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族刚 《数学通讯》2011,(11):76-78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蓝本,而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是高考试题的“考根”、“源头活水”,教学中如果能从课本例题、习题出发,对其进行拓展探究,不仅在巩固知识和把握方法上能起着“固体拓新”之用,而且还可收到“秀枝一株,嫁接成林”之效.本文从一道高考试题出发,找出其题根,对其拓展、引申并加以应用,相信你会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感概.  相似文献   

2.
在习题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高三复习阶段 ,学生手中的资料越来越多 ,习题浩如烟海 .怎样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们不主张学生用过多的复习资料 ,而应该力求资料来源于课本 ,来源于教材 ,来源于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之中 .同时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 ,做到规范、多解、多变 .下面我们从解一道高考试题谈起 .研究一 在解题过程中 ,课本习题中的结论能否直接当定理用 ?图 1 题 1图题 1  (2 0 0 1年高考理科试题 ,第 19题 )设抛物线y2 =2 px(p >0 )的焦点为F ,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两点 ,点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 ,且BC…  相似文献   

3.
教材是数学高考命题的一个主要依据,每年高考之后,我们不时会发现高考试题中总有几题是直接来自课本中的例习题,或是由课本例习题经适当改变而成的.教材中这些例习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不时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数学内容.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对课本典型例习题的开发与探究  相似文献   

4.
以上两题是高考题中的压轴题.此类题目在高考试题中屡见不鲜,大有增多的趋势,多和函数的导数,数列以及放缩法等联系起来.因涉及的知识面广,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大部分考生采取放弃的心态,究其原因是缺少数学的转化思想,无法和课本基础知识相联系,本文从课本的一道习题中寻找这类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课本乃上课之根本.课本习题是经过反复琢磨、千锤万炼的.所以,课本习题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只要经过某些变换,往往可以成为面目一新的考题或赛题.因此,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应该立足课本,对一些典型问题认真研究,进行不同变换,如题设的变换;结论的变换,结论的弓卜或推广;图形的翻转、旋转、分拆、组合等变换,充分发挥课本习题的作用.本文仅以几何课本习题为例,将习题、考题、赛题用题组形式提供给读者参考使用.由此也可看到三者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变换的常见类型.文中所引原题,都选自…  相似文献   

6.
近十几年来,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命题的趋势之一是部分试题来源于课本.一方面体现在有的试题本身就是由课本的例题、习题甚至重要的定理改编、引申和拓展而成,而另一方面反映在试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来自于课本中典型例习题的求解和定理的探究.下面笔者以两道初中数学竞赛题原型研究为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7.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 ,其特点之一是许多试题源于课本 ,高考命题要考查的数学思想、解题方法都分布在课本中 ,这意味着我们要重视例习题的教学 .过去我们对例习题的教学 ,往往采用一讲“一题多解”,二讲“一题多变”,三讲“一题多用”这三讲 ,用这三讲来体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 .现在 ,笔者在总结原“三讲”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 ,结合《解析几何》课本中 P1 0 2的复习题 ,谈谈例习题教学的新“三讲”.题  (解析几何 P1 0 2 )过抛物线焦点的一条直线与它交于两点 P、Q,通过点 P和抛物线顶点的直线交准线 l于点 M,求…  相似文献   

8.
历届中考试题,都源于课本,在课本中寻找命题的生长点的原题和拓展题屡见不鲜.因此重视课本典型习题的挖掘,研究课本习题与中考的联系非常重要.本文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83页习题第7题为例,分析从中引申出的2010年有关全等三角形的中考试题,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常规技巧提高解题速度551700贵州省毕节一中俞马寅近几年高考试题源于课本,紧扣《说明》,难度适中,但题量较大,解题速度就是成败的关键.注意运用常规技巧往往事半功倍.1前后相消(约)法例1(1991年高考试题)故选(C).例2(1992年三南试题...  相似文献   

