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神经功能、肝功能损害的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Young神经功能评分标准、Nazer肝功能评分标准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6例住院HLD患者进行测查;比较无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组(Young评分0~14分)和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组(Young评分15~28分)的Scl-90结果;比较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组(Nazer评分0~6分)和有明显肝功能损害组(Nazer评分7~12分)的Scl-90结果。结果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组不良心理问题发生率为58.5%,远高于无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组(34.3%,P<0.05);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组HLD患者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均分及Scl-90总分高于无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组(P<0.05或P<0.01)。有明显肝功能损害组HLD患者不良心理问题发生率为70%,远高于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组(39.3%,P<0.05);有明显肝功能损害组HLD患者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均分及Scl-90总分高于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组HLD患者(P<0.01或P<0.05)。结论神经功能、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可能是影响HLD患者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有待今后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2.
<正> 疾病的过程尽管有千差万别的形式,但本质上都是损害与抗损害的矛盾斗争;损害,虽然对人体不利,但也是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的不平衡运动。致病因素虽然是造成损害的重要条件,但损害终究是人体的自身运动变化。而抗损害是机体对损害因素作用的能力,包括人体的防御功能和代偿功能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儿童恙虫病并心脏损害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振 《海南医学》2008,19(6):104-105
目的探讨儿童恙虫病并发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合并心脏损害的恙虫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转归情况。结果68例合并心脏损害的恙虫病患儿中58.8%患儿有心脏症状或体征;61.8%的患儿有一项或多项心肌酶学异常;76.5%的患儿有心电图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心内结构异常改变。结论儿童恙虫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损害,大多数损害较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并肝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5月我院诊治的11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合并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观察肝损害与性别、年龄、急性胰腺炎病情程度、类型、预后等的相关性。结果110例患者中70例患者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63.64%);男性合并肝功能损害为60.00%,与女性的68.0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肝功能损害患者平均年龄(55.02±12.48)岁,无肝功能损害患者平均年龄(54.12±12.56)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95.00%),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56.67%);胆源性胰腺炎有肝功能损害(80.00%),高于非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44.00%)。肝功能损害患者住院(19.12±9.56)d,长于无肝功能损害患者的住院(14.27±7.34)d(P〈0.05);有肝功能损害遗留糖尿病、胰腺假性囊肿、慢性复发性胰腺炎死亡的发生率为15.71%,高于无肝功能损害的急性胰腺炎的5.00%(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所致肝损害发生率较高,与胰腺炎病情、类型有关,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保肝。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肺结核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住院诊治的肺结核药物性肝炎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BsAg阳性者43例,其中28例出现肝损害,占65.1%,HBsAg阳性者药物性肝损害高于阴性者(P<0.01)。100例患者中有68例(68.0%)护肝治疗后肝功恢复正常,有25例(25.0%)病人更改治疗方案,有6例(6.0%)停用抗结核药物,有1例发展为重型肝炎肝昏迷死亡。结论 HBsAg阳性者更易出现肝损害,应选择肝毒性小的药物;定期监测肝功能及时发现肝损害并及时治疗;有消化道症状者应立即查肝功;预防性保肝可减少肝损害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肾脏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肾间质损害的评估价值。方法将51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人根据肾间质损害程度分为轻度损害组、中度损害组、重度损害组,25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检者肾脏段动脉(SRA)、叶间动脉(IRA)血流参数。结果中度损害组肾IRA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减慢、阻力指数(RI)增高,与对照组及轻度损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5.70~15.10,q=4.49~5.67,P<0.05);重度损害组与其他组比较肾脏各级动脉最大血血流速度度、最小血血流速度度明显减慢,RI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q=2.88~7.64,P<0.05)。