镜在乳头溢液中的诊治价值。方法:1999年3月-2005年6月,对2608例乳头溢液的病例运用了纤维乳管镜检查,直接观察溢液导管内的病变,初步判断其疾病性质并准确定位;将溢液性质、检查结果、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08例乳头溢液病例中,溢液为乳白色者97例,无色者563例.黄色者l075例,血性者873例。纤维乳管镜拟诊为“导管扩张”361例,慢性炎症596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l609例.乳腺癌42例;并对其中1444例进行了手术。纤维乳管镜对乳管内乳头状瘤(病)的诊断符合率为78.09%,对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纤维乳管镜具一定的诊断准确性和定位可靠性,对乳头溢液病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初步检查方法。对具无色、黄色或血性溢液的病人均应行纤维乳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用导管内窥镜观察乳头溢液病人乳腺导管内特征,为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用乳腺导管内窥镜对22例乳头溢液病人进行检查。结果 22例病人中发现良性病19例,其中5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14例为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或有服管炎。另3全炙恶性肿瘤,均经病理证实为原位癌或管内癌。结论 乳管内窥镜检查乳腺病是一种崭新的诊断方法,对早期乳腺癌诊断有重要的作用,将对乳腺癌的治疗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乳腺导管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评价乳腺导管镜在乳头溢液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FV—3000型MS—611E乳腺导管镜对31例乳头溢液病人进行检查,并对检查情况加以分析。结果 乳腺导管镜诊断为乳腺增生及导管扩张1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7例,乳腺癌1例。乳腺导管镜检查与术后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为91.6%(22/24)。结论 乳腺导管镜可以对乳头溢液病人作出明确的诊断和定位,是乳腺疾病诊治中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乳管镜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三大常见症状之一,多种乳腺的良恶性疾病均可表现为乳头溢液,发生率约3%~8%[1].常规乳腺检查时发现约10%的妇女存在乳头溢液[2].除全身性疾病、垂体肿瘤和药物等原因外,多数溢液为乳腺本身病变所致.其中,约35%~48%的患者病因为乳管内乳头状瘤及乳头状瘤病;4%~10.7%的乳腺癌病人出现乳头溢液,我院资料为3.7%.在未扪及肿块的乳头溢液病例中乳腺癌占6%~18%;X线乳腺钼靶摄片阴性的乳头溢液病例中乳腺癌约占10%.多年来,针对乳头溢液的检查方法仍然主要为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及选择性导管造影,但其诊断率低,不能直观反映病变情况,也不能提供有效帮助,因而需进一步手术活检以明确诊断.即使乳腺外科专家,对此类疾病的正确诊治也颇为困惑和倍感棘手.因此,寻找创伤小、病因诊断率高以及对治疗有帮助的直视下诊治手段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乳管镜应运而生,其临床应用基本上解决了这一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12.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非哺乳期乳头溢液多为病理性,病变常位于乳腺导管内或起源于乳腺导管内。乳头溢液中肿瘤标记物的检测和乳腺导管造影是两项重要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方法。乳头溢液的手术方式至少应采用病变导管所在腺叶的腺叶切除术。对于多发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尤其是非典型性导管内乳头状瘤或导管内癌,可采用象限切除或皮下乳腺切除术,甚至单纯乳房切除术。如果导管内癌伴有微浸润癌或浸润癌,则手术后发生局部复发和转移的概率都增加,应考虑施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发病情况及诊治措施.方法 对2000年11月至2011年9月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头状瘤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5例患者,其中49例患者首发症状为乳头溢液,占75.4%,16例以乳头乳晕区肿块来诊,占24.6%.术后石蜡病理诊断为乳管内乳头状瘤者56例,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者5例,乳头状瘤病伴癌者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恶变率是7.1%.49例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镜检查,检出率为85.7%.结论 乳导管内乳头状瘤最常见症状为乳头溢液.术前行乳管镜检查有较高的确诊率.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有一定的恶变率.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细胞病理检查与诊断以微创或无创、价廉、耗时短、诊断准确率较高等优点,成为疾病筛查或/和诊断的手段之一,在临床各专业领域广泛开展。本文探讨细胞病理检查与诊断在病理性乳头溢液诊断中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14年12月—2018年9月期间162例行病理性乳头溢液细胞病理诊断标本及其中55例行乳腺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标本。