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合成气直接转化制C2+醇(碳链中含两个及两个以上碳原子的醇类)是目前最有前景的醇类化合物合成路线之一,而钙钛矿结构的催化剂可用于提高该过程中的C2+醇合成性能。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了Co、Mn掺杂的钙钛矿LFC和LFM催化剂(L、F、C和M分别指金属La、Fe、Co和Mn),系统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和掺杂元素对钙钛矿催化剂的C2+醇合成性能的影响。多种表征结果显示,低焙烧温度可优化LF-600(“-”后的数字指焙烧温度)催化剂的结构和吸附行为,在LF-600催化剂上,CO解离和非解离位点的耦合有助于提高反应的CO转化率和总醇的选择性,分别达16.9%和31.2%(质量分数),且Co和Mn的掺杂可改变LF-600催化剂的产物分布和活性。与LF-600催化剂相比,LFC-600催化剂的H2吸附能力低,有利于反应链增长,从而将C2+醇在总醇中的比例从60.4%提高至71.6%。LFM-600催化剂具有更多的低温H2吸附位点,导致醇类产物以甲醇为主,而Mn掺杂导致...  相似文献   

2.
采用沉积还原法制备了不同载体(MO_x=TiO_2、SiO_2、Al_2O_3、Mg O和ZrO_2)负载的Ru催化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不同硅铝物质的量比(n(Si)/n(Al)=23、66、96、160和∞)的氢型ZSM-5分子筛,组成Ru/MO_x+ZSM-5双功能催化剂,对其在生物质平台化学品糠醛(FAL)和乙醇(EA)转化制乙酰丙酸乙酯(ELE)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u/MO_x+ZSM-5双功能催化剂的性能与其还原性和酸性密切相关。中等粒径的Ru纳米颗粒高度分散在TiO_2载体上以及Ru和TiO_2之间存在的强相互作用使得Ru/TiO_2既具有较高的FAL转化率又能抑制ELE过度加氢反应。由Ru/TiO_2与酸密度高的低硅铝比ZSM-5(n(Si)/n(Al)=23)混合组成的Ru/TiO_2+ZSM-5(n(Si)/n(Al)=23)催化剂,对FAL和EA转化制ELE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在180°C下反应16 h,FAL转化率达96.7%,ELE收率达76.7%。此外,该双功能Ru/TiO_2+ZSM-5(n(Si)/n(Al)=23)催化剂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重复使用多次后活性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Ru1-Lax-Oy/γ-Al2O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中进行CO选择性氧化催化性能研究。考察了催化剂上不同La2O3添加量、不同再生方法对催化剂CO选择性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并通过TPR、XR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添加w(La)=10%的Ru1-La10-Oy/γ-Al2O3催化剂在110℃~170℃温度区间具有99%以上的CO转化率,并且催化剂的选择性相对较高。经氮气、氢气及氧气再生处理后的Ru1-La10-Oy/Al2O3催化剂,其催化活性有所不同,其中经氧气处理后的催化剂,表面吸附氧含量较高,活性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4.
在合成出纯相氮化物γ-Mo2 N的基础上 ,制备了以 Ti O2 为载体负载金属氮化物 ( Mo2 N/Ti O2 )的加氢脱硫( HDS)催化剂 ,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 XRD表征。用不同的预处理条件 ,以脉冲微型反应器和色谱联用的方法 ,研究了 Mo2 N/Ti O2 的 HDS活性及其反应动力学 ,同时制备了以 Al2 O3为载体负载 Mo2 N的催化剂 ( Mo2 N/Al2 O3)与之对照  相似文献   

5.
石晓燕  张长斌  贺泓 《石油化工》2004,33(Z1):1302-1304
在全自动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上,考察了Ag/Al2O3和Cu/Al2O3催化丙烯还原NOx的活性及副产物CO的生成转化情况.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200~650℃),Ag/Al2O3具有优异的催化丙烯选择性还原NOx活性,但同时有大量副产物CO形成.Cu/Al2O3选择性催化丙烯还原NOx活性不高,却能有效促进CO的氧化.Ag/Al2O3与Cu/Al2O3机械混合时,催化丙烯还原NOx的活性下降,但没有生成CO.将Cu/Al2O3附加在Ag/Al2O3后,Ag/Al2O3+Cu/Al2O3体系具有与Ag/Al2O3相似的NOx去除活性,同时使CO在300℃以后几乎完全转化.  相似文献   

