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简便可靠实用的布鲁菌早期检出方法,为布鲁菌病的及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BACTEC 9120或BACT/ALERT 3D 等系统进行血或骨髓培养,然后取阳性瓶增菌液转种血平板和巧克力等平板,再经VITEK-2-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或API 20 E 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结果布鲁菌在上述血培养仪的瓶中2~4d 可获得阳性生长物,经 VITEK-2-Compact 仪(或API 20 E 鉴定系统)次日能得到鉴定结果。结论Compact 鉴定仪(或API 20E 鉴定系统)对布鲁菌的鉴定简单、可靠、经济、实用,且不会漏检和误检,是目前常规检测布鲁氏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布鲁菌病流行病学特征,提高临床和实验室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数据。结果 39例病例大多有羊接触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00.0%)、骨关节疼痛(64.1%)、多汗(51.3%)、乏力(33.3%)、淋巴结肿大(23.1%)、肝脾肿大(12.8%)。实验室检查,有肝功能异常、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布鲁菌抗体凝集试验阳性,静脉血或骨髓培养阳性,经细菌学鉴定为马耳他布鲁菌。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苏北地区散发病例逐年增多,应重视流行病学线索,加强对布鲁菌病的认识,对不明原因发热者应及早进行血培养和布鲁菌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布鲁菌病的诊断能力,减少首诊误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布鲁菌病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表现为发热16例(84.2%),关节疼痛14例(73.7%),乏力11例(57.9%),肌肉疼痛10例(52.6%),合并肝损害8例(42.1%)。首诊误诊均发生在非传染科,分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感染性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各3例、脑膜炎2例和骨性关节炎1例,误诊时间7~21 d。均经布鲁杆菌凝集试验阳性确诊布鲁菌病。确诊后给予多西环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等规范治疗痊愈。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临床医师遇到以发热、关节痛伴肝功能异常症状就诊患者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对疑似患者尽早行布鲁杆菌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4.
布鲁菌病     
正1疾病概述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患病的羊和牛等疫畜是布鲁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高发地区包括地中海地区、亚洲和中南美洲等。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为500 000例。我国解放前该病流行严重,解放后成立了专门防治机构,发病率已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布鲁杆菌病的特点,为临床诊断布鲁杆菌病提供经验。方法对31例布鲁杆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 31位患者中有羊或其肉制品接触史者26例(83.87%),虽无直接接触,但居住牧场附近1例(3.23%),喝羊奶者4例(12.90%)。发热、乏力、多汗、关节疼痛是布鲁杆菌常见临床表现,并发症较多。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减少4例(12.90%),淋巴细胞百分率升高20例(64.52%),单核细胞百分率升高22例(70.97%),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下降16例(51.61%),嗜酸细胞百分率下降14例(45.16%),嗜碱细胞百分率升高5例(16.13%)。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5例(48.39%)。肝功指标显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分别占70.97%、41.94%、58.06%,前清蛋白降低18例(58.06%)。结论布鲁杆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多,容易误诊,对长期不明原因发热者应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和实验室结果考虑布鲁杆菌可能。  相似文献   

6.
于林  郝熙枝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0):7432-7432
目的提高对布鲁菌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分析32例布鲁菌病误诊的临床表现及其误诊原因。结果 32例布鲁菌病患者经确诊后,经应用多西环素、利福平等抗生素后,症状消失28例,因病程较长留有后遗症者1例,经检查已康复26例,其余正在治疗中。结论普及布鲁菌病v知识,加强认识,是避免误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布鲁菌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市2015年-2016年我院25例布鲁菌病患者流行特征、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分析特征。结果我院25例布鲁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均有持续发热、多汗、乏力,其他伴随症状有咳嗽、头痛、心悸、关节疼痛或肿胀、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23例完全治愈,2例治愈后复发。实验室分析有:25例布鲁菌病患者中,血常规、PCT、CRP、肝功能等结果均有一定的改变,但缺乏特异性;25例布鲁杆菌凝集试验均阳性,22例血培养7d内阳性,2例血培养7到15d内阳性,1例血培养第25d阳性,经细菌学鉴定均为马尔他布鲁杆菌。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各临床科室医生和微生物人员均应高度重视布鲁菌病,对不明原因发热者应及早进行血培养和布鲁杆菌凝集试验,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提高对布鲁菌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布鲁菌病是一种动物传染病,可以通过未灭菌的奶制品或肉制品感染人类。目前该病在南美洲、中东地区、地中海沿岸国家仍有流行。尽管目前治疗布鲁菌感染的药物有一定疗效,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更优的治疗方案还在进一步探索之中。患者的布鲁菌DNA载量是目前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在希腊Thessaly地区,该病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8~12例/10万人)。2007—2010年当地Trikala医院对36  相似文献   

