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是保证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正常工作的基础。本文通过高温状态下钢板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钢板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在高温状态下,钢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比较了高温与常温下其粘结强度的大小,并给出了不同温度下钢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的计算公式。为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的受力分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增强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结构或界面粘结强度,提高混凝土强度及其他性质,利用振动搅拌或二次投料搅拌工艺的方法增强混凝土的界面强度.通过对振动搅拌和二次投料搅拌工艺的机理分析,设计了试验装置和工艺方案,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振动搅拌可强化搅拌过程,明显地提高混凝土强度和搅拌效率;采用二次投料搅拌工艺制备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粘结强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基于能量的钢与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界面脱粘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的一种常见破坏方式,而一些研究结果表明钢.混凝土界面的脱粘可能是由能量控制的.本文将组合结构构件抽象为具有内部摩擦界面的弹性体,并将界面脱粘过程视为界面裂缝的扩展过程,基于断裂力学中的能量原理,得到了钢.混凝土界面脱粘过程中的能量关系,进而建立了基于能量的界面脱粘准则.用此准则进行了型钢混凝土拉拔试件的界面脱粘分析,分别建立了不考虑界面软化和考虑界面软化两种情况的界面脱粘模型,得到了两种情况下基于能量分析和基于强度分析的直接联系.结果表明,通过恰当的定义钢-混凝土界面等效粘结强度,基于强度的模型和基于能量的模型可以得到一致的结果.研究成果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界面脱粘分析及其有限元模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赵耀灿  刘佳 《科技信息》2011,(5):312-313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方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试验所得结论的概括总结,介绍了方钢管混凝土的粘结机理和影响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得出了了钢管内部应力状况并依据试验推导了方钢管混凝土中粘结强度的线性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基于推出试验考虑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型钢锚固长度、混凝土强度和配箍率4个影响因素,研究了型钢轻骨料混凝土的平均粘结强度和局部粘结强度。正交分析表明:锚固长度对平均粘结强度影响最大,其次是配箍率、混凝土强度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粘结强度取0.5 MPa是安全的。型钢轻骨料混凝土的局部粘结强度并不比普通混凝土低。影响局部粘结强度的强弱次序是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配箍率、保护层厚度和型钢埋置长度。增加配箍率可同时有效提高平均粘结强度和局部粘结强度。为确保陶粒混凝土和型钢在一起更好地共同工作,有必要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确定每个因素的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6.
假定混凝土总体强度呈正态分布,通过概率统计基本知识和抽样检验理论建立了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与抽样检验方案及混凝土验收强度之间关系的不等式方程组,由此找到了一种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的更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北京中建建筑科学技术研究院研制成功的混凝土电脱模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模板与混凝土的隔离做法,即在模板上涂刷隔离剂的做法,适于采用金属模板施工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工程中使用,尤其在难于涂刷隔离剂的滑模工程中,更有其优越性.这是一种全新的混凝土脱模隔离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较为系统的分析了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层间粘结层的强度构成及其影响因素,重点剖析了粘结层水稳定性和层间水对路面的破坏作用,推荐了较为合理的粘结层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9.
钢管混凝土界面法向粘结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界面之间的脱粘问题,采用了对拉法和弯拉法进行了钢与混凝土法向粘结力测试,通过对试验方法和结果的分析得到了界面粘结强度值,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温度变化和核心混凝土收缩作用下的钢管混凝土截面的脱粘分析。分析表明,弯拉法是一种较好的钢与混凝土法向粘结力测试方法;混凝土强度对粘结强度没有明显的影响,钢板的表面状况对粘结强度有一定的影响,表面锈蚀的粘结强度大于表面光滑的;通过对弯拉法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钢与混凝土的法向粘结强度为0.86 MPa;在温度变化、收缩等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拱肋界面极易发生脱粘。首次进行了钢与混凝土法向粘结强度试验,试验的方法和结果可以为钢管混凝土拱脱粘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促进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中钢筋粘结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析日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 ,而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滑移关系对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有着重要影响 ,为此 ,必须获得实际的数值模型或数学关系。为了全面系统地研究体外预应力高强混凝土连续梁的结构行为 ,本文结合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 ,就高强混凝土、钢纤维高强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滑移性能开展实验研究。本文主要叙述了在课题中使用的钢筋、钢绞线与所使用的高强混凝土和钢纤维高强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的试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结构的刚度、裂缝宽度,它是钢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的关系。文中介绍了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机理,并就单调加载与周期加载情况下的粘结性能作了对比,后者对结构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12.