通过与组织病理对照,观察溢液的肉眼特性、细胞病理诊断特点及乳腺肿物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病变的关系。结果:细胞学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肿瘤的准确率为90.9%(20/22),诊断乳腺癌、乳腺增生性病变、乳腺炎症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100%(4/4,10/10,4/4)。浆液性溢液49.4%(80/162),血性33.3%(54/162),水样12.3%(20/162),乳汁样4.94%(8/162);55例组织活检病例中血性溢液67.3%(37/55),由导管内乳头状瘤导致者48.6%(18/37),乳腺癌导致27.0%(10/37);90.9%(10/11)乳腺癌溢液表现为血性溢液。溢液伴可触及乳腺结节者19例(19/55),未触及乳腺结节但影像学检查异常者36例(36/55);乳腺癌占溢液伴可触及乳腺结节者的42.1%(8/19);导管内乳头状瘤占溢液伴未触及乳腺结节者的61.1%(22/36),乳腺癌占8.3%(3/36)。结论:结合乳头溢液的肉眼性状、乳腺肿物的体查或(和)影像学检查及溢液细胞病理诊断的较高准确率,溢液细胞病理检查与诊断可以作为病理性乳头溢液临床筛查及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乳管内窥镜在乳头溢液中的临床应用200例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评价乳管内窥镜对乳头溢液诊治的作用。方法 应用FVS-3500乳腺纤维导管系统对200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诊治。结果 本组200例,共210个溢液孔,插人204个孔,成功率达97.0%。本组发现早期乳腺癌9例(4.5%),乳头状瘤63例(31.5%),乳头状瘤病3例(1.5%),导管扩张或伴炎症96例(48.0%),“正常”导管29例(14.5%)。活检吸出肿块10例,导管慢性炎症灌注药物冲洗治愈25例,手术患者共67例,经病理证实符合率达95.0%,乳头溢液涂片检查阳性率仅为乳管内窥镜的1/3。结论 乳管内容均匀是可插入到4级乳腺导管,能早期诊断乳腺癌,对部分乳头状瘤和导管慢性炎症可以作介入治疗,在乳腺外科中有广泛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渗断和治疗方法,为合理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207例乳头溢液病例资料。结果(1)在非哺乳期间发生乳头溢液多属病理性溢液;(2)通过美蓝法或平针头指示法行区段切除术,安全准确。结论(1)乳头溢液特别足血性溢液应手术治疗.对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乳腺癌有鼋要的临床意义。(2)乳头溢液伴肿块者,不沧年龄大小、溢液性质均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乳头溢液是乳腺良恶性疾病的症状之一,在临床上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理性乳头溢液多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症、乳腺癌、乳腺导管扩张症等患者,并且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腺癌二者占其患者总数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8.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其中血性溢液是乳腺导管癌的早期临床表现.提高乳头溢液相关疾病的诊断正确率,早期发现乳腺导管癌成为乳腺专科医生的重要工作.以往常用方法对于乳头溢液伴有乳腺包块患者的确诊率较高,但对于不伴有包块或末梢导管和腺泡微小病变的诊断欠佳.近期临床开展了全乳超声扫描及乳腺超声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提高了乳头溢液相关疾病的诊断率,对于微小病变可以进行3D-重建,从空间的角度观察病变及其周围的情况,方便医生准确地判断肿快的性质,提高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双侧乳腺孤立性管内乳头状瘤1例薛世平陈同生患者女,54岁。因双侧乳腺肿块8年,双侧乳头血性溢液3年,于1996年3月27日入院。全麻下行双侧乳腺单纯切除术,术中顺利,术后痊愈出院。病理诊断:双侧乳腺孤立性管内乳头状瘤。讨论孤立性管内乳头状瘤又称乳腺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对良性及恶性乳头溢液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因乳头溢液行手术治疗的23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乳腺癌33例(14.2%),乳腺良性疾病200例(85.8%)。分析不同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病人良性及恶性乳头溢液的检出率,计算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乳腺MRI及联合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 结果 血性溢液(P=0.008)、乳腺X线摄影伴可疑恶性钙化(P<0.001)、MRI表现为段样强化(P=0.003)、流出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P=0.023)的病人乳腺癌检出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腺X线摄影对恶性乳头溢液诊断的灵敏度较低(57.6%),劣于超声检查(87.9%,P=0.012)及MRI检查(93.9%,P=0.001)。乳腺X线摄影联合超声或MRI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0.9%及100.0%,显著高于单用乳腺X线检查(P=0.004,P<0.001)。结论 对于不伴肿块的乳头溢液,血性溢液、乳腺X线摄影伴可疑恶性钙化、MRI段样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流出型的病人患乳腺癌的风险较高。乳腺X线摄影对乳头溢液潜在恶性病变的检出率较低,联合超声或MRI检查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