9.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当前,该病在我国流行区域甚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疫情与奶牛、羊只等的流动情况关系较大,新发患者主要分布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布鲁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羊种布鲁菌(马耳他布鲁菌)病春季开始,夏季达高峰,秋季下降;牛种布鲁菌病以夏、秋季发病率较高。本实验室在非疫区的中山市3例患者的血培养中分离出3株布鲁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布鲁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以提高对布鲁菌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我院感染科收治的9例布鲁菌病,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9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多汗、乏力,其中5例患者除上述症状外分别伴有脑膜炎、关节痛、尿路感染、睾丸炎和游走性肌痛表现.血培养阳性5例,血清抗体阳性9例.9例患者经内科积极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对长期不明原因发热者应结合流行病学特点考虑布鲁菌病可能,血培养和血清抗体检测是有效的诊断手段.多西环素联合链霉素、庆大霉素或利福平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130例儿童布鲁菌病的分布特征、临床特点以及实验室检查,为儿童布鲁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21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确诊的130例布鲁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30例患儿中,男性75例(57.7%),女性55例(42.3%),平均发病年龄(4.6±3.1)岁。4—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且2019年后发病明显增多。有84例(64.6%)有牛/羊接触史,74例(56.9%)有牛/羊奶饮用史,23例(17.7%)有布鲁菌病患者接触史。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15例,88.5%)、关节疼痛(53例,40.8%)、多汗(52例,40.0%)、淋巴结肿大(56例,43.1%)、肝肿大(42例,32.3%)、脾肿大(32例,24.6%)。实验室检查主要有白细胞计数异常(54例,41.5%),血小板计数异常(43例,33.1%),C反应蛋白升高(50例,38.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66例,50.8%),红细胞沉降率加快(54例,41.5%)。患儿血培养阳性99例(76.2%),布鲁菌凝集试验阳性96例(73.8%),脑脊液培养阳性7例(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iR-015151在布鲁菌病(brucellosi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评估其作为布鲁菌病辅助诊断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2017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或准格尔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73例布鲁菌病患者(布鲁菌病组)和东部战区总医院65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对照(对照组)血清标本及临床资料。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方法检测piR-015151在研究对象血清中的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其作为布鲁菌病诊断指标的临床价值。结果 piR-015151在布鲁菌病患者血清的含量[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显著高于对照组[0.216 (0.069,0.426)vs 0.036 (0.021,0.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834.5,P0.01)。piR-015151诊断布鲁菌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24 (95%CI:0.751~0.89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3%和76.9%。结论 piR-015151在布鲁菌病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显著升高,有望作为布鲁菌病辅助诊断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3.
杨年昌  张延玲 《疾病监测》2002,17(6):234-234
20 0 0年 4月 2 0日至 5月 2 8日 ,章邱市文祖镇东张村发生一起布鲁菌病的暴发。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 :自 2 0 0 0年 4月 2 0日至 5月 2 8日 ,该村共发生布鲁菌病患者 3 4例 ,占全村人口总数的 8 5 %。首例发生在 4月 2 0日 ,5月 2 8日后无新发病人 ,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35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布鲁菌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1月—2019年10月确诊的35例布鲁菌病临床特征.结果 该院布鲁菌病以农民(22例,62.9%)和中年患者(20例,57.1%)为主,80.0%有明确牛羊接触史,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34例,9...  相似文献   

