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告1970年12月-1978年1月见到的头部外伤后颅内动脉瘤11例.6例为囊状动脉瘤,5例为动静脉瘘.年龄从17-65岁(平均44.7岁),男9,女2.6例囊状动脉瘤的部位:颈内动脉瘤(床突上段)3,脑膜中动脉2,大脑中动脉1.5例动静脉瘘的部位:脑膜中动脉3,大脑中动脉1,小脑后下动脉1.症状和体征包括外伤后昏迷,随后几小时到数天的清醒期(平均14天),然后病情迟发性  相似文献   

2.
由于脑血管造影术的广泛应用,在临床上注意到一个无症状的颅内动脉瘤与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同时并存这样的问题,在治疗上有矛盾。本文报导一例84岁女病人,于1976年2月因右侧一过性黑朦及左半身一时性轻偏瘫住院。血压150/90毫米汞柱。右侧经腋动脉主动脉弓造影术,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动脉缺血与颅内动脉瘤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颈动脉部分结扎的方法,建立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实验动物模型。结果 本组10只动物中,3只动物的大脑中动脉分布产生3个动脉瘤。结论 颈动脉缺血是产生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例1 男,45岁。因反复头痛3个月入院。脑血管造影见左大脑中动脉膝部有-1.5cm×1cm×1cm动脉瘤。在行 Matas 架压迫左颈动脉做术前准备40次(每次30分钟)后,手术所见动脉瘤呈白色,瘤体内及蒂内已被血栓填塞,质地较硬。于术后30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致颅内血肿三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致颅内血肿三例李佑祥吴中学张友平王忠诚例1男,39岁。1992年12月15日因车祸头部受伤昏迷,当地医院CT示“颅底骨折,左颞部脑挫伤”。1993年1月20日,患者突然出现昏迷,左侧眼球突出,眶部可闻及血管性杂音。27日转入我院时...  相似文献   

6.
患者谭×,男,30岁。因左颞部头皮裂伤愈合后局部出现搏动性包块并逐渐增大5个月,于95年8月2日收入院。患者94年10月因车祸至左颞部头皮裂伤,在当地医院行缝合包扎治疗,5天后折线发现伤口喷血,再次加压包扎后治愈。检查:左颞部见一约3cm纵行伤疤,局部隆起约1×3cm,触及搏动感,可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DSA检查提示“左颞浅动脉分叉处假性动脉瘤”。95年9月10日在局麻下进行手术,切除假性动脉瘤,手术顺利。一周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自1977年以来的22例颅内AVM合并颅内动脉瘤病例,占AVM总数的14%,男性为59%,女性为41%,年龄为11~55岁。其中9例(41%)发生颅内出血(7例为SAH,1例脑实质出血,1例脑室内出血)。出血原因:78%为动脉瘤破裂,22%为AVM破裂。22例病人有44个动脉瘤,多发  相似文献   

8.
感染性颅内动脉瘤(infectious intraeranial aneurysm)是感染造成脑血管肇破坏后所形成的动脉瘤,在颅内动脉瘤中少见,占颅内动脉瘤的2%-6%[1].由于感染性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原因、动脉瘤特点及处理方法与先天性动脉瘤均不同,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儿童颅内动脉瘤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0.5%~4.6%。先天因素、外伤和感染是主要病因。巨大动脉瘤和后循环动脉瘤较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但较成人组症状轻微。MRA可用于动脉瘤的筛查,脑血管造影是诊断儿童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目前倾向于积极手术治疗。其再出血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成人,预后较好。本文对儿童动脉瘤的病因、流行病学、解剖学特征、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至2004年共诊治了7例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病人,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15-48岁,平均35.7岁;从外伤到出血时间为15—30d,平均24d。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检查。2例因外伤后迟发性血肿手术清除颅内血肿时发现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眼动脉段。分别予以夹闭和包裹。3例为外伤后反复鼻衄,其中2例头颅X线平片可见前颅窝底及眼眶骨折,遂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而发现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3例动脉瘤患者2例用GDC栓塞动脉瘤,另1例用球囊栓塞动脉瘤近、远端的ICA。另外2例为外伤后21d、30d发现颅内血肿,分别位于纵裂与侧脑室前角之间以及胼胝体内。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细菌性颅内动脉瘤6例。其中血管内源性、血管外源性和隐源性各2例。均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对细菌性颅内动脉瘤的发生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相当少见,而且缺乏特有的临床症状。确诊有赖于脑血管造影和病理学检查。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对其发病率、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进行了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3.
报告3例巨大脑动脉瘤患者,结果2例死亡,1例神经功能缺损加重。文中分析了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头痛,眶额部疼痛伴局灶性神经损害体征和SAH是巨大脑动脉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当鞍区囊性占位病变难以排除动脉瘤时,TCD,电子听诊器的MRA可作为诊断动脉瘤的无创性筛选检查方法。脑血管造影是诊断动脉瘤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颅内夹层动脉瘤获病理证实者1960年以前仅10例,自那以后,由于对血管性疾病进行了更充分的血管造影及病理学研究,个案报告增加了2倍;因此,颅内夹层动脉瘤并非一度所认为的那样罕见。本文介绍一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血肿夹层于中层和外膜之间,临床表现为轻度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颅内巨大动脉瘤(最大直径超过2.5厘米者)专题园桌会议的总结.文中搜集法国各地医院102例和文献150例共计252例综合分析如下.概要:半数以上病例超过45岁.女性稍多.起病方式:假脑瘤压迫症状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法国组分别为53/102和49/102,文献组分别为1  相似文献   

16.
颅内巨大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本文就颅内巨大动脉瘤的病理、临床表现、影象学、手术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直径大于2.5cm的动脉瘤称为巨大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5%。巨大动脉瘤的形成原因尚不明确。粥样硬化斑块、钙化灶及瘤内血栓在巨大动脉瘤很常见。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高压、局部占位效应等表现起病。颅骨平片、CT扫描、脑血管造影、MRI对巨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很有价值。巨大动脉瘤的治疗较普通动脉瘤危险得多,其手术指征依赖于患者的自然病史。有症状的动脉瘤应积极手术,除非不能耐受。无症状动脉瘤手术与否应根据病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动脉瘤的大小部位、手术的安全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巨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包括直接动脉瘤夹闭或切除、动脉瘤包裹术、单纯动脉瘤孤立术、近远端架桥动脉瘤旷置术、血管内栓塞等,直接动脉瘤手术最为确实但操作复杂、风险较大。手术应由经验丰富的神经血管外科医生担任。  相似文献   

17.
18.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受损后的一种并发症。Parkinson 1980年收集世界文献已达100例。近年来国外的文献报告逐渐增多,引起国内一些作者重视。但是,对于创伤性颅内动脉瘤的分类和临床特征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吕明 《中国卒中杂志》2018,13(10):1050-1050
  相似文献   

20.
颅内复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颅内复杂动脉瘤不仅包括颅内巨大(传统意义上指直径25mm)动脉瘤,而且包括形态特殊、部位特殊、瘤颈特别、瘤体穿支血管多、难以定位的小动脉瘤以及多发性动脉瘤;其导致的进行性神经功能缺失、高风险的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血栓脱落,使其治疗变得十分困难,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如何明确定义、优化诊断和选择最佳治疗方式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