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比较商洛不同产地连翘果实(青翘和老翘)中有效成分连翘苷及连翘酯苷A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结果青翘中连翘苷及连翘酯苷A含量普遍高于老翘,其中,山阳石头梁、山阳赵川所采样品连翘苷含量分别高达0.862%、0.782%,洛南灵口老翘中连翘苷含量最低为0.106%。丹凤峦庄、洛南灵口所采样品连翘酯苷A含量分别高达13.24%、12.18%,山阳石头梁老翘中连翘酯苷A含量最低为0.371%。结论商洛不同产地的青翘和老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含量差异十分明显,在开展连翘资源开发和规范化种植时应加强种质的选择,合理选择采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抢青"采收(早于正常采收期的尚未成熟的果实)和正常采收早期采收的青翘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含量差异。方法:采集了12个连翘主产地抢青采收和正常采收早期的青翘对应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含量。结果:12组样品中,除个别组,抢青期的幼果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含量高于正常采收早期,抢青采收期的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含量平均分别是正常采收早期的1.32倍和1.42倍。结论:抢青采收的连翘幼果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等成分含量高,高含量的功效意义值得关注。抢青采收对青翘产量影响巨大,应减少抢青采收对连翘野生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青翘与青翘种子及老翘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青翘、青翘种子与老翘中连翘苷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青翘中连翘苷含量为0.23%;青翘种子中连翘苷含量为0.03%;老翘中为0.18%。结论青翘中连翘苷含量高于老翘,且青翘中连翘苷主要来源于果壳。  相似文献   

4.
不同产地和采集时间连翘中连翘酯苷A的含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和采集时间的连翘中连翘酯苷A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以此为我国药用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集陕西黄龙以及陕南汉中的老翘和青翘,测量所得到的四种连翘样品中连翘酯苷A的含量并据此分析产地和采集时间对含量的影响,掌握其中的规律。结果:四种不同样品中连翘酯苷A的含量测定结果之间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此同时,在产地相同的情况下,青翘中连翘酯苷A的含量明显高于老翘。结论:连翘是我国临床需求较大的一类药物,应用非常广泛。为了确保其临床药用价值,需要严格控制好其有效成分连翘酯苷A的含量,以此提高我国药用资源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青翘正丁醇部位制备连翘苷及连翘酯苷A单体化合物,并对其抑菌活性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技术对青翘正丁醇部位连翘苷及连翘酯苷A进行分离纯化;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连翘苷、连翘酯苷A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的抑菌效果;DPPH法测定连翘苷、连翘酯苷A清除DPPH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连翘酯苷A对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的直径分别为12.35,9.58,12.29 mm,连翘酯苷A的抑菌活性高于青翘正丁醇部位总浸膏的抑菌活性,低于庆大霉素的抑菌活性,而连翘苷无抑菌活性,连翘酯苷A对3种细菌的抑制强弱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连翘酯苷A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大于连翘苷。结论:连翘酯苷A可能是青翘抑菌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商洛不同产地连翘(青翘)果实中有效成份连翘酯苷A的含量。方法: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结果:不同产地连翘果实中连翘酯苷A含量相差较大,丹凤峦庄所采样品连翘酯苷A含量最高,为13.24%;其次是洛南灵口样品连翘酯苷A含量,为12.18%;山阳石头梁样品连翘酯苷A含量最低为0.62%。结论:商洛不同产地的连翘中连翘酯苷A含量均远高于药典标准,但有明显差异,在开展连翘资源开发利用和规范化种植时应重视种源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连翘中连翘苷HPLC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红柳  谭喜莹  张飞  赵陆华 《中草药》2007,38(6):936-937
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是木犀科植物连翘属落叶灌木,以果实入药,连翘药材商品分为“青翘”、“老翘”[1]。连翘是中药中最常见的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效。其主要成分为连翘苷、连翘酯苷、连翘酚等。对连翘及连翘相关制剂的质量评价中,多以连翘苷作  相似文献   