结论肾间质损害程度是影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因素,肾脏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能够反映肾间质损害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判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人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老年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对痴呆和衰老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其中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概念近些年才逐渐被接受,目前研究中多采用Petersen[1]1999年MCI定义是:1.主观有记忆损害的主诉,客观检查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者确认;2.正常的总体认知功能;3.正常的日常生活行为;4.相对于年龄、教育程度来说记忆有损害;5.未达到痴呆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损害的临床和免疫特点。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感染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分为肝损害组(38例)和非肝损害组(3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分布、临床症状、体液免疫、补体和细胞免疫特点;结果:肝损害组患儿肝肿大发生率高于非肝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组患儿的IgA明显高于非肝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损害组患儿的CD4+/CD8+比值明显低于非肝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肝损害组与非损害组相比,肝肿大的发生率高,IgA水平明显升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当患儿肝功能受损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近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对痴呆和衰老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其中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概念近些年才逐渐被接受,目前研究中多采用Petersen[1]1999年MCI定义是:1.主观有记忆损害的主诉,客观检查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者确认;2.正常的总体认知功能;3.正常的日常生活行为;4.相对于年龄、教育程度来说记忆有损害;5.未达到痴呆程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10%CCl_4橄榄油灌胃造成家兔急性肝损害,探讨耳针对急性肝损害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针刺耳穴“肝区”能持异性地降低SGPT活性;缩短巴比妥睡眠时间;肝组织镜检见肝组织损害减轻,促进肝功的恢复,对急性肝损害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时胃肠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 1 995年 1月— 2 0 0 4年 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ICU)应用呼吸机治疗的 1 2 7例呼吸衰竭新生儿的胃肠功能损害情况 ,分类对比分析。结果 有胃肠功能损害的新生儿其病死率较无胃肠功能损害者高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并发胃肠衰竭的呼吸衰竭患儿其多器官功能衰竭较无胃肠衰竭者高 ,治愈率低 (P <0 .0 1 ) ;早产儿出现胃肠损害较足月儿发病率高 ,病情重。结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时 ,一旦出现胃肠损害的临床表现即提示病情加重 ,需立即处理 ,早期治疗治愈率将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过敏性紫癜伴肾脏损害患儿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计数的改变。方法 :分析 7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有肾脏损害组与无肾脏损害组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计数 ,并在两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有肾脏损害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无肾脏损害组 (P <0 .0 1 )。结论 :血小板、白细胞参与了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分析。方法分析总结我院100例有血液系统损害的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平均SLAID积分为13.5,分为单系损害和非单系损害2组,并对其有关免疫指标及常见临床表现进行比较。结果血液系统损害中贫血占83%,单系损害组31例;非单系损害组69例;2组在免疫球蛋白(Ig)、补体(C3、C4)、关节炎、皮疹、肾炎及SLAID积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肝、脾、淋巴结肿大以非单系损害组多见,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LE血液系统损害与病情活动密切相关,其中以贫血最常见,非单系损害多见,网状内皮系统功能亢进时会加重血液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14.
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7例SLE有肝损害患者与无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有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无肝脏损害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207例SLE患者中合并肝损害42例(20.0%),多为轻中度肝损害;其中ALT升高27例,AST升高24例,ALP升高17例,γ-GT升高38例,TBIL和(或)DBIL升高2例,符合胆汁淤积3例。肝损害多无自觉症状和体征。42例SLE肝损害合并细菌感染21例(50%),165例无肝损害患者中合并细菌感染45例(27.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和血液。结论SLE肝损害,以肝细胞损害为主,与细菌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上肢神经卡压患者的神经超声图像特征,明确卡压神经除受压处损害外是否有其他部位的合并性损害,研究卡压神经合并性损害与性别及卡压点横截面积(CS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2013年10月-2015 年10 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确诊为腕管综合征(CTS)、肘管综合征(CubTS)患者(49 例)的高频超声图像资料。将卡压神经分为CTS 伴CSA 增粗组、CTS 伴CSA 正常组、CubTS 伴CSA 增粗组和CubTS 伴CSA 正常组,统计各组卡压神经合并性损害的情况,分析各组出现合并性损害与性别及卡压点CSA的关系。结果79 条卡压神经中有48 条合并该神经其他部位损害。