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叶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液pH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6月于本院进行常规治疗的5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为对照组,同期采用常规治疗加叶酸进行治疗的58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液pH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周及12周pH〉7.07及pH3.5-7.0者比例均低手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12周后不同严重程度者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叶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液pH值的影响较大,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有积极的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蔡莉  王文富  陈菊平 《四川医学》2010,31(9):1316-1317
目的探讨内镜胃液pH值的检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1~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A组),同时选取同期的4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一组(B组),46例健康人为对照二组(C组),分别采用内镜对三组胃液pH值进行研究统计,并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经研究发现,A组胃液pH值明显高于B组及C组,P〈0.05,B组与C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明显高于中度及轻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胃液pH值的检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有较重要的诊断价值,且随着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加重,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朱雅卿  彭永锋 《当代医学》2016,(33):173-174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中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社区中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用标准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44例用左氧氟沙星新三联疗法治疗,治疗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根除率(97.7%)高于对照组(84.1%),不良反应反应发生率(3例)低于对照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新三联疗法用于治疗中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朱新发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630-1631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中老年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16例社区中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Hp根治率为96.55%,优于对照组的77.59%(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治疗社区中老年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提高Hp根治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果胶铋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疗效.方法 方便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0例在山西省大同市三医院治疗的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n=40),对照组患者用果胶铋联合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果胶铋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2.5%(P<0.05);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87.5%高于对照组65.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胶铋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同时联合用药安全性高,可考虑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黄莹太  刘玉仁 《安徽医学》2014,(11):1585-158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高龄人群胃黏膜癌变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胃黏膜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2例,萎缩性胃炎33例,胃癌45例。采用碳14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选取病变组织行W-S染色检测病变组织Hp感染情况。同时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生长抑素水平。结果胃癌组Hp感染例数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Hp感染例数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胃癌患者胃黏膜中Hp感染密度分布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生长抑素水平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P<0.05),萎缩性胃炎组生长抑素水平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5);同组Hp感染阳性患者生长抑素水平低于Hp感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患者Hp阳性与阴性组c-myc、P27、p53表达差异比较不明显(P>0.05);胃癌患者Hp阳性与阴性组c-myc、P27、p53表达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参与了胃黏膜癌变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为使得c-myc表达增加、P27甲基化及p53的失活。  相似文献   

7.
血清学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萎缩性胃炎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建国 《当代医学》2009,15(33):49-50
目的探讨血清学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萎缩性胃炎中的价值。方法16例幽门螺杆菌抗体滴度升高的萎缩性胃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但患者碳呼气试验和组织学结果均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为阴性。治疗组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照组不采取治疗。结果治疗组7例患者抗体水平显著下降,对照组1例患者抗体滴度显著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显著。结论萎缩性胃炎患者即使碳呼气试验和组织学结果均为阴性,只要血清学显示阳性结果,即表示仍然存在持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卫生所上级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三联疗法,观察组接受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综合有效率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氧氟沙星针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闵华东 《当代医学》2013,(26):74-75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80例,其中88例Hp阳性,92例阴性。Hp阳性患者分为A组和B组,分别为42和46例。给予A组标准三联Hp根除治疗,然后再给予叶酸治疗3个月。Hp阴性患者和B组给予叶酸治疗3个月。分别观察统计各组患者转归情况,比较实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且A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B组。胃镜评分中,所有患者治疗前均高于治疗后。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黏膜炎性反应、萎缩、活动性、肠上皮化生等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患者治疗前血清PGI水平低于治疗后,治疗后胃泌素17水平高于治疗前。结论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情况。方法经病理确诊的慢性浅表性胃炎138例,其中HP阳性78例,阴性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2例,其中HP阳性50例,阴性42例。检测其CRP的含量。结果 HP感染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CRP水平均高于非HP感染的患者,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78例HP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活动期42例,非活动期36例,两组CRP水平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中增高,并且与胃炎的活动性相关,CRP可以作为判断慢性胃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莫沙比利、瑞巴派特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莫沙比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服用莫沙比利的基础上联合瑞巴派特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病情的变化,两组12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清除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82%)高于对照组(74.97%),(P0.05);研究组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89.25%)高于对照组(64.26%),(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莫沙比利、瑞巴派特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规范性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研究对象为106例本院收治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3)和实验组(n=53),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用药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规范性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复发率、胃粘膜病理表现积分、幽门螺杆菌清除率。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复发率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胃粘膜病理表现积分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性治疗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显著,生存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联合替硝唑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卧龙医院收治的7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接受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联合替硝唑三联方案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25/35),低于观察组的91.43%(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86%(8/3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4/3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能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Hp阳性患者88例,Hp阴性患者92例,将Hp阳性患者分为A、B两组,A组患者42例,B组患者46例.为A组患者提供三联Hp根除治疗,再为其提供为期三个月的叶酸治疗.为B组患者以及Hp阴性患者提供为期三个月的叶酸治疗.对患者转归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疾病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在治疗效果方面,A组相对于B组明显较好.在胃镜评分方面,全部研究样本经过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在肠上皮化生、萎缩以及黏膜炎性反应等方面的指标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提供叶酸联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能够有效抑制各种并发症状,增强药物治疗效果,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对活检标本进行细胞内空泡毒素(VacA)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其主要定位表达于胃底腺区域,现发现相比之下,含有细胞内VacA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常发生萎缩性胃炎。本研究旨在探明细胞内VacA与萎缩性胃炎进展之间的关系,而萎缩性胃炎又与胃癌的发生有关。收集年龄在50~60岁的364例患者的活检标本和血清标本,在平均7.3年的随访期内,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评估及组织学检测,并用抗VacA抗体进行细胞内VacA组化水平检测,这些患者在首次内镜检查时均未发现患有胃癌。364例患者在首次内镜检查时发现有311例为幽门螺杆菌阳性,53例为幽门螺杆菌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8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替普瑞酮进行规范性治疗。比较两组的胃粘膜病理表现、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以及六个月内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后五项胃粘膜病理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97.56%,六个月内复发率为2.44%,均优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粘膜NOS、胃液NO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态下胃粘膜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胃液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探讨Hp的致病机制。方法 测定12例正常人及40例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Hp阳性24例,阴性16例)胃粘膜NOS活性及胃液NO含量。结果 Hp阳性胃炎胃粘膜NOS活性及胃液NO水平显著高于Hp阴性组与对照组。Hp阳性者抗Hp治疗后胃粘膜NOS、胃液NO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NO可能参与Hp感染引起胃粘膜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与分析半夏泻心汤加减结合复方嗜乳酸杆菌片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本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接收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45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复方嗜乳酸杆菌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半夏泻心汤加减结合复方嗜乳酸杆菌片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各项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结合复方嗜乳酸杆菌片对于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较为显著,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辛开苦降法合西药"标准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Hp阳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加味半夏泻心汤合抗Hp的西药"标准三联"治疗;对照组42例单纯应用"标准三联"治疗。两组均分别治疗14 d,停药30 d后,复查Hp并判断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的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Hp根除率为76.2%,治疗组为9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整体积分疗效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治疗组为9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开苦降法合"标准三联"治疗Hp阳性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比单纯应用西药,可更好的根除Hp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杨林青  窦逾常  李霞  逯遥 《吉林医学》2010,31(13):1816-1817
目的:观察中成药胃复春联合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探讨根除Hp感染有效、且不良反应小的方法。方法:将Hp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2例,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80.95%(P<0.05);治疗组的Hp根除率为94.23%,对照组为83.33%(P<0.05)。结论:胃复春联合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根除Hp感染是有效、安全的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