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脑卒中后感觉功能、反射和平衡功能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探讨脑卒中的感觉、反射和平衡功能的评定。(1)感觉功能评估除按缺失、减弱、过敏、倒错和正常5个指标评定外,简化的感觉指数评分法(SIS)简单、易行,适用于临床。对自发痛的评估可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但比较客观的感觉检测方法是体感诱发电位(SEP)。(2)反射功能评估临床常用者包括腱反射、皮肤反射和病理反射。(3)平衡功能评价常用修订的Semans标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和平衡试验法。这些方法可用于脑卒中偏瘫的平衡障碍和躯干、下肢的协调性障碍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发病性质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的功能损伤特点及其与康复治疗后功能独立性的相关程度。方法 将79例住院脑卒中患者分为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治疗前,采用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采用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用Sheikh法躯干控制测定(Sheikh法)评定患者躯干控制能力,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FMB)评定患者平衡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治疗1个月后,采用功能独立量表(FIM)对患者功能独立性进行评定。结果 组间比较显示,脑出血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躯干控制能力(Sheikh法)、平衡能力(FMB)以及治疗后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均较脑梗死组低(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除脑出血组FMA评分和FIM评分中度相关(P〈0.005)。脑梗死组MMSE评分和FIM评分低度相关外(P〈0.05),2组其余初评指标均与FIM评分高度相关(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脑出血组中,MMSE评分、FMB评分、ESS评分为FIM评分有意义的自变量;脑梗死组中,MBI评分、MMSE评分、ESS评分、FMA评分为FIM评分有意义的自变量。结论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较脑梗死患者差,经康复治疗后,其功能独立性较脑梗死组差。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的平衡功能、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与其治疗后功能独立性依次相关;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则与其治疗后功能独立性依次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常规康复联合感觉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给予2组患者神经内科常规药物、低频电刺激等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感觉功能训练。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定、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评定、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检测。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WMFT运动功能评分、MEP潜伏期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后(治疗后)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9.68±1.12)分]、WMFT运动功能评分[(3.89±0.63)分]、MEP潜伏期[(20.96±3.38)ms]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仅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5.74±0.85)分]、MEP潜伏期[(22.03±3.86)ms]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WMFT运动功能评分、MEP潜伏期均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感觉功能训练不仅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感觉功能,还能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感觉功能再训练对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有本体感觉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同时选取无本体感觉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措施进行治疗,治疗组同时接受感觉再训练。临床疗效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和四肢本体感觉功能评分法,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 结果3组患者分别经治疗后,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组和对照组水平(P<0.01);而治疗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另外治疗组Fugl-Meyer感觉功能评分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本体感觉障碍能明显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对脑卒中感觉障碍患者实施感觉功能再训练,不仅有利于其感觉功能进一步恢复,而且对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ADL也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灸并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红  王爱东 《现代康复》2001,5(6):131-13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影响。方法:采用针灸,神经促进技术,心理治疗,医疗体操,作业治疗等方法对65例脑卒中患进行治疗,另65例作对照,以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三级平衡评价,步行功能评价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在肢体功能,ADL,平衡,步行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性(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脑卒中患早日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与自理能力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摘要 目的:评估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以助于确定脑卒中严重程度、判断预后和制定康复方案。本研究观察Berg平衡功能评定表(BBS)和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表(FM-B)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上的实用价值,并探讨平衡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 方法:将符合条件的38例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本研究,对其进行3周的康复治疗,于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BS、FM-B以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对所得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康复治疗后患者BBS、FM-B、MBI评分均有增加,治疗前后各评分差异性比较,其中FM-B为P<0.05,BBS和MBI均为P<0.01。患者康复治疗前的BBS、FM-B评分与康复治疗前MBI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和0.55(P<0.05);患者康复治疗前的BBS、FM-B评分与康复治疗后MBI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5和0.69(P<0.01)。 结论:BBS与FM-B都可反映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在平衡功能评定上都有良好的一致性,但BBS对效果评定更为敏感,临床使用性更高;平衡功能与自理能力有较密切的相关性,平衡功能的缺失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有显著的影响,可预测生存质量。 关键词 脑卒中;平衡功能;平衡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 中图分类号:R743.3,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242(2010)-02-0149-03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精神功能评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常用的脑卒中精神功能评定方法,包括Glasgow昏迷量表(GSC),简易智能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CDR)以及失用症(apraxia)、失认症(agnosia)的评定。  相似文献   

8.