6.
邱爱玲  邵丽丽 《石油化工》2013,42(7):724-729
通过湿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Ni与Sn摩尔比不同的NiSn/γ-Al2O3催化剂,将该催化剂用于乙二醇液相重整制氢反应。实验结果表明,Ni与Sn摩尔比为42的NiSn-42/γ-Al2O3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活性和H2选择性,乙二醇转变为气体产物的转化率和H2选择性分别为65.4%和88.4%;Sn的加入使H2选择性大幅提高;随Sn修饰量的增大,催化剂的活性先增加后降低。表征结果显示,适量Sn修饰到Ni/γ-Al2O3催化剂上能促进Ni的分散;NiSn-42/γ-Al2O3催化剂比其他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活性比表面积,因此显示出较佳的活性。同时考察了NiSn-42/γ-Al2O3催化剂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NiSn-42/γ-Al2O3催化剂达到稳态时能保持初活性的34%,重整过程中Ni晶粒的长大和团聚是该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散聚合法制备出聚苯乙烯微球,并以此为胶晶模板,合成了三维有序大孔单金属氧化物TiO2(3 DOM TiO2)和双金属氧化物Fe1Mn4Ox(3 DOM Fe1Mn4Ox)。利用氮气吸附(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方法表征了合成样品的性质及结构,并用含硫量为600 mg/L的模拟柴油(正辛烷+噻吩)对合成样品的吸附脱硫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3 DOM TiO2具有(500±20)nm的大孔和2.4 nm的介孔,3 DOM Fe1Mn4Ox具有(450±10)nm的大孔和2.8 nm的介孔;TiO2,Fe1Mn4Ox的穿透硫容量分别为4.68,1.83 mg/g;TiO2经2次硫化再生后其穿透硫容量仍可达到新鲜样品的92.3%。  相似文献   

8.
Fe助剂对CuO/Al_2O_3催化剂上CO_2+H_2合成甲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363~873K的温度范围内,0.1MPa的压力下,研究了不同前驱态的铁助剂对CuO/Al2O3催化剂上CO2+H2合成甲醇的影响,对这些催化剂用XRD和TPR方法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CuO/Al2O3催化剂上生成甲醇的活性与其上的晶相铜无直接的联系,与催化剂低温活性直接相关的是在室温下能被空气氧化、也可在室温下被还原的高度分散的铜物种;Fe助剂能明显地改变CuO/Al2O3催化剂中Cu的分布、分散度和价态,能增加这些铜物种的含量,从而提高催化剂在CO2+H2合成甲醇反应的低温活性。  相似文献   

9.
用浸渍法制备了 V2 O5 K2 SO4/ CFG催化剂 ,并用于甲苯选择氧化生成苯甲醛反应。当 V2 O5 和 K2 SO4的重量比为 1∶ 1 ,V2 O5 的负载量为 1 0 %~ 1 2 % ( w)时 ,催化剂的活性最高 ,此时甲苯转化率为 1 1 .98% ,苯甲醛选择性为 93 .0 9%。以 K2 SO4为助催化剂明显优于 Sn O2 和 Ag2 O。 XRD结果说明 ,添加 K2 SO4有利于 V2 O5在 CFG上均匀分散。50 0℃焙烧时 ,有一部分 K2 SO4分解生成 K2 O,它能中和 V2 O5 和 CFG表面上的酸性位 ,使产物易于脱附 ,抑制了副反应 ,增加了生成苯甲醛的选择性。 V2 O5 K2 SO4/ CFG的比表面为 2 8.0 9m2 / g,孔分布为单孔型 ,平均孔径为 2 0 .0 9nm。ESR分析表明 ,在反应过程中有中间体 V4+ 生成 ,是典型的还原氧化机理。  相似文献   

10.
以天然矿物埃洛石纳米管(HNTs)为载体,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了Ru/HNTs催化剂,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ET法、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法等对催化剂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其催化对苯二酚液相加氢制1,4-环己二醇的反应性能,并与Ru/Ti O2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HNTs载体相比,Ru/HNTs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容略有增大,平均孔径略有减小;在反应压力为3.5 MPa,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3 h的条件下,Ru/HNTs催化剂的活性高于Ru/Ti O2,前者转化率可达65.8%,选择性约为40%。  相似文献   

11.
研究开发了一种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低碳烯烃选择性的K-Fe-MnO/Si-2担载型催化剂;考察了V(CO2)/V(H2)比、反应温度、反应气空速和反应压力对K-Fe-MnO/Si-2催化剂CO2加氢反应制低碳烯烃选择性及催化活性的影响;考察催化剂稳定性及再生性能,对催化剂进行差热-热重分析结果表明,K-Fe-MnO/Si-2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催化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2.
在Silicalite-2分子筛担载的K-Fe/Si-2催化剂体系中添加MnO助剂,可明显提高CO/H2转化为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及催化活性。MnO助剂能促进K-Fe/Si-2催化剂中铁的还原,增加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位,从而提高催化剂对CO的吸附容量,提高催化剂活性;MnO助剂能抑制催化剂表面乙烯、丙烯加氢反应,从而有利于提高低碳烯烃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铁是CO2加氢制低碳烯烃的催化活性组分,其含量的增加将明显提高CO2转化率和反应产物中烃类摩分率;MnO是Fe/Si-2催化剂CO2加氢制低碳烯烃的有效助剂,提高MnO含量,有利于提高CO2加氢制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尤其可明显提高烃类产物中的烯、烷比值。结果还表明,MnO助剂对甲烷生成量的影响不明显;而K2O助剂则可抑制甲烷生成,从而进一步提高低碳烯烃选择性,表明MnO和K2O是Fe/Si-2催化剂CO2加氢制低碳烯烃的重要助剂。  相似文献   

