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鳙鱼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研究鱼类染色体,对推进鱼类的遗传育种和分类工作,探索水质污染与鱼类染色体损伤的相关关系,作为监测和评价水体质量的一种新的生物监测手段,都有重要意义。有关鱼类染色体的研究报道颇多。现存的24,000多种鱼中,已检查染色体数的有600余种,初步作了组型分析的约300余种。近  相似文献   

2.
五种水体团头鲂的染色体数目、组型以及电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淤泥湖、鄱阳湖、梁子湖、北京、上海水体的团头鲂从普通分类学角度观察,没有明显的特征加以区别,这就对鱼类遗传育种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更确切地证实这五种水体团头鲂是否有差异性,我们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其染色体数目、组型和几种不同类型的电泳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乌鳢及鳢科鱼类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乌鳢的染色体组型,分析了与月鳢、斑鳢染色体组型的不同。结果表明:乌鳢的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4sm 22st 22t,最大染色体组位于st组。讨论了鱼类核型演化过程中的增加双倍染色体的倾向,具有较多t染色体的是较原始的种类,而具有较多m、sm染色体的种类是特化种类,即染色体臂数较多的为进化类型。比较3种鱼类的染色体特征,发现乌鳢的NF最多(68),sm染色体数也高于其它种类,说明鳢科谱系分类上的位置中,乌鳢的进化程度较高,适应性强,月鳢次之,斑鳢最原始。  相似文献   

4.
滁州鲫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滁州鲫是安徽省滁州市城西水库中的一地方性天然种群。研究表明,滁州鲫具有2种不同的染色体组型。A型的染色体组型是3n=160=31m+21sm+45st+63t,总臂数=212;B型的染色体组型是3n=158=30m+26sm+42st+67t,总臂数=214。  相似文献   

5.
僧帽牡蛎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牡蛎是世界上养殖最广,研究较多的经济贝类,其种类在世界上约有1百多种。厦门地区已知有6种,僧帽牡蛎(Qstrea wcullata Born)是其中之一。牡蛎的种系发生,种间杂种能育与否都与核型有关。了解其染色体的数目,形态,核型的特点以及彼此间的差异,无疑地可以进一步丰富此类动物的细胞遗传学和遗传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对牡蛎的繁育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以真鲷幼鱼为材料,胸腔注射PHA,36h后注射秋水仙碱溶液。1.5~3h后断尾失血约0.5h时,取出肾脏部分在鱼用生理盐水中稍洗后制成细胞悬浮液,通过低渗、固定处理后,用适当浓度的细胞悬浮液进行冰片滴片。60℃干燥制片,室温下吉姆萨染色。油浸镜下检查标本,以放大照片进行染色体测量。分析了染色体数目和组型,确定了真鲷染色体数目2n=48,其中有一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23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相对长度平均范围:2.576±0.117至1.489±0.110,臂数NF=25。  相似文献   

7.
淡水白鲳的染色体数目2n=54,全都为中部着丝粒和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20m 7sm,染色体臂数(NF)=108.  相似文献   

8.
广东鲂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肾脏为材料,用空气干操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广东鲂的染色体组型进行研究,其2n=48,NF=88,核型公式为26m+18sm+4st.  相似文献   

