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图像,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类图像.图像法是学生初步接触到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和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可知,“第一印象是最深刻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加强运动图像的教学,对后续课程图像教学的效果提高将十分明显.这就是我们平时讲的“抓基础,才能举一反三”,“抓好基础,才能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2.
v-t图像是每年各地高考卷中的“常青树”,一般以“读图”和“画图”为两种基本考查方式,注重“形”与“境”之间的联想,即给出确定的v-t图像,考查能否清楚地理解“点”、“线”、“面”的物理意义,或是考查能否由物理图像还原真实的运动情境;根据试题的文字表述,通过对物理过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画出或选出相应的v-t图像,重在考查图像转换的能力和过程分析的能力.而在2014年的高考中,有关“速度-时间图像”的问题,除了以上两类外,还出现了利用速度-时间图像的延伸——速率-时间图像的问题,将命题落脚点落在“用”字上,现采撷两例,加以赏析.  相似文献   

3.
程梦辉 《中学理科》2003,(10):16-17
物理图像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若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图像的内涵 ,则可以灵活地运用物理图像分析和解决众多的物理问题 ,尤其是那些无法用物理公式求解的问题 .正因如此 ,物理图像也一直是高考物理试题中的热点内容 .为此 ,本文对近年高考物理中的图像问题作归类分析 ,供参考 .一、物理图像中的“点”物理图像中的某一个“点”可以表示某一物理状态、某一瞬间值、某一组物理数据 ,等等 .明确各类物理图像“点”的含义 ,可以使我们通过对物理图像中一些特殊“点”的研究而获得相关的物理信息 ,从而行之有效地处理有关问题 .【例 1】  (2 0 0 …  相似文献   

4.
沈建堂 《物理教师》2002,23(8):52-53,55
在众多的物理习题中 ,附有图像或图线的习题 ,可以说比比皆是 ,研究各类图像在物理习题中的作用 ,对其进行归类 ,分析 ,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设置图像、编制试题 ,准确、简洁地求解物理问题 .对于各类习题所附的图像 ,按其作用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画面类图像”、第二类为“条件类图像”、第三类可称为“部分条件类图像”、第四类称为“创设条件类图像” ,下面分别就这四类图像在物理习题中的作用逐一进行分析 .(1 )“画面类图像” .即根据物理习题中所提供的情景给出一定的画面 ,考虑到物理问题中所涉及到的情景学生不很熟悉 ,其作用在…  相似文献   

5.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n,1889-1951)是分析哲学的重要代表.“语言批判”是贯穿维特根斯坦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他倡导通过语言分析解决和消除传统哲学问题,提出“语言图像论”和“语言游戏说”两种不同的理论.语言图像论到语言游戏说的转变,使分析哲学由对语言的逻辑分析走向了对语言的语用分析.立足于“语言图像论”和“语言游戏说”,分析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思想的转变以及其思想在西方哲学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照相机和电脑的出现改变了图像与生活的同一性,使人们离不开图像与影像而生存,图像成为我们认知和感知世界的窗口.艺术家的创作也是如此,他们放弃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放弃了生活的真实,而依据图像的真实,依赖各种图像影像“创作”绘画作品.这种“作品”没有个性和艺术价值,传递出的是现代社会人们的冷漠、空虚和疏离,这显然是后现代功利主义思潮影响的结果,也是西方波普艺术传达出的商业意义.  相似文献   

7.
平面广告中的图像存在于特定的语境中,由于特别的构图设计,这类图像完成了“空间性”向“时间性”跃进,可以有效地讲述“微型故事”.平面广告叙事呈现出图像中心化的趋势,不论叙事视点选择多么巧妙,这类图像叙事大都无法掩盖其商业逻辑.  相似文献   

8.
文字、符号、图像是物理语言的三重表征,三者有机结合将抽象、独特的物理现象准确而又生动地表达出来,跃然于纸上,图像表征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的功能不可忽视,“示意图”、“函数图像”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视觉-空间”智力和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9.
所谓物理图像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出的两个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图像.由于物理图像能形象地描述研究对象的物理过程和其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所以,物理图像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要运用物理图像解答问题,必须要理解物理图像中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拐点”、“点的纵、横坐标比值”、“点的纵、横坐标...  相似文献   

