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该文对"以人为本"理论、"高校学生社区自治"理论、公共服务设施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研究了高校学生自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特征、高校学生("社区居民")追求公共服务空间接触机会的行为机制,在"以人为本"学生自治社区的视角下构建规划方法,对公共服务空间接触机会的需求和供给进行匹配;为学校发展决策规划、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公租房解决了中低收入人群和新就业人员等“夹心层”的住房问题,但公租房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缺乏针对性,供应滞后.本文即以重庆公租房住区“民心佳园”为实地调研基础,分析居民的群体特征及其对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的特殊需求,以及设施的发展规律,以满意度评价了解现阶段各类设施配置的可接受程度.从居民需求视角构建公租房社区发展过程中生存型、参与型及发展型三个设施的需求层级,归纳居民对设施“差异化”、“便捷性”和品质提升的需求,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跟踪规划实效满足差异化的需求,倡导区域统筹与公交导向相结合,住区发展确定建设时序实现分类规划指导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16,(8)
保障性住区的居住人群有着特殊特征,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有别于其他住区的居住人群。文章基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新城保障性住区的调查,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得到人群特征的8个变量,以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率与到达公共服务设施花费时间的耐受度衡量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特征,并通过打分的方法衡量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满意度;在此基础上,对人群特征与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特征及满意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以期根据保障性住区预入住人群特征指导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提升保障性住区的宜居性。  相似文献   

4.
公共服务设施是提升保障性住房居民宜居水平的重要设施,本文通过调研分析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现状、居民满意度以及使用需求等,研究提出了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调整的建议,为制订完善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保障性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州市为例,从城市和居住区两个空间层面,实证性地解析了保障性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特征:城市层面,市级社会性公共设施之于保障性住区空间不可达;居住区层面,公共设施在配建和移交、供应环节均存在显著的供应易质、供应时滞、供应不足的问题。建议城市政府在保障性住区建设中要特别关注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应该以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为原则,体现公益性。  相似文献   

6.
社区基层医疗设施资源配置不均将影响居民的就医满意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居民的就医行为愈发受到关注。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基于居民认知视角,探讨了成都市都江堰市观江社区居民在就医选择和出行方面的感知水平,以及基层医疗设施资源的空间配置情况。研究发现居民的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家庭、社会文化属性因素,以及就医的可达性等,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优化提升基层医疗资源空间配置和社区居民就医满意度提供参考。文章对未来考虑社区居民群体需求偏好的城乡规划、政策设计和养老服务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春华 《四川建筑》2014,(4):254-256
通过对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关系进行剖析,重申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中必需高度重视人的需求层次,实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动态监督,及时更新服务项目,满足居民社区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8.
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是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常州市主城区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为例,在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特色进行了梳理,力图通过新一轮规划布局,逐步推行"一居一楼"的基层社区中心模式,打造重点民生工程,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  相似文献   

9.
陈珊  王宇  谢晓欢 《住区》2022,(2):30-36
深圳保障性住区老年人以提供代际支持的老年居民为主体.在当前深圳保障性住房建设以青年人群及年轻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大背景下,老年人行为特征及空间需求往往被忽视.研究以金穗花园为例,采用问卷调研与手持GPS相结合方式对老年居民出行数据进行收集.按照老年居民出行范围,将出行轨迹分为居住地范围、社区范围以及远距离出行三类进行分...  相似文献   

10.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营造美好社区生活,是"美丽杭州"建设的关键一环。针对杭州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存在的资源有限、服务不均等和难以共享的问题,以为全年龄段社区居民服务为目标,以旧区和新区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同需求为研究方向,从设施共享与共建、设施空间挖掘、设施改善与增容等方面,探讨了旧区推进的行动措施;从设施先建与共建、设施综合化设置、优质资源跨区发展等方面探讨了新区推进的行动措施。以现实社区为例,提出可操作性的具体的提升措施,保障行动效能。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的重要手段,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则是公共服务设施中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基础设施。研究结合常州新北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基于供给方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和公平性评价以及基于需求方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满意度评价的分析,提出在规划中应改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方式,创新基于居民需求导向的、可实施的规划编制工作方法,以期为其他城市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23)
公共服务需求有效表达是公共服务准确提供的前提条件。在我国中部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不仅存在"整体供应不足",更出现了"供给错位"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农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本文拟从中部农民群体的特征、中部地区农民需求表达机制的构成要素方面分析中部地区农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胡馨文  蒙春运 《规划师》2012,28(Z1):32-38
高容积率保障性住房具有其发展的必然性。上海市保障性住房三林基地项目规划在充分研究其现状的基础上,在不改变规划面积的前提下,以"H.沪尚社区"为规划理念,采取"大社区、小组团"模式,理性配比机动车停车需求,科学适配公共服务设施,如构建"15分钟服务圈"、配套设施"保质"规划、构建居住景观环境、"精细集约"的住宅户型平面设计及"新海派"的住宅立面形态控制等,对高容积率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SD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也称为语义差异分析法,是心理学领域运用于空间感知研究的一种方法。这种调查方法依靠简化并抽出人们潜在地感觉到的意识,探寻与空间的物理性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本次对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的适老化研究中,选择长春市西城家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老年居民对本社区25项有关公共服务设施适老化的满意度,运用SD法刻画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感知的基本印象,进而运用SPSS.17分析评价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适老化得出的公因子及因子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规划及实施是城市建设和社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梳理了各种社区发展规划理念和居住政策导向后,从基础数据葺的实证调查和统计分析入手,重点考察了武汉市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现状和居民对其的需求现状,参照建设部、北京和上海等地的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规范,着重研究了武汉市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项目、标准和实施单元,提出了具有一般意义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和实施单元建议.  相似文献   

16.
《规划师》2016,(2)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住区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旅游休闲逐渐成为大众生活的常态,第二居所逐渐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同时第二居所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供应模式与居民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文章以山东省烟台市龙口滨海住区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访谈和调研问卷的基础上,从居民需求视角出发,对存在的主要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问题进行解析,充分考虑第二居所住区内居民的特征和需求,以满足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刚性需求与弹性需求为前提,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出优化与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人口不断郊区化及郊区人口使用商业设施的独特性对城市商业设施的布局产生影响.选取上海市近郊莘庄地区为研究地域,从居民群体特征着手剖析了不同区位商业服务设施的需求特征,运用交叉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居住时间、不同工作地点及收入等因素的群体居民的商业设施使用强度差异,继而对不同郊区化阶段的商业设施配置规模和类型进行探讨,研究成果对完善郊区化快速发展下的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保障性住房成为社会热点之一,与其相关的规划建设,特别是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也受到高度重视。文章以成都市保障性住房现状调研为基础,分析保障性住房居民和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特殊性对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影响,提出成都市保障性住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相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保障性住房在解决住房困难、提供安居保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其相配套的公共设施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房屋入住率。针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的公共配套设施供需不匹配、公众满意度低等问题,分析公共配套设施与居民之间的供需关系,运用模糊理论和OWA-熵权法构建保障性住房社区公共配套设施供需失衡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居民满意度量化分析公共配套设施有效供给程度,并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实例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理论的保障性住房社区公共配套设施供需失衡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客观反映公共配套设施供需失衡机制。通过有目的地风险追溯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改进措施,为科学合理地配置保障性住房社区公共配套设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设置准则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各个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标准规范的制定思路、设施种类划分、设施规划标准指标调整以及规划标准的演变历程进行详细分析,基于不同社区属性、社区居民的需求变化和需求发展趋势探讨了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的设置准则:适用性、动态性和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