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苦参生物碱杀虫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袁静  吕良忠  丛斌  张宗俭  王凤宇 《农药》2004,43(6):284-287
以桃蚜等9种试虫为供试靶标,研究了苦参根提取物和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野靛碱的杀虫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9种试虫中,苦参根提取物对蚜虫的活性最高,其对蚕豆蚜的LC50为20.635mg/L;即使在最高剂量为4000mg/L时,也不能直接杀死粘虫、小菜蛾和棉铃虫。4种生物碱对朱砂叶螨活性均较低,LC50均大于2500mg/L。野靛碱是4种生物碱中杀虫活性最高的,对淡色库蚊、桃蚜、蚕豆蚜、褐飞虱和家蝇的LC50分别为172.431mg/L、207.667mg/L、85.212mg/L、266.179mg/L和763.224mg/L;而且对褐飞虱、桃蚜和家蝇的活性高于苦参根提取物,苦参碱对蚜虫的活性高于氧化苦参碱和槐果碱,槐果碱对淡色库蚊、褐飞虱和家蝇的活性高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相似文献   

2.
苦参生物碱抑菌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袁静  关丽杰  丛斌  张宗俭  王力钟 《农药》2005,44(2):86-89
以葡萄白腐病菌等19种病菌为供试靶标,测定了3%苦参碱水剂和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野靛碱的抑菌活性。离体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当浓度为100mg/L时,3%苦参碱水剂的抑菌活性可达80%以上,对供试的病菌其EC50为28~48mg/L。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和野靛碱具有不同的抑菌活性,4种生物碱对黄瓜黑星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葡萄白腐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几乎没有抑菌活性,对其它病菌,氧化苦参碱的抑菌活性大多高于其它3种生物碱;野靛碱的抑菌活性最低,对各病菌的抑菌率均未超过10%。室内活体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当剂量为800mg/L时,各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病菌和小麦白粉病病菌均没有抑制作用,3%苦参碱水剂、氧化苦参碱和野靛碱对黄瓜灰霉病表现出了抑制作用,3%苦参碱水剂、苦参碱和槐果碱具有较高的抑制黄瓜霜霉病病菌的活性,防效达80%以上,野靛碱对其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苦参药材中4种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苦参药材中活性成分(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G、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苦参中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G、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质量分数。结果比较了15批不同产地苦参药材中4种成分的含量,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G、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质量分数在4.31~8.52、1.29~6.31、0.27~2.52、4.24~32.61 mg/g之间。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对生物碱的含量要求,除6号样品不合格,其他样品均合格。结论两种生物碱之和均高于两种黄酮之和,前者约为后者的1.6~4.3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苦参总碱在九种大孔树脂上的静态吸附,筛选出对苦参总碱吸附能力较强的H103树脂;研究了H103树脂对上述两种生物碱的吸附等温曲线及吸附动力学行为;考察了苦参总碱在H103树脂上的动态吸脱附过程,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洗脱液跟踪分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确定了动态吸脱附的过程参数。结果表明,H103树脂对苦参总碱的等温吸附可采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由吸附动力学曲线得H103树脂在100 min内达到平衡,具有较快吸附速度,吸附动力学规律可用二级速率方程表示;动态吸脱附过程的洗脱条件为:用30%乙醇-25%氨水(115:1,v/v),80%乙醇梯度洗脱,氧化苦参碱先被洗脱,苦参碱随后,两种生物碱可达到很好的分离,经计算苦参碱收率为90.1%,氧化苦参碱收率为85.3%。  相似文献   

