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讨职业危害因素对介入导管室护士健康的影响,通过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使介入导管室护士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影响介入导管室护士健康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以及生物因素等方面,要对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加强职业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小介入导管室护士的受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浅析介入导管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根据介入导管室护士的执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介入导管室护士的执业危害较多,可通过相应的防护避免或减少对介入护士身心造成的危害。结论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护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介入导管室护士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及应用防护对策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33例介入导管室护士,于2016年04月01日至2017年09月07日实施针对性防护对策,且对干预前后的满意度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干预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与干预前护理人员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即干预后数据96.97%(32/33)高于干预前数据75.76%(25/33),P值小于0.05。结论:实施防护措施对介入导管室护理人员十分重要,能够在降低职业危害的基础上保障护理人员安全,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黄兰芝  王小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50-2651
职业危险因素自从职业医学之父Bemadio Ramazini提出这个概念之后,职业危险就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及参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主要场所,长期面对患重病、意外伤害、死亡等恶性刺激的患者,使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生活紧张而无规律,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明显多于同行其他科.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和防护不当,会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性损伤[1].因此,对急诊科护士,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加强职业危险因素的防范[2].为了有效地避免或减少职业危险,必须首先明确与职业危险的相关因素.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心理社会性因素[3].  相似文献   

5.
手术室是易受职业损伤的高危科室,护士是职业损伤的高危人群。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机械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化学性因素,应加强自身防护意识,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防护措施,尽量避免职业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介入导管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根据介入导管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介入导管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较多,主要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心理社会压力因素。可通过相应的防护避免或减少对介入工作人员身心造成的危害。结论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护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对四川省攀枝花攀钢密地职工医院手术室选取的10例护士采用问卷形式调查的方式对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防范意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工龄的增长,护理人员对职业危险因素的防范意识增加。结论充分认识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手术室护士的风险,并加强思想素质、技术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做一个身心健康的手术室护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伤害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我院自2011年2月开始实施系统性护士职业伤害预防措施,与前期比较护士职业伤害的发生率。结果在实施系统性护士职业伤害预防措施后,护士职业伤害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前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为保证护士的职业安全,在实践工作中要针对性提出防护措施,降低护士职业伤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职业暴漏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地防护对策,以求最大限度保障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方法对我院44名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总结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对比分析防范效果。结果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主要有利器损伤、血液污染、体液污染、消毒液损伤4类;防范对策实施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工作中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要针对性地制定综合全面的防范措施,职业暴露是可以降低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以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我院对其护理人员50人进行了深入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通过调查,针刺伤是护士职业暴露最主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不良的情绪是护士职业暴露的诱发因素。结论护理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和暴露后正确的应急处理是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制定科学规范的培训方式、内容与考核手段可增强护士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骨科急诊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增强护士防护意识及掌握防护方法。结论充分认识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同时要作好相应防护工作。才能为急诊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ICU护士常见职业危险因素并提出防护措施。方法: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措施,预防感染及针对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的防护,同时加强心理调节,提高适应能力。结果及结论:减少了职业危险因素的损伤,最大限度地保护了ICU护士和患者的安全,真正达到了职业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危险因素及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护措施。结论手术室护士通过对职业危险及防护措施的学习,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的自我防护意识,能够有效地减少手术室相关职业性感染,从而保障了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消化科病房是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护士常常暴露于职业危险因素中,面对自身健康的潜在威胁和发生医院感染等职业危险。为提高消化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我们在2005年7月-2007年1月间对全军三所医院的103名消化科护士进行自编问卷调查,了解发生利器刺伤、接触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化疗药物等危险因素及防护状况.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对2006-2010年感染性疾病科从事护理工作人员45名进行调查,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锐器刺伤所占比例较高。结论要强化必要防护措施,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6.
李新  薛芬 《医药论坛杂志》2011,(17):130-131
目的探讨传染科护士面对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通过采取一系列控制管理措施,对环境存在着一些职业危险因素,提出了在工作中要采取防范措施,加强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与防护知识培训,抓制度、重落实,严格执行隔离管理制度。结果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护士消毒隔离观念,提高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医院、科室应加强支持系统等,从而把危险因素降到最低。结论感染科的护士关键是调整心理状态,高度重视消毒隔离,掌握职业防护知识,积极的防护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 对2006-2010年感染性疾病科从事护理工作人员45名进行调查,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 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锐器刺伤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要强化必要防护措施,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士职业的危险因素和防护对策,加强自我保护。方法统计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精神科常见职业危险因素的种类,评价自我防护措施的效果。结果我科18名护士通过组织学习自身防护意识加强,受到物理性、心理压力、暴力伤害减少。结论通过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的培训学习,护士的职业防护能力提高,领导、社会关心、重视精神科护士的职业风险、危害因素,加大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降低职业感染率和心理压力源,有效的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对我院感染科护士进行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调查及防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调查的职业暴露中被刀、剪、针等锐器损伤及皮肤接触血液为主要危险因素,经防护知识培训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科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相应增加,给护士的身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应加强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有效避免和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结核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探讨有效防护措施。方法对我院结核科自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工作的12名护理人员(参考组)进行调查,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护理人员出现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采用相同问卷对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结核科13名护士(观察组)进行调查,比较实施先后职业危险因素变化及发生职业传染情况。结果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心理社会性因素是主要的职业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后,观察组护士发生职业感染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熟练掌握结核科职业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宣传教育有助于减少职业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