8.
连翘果实干物质与有效成分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卫建  李先恩 《中草药》2006,37(6):921-924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期连翘果实干物质及叶和果实中有效成分的积累规律。方法采用百果质量研究果实干物质的积累,HPLC法测定连翘叶与果实中有效成分的量。结果5~7月是连翘果实干物质积累的重要时期。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种子、叶和壳中连翘酯苷、连翘苷、芦丁的量均呈下降趋势。8月下旬至9月上旬,果实干物质积累已趋缓,种子和壳中有效成分的量稳定,变异小。壳中有效成分的量经9~10月的快速下降后,10月20日左右质量分数趋于稳定且达最低。青翘中有效成分的量高于老翘,青翘中连翘酯苷、连翘苷与芦丁的比例与老翘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北京地区,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青翘最佳采收期;10月20日左右为老翘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9.
伏牛山区青翘与老翘中连翘苷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伏牛山青翘与老翘中连翘苷的含量.方法 以HPLC法测定伏牛山青翘与老翘中连翘苷的含量.结果 连翘苷进样量在0.43~3.44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其回归方程为Y = 1E 07X 20 488,r = 0.999 4,青翘中连翘苷含量较老翘中高近1倍多.结论 该研究为伏牛山区连翘最佳采收期的确定和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连翘不同部位的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比较,为连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连翘果实、叶、果梗、枝梗中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以Luna5uC18 (2) 100A(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连翘苷测定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为277 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 mL· min-1;连翘酯苷A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4%冰醋酸溶液(15:85),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 mL·min-1.结果:连翘苷在3.33 ~ 13.32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30%,RSD=1.4%;连翘酯苷A在4.17 ~6.69 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26%,RSD=1.8%.结论:连翘苷含量在不同部位中叶子最高,其次为果实、枝梗、果梗;连翘酯苷A含量在不同部位中同样叶子最高,其次为果实、果梗、枝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青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及醇浸出物的含量。 方法: 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青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及醇浸出物含量的定量校正模型。 结果: 连翘苷、连翘酯苷A及醇 浸出物的定量校正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7 33,0.986 93,0.992 62,验正集相关系数(r)分别为0.941 9, 0.976 1,0.989 7。 结论: 近红外光谱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青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及醇浸出物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连翘的种内变异,明确不同果形连翘的形态特征,质量和产量的差异,为更好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连翘种质资源,以及优良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方法:观察不同果形连翘的形态特征,测定其果实长宽及产量,作为划分果形的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果形连翘中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种内变异的调查,根据连翘果实不同形状进行了分类,分为长角椭圆形、椭圆形、纺锤形、狭长形、圆形等果形;并对不同果形的经济指标和性状进行了评价分析和描述。结果表明纺锤形产量较高,属丰产型;测定不同果形连翘中连翘苷、连翘酯苷A、醇溶性浸出物及农业经济指标百果重,运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来源连翘进行了综合评价。其中纺锤形综合评价较好。结论:本实验为连翘品质的提高以及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连翘药材中连翘苷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连翘药材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连翘中连翘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连翘药材中连翘苷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7nm,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结果:在选定色谱条件下,连翘苷分离度良好,线性范围为0.4348~4.348μgr,=0.9999,平均回收率98.9%,RSD=0.68%(n=6);不同产地连翘药材中连翘苷含量差异较大,其中陕西洛南,湖北邵县以及四川成都的连翘药材中连翘苷含量相对高于其它产地。结论:该方法测定连翘中连翘苷的含量,简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连翘苷在各产地连翘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不同连翘饮片中连翘酯苷A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一种快速测定不同连翘饮片中连翘酯苷A含量的新方法,为中药饮片的质量分析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HPLC色谱法测定连翘饮片中连翘酯苷A的含量,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不同连翘饮片中连翘酯苷A的定量校正模型。结果:连翘酯苷A定量校正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决定系数(R2)为0.994 89,验证集相关系数(R2)为0.997 0,校正均方差(RMSEC)为0.182。模型预测结果良好。结论:由此表明近红外光谱法简便准确,可用于不同连翘饮片连翘酯苷A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5.
连翘的组织培养和连翘苷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影响连翘愈伤组织生长和连翘苷生物合成的培养条件。方法 :选用不同的培养基和不同的光照条件 ,测定愈伤组织生长干重和连翘苷含量。结果和结论 :连翘细胞生长周期为 28d ,采用MS基本培养基 ,附加激素为 1mg·L-12 ,4-D ,0.5mg·L-1 KT ,0.5mg·L-16-BA ,在光照条件下可有效促进细胞生长和连翘苷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不同产地草乌及草乌炮制品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综合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用HPLC同时测定6种生物碱含量,比较草乌炮制前后有效成分含量变化。 结果: 草乌生品中单酯型生物碱含量0.408 1~1.718 2 mg·g-1,双酯型生物碱含量0.660 4~8.653 2 mg·g-1;炮制后双酯型生物碱大大减少,而单酯型生物碱则明显增加。 结论: 不同产地草乌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差异较大,常压蒸、煮法具有一定科学性,炮制后双酯型生物碱<0.04%,而单酯型生物碱常超出限量要求。  相似文献   

17.
双黄连口服液中有效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 4种主要有效成分在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特征,了解双黄连口服液中药物配伍对其主要有效成分吸收的影响.方法:运用在体肠循环模型,研究比较双黄连口服液与其4种有效成分在体肠循环过程中的浓度变化的差异.结果: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分别在40~160,6~24,3~12,2.6~10.4 mg·L-1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无高浓度饱和现象,吸收转化速率常数Ka,单位时间百分吸收转化率A基本保持不变;除黄芩苷、绿原酸、连翘酯苷A外,在pH 5.0~7.43,连翘苷的吸收不受pH影响;4种成分在各肠段的Ka,A均无明显差异.黄芩提取液中的黄芩苷、金银花提取液中的绿原酸、连翘提取液中的连翘苷的Ka,A与双黄连口服液中相应成分的Ka,A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连翘提取液中的连翘酯苷A的Ka,A显著大于双黄连口服液中相应成分的Ka,A.结论: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在大鼠小肠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且无特殊的吸收窗;双黄连口服液组方配伍显著改变了连翘酯苷A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金银花连翘药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绿原酸、木犀草苷、槲皮素和连翘脂素为考察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对采用乙醇回流的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剂浓度和用量进行考察。结果:金银花连翘药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2 h。结论:本结果可为金银花连翘药对的提取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黄连不同部位中酚酸类成分的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生长年限黄连不同部位中酚酸类成分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FeCl3-K3[Fe(CN)6]比色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不同生长年限黄连不同部位中总酚酸、绿原酸与阿魏酸的含量。结果:测得黄连不同部位总酚酸含量约98.435-184.456 mg·g-1在范围内,绿原酸与阿魏酸含量分别在0.176-2.227 mg·g-1与0.039-0.512 mg·g-1范围内。结论:黄连不同部位酚酸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各部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均表现为移栽2年后最高,进而随生长年限的增加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