5.
苦豆碱是天然豆科植物苦豆籽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 ,它的化学结构近似苦参碱。以下统称苦参碱。从目前的研究表明 ,它是由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等多种单体组成。本文初略介绍此生物碱的制取 ,应用及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HPLC-UV法测定不同产地和不同季节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岛津LC-20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edera NH2色谱柱(150 mm×5 mm,4.6μm),流动相为乙腈-乙醇-3%磷酸溶液(80∶10∶10),流速为1.0m L/min,检测波长为220nm,柱温为30℃。不同产地在不同季节收集的苦参中苦参碱的含量在0.09%~1.14%之间,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在1.03%~3.52%之间,总含量在1.63%~4.39%之间。不同产地苦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季节收集的苦参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同样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苦参总碱在9种大孔树脂上的静态吸附,筛选出对苦参总碱吸附能力较强的H103树脂;研究了H103树脂对上述两种生物碱的吸附等温曲线及吸附动力学行为;考察了苦参总碱在H103树脂上的动态吸脱附过程,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洗脱液跟踪分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含量,确定了动态吸脱附的过程参数。结果表明,H103树脂对苦参总碱的等温吸附可采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由吸附动力学曲线得H103树脂在100 min内达到平衡,具有较快吸附速度,吸附动力学规律可用二级速率方程表示;动态吸脱附过程的洗脱条件为:用体积分数30%乙醇-体积分数25%氨水(体积比115∶1),体积分数80%乙醇梯度洗脱,氧化苦参碱先被洗脱,苦参碱随后,两种生物碱可达到很好的分离,经计算苦参碱收率为90.1%,氧化苦参碱收率为85.3%。  相似文献   

8.
利用聚乙二醇和硫酸铵形成的双水相体系萃取黄连生物碱。通过双水相体系的改变,分别对黄连中4种主要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丁、药根碱)在双水相中的分配行为进行研究,并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筛选出黄连生物碱最佳萃取工艺。得到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p H=6,温度20℃,PEG1000质量分数20%,(NH4)2SO4质量分数16%;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丁、药根碱的最高萃取率分别为99.79%,98.04%,99.96%,99.39%。  相似文献   

9.
陈晓  胥维昌  王远  孙丽娟  孔祥文 《农药》2022,(10):735-738
[目的]使用萃取、碱性氧化铝柱层析与重结晶相结合的方法研制苦参碱标准品。[方法]首先采用氨氯法萃取制备苦参总生物碱,然后采用碱性氧化铝柱层析法,对苦参总生物碱进行分离纯化,使苦参碱含量达到92%以上,最后结合重结晶方法进行纯化。[结果]苦参碱标准品含量98.16%。[结论]使用氨氯法萃取、碱性氧化铝柱层析与重结晶相结合的方法制得苦参碱标准品,其含量大于市售苦参碱标准品含量,符合标准品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利用聚乙二醇(PEG)和硫酸铵((NH4)2SO4)形成的双水相体系萃取黄连生物碱。通过双水相体系的改变,分别对黄连中4种主要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丁、药根碱在双水相中的分配行为进行研究,并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筛选出黄连生物碱最佳萃取工艺。最佳萃取工艺参数:pH = 6,T = 20 ℃,PEG1000质量分数20%,(NH4)2SO4质量分数16%,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丁、药根碱的最高萃取率分别为99.79%,,98.04%,99.96%,99.39%。双水相萃取黄连生物碱高效环保可行。  相似文献   

11.
以枇杷叶为原料,利用双水相体系提取黄酮。考察了聚乙二醇-硫酸铵体系和乙醇-硫酸铵体系中各物质用量、料液比(g∶mL,下同)、pH值、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条件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对两种体系的提取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聚乙二醇-硫酸铵体系中,在聚乙二醇用量为2.0g、硫酸铵用量为1.5g、料液比为0.3∶10、pH值为9、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1.5h的条件下,提取效率最高,达5.80%;乙醇-硫酸铵体系中,在无水乙醇用量为4.0mL、硫酸铵用量为1.8g、料液比为0.2∶10、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1.0h的条件下,提取效率最高,达7.49%;可见乙醇-硫酸铵体系的黄酮提取效率高于聚乙二醇-硫酸铵体系。  相似文献   

12.
PEG-(NH_4)_2SO_4双水相萃取法提取壳聚糖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直接从Bacillussp.LS发酵液上清液中分离壳聚糖酶。研究了体系中PEG分子量、PEG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NaCl质量分数和pH值对壳聚糖酶分配系数及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双水相萃取最佳条件为:PEG600 20%、(NH4)2SO420%、NaCl 0.1%、pH值6.0,在此条件下壳聚糖酶分配系数达5.91,萃取率达88.7%。  相似文献   

