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前后的TCD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于中老年,其临床症状较多,体征少,治疗效果好。为比较VBI在治疗前后的经颅多普勒变化,对1997年12月~2001年12月的108例VBI……  相似文献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对106例VBI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提示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VBI可以防止或延缓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是临床常见病,笔者近年运用通心络胶囊治疗VBI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的常见病,以阵发性头晕、恶性、呕吐及水平性眼球震颤,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尽早终止VBI的发作对病人的预后极为重要,本院采用银杏叶治疗VBI,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近期疗效,方法:将46例VBI性眩晕患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通过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利多卡因治疗VBI性眩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I)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理。方法 将50例VBI患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盐酸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和降纤酶治疗组,观察治疗14日后临床疗效及入院时与治疗3日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降纤酶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疗效更佳,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纤维蛋白原含量有显差异。结论 降纤酶促使纤维蛋白原降解,阻止血栓进一步形成,能有效治疗因微栓塞所致的VBI。  相似文献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70例VBI患者临床表现、重要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VBI多发生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起病急,病程1d~20年,头位或,和体位突然转动是主要诱因,颈椎增生改变是主要发病原因,血液动力学、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大大提高临床确诊率,血液生化学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并指导治疗。结论:VBI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供血代偿不全或完全不能代偿所致,多因头、体位突然改变而诱发,本病治疗效果较好,预防发作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为寻求防治缺血性脑中风的有效用药,观察中药针剂配伍应用疗效,应用益气活血的生脉注射液合血栓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40例,并用西药治疗对照组40例比较,观察对症状、体征、血脂、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7.5%(P<0.05)。辨证配伍益气活血的中药针剂对VBI症状及血瘀证指标有明显的改善治疗作用。不失为临床治疗VBI的有效途之一。  相似文献   

9.
桂哌齐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6例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是治疗VBI的新一代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王巨龙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135-113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压力的加大,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增高,VBI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从2007年-2008年我院神经内科采用盐酸氟桂嗪口服与阿魏酸钠静点联合治疗VBI37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予长春西汀注射液20mg,/d,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20ml/d,分别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续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长春西汀对VBI的治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60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治疗组应用盐酸法舒地尔,对照组应用盐酸培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结果:2周后,治疗组治愈率(51.3%)和显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32.5%,70.0%)(P〈0.05,P〈0.01),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法舒地尔治疗VB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灸风池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VBI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将93例符合研究标准的VB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温针灸风池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尼莫地平治疗,采用TCD及DARS评分系统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s (BA、LVA、RVA)、Vd(BA、LVA)、Vm(BA、LVA、RVA)、PI(RVA)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月,观察组DA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愈显率为78.7%,对照组愈显率为5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风池穴治疗VBI,发挥了针刺、艾灸及穴位的三重作用,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是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循环不全引起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后部等灌流区机能障碍所致的症状,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之一。VBI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声、CT、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等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扩大和丰富了VBI的诊断手段。超声检查由于其非创伤性、可靠性强、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成为VBI的首选及常规检查方法,特别是近年来超声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对VBI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降低死亡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剂量活脑灵(50-100mg/日)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活脑灵50-1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7天。结果:痊愈23例(33%),显效24例(34%),有效15例(21%),无效8例(12%),总有效率(88%)。结论:小剂量活脑灵治疗VBI疗效确切,且安全、方便、可靠,是治疗VBI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lebrobasitour insufficiency,VBI)是指椎基底动脉因各种形态和功能异常造成相应供血区灌注不足的状态,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治疗上目前所使用的口服药或静脉给药方法效果不够理想,本组患者采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VBI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彭旭  钟秀娟  方芳 《广西医学》2003,25(6):930-932
目的:了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发作时椎基底动脉(VBA)血流的特点。方法;从151例VBI患与同年龄段121例正常人VBA的血流参数作统计学分析。结果:VBI患VBA经颅多普勒(TCD)基础特征是:血流阻力升高和/或伴有血流速度改变。结论:TCD对VBI患的诊断、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对106例VBI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提示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VBI可以防止或延缓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前后的TCD比较,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多发于中老年,其临床症状较多,体征少。方法为比较VBI在治疗前后的经颅多普勒变化,对2003年12月到2004年4月的108例(VBI)病人进行了治疗前后的TCD检查。结果TCD检查对(VBI)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圣脑康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选取经符合VBI诊断标准的门诊及住院病人560例。其中将治疗组352例服用圣脑康胶囊和对照组208例服用复方丹参片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应用圣脑康胶囊治疗后,VBI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8%。治疗前后患者脑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也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圣脑康胶囊是治疗VBI的理想药物,TCD对评价VBI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