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一现象使汉语在漫长的发展变化中产生了一批举足轻重的虚词 ,“着”就是其中的一个。它由一表“附着”义的动词虚化为两个语言成份 :一是表示持续态的动态助词 ,即表进行的体标记 ;二是表示祈使的语气词。  相似文献   

2.
在天水等地方言中数量结构“一个”作为表强调的语法标记,使“名数量”表达凸显“名”,成为听话人关注的焦点,“名数量”语义由陈述转向指称,起到有定指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常宁方言中的“得”是个兼类词。可以作动词、助词、助动词和介词用。这些不同用法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得”的词汇意义和句法功能的演变在共时平面的投射。常宁方言中“得”的语法化有两条路径:一是词义引申泛化;二是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4.
抚州方言中“个”的用法灵活多变,作为助词的用法是由量词用法语法化而来的,虽然普通话的“个”也存在着语法化现象,但抚州方言“个”的语法化表现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本文旨在探讨抚州方言量词“个”的语法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汉语方言句末“着”的类型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言句末助词“着”有两个意义:语气义和事态义。“着”在祈使句末尾和疑问句末尾表示祈使语气和疑问语气。“着”在陈述句末尾是个事态助词,表示末然的事态,包括即然、先然和将然。方言和近代汉语的事实显示,“着”的事态义是在祈使句这个语境中形成的,其前提是含“着”的祈使句祈使语气要弱化。事态助词“着”是从表祈使语气的语气助词“着”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6.
以与普通话比较的方式,从特殊用法、语法化和语法意义、两者异同等三个方面描写分析了庆云方言里的助词“着”和“的着”,可以发现“的着”即“去着”,并与普通话“来着”相当。  相似文献   

7.
滇南方言的名词"家",在"NP1+家+NP2"结构中逐步语法化为结构助词,与结构助词"的"在一定的范围内平行并存,但是"NP1+家+NP2"结构受到许多限制,包括对NP1的限制,对NP2的限制,以及对整个结构的限制。这说明结构助词"家"还具有语法化前的一些特征,只具有"的"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中,"管"字不仅具备名词、量词、动词的语法功能,而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了介词、连词、助动词和语气副词等用法。该论文首先对沈丘方言词"管"同时具有的以上这七种词类举方言实例进行论述,然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及相关文献资料,试图梳理出名词"管"虚化成了动词、语气副词的过程。名词"管"的语法化,主要经历了"名词>动词>副词>语气副词"这样一个过程。同时,"管"的语法化动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个原因共同促成名词"管"的语法化,语义的变化、句法位置的变化以及隐喻模式、降类原则都是"管"字语法化的重要动因和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枞阳方言中,来源于动词“遭受”义的被动标记“着”进一步虚化为表示“追悔”的话语标记,同时,其句法表现和人称限制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江淮方言高频副词"一动"的语法化历程,发现"一动"是紧缩复句"一VP1就VP2"格式先经过连谓句,继而经过状中谓语句,接着经过VP1的泛化,最终在汉语词汇双音化趋势的作用下由"一VP1"语法化而来。语法化过程中经历了两次重新分析、一次语境吸收、一次短语词化。这些都是在认知方式从"焦点觉知+焦点觉知"到"附带觉知-焦点觉知→附带觉知",再到"附带觉知+焦点觉知",在顺序扫描到整体扫描转向的基础上实现的。在"一动"语法化过程中近似格式和同路径语法化现象的类推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语义滞留原则的作用,语法化后的"一动"仍然有一些使用限制。  相似文献   

11.
隆昌方言言说动词“讲”具有言说动词、话题标记、话语重申标记、听说传信标记、引语标记、从句标记等六种语法功能。隆昌方言“讲”的语法化路径大致遵循言说动词的语法演变,由言说动词分别虚化为话题标记、话语重申标记、听说传信标记、引语标记和状语从句标记,引语标记“讲”进一步虚化为准标句词。  相似文献   

12.
黔阳方言的被动标记有三个,即“着[ts‘o45]”、“让[laη24]”和“把乞[pA31t‘i45]”,其中“着[ts‘o45]”是从表遭受意义的动词演变来的,“让[laη24]”是从表使役意义的动词演变来的,“把乞[pA31t‘i45]”则是由表给予意义的动词演变来的。  相似文献   

13.
湖北巴东方言中,"到"除了做动词以外,还可以做形容词、量词、介词和动态助词。其中介词、动态助词是语法化的结果。在对巴东方言"到"的多功能性进行详细描写的基础上,可重构巴东方言中"到"的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天水方言人称代词述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天水方言人称代词表达方式、语义语法特征等方面,单数形式与汉语普通话基本相同,复数形式情况较为复杂,或自古语的沉积,或自身语音屈折,或自合音形式;且复数特殊语用现象丰富、突出,特别是复数单用,使人称代词的基本意义在语用中常常发生变化,是语用中的转义。  相似文献   

15.
昆明话“掉”在动结式的结构中,已经具有表完成的“体”助词的语法功能,这是实义动词“掉”的虚化,即语法化现象。在语法化的过程中,“掉”的实在的语义是虚化的基础;其使用的固定位置是强化并产生语法功能的外在原因;汉语双音节化的是语音方面的另一个促其语法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孔倩 《黑河学院学报》2023,(4):124-126+131
在高淳方言中,有标志被动句的典型标记词是“讨[th?33]”和“把[pa33]”,典型的句法格式是:NP1+讨/把+NP2+VP,由这一句式衍生出不同的句式变体,典型句式中各成分也各具特点。同时,在这两个标记词中,“讨”经历了“索取→遭受→被动”的词义演变过程,“把”经历了“给与→使役→被动”的词义演变过程。此类句式通常表达不如意、不期望的感情或描述中性色彩事件。  相似文献   

17.
“搭”作为并列连词和伴随介词在云南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文章先对“搭”的词性作了明确的界定,继而描写“搭”的语法化过程,认为“搭”在元代出现语法化的趋势,到了明朝,真正开始语法化并完成了语法化过程,“搭”的伴随介词和并列连词的功能是由“搭”的“联结;连带”义基本上同时派生出来的,连动式这一句法结构是促使其语法化的句法环境,并使重新分析具备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安徽贵池方言里的“着”同普通话的“着”一样,既可以做实词,也可以做虚词。文章重点讨论“着”做虚词的三种用法:一是做结果补语;二是做动态助词;三是做事态语气词。动态助词“着”既表完成或实现意义,相当于普通话表示完成或实现意义的“了1[l 0]”;也表持续义,相当于普通话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意义的“着[t 0 ]”;事态语气词“着”则相当于普通话的“了2[] 0]”。  相似文献   

19.
夏梦 《现代语文》2009,(6):92-94
无锡方言中的"落"相当于上海方言、苏州方言中的"脱",一般作结果补语,但因其使用的频率极高,正处于进一步语法化的进程中,逐渐跳出结果补语的范畴,意义虚化而用法多变.本文尝试研究"落"除实词之外的各种用法,描写它的分布与语法功能,解释它的语法意义,同时,对它的语法化机制和语法化方向提出个人见解与论断①.  相似文献   

20.
四川方言中几个语气词的语法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四川方言中祈使语气词“口火”、“哈”、“吼”的语法化问题,讨论“球”演化为语气词的问题,分析其虚化的诱因(尤其是“脱落—替代”和“停顿取消”的表现),并谈及四川方言与普通话中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