对26例脑卒中患者采用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技术进行康复治疗,以Fugl-Meyer评分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经综合治疗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总分比治疗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平衡、感觉功能、关节活动度、关节疼痛等治疗后亦较治疗前有明显改进,但无统计学意义。早期(<3个月)进行治疗的患者其肢体功能评分较非早期组高(P<0.01)。表明脑卒中偏瘫的综合治疗效果明显,早期治疗效果优于非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核心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予常规康复治疗结合核心肌训练,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躯干控制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躯干控制能力评定Sheikh评分(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FM-B)进行平衡功能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TCT、BBS和FM-B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TCT、BBS和FM-B评分分别为(93.55±3.45)分、(50.21±3.83)分和(11.51±2.18)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核心肌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对照组(38例)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康复组同时加入以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平均疗程38d。治疗前后分别以Brunnstrom法评价运动功能,以三级平衡评价评定平衡功能,以Barthel指数法评定ADL能力。结果:康复组在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Barthel指数治疗后康复组为68.5&;#177;17.2,对照组为45.8&;#177;18.3,两组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ro-kin平衡系统对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平衡功能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60例ACLR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ro-kin平衡系统进行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训练,每日1次,每次25 min,每周训练6 d休息1 d,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膝关节被动成角误差、平均轨迹误差(ATE)和平均力量差评定膝关节本体感觉,睁闭眼状态下压力中心的运动长度和运动椭圆面积评估平衡功能,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的患侧膝关节30°、45°、60°被动成角误差、ATE值和平均力量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闭眼状态下运动长度和运动椭圆面积均显著较对照组减小(P<0.05);试验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Pro-kin平衡系统本体感觉训练和平衡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ACLR术后患膝本体感觉,促进患者平衡功能,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对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10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运动功能评价法评分及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脑卒中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卒中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颅脑外伤的效果较好,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在评价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评估在预测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价值。方法:脑卒中急性期患者25例,在发病7d内和住院30d时分别进行上、下肢SEPs检测,同时进行上、下肢Fugl-Meyer评分(F-M评分),对照组18例发病7d内进行上、下肢SEPs检测,比较两组患者SEPs的潜伏期,并将病例组在发病7d内和住院30d时的SEPs潜伏期与F-M评分进行相关分析;根据病例组是否存在感觉障碍,分成有和无感觉障碍组,比较两组潜伏期的变化。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上、下肢SEPs潜伏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病例组入院时和住院30d时SEPs潜伏期(除P14、N30、P22、N35)与上肢(包括腕、手)和下肢F-M评分有相关性。有感觉障碍组上、下肢SEPs和各电位潜伏期较无感觉障碍组普遍延长。结论: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尤其是存在感觉障碍者SEPs潜伏期的改变较为敏感,并与F-M评分有相关性,说明SEPs在预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平衡功能评定与训练对初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及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干预,同时辅以平衡功能评定与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平衡功能及ADL能力评定。平衡功能评定项目包括重心摇动偏移测试指标和平衡障碍程度测试指标(如动摇角度、动摇总轨迹长、包络面积),同时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平衡功能部分(FM-B)对患者平衡功能进行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患者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疗效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2周、4周治疗后发现2组患者各项疗效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除MBI评分外)改善幅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常规康复干预结合平衡评定与训练并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可显著提高初发脑卒中患者早期平衡功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定的方法及其研究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佳  陈洪沛  郭敏  刘骏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8):120-122
