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检测在预测进展性脑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35例(研究组)、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2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溶血磷脂酸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均75μg/L,呈阳性;对照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水平均75μg/L,呈阴性;研究组患者的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二聚体、溶血磷脂酸是体内早期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通过检测D-二聚体、溶血磷脂酸水平,可为临床预测进展性脑卒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2.
吉聪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3,(22):2891-2892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检测对进展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1年2月—2013年1月我院诊治的6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以及6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和比较2组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溶血磷脂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溶血磷脂酸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转为阴性。结论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是血栓形成的早期分子标志物,能够有效预测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检测在进展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溶血磷脂酸和D-二聚体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溶血磷脂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溶血磷脂酸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D-二聚体检测结果为阴性,观察组治疗前为阳性、治疗后为阴性。结论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检测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预测有重要意义,是临床进展性脑卒中诊断、治疗、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所表达的血液高凝状态.方法:2008年9月~2009年9月收治老年重症肺炎患者48例与本院体检中心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51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比较.结果: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为1.16±0.09mg/L,老年健康体检组为0.15±0.08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对此类患者早期预防性使用抗凝剂及溶栓剂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DIC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4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30例健康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FDP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患者的、FDP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DI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卵巢癌的患者5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良性卵巢肿瘤患者53例作为良性组,另经门诊体检的健康女性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D-二聚体的水平,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良性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病理分期的提高,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也逐渐升高;57例观察组患者共有26例接受了肿瘤细胞歼灭术,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血清D-二聚体可作为一项鉴别卵巢肿瘤的良、恶性及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7例(进展组),非进展性脑梗死35例(非进展组),对照组35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浆hs-CRP、Hcy和D-二聚体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展组、非进展组血清hs-CRP、Hcy及D-二聚体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进展组血清hs-CRP、Hcy及D-二聚体含量高于非进展组(P〈0.01)。结论测定脑梗死患者hs-CRP、Hcy和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预测进展性脑梗死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过敏性紫癜(HSP)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0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患者共200例为病例组;检测病例组D-二聚体阳性93例,根据治疗方案将病例组D-二聚体阳性患者分为银杏达莫组(26例),糖皮质激素组(37例)及联合组(30例)3组,另选取20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观察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D-二聚体与患者病情的关系.结果病例组D-二聚体阳性率及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阳性率单纯型占5.5%、肾型占9.5%、腹型占8.5%、关节型AP占6.5%、混合型占16.5%.银杏达莫组临床有效率为69.2%,糖皮质激素组临床有效率为70.3%,联合组临床有效率为93.3%,联合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低于银杏达莫组和糖皮质激素组,治疗前后差值明显高于其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SP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可以有助于病情进展的... 更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二聚体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IC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7年9月72例入院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第1、3、5、7、14、21天接受D-二聚体检测,观察组患者除接受D-二聚体检测外,在术后第7、14、21天行肢体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对照组34例患者中,11例患者D-二聚体水平≥10μg/mL,4例(11.8%)最终确诊ICDVT;观察组38例患者,19例患者D-二聚体水平≥10μg/mL,彩超提示ICDVT发病12例,13例(34.2%)确诊ICDVT。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较高的ICDVT检出率(P0.05)。结论:与单纯D-二聚体检测相比,D-二聚体检测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方式有助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ICDVT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及血脂水平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分别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和80例脑卒中患者发病时血浆Hcy、D-二聚体和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脑卒中组血浆Hcy、D-二聚体、TC、TG、LDL-c及LDL-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升高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D-二聚体、TC、TG、LDL-c及LDL-v水平均增高,对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祥平 《吉林医学》2014,(5):915-91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FDP水平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DIC患者22例,选取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分别设为DIC组和对照组;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含量和FDP含量。结果:DIC组D-二聚体和FD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有效的治疗其D-二聚体和FDP水平逐渐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D-二聚体和FDP的检测对DIC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组)、50例无缺血性脑卒中的单纯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B组)、50例健康体检者(C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其中IMT测定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D-二聚体测定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结果:①3组个体的颈动脉IMT、血浆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颈动脉IMT、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患者的颈动脉IMT、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C组(P<0.05).②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颈动脉IMT与血浆D-二聚体呈正相关(r=0.732,P<0.05).结论: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D-二聚体可以作为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B型钠尿肽前体与D-二聚体的检测价值及相关性。方法: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出同一时期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B型钠尿肽前体与D-二聚体水平。同时,比较观察组不同NYHA分级患者B型钠尿肽前体与D-二聚体水平。结果:此次研究中,在B型钠尿肽前体与D-二聚体水平对比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Ⅰ级~Ⅳ级患者的B型钠尿肽前体与D-二聚体水平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验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钠尿肽前体、D-二聚体水平可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肌功能等进行预测,有利于为患者及时制定诊治计划,值得大力采用。  相似文献   

14.
刘翠  刘爱贤  甄巧霞 《黑龙江医学》2021,45(12):1237-1238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脑卒中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2017年5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治疗8周.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0.3%,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降低脑卒中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减少DVT发生率,提示康复训练在脑卒中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老年肺炎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肺炎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将30例老年肺炎患者依据Fine危险分层分为重症肺炎组(12例)和普通肺炎组(18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肺炎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重症肺炎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为(1.06±0.19)mg/L,普通肺炎组为(0.88±0.16)mg/L,对照组为(0.35±0.18)m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与普通肺炎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能与老年肺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唾液酸联合D-二聚体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150例作为实验组和同期体检健康者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中唾液酸和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结果验组血浆中的SA和D-二聚体单独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A和D-二聚体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A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的灵敏度为95.5%,特异性为72.3%,明显高于SA和D-二聚体单独检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唾液酸联合D-二聚体有助于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检出率,降低漏诊与误诊的可能,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治疗前后D-二聚体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选取4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含量,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同时测定老年AECOPD治疗前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分析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动脉血氧分压的相关性. 结果 老年AE-COPD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D-二聚体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老年AECOPD患者在治疗后较治疗前D-二聚体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老年AECOPD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P<0. 05).结论 COPD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D-二聚体水平可能反映CO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凝血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状况及其对患者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展组)及60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非进展组)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入院后2周内实施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并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发病2周内血浆D-二聚体水平状况.结果:进展组患者入院1d、3d、1周D-二聚体水平与非进展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入院2周后D-二聚体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可有效辅助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并可辅助患者的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9.
何海涛 《黑龙江医学》2015,39(2):170-171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与D-二聚体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3-06间入我院治疗的68例AMI老年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59例无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血浆B型钠尿肽与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实验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 AMI发生后实验组血浆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随访期间实验组发生心血管病的患者B-型钠尿肽与D-二聚体明显高于未发生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其水平变化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密切关系,故血浆B型钠尿肽及D-二聚体水平在AMI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9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70例,另选择11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中,AMI患者的血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UAP患者(P<0.01).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临床常规检测血D-二聚体水平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