10.
心智图像对问题解决的认知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解一个问题的主要环节在于构想出一个解题计划的思路,这个思路可能是逐渐形成的,也可能是反复琢磨、多次“碰壁”之后,突然冒出的“好念头”.无论哪种情况,基于对问题特征的整体把握而形成的“心智图像”都是构筑这个思路必不可少的“前奏曲”.但目前对心智图像的认识还相当零散、片面,甚至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曲解和异化现象.鉴于此,有必要系统考察心智图像的内涵及其特征,以使其认知功能在问题解决活动中的张力得以充分发挥.1 心智图像的内涵 关于心智图像,至今尚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但无论是站在心理学还是数学的立场上,相应或相似的表述却多种多样、如教育心理学一般意义上的表象或意象——摄取信息后在知觉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吴俊  邱爱东 《物理教师》2003,24(12):42-44,47
据统计,至1992、1993年连续两年高考中出现有关“恒定电流”的图像题后,在以后的近10年高考中就出现得较少了.考核内容大多侧重于判断、应用、实验、电磁综合计算等方面,但在2003年上海春季、秋季高考中再度推出图像问题,同时考试说明中也强调“用图像进行表达、分析……”,所以我们将“恒定电流”中的图像问题归类成文,旨在引发读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图像世界”的到来和“图像转向”的发生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从认知、文化和技术三个维度对数字时代教育图像转向的内涵进行解析,以探明图像作为思维形式、视觉话语和教育媒介的实质。提出数字时代教育图像转向的向度在于养成视觉素养以探求图像之真、丰富审美体验以感悟图像之美和引导积极价值观以确立图像之善。进一步确定数字时代视觉图像“图以解文”的方法性价值、“图以传意”的内容性价值、“图以激趣”的过程性价值以及“图以载道”的情感性价值。据此反思,提出数字时代教育图像发展的限度,即在坚守文字理性中避免思维范式的“逻辑缺失”、在维持学习秩序中提防后真相时代的“知识失真”和在重申教育返璞归真中警惕青少年的“童年消逝”。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图像的关系问题,是文学理论所面对的一个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图像与语言在相互模仿过程中,不仅共生互补、并存互动,而且存在着非对等性、非对称性甚至相互抵牾的特质,由此带来“缝隙”.这种图文缝隙,首先缘于语言文本和图像文本原本分属于不同的艺术媒介和符号系统:前者联结的是时间叙事,后者联结的是空间叙事;前者属于推论性符号,后者属于表象性符号;前者是实指(强势)符号,后者是虚指(弱势)符号.除了“符号缝隙”外,还有因符号之间的模仿、转换、翻译、传运等行为而引起的“行为缝隙”,以及主体理解差异所带来的“接受缝隙”.然而,关注图文缝隙问题,并不意味着“语-图”之间互文性效果的抵消.事实上,“语-图”互文与图文缝隙只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侧面,它们共同构成了语言与图像关系中“和而不同”的艺术景观.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 :当数学的一个概念被提及或某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被接触时 ,人们的记忆很快构成一种刺激 ,处于长期记忆中的某种东西迅速得到“激活”.这种“激活”的东西被看成概念或问题 (尤其是较抽象的概念或问题 )的“心理对应物”.数学的概念掌握、数学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心理对应物”的激活程度 .“心理对应物”即“心智图像”(又称“心理意向”或“智力图像”) ,它是具有某种程度抽象的、模式化了的模糊“形象”,是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深层次的符号 .本文就中学数学教学中 ,如何构建心智图像来谈谈自己粗浅的认…  相似文献   

15.
人类初始的图像追求、社会的图像化存在、数字技术赋能图像设计与传播,以及图像符号本身蕴含的教育功能,给图像繁盛时代的教科书“以图育人”提供了机遇。同时,教科书“以图育人”也面临图像陷阱、师生图像素养欠缺以及图像“解码”方法单一的挑战。应对策略在于:正确把握教科书图像的价值赋意,增强“以图育人”的自觉性;加强师生图像素养培育,为“以图育人”提供能力保障;采用灵活多样的图像解读方法,丰富“以图育人”效能以及利用好教科书的多维图像,拓展“以图育人”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16.
金波 《学周刊C版》2014,(12):99-100
图像解读能力的培养是当下美术教学中需要深入探究的领域,培养学生的图像解析能力也是实现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图像解读能力为切入点,主要围绕“激发读的情趣”“改善看的方式”“深化读的体会”三个方面来论述培养学生图像解读能力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章中,由于受中学生数学基础的限制,教材中不可能给出反映这两种运动规律的数学公式,而只能通过给出“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来展现这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因此为了  相似文献   

18.
陈毓华 《物理教师》2006,27(4):56-57
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用物理公式描述,也可以用图像描述.图像由于把“数”转化为“形”,所以它比物理公式能更直观地反映物理变化规律.利用图像的特点以及所给图像中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是中学物理解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本人在教学中发现力学中的位移图  相似文献   

19.
用Flash处理图片大体可分三步:第一步,文件导入从Flash的“文件”菜单中选择“导入”,点击下级菜单“导入到舞台”,然后在选择文件的对话框中选择我们要处理的图片,点击“打开”按钮,我们就会在Flash的工作区中看到该图像,而且处于被选中状态。第二步,图像处理——最关键的一步1.缩放图像——精确地改变图像的大小先做第一步导入需要处理的图片:从“窗口”菜单项中找到“设计面板”中的“信息”子菜单,这样会在工作区上弹出一个浮动的“信息”面板。我们可以在该面板中的“宽”、“高”两项,分别输入相应的目标图像的宽高数值,之后我们会看到图像大小立即发生了变化。这样我们看到的工作区中的图像就是一个被规定了精确大小  相似文献   

20.
“面积”这一数学概念,在物理学中被赋予了一些独特的含义,例如:v-t图像中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F-t图像中的面积表示冲量的大小;F-s图像中的面积表示功的多少;就连三角形的面积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表示某一物理量的数值……,数学与物理学的“亲缘”关系由此可见端倪.在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物理习题的“千姿百态”中,“面积”也展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