9.
用活体肾细胞直接制备法制成加州鲈的染色体标本,得加州鲈2n=48,最大染色体对位于t组,染色体组型公式为4sm 10st 34t,NF=52,染色体总长度112.41μm,平均4.68μm。阐述了加州鲈在分类学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胡子鲶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用PHA体内注射法,以肾组织为材料,对胡子鲶染色体组型进行研究的结果。胡子鲶2N=56,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9对,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为12对,近端部和端部着丝点染色体为7对,染色体总臂数(NF)为98。在实验中还观察到第21对染色体在雌性个体为同型,而在雄性个体为异型,因而,这对形态明显异型的染色体的出现与性别有关,很可能是胡子鲶的性染色体,我们将其暂定为XY染色体,但要落实这对异型染色体确实是性染色体,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草鱼出血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草鱼出血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鱼全身出血,鱼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红蛋白都明显地低于健康鱼。病毒侵袭草鱼后,小血管的内皮广泛受损,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从而大量消耗了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引起广泛性出血。由于循环血量减少和小血管阻塞,导致大多数组织和器官缺氧而变性和坏死;尤其是造血组织的坏死,更加速病鱼死亡。此外,还在草鱼血液中首次发现嗜碱粒细胞,查明了草鱼出血病同草鱼肠炎病的肠道组织病变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大阪鲫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大阪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习性、食性和胚胎发育的研究;(2)生长速度、起捕率、疾病的试验;(3)丰满度、肌肉的营养成份和氨基酸的测定;(4)染色体、血清蛋白电泳的分析等。同时还将上述各项同东北鲫、本地鲫进行了比较。大阪鲫的性比为1:1,与东北鲫、本地鲫不同。大阪鲫的鳃耙个数多(最多可达120个),且长而密,其侧突而长分枝,鳃耙与鳃丝等长。成鱼的肠管长度为体长的5.6倍,管细、壁薄、迂回盘曲。大阪鲫的食性广阔,是属于兼食浮游植物的杂食性鱼类。大阪鲫的染色体与本地鲫相同,都是2n=100。大阪鲫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比本地鲫生长快12—46.2%。它的起捕率很高,可达90%以上,比东北鲫(50%)、本地鲫(5%)高得多。大阪鲫的丰满度为3.07—3.24,空体壳占体重的百分比为85—86%,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状。肌肉中蛋白质、脂肪的含量与本地鲫、东北鲫相近,而水份含量略高于东北鲫,本地鲫。丝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等的含量均比东北鲫、本地鲫略高。大阪鲫的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食谱广,经济性状良好,是一种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3.
鳜鱼、青鱼、草鱼、鲤、鲫、鲢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94,自引:6,他引:94  
鳜鱼、青鱼、草鱼、鲤、鲫、鲢肝脏蛋白酶活性低于肠蛋白酶。肠蛋白酶活性,鳜鱼最高,其余依次为青鱼、鲤、鲢、草鱼、鲫。鳜鱼、鲢的肠蛋白酶活性由前肠向后肠递减;而青鱼、鲤、草鱼的则由前肠向后肠递增;鲫则中肠活性最低。六种鱼不同组织的脂肪酶活性因鱼而异。青鱼、鳜鱼、鲤、鲢肝脏中脂肪酶活性低于肠脂肪酶活性(P<0.01);而草鱼和鲫肝脏中脂肪酶活性与肠脂肪酶活性差异不明显(P>0.05)。六种鱼肝脏中脂肪酶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鳜鱼>鲢>鲫>草鱼>青鱼>鲤;肠脂肪酶活性顺序为鳜鱼>鲢>青鱼>鲤>草鱼>鲫。脂肪酶活性与鱼类食性无明显相关性。不同组织间淀粉酶活性存在差异。鳜鱼的肝脏和肠均有较高淀粉酶活性,青鱼和鲫肝脏中淀粉酶活性低于肠中的;草鱼、鲤和鲢肝脏中淀粉酶活性高于肠中的,但差异不显著。六种鱼中鳜鱼的肝脏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其它五种无胃鱼,它们的淀粉酶活性顺序依次为鳜鱼>鲢>鲤>草鱼>青鱼>鲫;肠淀粉酶活性顺序为鳜鱼>鲫>鲤>青鱼>鲢>草鱼。  相似文献   

14.
淇河鲫鱼细胞遗传学和同工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淇河鲫鱼(简称淇鲫)因产于河南淇河而得名。据汤阴县志记载:“淇鲫产于西北乡许家沟、大来店一带之淇河中,体皆双脊,形扁圆,其肉嫩肥美,片片呈蒜瓣状,汤暖尤其啜于冬日,昔在封建时代常专差向皇帝贡献,为三大贡品之一,颇受嘉许,时称可与黄河之鲤并列,故名声大噪,驰誉南北”。在古诗中也有“以其食鱼,唯淇之鲫”的佳句。另外,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曾经在河南辉县从事发掘,在琉璃阁区的战国时代墓中,找出鼎、鬲等器,里面都有鱼骨,其中尤以鲫鱼为普遍。可见淇鲫在历史上久负盛名。  相似文献   