目的:通过总结国内外关于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的文献,以便于在临床科研中,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简便、实用、可信度高的运动功能康复评价方法。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5-01/2005-09和万方数据库1994—01/1995-01与康复评定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康复评定”,限定文章用语为中文。同时手工检索1985—01/2002—12与相关康复评定的书籍,限定书籍语言为中文,英文、日文、检索词为“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 资料选择:纳入标准是与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相关的文章,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献,排除重复性文献。 资料提炼:共收集88篇关于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方面的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标准,排除与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关系不大的80篇,共8篇文献纳入分析。 资料综合: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可分为两大类。包括以肌力变化为标准的评价法和以运动模式改变为标准的评定体系。以运动模式改变为标准的评定体系中临床上常采用的有8个评定法,分别是Brunnstrom、Bobath法、上田敏法及Fusl—Meyer评定法、MAS评定法、Rivennead法、landmark评定法和K21genMargrethe评定法。目前最新研究的脑卒中运动功能评定方法为脑卒中病损评估法。 结论:早期而全面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价,有助于了解患者运动障碍的稃度.指导制宰康复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分析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卒中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探讨呼吸功能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5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和15例同龄健康人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呼吸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测定。呼吸功能评定包括:肺通气测试、吸气肌肌力测试(MIP)和呼气肌肌力测试(MEP);运动功能评定包括:Fugl-Meyer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Berg)、生理耗损指数(PCI)、6min步行试验(6MWT)、10m步行试验(10MWT)和握力评估。采用Pearson相关性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变化,以及分析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呼吸功能指标:25%用力呼气量(FEF25)、50%用力呼气量(FEF50)、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用力吸气量(FIVC)、峰值呼气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MIP、MEP均降低,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卒中患者的FVC和FIVC与握力均呈中度正相关(r=0.608,r=0.528,P<...  相似文献   

17.
帅记焱  刘雅丽 《中国康复》2013,28(6):437-438
目的:观察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给予运动再学习疗法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S)、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价法、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分别评定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2组CN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有助于患者功能恢复,运动再学习疗法较传统康复治疗方法更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进的感觉运动训练(SMT)法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站立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6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改进SMT治疗组(观察组)和神经肌肉促进技术(NDT)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用改进的SMT法,借助Thera-band平衡垫、平衡板、摇晃板及减重支持系统进行训练。对照组应用NDT法,按三级站立平衡的渐进原则在平行杠内进行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时利用镜面反馈,每天40min,每周训练6d,持续4周。2组患者均同时予以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BS评分和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2组患者BBS评分和FMA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Thera-band渐进式平衡训练系统与减重支持系统相结合的SMT法辅助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对促进其站立平衡功能的效果比传统的NDT法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膝关节本体感觉干预对平衡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50例初次发病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脑梗死发病7~21d,脑出血后10~21d)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行早期常规康复护理,如床上良肢位处理、偏瘫侧肢体关节活动度训练、体位转移、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和肌力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即膝关节角度回归训练联合坐位开链训练、扇形位置垫垫板训练,具体训练方法先由专业康复治疗师设定训练方案后,对主管护士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再实施。分别于干预前1d(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干预后),选取膝关节屈曲30°、45°、60°作为目标角度,对2组患者膝关节的关节位置觉偏差进行测量;采用Berg量表法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跌倒风险级别;采用Zung编制的自评焦虑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ADL能力。 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患侧膝关节的30°、45°、60°位置重现偏差和膝关节位置重现平均偏差以及患者的Berg值、SDS和SAS评分、MBI评分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侧膝关节的30°、45°、60°位置重现偏差和膝关节位置重现平均偏差均较对照组小(P<0.05),Berg值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SDS和S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MBI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 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膝关节本体感觉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及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泰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经颅直流电刺激。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上肢部分及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定患者上肢功能改善情况,采用MoCA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上肢FMA评分、ARAT评分、MoCA评分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肢FMA评分、ARAT评分、MoCA评分及MBI评分[分别为(42.9±5.4)分、(35.8±4.7)分、(26.4±2.7)分和(78.8±7.4)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