CTS 伴CSA 增粗组中有合并性损害与无合并性损害的神经卡压点CSA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S 是否同时伴有CSA增粗,其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压性神经损害除卡压点外,可能涉及神经其他部位,CTS 出现合并性损害可能与卡压点神经增粗程度有关。神经有卡压不一定有卡压点神经肿胀,性别可能是影响神经卡压后是否出现卡压点神经肿胀的一个因素。高频超声对神经卡压的有重要诊断意义,对其早期诊断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伴肝损害现状,并分析其发病风险。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2月东莞东华医院接收的145例I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有肝功能损害将其分为肝损害组与非损害组,比较2组年龄、性别、主要临床表现、外周血指标等情况,分析其风险。结果 年龄越大伴肝损害发生率越高(P<0.05);男女伴肝损害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非损害组,肝损害组的IM持续发热时间在7 d以上、伴脾脏或肝脏肿大患儿均显著增加(P<0.05);相比非损害组,肝损害组的WBC>10×109/L患儿占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 年龄、发热时间、持续发热时间7 d以上、肝脾肿大及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等在IM伴肝损害中明显增加,通过开展早期免疫调节和护肝治疗可能减轻IM患儿肝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单个肢体症状的神经超声图像、临床资料,总结其周围神经损害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神经科诊治的单个肢体症状患者的超声图像及临床资料,将病例分为双侧神经损害组与单侧神经损害组,按症状将两组进一步分为感觉障碍与运动障碍两亚组,并对各组症状部位分布、性别、年龄、病因、神经损害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39例患者中双侧神经损害85例,单侧神经损害54例,其中有8例为症状对侧的神经损害;双侧神经损害组年龄较大( P<0.01),患者症状表现为左侧或右侧以及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1);上肢单肢症状较下肢多见,上肢神经损害中,除单侧神经损害组中表现为运动障碍症状的患者以尺神经为主外,余均以正中神经为主,多由周围神经卡压所致;下肢神经损害均以胫神经、腓总神经为主,多由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结论表现为单肢症状的周围神经损害常见于上肢,且多为双侧神经损害,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神经居多,多由周围神经卡压、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单个肢体症状的神经损伤是双侧或单侧可能与年龄相关;高频超声对周围神经损伤有精确的定位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后转归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等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358例,合并心肌损害141例,均有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心律失常135例,心肌酶谱异常9例,超声心动图异常2例。9例患儿有胸闷憋气、心悸、心前区不适等表现。141例经常规治疗及保心肌治疗1~4周后心电图恢复正常134例。结论 小儿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肌损害临床常见,心肌损害症状少,以心电图异常多见,预后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综合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心脏损害 (cardiac involvement)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以探讨SLE合并心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SLE患者159例。结果:1.159例的SLE患者中102例(64.2%)合并有不同程度心脏损害,其中只有5例患者有心脏病相关临床症状,占心脏损害患者的3.1%;102例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36例(35.3%),ST-T/T波改变22例(21.6%),心包积液32例(31.4%),瓣膜病变47例(46.1%),心肌病变38例(37.3%),肺动脉高压29例(28.4%);2.SLE患者合并心脏损害各组和无心脏损害组年龄和病程的比较:SLE合并心脏损害与年龄和病程无关,但心肌病变组的发病年龄明显较无心脏病变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心脏损害组相比,传导阻滞组病程明显延长,差异显著(P<0.05);3.SLE患者心脏损害各组和无心脏损害组实验室指标的比较:心脏损害组在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4方面与无心脏损害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心脏损害中ST-T/T改变组、心律失常组、瓣膜病变组的补体C3较无心脏损害组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与无心脏损害组相比,传导阻滞组、心包积液组、心律失常组的LD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SLE患者抗SSA/SSB抗体和心脏损害关系:抗SSA/SSB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心脏损害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5.SLE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L)和心脏损害关系:ACL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心脏损害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ACL阳性组心包积液、瓣膜病变及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CL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LE易并发心脏损害,其中以瓣膜病变最为多见,且SLE并发心脏损害时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补体C3下降可与ST-T/T改变、心律失常及瓣膜病变有关,LDH升高与传导阻滞、心包积液和心律失常组可能相关;发病年龄大者易发生心肌病变,则病程较长者易发生传导阻滞,抗磷脂抗体阳性则易并发心包积液、瓣膜病变及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20.
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关系。方法 对12例急性毒蕈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肝损害型(内脏损害型)。各临床类型均首先有胃肠道症状,脏器严重损害可在“假愈期”后出现。结论 因无特效解毒剂,及早洗胃彻底清除毒物是救治关键。胃肠炎型和神经精神型对症治疗,预后好。肝损害型如导致多脏器损害,预后差。腹膜透析对毒蕈所致急性肾衰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