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地被征占以后,失地农民面临生活质量下降、再就业机会不多、医疗和教育支出多和不适应城市生活等一系列问题。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地产权制度的强制性、土地征用制度的随意性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狭窄性。“可持续生计”作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基本目标,需要政府改变工作方式,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和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失地农民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有以下对策:按照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健康发展,防止失地农民数量的非常态增加;遵循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将失地农民问题纳入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完善土地补偿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失地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能力;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为契机,健全失地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3.
解决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明显加快,城市地域和规模不断加大,大量农用土地因政府建设用地和商业用地而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和相应的社会问题日益增加。如何有效地解决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此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文章从失地农民的法律概念入手,分析了他们的生存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维护失地农民利益的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5.
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将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失地农民培训机制等是解决农民失地问题的几项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32个县、41村、194户无地农民的调查,分析了产生无地农民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收回已经迁出人员土地、开发荒地增加耕地的数量、增加农民生产和生活支持力度、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解决影响农村和谐发展的农民无地问题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校系资料室在新的形势下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存在着体制不完善、功能定位不准确、投入不充足、管理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它的生存和发展,为更好地促进系资料室的生存和发展,应着力进行改革,在理顺体制、拓展功能、加大投入、建章立制、突出特色、提高素质、服务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形成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发展与生存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生存和发展是不可分的:生存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生存的方式和手段。当然,它们之间还存在着重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在代价论的视阈内,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发展代价实际上就是生存代价或生存危机。而要消解当今人类的生存危机,就要选取新的更高级、更先进的低代价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个人发展是各种发展的核心部分,有了个人的发展,才会有家庭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从言行举止到知识内涵,个人发展有多个方面,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对于个人发展也有着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宝贵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长期以来农民以土地作为自己的基本生活保障。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出现了大量失地农民。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了影响农村社会繁荣与稳定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城市化稳健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高校校内资金结算中心成立的背景 ,及对高等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 ,提出高校校内资金结算中心今后一定时期内应在生存中求发展 ,进而探讨了新形势下保证高校结算中心生存、发展需要做好的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失地农民的职业发展问题是关系失地农民生存发展与市民化进程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杭嘉湖地区失地农民就业率较高,创业情况较好,创业氛围良好;但同时存在失地农民对总体工作满意度不高,就业稳定性不足,就业创业遭遇"瓶颈",人力资本和技能培训不足,社会资本不足,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等问题。因此,需要重视失地农民的职业发展规划,加大失地农民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创新失地农民的职业培训机制,同时加强失地农民的自身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生存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机遇,寻找提升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之路。当前失地农民"失地无业、隐性失业、就业转失业"呈普遍化趋势、就业岗位替代性强与职业发展缺乏可持续性并存、工作中合法权益受侵害严重及维权路径缺位。造成这一问题有其外在、内在、经济及制度性等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完善土地管理办法、拓展人力资本投资渠道、发展集体经济、完善社会政策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式,建立失地农民职业转换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统一,是确保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的发展,还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和目标,结合高等学校自身的特点,阐述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高等学校的发展:一是找准高等学校的定位;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三是把教育发展看作是可持续发展过程;四是必须全面推进培养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建本科院校建设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才能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正确处理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失地农民规模越来越大。这部分失地农民面临着就业形势严峻、身份地位特殊等现实发展困境,再加上农民在整个社会阶层体系中的弱势地位、制度缺陷以及守旧的就业观念等发展瓶颈,致使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严重受阻。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失地农民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顺利实现生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朝鲜族为了今后健康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有必要通过自我反省提高自我意识;永远牢固树立中国国家意识观念,正确理解故国观念;凝聚力与内耗;跟上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精神与迎台时髦;事务应付型与事业创造型;感性与理性;酗酒与适量饮酒;只懂民族语与坚持不懈需懂多种外语;学习上的短期行为与“我”与“我们”之间的矛盾等。  相似文献   

20.
市场化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重要条件,但市场化并不必然保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实现;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解决好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问题,即统筹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区域差距、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处理好在国际社会中我国正面临的未曾有过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