程红强  张雷顺 《河南科学》2003,21(4):465-467
通过试验,分析了不同粘结面粗糙度、不同界面剂对新老混凝土粘结劈拉强度的影响规律,为混凝土结构修补和加固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温下压型钢板-混凝土粘结强度的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国常用的一种类型的压型钢板与混凝土在常温下的粘结应力 -滑移关系及高温下的粘结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压型钢板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下降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 ,给出了高温下压型钢板与混凝土间粘结强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马卫红 《科技信息》2010,(33):I0324-I0324,I0346
如何获得最佳的粘结状态和粘结力,这是保证新老混凝土施工成功的关键。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由以下四项中最弱的一项来控制:(1)界面剂与基层混凝上的粘结力;(2)界面剂本身的强度;(3)老混凝土的强度;(4)新混凝土的强度。  相似文献   

15.
油藏合理注水强度是开发好油藏的重要参数之一,用毛管压力曲线确定合理注水强度的计算方法目前国内外很少报道。文中运用流体力学原理,将多孔介质中的水驱油过程简化假设成并联毛管中的水驱油过程,基于泊谡叶方程和毛管压力特征,推导了并联毛管中产量分配公式和合理产量计算表达式,建立了用毛管压力曲线确定合理注水强度的计算方法。实例计算表明,采用毛管压力曲线确定出的合理注水强度与油藏实际注水强度基本一致;说明了该方法确定的注水强度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高温后进行粘结劈拉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混凝土结构建筑物在高温(火灾)损伤后进行混凝土粘结修补的粘结性能,对经历高温混凝土与新混凝土的粘结试件进行了劈拉强度试验。温度从常温到900℃分为9个温度段,采用空气中自然冷却和喷水冷却两种降温方式,考虑了新混凝土强度和界面剂的影响,系统地研究了各种参数对新老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指出高温后粘结机理主要是由老混凝土的损伤程度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环氧砂改善新老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老混凝土的粘结机理,提出采用环氧砂作为新老混凝土粘结的过渡层,通过劈裂试验方法,对不同粒径的砂和不同界面剂的新老混凝土粘结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环氧砂过渡层可明显改善新老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劈拉强度,尤以米粒石的情况为好,同时,对环氧砂过渡层改善粘结性能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把该方法应用于某水利工程的修补加固中.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中的FRP-混凝土粘结单剪试验的355组试验数据,对5个界面粘结强度模型进行了分析评估;对其中的两个界面粘结强度模型进行了修正和重新评估。以剪切试验中的几何参数与粘结材料的力学性能作为自变量,以试验中得到的界面粘结强度为因变量,提出了两种不同参数为独立变量方法回归模型,得到了非线性方程,提出了长度效应系数与宽度效应系数的概念。对实验数据结果及粘结强度模型计算分析表明:理论预测与试验值有不同程度的精确性;FRP粘结长度是影响粘结强度的一个独立变量,给出的非线性模型不仅有更高的精度,且无需另外定义有效粘结长度。长度效应系数可以用来修正未考虑粘贴长度影响的近似解析模型。  相似文献   

19.
首先对12根具有不同剪跨比、预应力度和箍筋及纵钢筋含量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抗剪强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影响梁抗剪强度的因素及斜截面破环形式的分析,提出计算抗剪强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0.
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建筑物饰面砖因粘结强度问题造成脱落伤人毁物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显得十分重要。依据JGJ/T 110-2017《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该文将以尺寸为95mm×45mm的饰面砖试样进行粘结强度检验,分析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的测量不确定度,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