15.
<正>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感染的患者大多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主要症状。近年来,我国布鲁病形势严峻,发病率逐年增长,Li等[1]研究表明在2004~2010年间布鲁菌病的流行及复发呈现空间多相性分布,成年人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且多集中在30~49岁。另外,分布于中国北部的病患以农牧民居多,而在中国南方则主要集中于餐饮服务者,工人及退休人员,城市地区发病率有所  相似文献   

16.
正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我国西北部牧区为布鲁菌病高发区。但随着国家畜牧业及旅游业的发展,来自疫区的染病牲畜的病原菌极可能经消化道、皮肤黏膜、呼吸道等途径侵入人体而引起感染或发病。当前布鲁菌病在城市的流行出现了新特点,即多发、分散的点状流行。临床症状主要是反复不规则发热、盗汗、乏力、关节痛等~([1])。临床症状与普通的感冒相似,易引起临床误诊,也因此易被人们忽视,使该病未  相似文献   

17.
正布鲁菌心内膜炎是布鲁菌病少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不足2%,但却为导致布鲁菌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2])。本文报道2例布鲁菌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以望增加对这一少见病的认识。1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河北邢台人,57岁,自由职业。因"发热、消瘦3个月"于2014年8月收入院。入院前3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寒战,体温最高39℃,当时无系统感染表现,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大庆地区44例布鲁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庆油田总医院2014年2月-2018年8月44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大庆地区布鲁菌病患者以农牧民(25例,56.8%)和30岁以上患者(31~69岁,93.2%)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30例(68.2%)、发热23例(52.3%)、胆囊疾病9例(20.5%)、脾肿大9例(20.5%)、胃炎7例(15.9%)、关节炎关节痛6例(13.6%)、睾丸附睾炎4例(9.1%)、心包积液4例(9.1%)、全血细胞减少2例(4.5%)、胸壁脓肿1例(2.3%)。实验室相关指标中,降钙素原(PCT)升高31例(31/32,96.9%),C反应蛋白(CRP)升高33例(33/35,94.3%),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11例(11/13,84.6%),44患者中白蛋白减少37例(84.1%),肝功能异常27例(61.4%),单核细胞增多23例(52.3%),白细胞升高10例(22.7%),血小板减少7例(15.9%)。结论布鲁菌病随受累器官不同临床表现多样,除常见症状外,胆囊病变也是其可能出现的临床特征;在实验室相关指标中,可出现单核细胞增多及血小板减少,PCT普遍升高且以轻度升高为主。临床医师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以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非牧区布鲁菌病的早期诊治提供临床依据和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确诊的布鲁菌病患者31例,就其基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3.6±17.2)岁,其中13例有明确流行病学史;全年均有患者发病,多数集中于2~7月;临床症状以发热(96.8%)、乏力(77.4%)、多汗(58.1%)、腰痛(35.5%)、关节疼痛(32.3%)多见,部分患者可见肝肿大(16.0%)、脾肿大(60.0%)和淋巴结肿大(16.0%);血常规可见白细胞(25.8%)、血红蛋白(51.6%)和血小板(29.0%)下降,伴有血沉(61.5%)、超敏C反应蛋白(88.5%)、铁蛋白(80.0%)、丙氨酸转氨酶(33.3%)和天冬氨酸转氨酶(44.4%)升高;所有患者布鲁菌试管凝集试验均为阳性,96.8%患者血培养或骨髓培养阳性。治疗方案包括四环素联合利福平(90.3%)、四环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6.5%)、头孢曲松联合左氧氟沙星(3.2%),患者经规范化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对于长时间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因警惕该病的可能,重视流行病学史采集,尽早完善血培养和布鲁菌试管凝集试验。  相似文献   

20.
揭育胜  赖菁  黄丽芬  陈幼明 《新医学》2012,43(2):117-118
散发性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极易漏诊、误诊.该文报道1例辗转多间三甲医院诊断的散发性布鲁菌病患者,由于症状以发热、腰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流行病学史不典型,诊断较困难,曾多次被误诊、漏诊,最后通过血培养布鲁菌阳性确诊,使用利福平联用复方磺胺甲(哑)唑治疗效果好,获临床痊愈.该例诊治过程提示,对长期反复发热的患者应考虑布鲁菌病的诊断,提高对布鲁菌病认识水平是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