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在对人类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ADR)事件,使病人的身体和精神受到一定的危害。ADR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自2003年12月徐州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成立以来,开展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培训,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全市有多家医疗机构参与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为了更好地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对一个时间段,即2004年徐州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ADR病例155份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根据2004年徐州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的ADR报告表158…  相似文献   

2.
1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金珏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2048-2049
现对我院2007年收集的10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和方法我院2007年1 ̄11月共收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06例,门诊89例,住院17例。对每例上报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病情况,用药情况,ADR临床表现,因果关系评价及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因果关系评价执行国家ADR监测中心统一制定的6级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江西省精神病院精神科常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江西省精神病院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收集并上报到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报告938例,按照精神科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原患疾病分布、药品种类及排名前10药品、合并用药、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报告类型和转...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60年代沙利度胺事件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对人类的危害日益为人们重视。显然,在医疗过程中,注意收集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原因以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有利于提高医疗水平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医药费用。我院自2000年开始收集和统计不良反应,现对2004年收集到的115例不良反应作一回顾性分析,为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收集的115份ADR报告,均按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报告表进行填写,采用Access建立数据库,逐一输入各ADR报告内容,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 ADR与性别、年龄1…  相似文献   

5.
3 2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情况及ADR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浙江省丽水市2004~2006年ADR监测中心收集到的3 246例ADR报告进行分年度统计和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品种逐年增加,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的比例逐年增加,以静脉给药为主,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结论应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及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时间的分布规律,为ADR监测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圆形分布法,对江西省ADR监测中心2005-2011年收集的96895例次ADR发生的时间进行分析。结果:各年度上报的ADR数量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ADR发生的时间分布存在明显集中的趋势;各年度病例次数的月份分布趋势一致,且呈现位于8-10月的单峰,单峰的报告例次数占全年总报告例次数的38.3%;夏、秋季发病例次数明显高于冬、春季。ADR的高峰点为8月中旬。结论:应针对夏、秋季ADR高发的特点,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争取将ADR发生的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7.
<正>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对省级三甲眼科医院3年收集上报的222例ADR报告进行分析,了解眼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提出ADR的预防策略减少ADR的发生。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我院ADR监测组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报表,使用因果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学》2016,(5):1088-1090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l—12月间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有效药物ADR报告,对其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一般规律。结果:2015年度上报的ADR报告135份,涉及不良反应的药品5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制剂。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注意安全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9.
我院48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牟苒苒  张学顺 《齐鲁药事》2007,26(4):250-251
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7月,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488例。为了解药物引起ADR的临床表现,现将48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对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与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1—12月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226例,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ADR监测中心制定标准,进行描述、因果关系分析与评价、汇总、分级以及统计分析。结果:226例ADR报告中,≥70岁的患者ADR发生率高,为59例,占26.11%,其次是50~69岁58例,占25.66%;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为196例,占86.73%;抗感染药致ADR发生率最高,为105例,占46.46%;最常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139例,占59.66%。结论: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静脉注射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医院254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国栋  顾媛媛  桂月 《中国医药》2013,(12):1788-1789
目的分析探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上报至北京市ADR监测中心的254例ADR病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收集的ADR病历资料按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疑似不良反应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等情况的相关例数及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254例患者发生ADR共316例次,老年患者137例(53.9%),有既往史者44例(17.3%),静脉滴注218例次(69.0%)。疑似西药中,以抗微生物类药物为主,占37.7%(119例次)。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安郁菊 《中国药事》2012,26(11):1278-1280
目的分析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报的60~85岁老年人ADR/ADE共232例,按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进行分析,总结ADR/ADE发生的原因。结果在232例ADR/ADE中,抗生素、中药引起的ADR较多,以皮损及其附件损伤常见,ADR累及人体各系统。结论应加强对老年人用药的关注,合理用药,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14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蔚  周月红  钟拥军 《中国药业》2009,18(20):60-61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嘉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7年收集到的1142例ADR报告按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等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42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有219种,其中抗茵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较严重的ADR有69例。结论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徐蓉 《首都医药》2004,11(13):7-8
首都医药2004年第13期年初在某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参与ADR报表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工作。其中对2003年度出现的ADR缺陷报表作了简单的汇总和分析,以希望ADR报表的填报作到更加规范和完整,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目前,除了个别医院开始试行以电子报表的形式直接上报外,绝大多数报告单位仍以手工填写报表再汇集到省级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统一由工作人员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的网上申报。由于基层填报单位和人员认识上的差异,在接受ADR报表填报培训时的理解上有误差,难免使他们在实际填报过程中出现失真的情况。ADR报表失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尹爱群  安勤玲  杜萍 《中国药事》2007,21(5):356-359
烟台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自2003年5月成立以来,累计上报ADR病例报告2423份。为了进一步了解2005年烟台市ADR发生情况,探讨ADR发生因素,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现对烟台市2005年收集的ADR报告表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药物在对人类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ADR)事件,使病人的身体和精神受到一定的危害。ADR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自2003年12月徐州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成立以来,开展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培训,建立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全市有多家医疗机构参与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为了更好地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对一个时间段,即2004年徐州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ADR病例155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医院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为全面了解我院ADR发生情况和探讨ADR发生的易感因素,现将我院2002年6月~2003年12月收集到的14例药品不良反应,加以简要分析。1资料来源与方法1.1病例资料:我院2002年6月~2003年12月门诊和住院的药品不良反应14例(门诊3例,住院11例)。14例ADR中,11例为住院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1.63 % ,3例为门诊患者占同期门诊人次0.1 %。男8例、女6例,年龄13~62岁、60岁以上者1例,平均年龄30岁,以16~41岁的青壮年居多共11例。有既往过敏史6例。1.2方法:将14例ADR…  相似文献   

18.
<正>在我院收集的不良反应(ADR)报告中,头孢菌素类位居第一。现将我院2006—2010年间头孢菌素类药物导致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0年ADR报告,对其中由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ADR报告共43例,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以卫生部ADR监测中心制定的因果关系标准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151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制度在我国的实施和不断深化,ADR给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日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为全面了解我院ADR发生情况和探讨ADR发生的易感因素,现将我院2003年2月至2006年9月收集到的15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1对象与方法15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别对这些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患者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类统计。2结果2.1一般资料151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78例,女性73例,男女之比为1.1∶1。年龄最小16岁,最大82岁。有既往过敏史者32例。各…  相似文献   

20.
4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方法:对我省2003年ADR监测中心收集的402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402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48.3%(194例),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14.7%(59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24.8%(100例),其次是消化和神经系统,而较严重的ADR有15例(3.7%);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3.6%(296例)。结论:应全方位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