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被普遍重视并广泛实践的背景下,本文从阐述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入手,通过考察国外循环经济的立法概况,分析出目前主要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立法模式。进而在对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经验,提出我国建立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模式选择及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2.
王璐 《法制与社会》2012,(20):100-101
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循环经济这一概念在美国的提出,循环经济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迅速发展起来,我国政府在90年代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一政策,目前也已初步建立了一些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循环经济立法也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曹霞 《法学评论》2014,(2):152-162
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对各国传统的法律规制模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美国已将温室气体界定为空气污染物,在联邦层面气候变化立法缺位的情况下,主要援引现行《清洁空气法》的规定出台了一系列温室气体减排措施,这种做法在立法、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引发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构建循环经济法律体系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郝敏 《河北法学》2007,25(10):95-98
资源和环境当今已构成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约束,发展循环经济,把循环经济的发展纳入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制定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循环经济法律,构筑完整系统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成了当务之急.研究循环经济立法的理念和背景,介绍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立法的先进模式,将会对我国构建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人类为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是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经济改革和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构建循环经济法律体系设计合理的法律制度,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我国循环经济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在进行有关循环经济的立法, 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阐述了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存在的问题,并在充分借鉴国外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法律目前存在较为严重的实施不力的情况。监管机构集众多权力于一身的特点虽有其必然性,却也由此决定了这一公法调节手段的不足。因此要保障监管主体之间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必须从立法,执法,以及司法三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权力配置,建立有效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8.
陈德敏 《现代法学》2008,30(2):80-87
推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既是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持续发展的成功之举,也是中国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呼唤着循环经济立法的跟进与法制的保障。本论文针对循环经济法的立法架构、有关立法概念的定义表述、部分条文规范的设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从我国资源循环利用实践和立法可行性角度,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完善立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惊涛 《法学杂志》2006,27(5):40-43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构建循环经济法律体系设计合理的法律制度,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以立法为先导把循环经济的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进行全面推进是极为有效的举措。为此,我国政府提出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需要我们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律和现实要求,有针对性地在各方面特别是在体制、制度等宏观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具体规范,以便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切实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选择,法律应该保障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的法律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推行循环经济的时候,需要借鉴国外立法的先进之处,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立法体系。本文在分析我国循环经济的现状与不足,并对国外循环经济立法作了系统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韩威  王敏又 《法制与社会》2015,(3):62-63,67
网络不良信息是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但社会发展提供的各种的主客观条件不足以规制网络秩序的状况下产生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建立法治体系的精神为网络不良信息的规制提供了很好的前景蓝图,即健全的法律体系才是规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当正视目前网络不良信息的法律规制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对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起有关网络不良信息的正规法律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也日趋成熟。但是,由于地区利益分配的天然不平等和“全能型政府”的逐利思想在经济领域的膨胀,行政垄断成为阻碍、破坏市场竞争最大的威胁之一。行政垄断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中的主要责任形式都是“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司法审查能否对行政垄断进行规制存在较大争议。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法的价值,反映的是循环经济法的存在、性质及活动对人的需要满足程度、目的实现程度相适应、相接近的状况。本文从循环经济与法的价值的一般分析入手,提出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价值追求应为确保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效益、实现生态安全,从而推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互协调。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为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立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被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障。我国的循环经济法制建设需在修改现有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循环经济基本法、综合法和专门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收养弃婴中的非法行为及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国平 《行政与法》2006,(10):83-87
弃婴是当前收养子女的重要来源。我国《收养法》虽已颁行多年,但由于立法不完善、人们了解和重视程度不一以及收养执法上存在不到位不规范等各种原因,使生活实践中收养弃婴行为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立法、加强教育和规范执法等多种途径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规制问题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随着我国循环经济法修订草案于2007年8月26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标志着我国循环经济规制向法制化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深入探讨循环经济规制的伦理基础与价值诉求以及构建我国循环经济的规制模式.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也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我国2007年《循环经济法草案》。在探讨循环经济规制的伦理基础与价值诉求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发达国家规制循环经济的有益经验和先进立法.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循环经济规制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构建我国反垄断法律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贵秀 《河北法学》2005,23(2):130-137
垄断与不正当竞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本身违法性是永恒的,在人类法律哲学和道德规范中永远也不会有正名的时候,而垄断等一些限制竞争行为的违法性却是会反复的,体现的是国家在产业政策上的变化。垄断这一概念既包含了垄断行为,又包含着垄断状态,各国的反垄断立法一般都对垄断行为进行规制,而对垄断状态的限制比较谨慎。我国当前垄断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行政性垄断和经济性垄断,研究我国市场垄断的现象,提出立法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论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是由构成循环经济法的全部现行的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部协调一致的统一体。构建我国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针对我国循环经济与循环经济法的发展现状,我国在构建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过程中主要应当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结合法治的本质要求,以实体性原则为指导。构建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处理好各种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在宪法的统率下不断完善循环经济基本法和各单项法律、法规以及加快地方立法。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一直把建设生态化的农业环境,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作为我们长期以来的战略目标,农业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指导和约束,农业发展问题关系到国家未来命运,因此建设农业循环经济法律体系迫在眉睫。在本文中,针对农业循环经济立法进行了总结和阐述,目的是为了明确思想和价值观念,只有加强我国的农业循环经济立法,才能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变成人们都能够遵守且有可操作性的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