10.
源于课本,高于教材,是高考试题的真实写照,高考万变不离其宗,依纲扣本,其中的“宗”和“本”指的都是课本.每年高考结束,教师都会发现“题在书外,根在书内”,即很多高考题都源自课本中的定义、定理或定理中的思想方法,或是例题、习题的重新组合等.课本题大都蕴含着丰富、深刻的背景.事实证明,以课本为素材组织高考复习不仅不会影响高考成绩,而且是提高成绩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对题目进行改造我们并不陌生,在全国高考及各级考试的试题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题目是由旧题改造而来的.①由课本例习题改造而成.例如:求函数y=sin3xsin3x+cos3xcos3xcos22x+sin2x的最小值.(1994年全国高考文科试题)这是高级中学代数上册1995年版P230例5题:求证sin3αsin3α+cos3αcos3α=cos32α的改造形式.由课本例习题改造的高考题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②由其它书籍上的题目改造而来的高考题.已知函数f(x)=tgx,x∈(0,π2).若…  相似文献   

12.
高三数学复习存在一个重要而又关键的过程——回归课本.但复习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尽快走近高考,直接进入教辅资料便利化,题海战役正常化的阶段,课本的作用未能得到体现,其重要性远远未能得到重视,殊不知课本是高考试题的"发源地",课本习题是高考试题的重要依据;课本是高考试题作答的"示范地",课本例题为高考试题的作答提供了标准化的模板;课本是学生数学能力的"生长地",课本的例、习题提供了相应的方法及数学思想,为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提供了方法及方向.1课本是高考数学复习的最有效资源课本是众多教材编写者智慧的结晶,是每年高  相似文献   

13.
课本是同学们学习的根本,对课本例、习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既可培养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也能提高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有这样一道课本习题: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本中的典型习题 ,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可塑性和迁移性 ,另一方面 ,也是我们智能的生长点 ,是高考、竞赛的依据 .故在学习中 ,要重视对课本习题的研究 .为此 ,本文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 ,研究其解法、推广、引申及应用 ,说明对课本中典型习题要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供同学们参考 .题目 在椭圆 x24 5 y22 0 =1上求一点P ,使它与两个焦点F1和F2 的连线互相垂直 (现行高中平面解析几何必修本 (老教材 )全一册P112第 10题 ) .1 研究解法解法 1 设点P为 (x0 ,y0 ) ,因为两焦点为F1(- 5 ,0 ) ,F2 (5 ,0 ) ,∠F1PF2 =90° ,故k…  相似文献   

15.
从一道课本习题的研究看新教材的弹性特色喻继洲(湖北省汉川县马口镇金马中学432301)钻研新教材,挖掘课本例题与习题的功能,加强对例题、习题的探究,不仅能加深基础知识掌握与理解,而且能活用基础知识解证题,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下面仅就人教版初三《几何》第...  相似文献   

16.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范本”,课本中的习题是教材编著者精心挑选或设计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明确的针对性,而且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对习题的反思能使学生由会解一道题到会解一类题,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把数学思维提高到一个由例及类的档次,形成有效的“思维链”,加速数学思维的优化,同时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发展概括能力、促进思维的更高层次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下面是我就新教材中的一道习题进行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课本是数学知识的系统载体 ,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 .《考试说明》中规定测试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 ,考查的各种数学能力 ,都是通过课本体现的 ,而课本中的例习题具有示范性、典型性和探究性 ,是课本的精髓 .近几年 ,高考数学试卷中有相当数量的试题源于课本 ,高于课本 .因此 ,在高三数学教学中 ,用好课本 ,尤其是用好课本的例习题 ,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就高三教学中如何再次充分利用课本的例习题 ,作一点探讨 .1 将例习题“变化”,巩固“双基”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变更问题的过程 ,即逐步地变换问题的表达形…  相似文献   

18.
对“利用已知结论解题”的几点认识左双奇(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94级硕士生100875)在平时的教学或在中考、高考的复习教学中,一些老师爱用一些已知的结论来指导学生解题.这些结论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定理、法则、公式,而是一些例、习题的结论.这一做法对学生的数...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 ,若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研究课本中的一些典型例习题 .揭示出其丰富的内涵 ,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而且对于培养应变能力 ,开拓思路 ,活跃思维 ,都是有益的 ,同时对于目前高考命题的“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原则也有一定的针对性 ,更重要的是与素质教育要求的“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本质相吻合 .本文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例 ,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研究课本习题 ,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题 1 求椭圆 x216 y22 5=1上一点P( 2 .4 ,4 )与两焦点的距离 .(解几课本习题六第 3题 ) .本…  相似文献   

20.
一道课本复习题教学之我见玉邴图(云南广南一中663300)在教学中,利用课本习题具有的丰富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挖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开拓思维,而且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达到作一题,知一类,提高一步的目的.下面以课本一道习题为例,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