15.
再论白鲢的食物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何志辉 《水产学报》1987,11(4):351-358
关于白鲢营养,笔者曾就食谱、食物的选择性和消化性等问题作过论述。鉴于有些问题前文尚未涉及,有些工作当时未能引用,此外十余年来国内外又有了许多新的进展,特别是近年动物营养学的研究逐渐同生物能量学结合起来,在白鲢方面也出现一些很有意义的工作。因此对白鲢的食物问题再次作一全面的总结,仍是十分必要的。 一、细菌和腐屑的意义 细菌细胞极微小,过去以为仅在附着于腐屑上面时才能被白鲢滤食。近年的工作表明:水中浮游细菌通常有半数以上聚结成絮状、块状或膜状聚合体,可为白鲢直接滤食。菌膜常浮于水面,被风吹刮落入水中后甚至白鲢仔鱼也能摄食。白鲢对细菌的摄食量与浮游藻类的丰度有关。当藻类  相似文献   

16.
鲤鱼脑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含量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丙酮干制的垂体粉用40%乙醇抽提,冷冻干燥,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鲤鱼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含量的周年变化。年平均含量为56.1微克/毫克。2月份临近产卵期时,雌、雄鲤鱼垂体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都达到最大值(雌鱼为154.0微克/毫克,雄鱼为160.0微克/毫克)。雄鱼9月份含量最低(8.3微克/毫克),雌鱼10月份含量最低(3.8微克/毫克),并分别在10月份和11月份后开始逐渐上升。其周年变化并与其性腺的发育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鲤鱼单极虫病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1989年以来,造成王快水库等网箱养鲤大批死亡的单极虫病,病鱼出现烂鳃、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有大量粘液等症状;显微观察的结果为:各组织器官发生病变,肠上皮细胞严重坏死,平滑肌纤维发生玻璃样变及解体,鳃丝充血,鳃小片融合,肝细胞核溶解、坏死。  相似文献   

18.
鲤鱼棘头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1985-1987年在崇明县新民第三水产养殖场对鲤鱼棘头虫病的病原、症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结果。该病可引起鲤鱼自夏花至成鱼大批死亡,全场感染率在70%以上;发病严重的鱼池则感染率高达100%,死亡率高达60%.病鱼肠壁上形成肉芽肿结节,严重时能使内脏粘连,甚至体壁溃烂和穿孔。病原是崇明长棘吻虫(新种)Rhadinorhynchus chongmingnensis sp.nov.。扫描电镜观察,吻上布满细毛。有吻钩14纵行,每行29~32个吻钩,粘液腺8个。治疗方法为每天每公斤鱼拌饵投喂0.6毫升四氯化碳,连服6天,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建鲤遗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综合育种技术育成的建鲤,呈长体型,美观适中,青灰色,具有鲜明的品种特征。建鲤生长优势十分显著,其个体增重较荷包红鲤、元江鲤和荷元鲤分别高141.55% 250.82%、80.46% 96.71%和40.34% 42.53%;群体增重分别高154.41% 256.70% 、93.30% 100.38%和42.08%44.57%,并显著高于其它鲤鱼和杂交鲤,普遍能增产30%以上,当年可养成商品食用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银鲫的性别控制和无性生殖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沈俊宝 《水产学报》1987,11(4):323-333
用方正银鲫()×镜鲤()所产生的全雌性后代的一部份幼鱼,投以95%酒精作性诱导剂的配制饲料,使幼鱼性转化为生理雄鱼。转化率在84%以上。此法开始处理的时间是在孵化后16—17天,处理的持续时间为30—40天。3年来,从性转化的生理雄鱼与方正银鲫雌鱼获得了无性生殖系一代,然后再从此一代获得了无性生殖系二代,以此建立了方正银鲫纯系。根据后代形态学指标、染色体数和红血球体积等确定,后代与亲本完全相似,并由此确定方正银鲫的性别决定机制,雌性为XX型,雄性为XY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