14.
 以自制的贝壳基规整吸附体为载体,采用浸渍煅烧法制备了Fe 3+x-TiO2/Shell光催化剂。采用XRD、SEM-EDS和UV-Vis等技术对制备的Fe 3+x-TiO2/Shell光催化剂进行表征。以石油为降解对象,考察了Fe3+掺杂量、Fe 3+x-TiO2/Shell的负载次数及光照时间对Fe 3+x-TiO2/Shell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3+掺杂量为0.7%(m(Fe3+ )/m(TiO2)×100%)、Fe 3+0.7-TiO2负载次数为4次时,制备的Fe 3+0.7-TiO2/Shell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最高,300 W碘钨灯照射16 h,石油的光催化降解率达76%。  相似文献   

15.
以熔融聚合和溶液聚合进行分类,综述了A2+B3体系制备的各种超支化聚合物,并对A2+B3体系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以MnO2/ZSM-5作为催化剂对乙醛气体进行臭氧氧化处理,考察了不同条件对乙醛-臭氧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ZSM-5分子筛的孔结构有利于对臭氧和乙醛气体的吸附和浓缩,从而提高了催化活性;同时MnO2的负载量和焙烧温度以及催化反应的空速也是影响乙醛-臭氧氧化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利用H2+Ar等离子体法制备具有Ce壳的纳米Ni粒子,并用球磨法负载到载体Al2O3上制得CeNi/Al2O3催化剂。同时用浸渍法制备CeNi/Al2O3催化剂。利用SEM,BET,XRD,TPR等方法,对两种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证明焙烧后纳米CeNi粒子被完全氧化,且分布在载体表面,在280℃能完全还原;而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和载体结合力较强,难以还原。在还原温度低于500℃时,纳米CeNi/Al2O3催化剂的苯加氢活性高于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wo kinds of model oil samples made of a benzothiophene/octane mixture and a 2-me- thylthiophene/octane mixture. Furthermor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selectivity and reaction efficiency when Ce4+ compound and H2O2 having identical electron equivalent weight were used as oxidants. The test re- 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kinds of oxidants were more effective to remove benzothiophene in the model oil samples. For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of 2-methylthiophene, Ce4+ compound was obviously superior than H2O2. This paper by means of quantum chemistry analyses elaborates the complex formed between Ce4+ species and 2-methylthiophene and FT-IR spec- trograms of model oil samples before and after oxidation by Ce4+ compound and H2O2,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demonstrat- ed that Ce4+ compound could remove sulfur compounds not only through oxidation reaction but also through complexation reaction.  相似文献   

19.
La_2O_3对NiO/HMCM-56催化剂C_9~+重芳烃加氢脱烷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O质量分数6%、La2O3添加量不同的La2O3-NiO/HMCM-56催化剂,考察了La2O3添加量和工艺条件对C9+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H2-TPR、NH3-TPD和BET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添加La2O3可以提高NiO在催化剂上的分散性,改变催化剂的酸性分布与酸量,改善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烷基性能;在实验范围内,随La2O3添加量的增加,加氢脱烷基反应的深度增加,C9+重芳烃转化率及苯、甲苯和二甲苯(统称BTX)收率增大,但二甲苯的选择性在La2O3添加量(质量分数)为3%时达到最大。采用La2O3添加量为3%的La2O3-NiO/HMCM-56催化剂,在460℃、3.0MPa、重量空速3.62h-1及V(H2)∶V(C9+)=1600的条件下,C+9重芳烃的转化率、BTX收率及BTX选择性分别为75.23%,63.36%,84.23%。  相似文献   

20.
高稳定性Co~(2+)-NaX催化苯乙烯环氧化合成环氧苯乙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5次固态离子交换制备的Co2+-NaX于500℃焙烧6h,再进行一次固态离子交换制备高稳定性Co2+-NaX催化剂。ICP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高稳定性Co2+-NaX催化剂中Co2+质量分数为9.13%,高于5次固态离子交换制备的Co2+-NaX的平衡Co2+质量分数(8.42%)。将高稳定性Co2+-NaX催化剂用于以分子氧为氧源的苯乙烯环氧化反应,考察了搅拌转速、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溶剂加入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苯乙烯6mL,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48mL,催化剂1.0g,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6h,搅拌转速800r/min,氧气通入速率6mL/min。在此条件下,苯乙烯的转化率为69.8%,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为54.2%。高稳定性Co2+-NaX催化剂的活性优于5次固态离子交换制备的Co2+-NaX,且其重复使用时活性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