13.
双水相体系萃取木瓜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乙二醇(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对木瓜蛋白酶进行萃取分离,研究了PEG相对分子量、PEG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和pH值对木瓜蛋白酶分配系数及酶活力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PEG4000质量分数6%、(NH4)2SO4质量分数18%、pH值6.0,在此条件下,木瓜蛋白酶的...  相似文献   

14.
关卫省  柴丽  韩娟 《应用化工》2012,(8):1344-1348
在双水相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乙醇与正丙醇和硫酸铵形成的二元小分子醇/盐双水相体系萃取磺胺嘧啶的新方法,考察了盐种类和浓度、pH值以及静置时间对磺胺嘧啶分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小分子醇/盐双水相体系可用于磺胺类抗生素分配行为的研究,体系组成为乙醇与正丙醇体积比例为1∶1,硫酸铵浓度为40%,pH值在4.0~5.0,温度25℃,静置10 h,磺胺嘧啶在该二元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达33.49,萃取率达96.97%。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的响应曲面法优化了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从丹参粗提液中分离丹酚酸B的工艺参数,并对放大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pH2.0和30℃的条件下,当硫酸铵和乙醇质量分数分别为20%和29%时,丹酚酸B的分配系数最大为58.7,回收率为97.3%。上相加乙醇脱除硫酸铵,减压浓缩、干燥,丹酚酸B的纯度为57.4%。与小试相比,放大40倍后,分配系数(59.3)、回收率(98.2%)和纯度(58.6%)均无显著差异(p<0.05)。500g丹参,经煮提,双水相萃取,脱硫酸铵,氯仿脱脂,乙酸乙脂萃取,可得26.1g浸膏,丹酚酸B的纯度为78.1%,总回收率为87.0%。因此,双水相萃取可以作为从丹参粗提液中规模分离丹酚酸B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关卫省  邓江华  韩娟 《应用化工》2012,41(6):992-995,999
基于小分子醇双水相体系和小分子有机物双水相体系,建立了乙醇与丙酮和(NH4)2SO4形成的二元双水相体系萃取盐酸多西环素的新方法。研究了(NH4)2SO4浓度、pH值、温度、乙醇与丙酮用量和盐酸多西环素浓度对盐酸多西环素分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的(NH4)2SO4浓度为41%,pH值在4.5~5.0,温度25℃,且盐酸多西环素的质量浓度70 mg/L时,萃取率可达93.61%,分配系数可达83.081。  相似文献   

17.
杨利民  吕金萍  冯妍 《化工进展》2014,33(8):1992-1996,2011
蒲公英中内含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用双水相萃取法提取植物中有效成分是新型提取高附加值生物质的有效方法。本文考察了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蒲公英总黄酮时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PEG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温度、pH值5个因素对分配行为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双水相提取工艺条件为:(NH4)2SO4质量分数18%,PEG1000质量分数23%,pH值5.34,提取温度25℃,NaCl盐的存在与否对萃取影响很小,蒲公英中总黄酮的提取率可达5.47%。因此,使用双水相法提取蒲公英总黄酮是该类提取技术中一种更加绿色环保和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离子液体[BPy]BF_4双水相萃取芦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由亲水性离子液体四氟硼酸N-丁基吡啶[BPy]BF4和(NH4)2SO4形成的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芦丁的新方法。研究了(NH4)2SO4浓度、芦丁溶液浓度、离子液体用量和溶液酸度对双水相形成和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双水相体系组成为:(NH4)2SO41.5 g,2.0 mL离子液体,1.0~1.2 mL芦丁溶液,溶液酸度在pH4~6范围内,该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对芦丁有较高的萃取率(E%>90)。  相似文献   

19.
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结晶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结晶紫在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中的萃取行为,探讨了质量配比(mPEG/m(NH4)2SO4)、温度、结晶紫浓度对结晶紫的分配系数(cup/clow)及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和结晶紫浓度下,随着质量配比的减小,结晶紫的分配系数增大,萃取率略有降低;在一定的质量配比和结晶紫浓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分配系数显著增大,萃取率基本保持不变;在一定的质量配比和温度下,随着结晶紫浓度的增大,分配系数显著减小,萃取率基本保持不变;在mPEG/m(NH4)2SO4为1.25∶1、结晶紫浓度为6.536×10-5 mol.L-1、温度为50℃的条件下,萃取率高达99.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