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依据阳极炉的实际运转情况,对炉口系统进行改造,论述了改造思路及方案.  相似文献   

2.
向宏宇  赵新国 《炼铁》2004,23(Z1):55-58
结合太钢高炉炉底炉缸改造实践,分析讨论了全炭质材料炉底炉缸结构和炭质材料-陶瓷材料复合炉底炉缸结构,认为采用国产模压小炭块和陶瓷杯,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管式炉、导热油炉进行余热利用改造,对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降低排烟温度,达到节能的目的。改造后,管式炉废气排放温度由364℃下降到204℃,明显减少了废气带走的热量,煤气燃烧完全,废气含氧量从原先的高于10%下降至4.8%,热效率提升8.6%。改造后的导热油炉高温尾气预热助燃空气,排放温度由280~320℃降低至139℃,导热油炉的热效率提升了5.7%,煤气单耗由827.51 m3/t下降到了730.31 m3/t。  相似文献   

4.
对石灰炉炉底转盘经常跑偏问题进行受力分析和在线测试,并对炉底转盘机构进行了改造。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某公司电铅煤气熔铅炉采用蓄热炉的改造方案,介绍了蓄热炉的工作原理、具体改造措施及故障处理.改造后单台熔铅炉节能达23%,熔铅速度大幅提升、炉温均匀性极大改善,实现了熔铅温度的自动控制,安全生产得到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卷取炉是炉卷轧机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通过对其存在影响卷轧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对传动系统、现场检测元件和PLC程序的一系列改造方案,解决了困扰卷取轧制的问题,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7.
武钢1号高炉炉底与炉缸长寿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美兰  赵忠仁 《钢铁》2002,37(2):4-6
武钢1号高炉改造性大修,炉底与炉缸采用长寿新技术:增大炉缸容积,加深死铁层;选用半石墨炭砖和德国的高密质炭砖;炉底冷却采用软水密闭循环,以及设置完善的检测设施。总结运用钒钛矿护护经验,以减缓或消除炉底与炉缸“环缝”、“熔洞”、“蒜头状”侵蚀,达到炉底、炉缸高校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TG-3MI型煤气发生炉炉箅轴承密封及润滑装置的结构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9.
莱钢2#高炉因炉缸侧壁温度异常升高而停炉大修,在炉缸炉底拆除过程中,发现炉缸出现象脚侵蚀,炉底出现锅底状侵蚀等异常侵蚀现象。通过选用优质耐材、优化砌筑结构、完善炉底侵蚀监测系统,对高炉炉缸炉底进行了长寿改造,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昕昊达公司对于煤气发生炉投产后长期出现的炉况差,管道堵塞,焦油无法正常回收问题解决和改造方法。经改造实施煤气发生炉产能及煤气质量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1.
刘世文  安学孟 《中国锰业》1991,9(3):59-59,33
瓦房子锰矿50m~3高炉1986—1988年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较差。经过多方面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炉型不合理。因此,对炉型进行了相应的改造。改造前后炉型对比改造前炉型为冶炼普通生铁炉型,上小下大。改造后炉型是在原炉基础上,拆掉炉喉钢砖,扒掉炉身上部砖衬及两层支梁水箱,炉身采用5层环管喷水冷却。同时,将大钟直径由原1000mm增大到2100mm,成  相似文献   

12.
辛公良  许思东  王全贵 《炼铁》2001,20(6):41-42
1 概况 济钢二铁厂1号高炉(120m~3)大修改造后于1995年6月投产,开炉时炉基温度即达到400℃以上。因炉底无冷却和长期冶炼低硅生铁,炉基温度上升较快,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温度上升更加迅速,到1999年2月,炉基温度已达到890℃,给高炉安全生产带来隐患。经研究决定,对1号高炉实施特护,以确保高炉安全稳定生产。1号高炉先后采取了炉基打孔通水冷却,配加钒钛矿(球)护炉,发展边缘煤气流等措施,延长高炉寿命2  相似文献   

13.
在设计与改造高炉时,炉型是否合理的主要标志是:炉况顺杆,有利于全面实现“优质,高产,低耗,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静置炉改造的关键问题是扩大炉容和减少停炉时间,围绕此本文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某冶炼厂铜冶炼工艺采用的是密闭鼓风炉熔炼、连续吹炼炉吹炼的粗铜生产工艺。在十几年的生产中不断进行工艺改造和创新,产量指标、技术指标都有大幅度提高,但在连吹炉炉寿上还与同行业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就该厂连吹炉生产的实际情况做出总结、分析,介绍了影响连续吹炼炉炉寿的因素,通过大量的分析研究针对连吹炉的实际生产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针对八钢0#(430m3)炉底风冷管漏铁的改造方案。开炉后对炉底冷却重点管理,以及炉内操作及时调整,经90天生产实践,证明本次对炉底进行修复改造是成功的。在确保高炉的安全、顺行与稳定的前提下,高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提升。通过炉底温度及热流强度连续90天的跟踪管理,对炉底死铁层变化,及钛保护层的形成有了进一步了解,为今后高炉炉役后期护炉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LF炉石墨电极消耗的机理。通过电极升降自动调节改造、LF炉热态渣循环利用、LF炉水冷炉盖结构改造、电极抗氧化涂剂应用等有效措施,电极消耗从0.35 kg/t钢降低至0.25 kg/t钢,减少了资源消耗,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炼铁部1号4038m3高炉炉缸环炭温度升高,炉缸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采取了改造炉缸冷却系统、增加在线监测设备、长期坚持精料方针和优化高炉操作制度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炉缸环炭温度,护炉效果良好,实现了长达6年的护炉期内,高炉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9.
煤气发生炉生产煤气用的气化剂蒸汽主要由煤气发生炉炉夹套产生的自产蒸汽和外来蒸汽组成,由于外来蒸汽压力比自产蒸汽压力高,当外来蒸汽管道和自产蒸汽管道串联时,使煤气发生炉的汽包长期处于超压状态,自产蒸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通过对煤气发生炉外来蒸汽和自产蒸汽管道进行改造,可达到自产蒸汽全部用于煤气发生炉生产的目的。本文介绍了改造方案和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田承飞 《有色矿冶》2011,27(2):41-43
介绍了精镉炉的炉体构造和生产原理,分析了影响精镉化学质量的原因,提出了通过精镉炉改造来实现提高精镉化学质量的可行性,生产实践中证明改造是成功的,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