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井永久避难硐室是指设置在井底车场、水平大巷、采区(盘区)避灾路线上,具有紧急避险功能的井下专用巷道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水平或采区的避难硐室。为确保井下人员的安全,该硐室内的各电气系统设计至关重要,重点介绍气体监测监控系统、通信联络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供电系统等,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2.
煤矿井下发生灾难时,井下原有供氧、供电、监控等设备处于瘫痪状态,无法向永久避难硐室内避险人员提供基本生存条件,西沙河煤矿通过地面钻孔向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提供供氧、供电、监控等系统;通过对地面钻孔系统的设计,提高永久避难硐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张军颖  尤飞  刘亚林 《采矿技术》2012,(6):15-16,40
根据乌兰煤矿目前井下人员分布及近期开采情况,为乌兰煤矿设计永久避难硐室,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选址、尺寸、避难硐室内保障系统。该避难硐室的设计和构建对乌兰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完善和应急救援技术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新柏煤矿目前井下人员分布及近期开采情况,为新柏煤矿设计永久避难硐室,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选址、尺寸、避难硐室内保障系统等。该避难硐室的设计和构建对新柏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完善和应急救援技术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2013,(12):43-45
以国内某矿建设的永久避难硐室为例,进行了疏散时间检验的研究。根据该矿永久避难硐室的选址,借鉴地铁应急人员疏散原理,井下人员能安全疏散条件是安全疏散所需时间小于可利用的疏散时间。以井下巷道作为疏散网络模型的基础,基于疏散过程的假设条件,可计算距离避难硐室最远的工作面人员安全疏散所需时间。计算表明,巷道的通行能力远远大于避难硐室入口通行能力,避难硐室入口存在"瓶颈"现象,导致人员滞留;工作面人员安全疏散所需时间小于可利用的疏散时间,故井下所有人员均能在此时间内达避难硐室。  相似文献   

6.
《煤》2017,(8)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是当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避免人员伤亡的重要保障,而救援井实现了地面与井下永久避难硐室的有效连通,保证救援期间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文章介绍了余吾煤业S1采区应急救援井的施工设计方案和方法,以给其他矿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河南大有能源公司千秋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设计与施工建设情况,并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黄明  谢正连 《中国矿业》2012,(12):112-114
为了提高煤矿抗灾变能力,减少因矿难事故造成的损失,改善煤矿的安全防护水平,本文以乌兰煤矿为现场背景,设计了乌兰煤矿地面钻孔供氧式避难硐室。根据乌兰煤矿的实际,确定了避难硐室的合理位置、避难硐室的规模尺寸及相应的支护方式。此外,避难硐室设置9大系统,以保障避难硐室内人员的生存和设备的正常运行。乌兰煤矿井下地面钻孔式永久避难硐室的设计与建设,可为灾后井下无法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创造基本的生存条件,对实现科学、有序、有效救援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煤矿安全需要加强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以国投煤炭郑州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国投登封教学三矿)紧急避险系统设计和建设为背景,提出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结构,介绍了永久避难硐室的结构和各子系统的功能,讨论了避难硐室与其他五大系统的关联性,以及避难硐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相似文献   

10.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是矿井"六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避难硐室的结构、设备,着重阐述了该硐室"系统可靠、设施完善、技术先进"的设计特点,通过井下真人试验,在额定防护时间内,具备满足避险人员各项生存技术指标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要求,结合天锡煤矿+260水平31采区井下的实际条件,确定构建一个容纳50人、生存室长25m、有效使用面积100m2的采区避难硐室。从硐室结构、地面钻孔压风系统、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通讯照明系统、供配电系统等方面,研究了31采区永久避难硐室的功能需求和配套设施,可为同类规模矿井永久避难硐室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煤矿矿井永久避难硐室的功能,运用系统论的分析方法对煤矿矿井永久避难硐室进行研究,得出了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建设的内容应包括永久避难硐室系统背景研究、永久避难硐室系统组成、永久避难硐室系统量化、永久避难硐室系统评价以及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协调研究等,并对各个子系统的设计内容提出了设计要点,为煤矿矿井永久避难硐室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对乌兰煤矿永久避难硐室供电系统进行研究,设计了双电源供电系统,使井下电源与地面钻孔电源可在5s内实现自动切换。通过分析井下瓦斯爆炸灾害提出了井下电缆采取深埋500mm的保护措施,在明确硐室内设备功率的基础上,计算电缆电压损失,确定地面及井下电缆引进避难硐室内的距离范围不超过1500m。同时提出了地面钻孔及其内部套管布置方案,并确定钻孔内电缆的下放方式及固定方式。硐室现场的安全供电证实了此套供电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系统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孟磊  赵毅鑫  姜耀东  宋宜猛 《煤矿安全》2011,42(11):144-147
提出了建设由永久性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和移动式救生舱组成的相互独立却紧密结合井下避难硐室系统,辐射全部采矿活动区域以帮助井下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出了避难硐室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并阐述了3种类型避难所在实际矿井条件下的布置原则和结构形式,煤炭企业的避难硐室建设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位置选择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玉栋 《煤炭工程》2012,(Z1):103-105,108
文章采用列举法和比较法对煤矿井下巷道系统进行了分析,提出井底车场是永久避难硐室的首选位置,并对井底车场范围内可供布置避难硐室的详细位置进行了选择和论证,另外,文章通过对避难硐室生命保障系统的对比分析,解决了避险人员在避难硐室使用上的问题,消除了避险人员对避难硐室的心理障碍,使井下避难硐室真正发挥紧急避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井下避难硐室在矿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借鉴国外避难硐室的应用经验,探讨建立井下永久(固定)和临时(移动)避难硐室的构建原则和基本要求;在结合我国矿井生产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井下避难硐室的分布特点,从而为我国井下避难硐室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分析我国煤矿井下安全开采状况,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类型及特点、人员分布、避险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探讨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原则,确定避险设施的类型,设计建设了"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过渡站+安全绳"的井下硐室紧急避险系统。该系统具有投资少,安全可靠,适合于我国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多等特点,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矿工安全避险需要。  相似文献   

18.
煤矿避难硐室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井下避难硐室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当前我国煤矿避难硐室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避难硐室建设原则和技术要求;并从避难硐室布置原则、构建及设计、系统设计等方面入手,研究了避难硐室布置形式及支护方式,以及应具备的系统和设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永久避难硐室在常村矿的设计施工,介绍了避难硐室的主要构成及选址要求;提出了避难硐室建设原则和技术要求;并介绍了避难硐室支护方式及施工工艺;提出了建设由永久性避难硐室要尽量辐射全部采矿活动区域以解决井下发生灾变时矿工的安全避险问题;对于相同情况的煤矿企业的避难硐室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明仓 《陕西煤炭》2013,32(3):93-94
借鉴原铜川煤矿设计院设计的一号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设计方案,探讨建立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的技术原则和基本要求,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