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与传统减水剂相比,聚羧酸减水剂具有减水率和净浆流动度高及坍落度损失小等特性.基于分子结构设计理论和自由基聚合理论,以两种不同分子量的甲代烯丙基聚乙二醇(TPEG)为大单体,马来酸酐(MAn)、甲基丙烯磺酸钠(MAS)、丙烯酰胺(AM)等为小单体,在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的作用下多元共聚合成聚羧酸减水剂.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和单体用量对减水剂净浆流动度、减水率、坍落度等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聚羧酸减水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普通聚醚类减水剂相比,该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具有较高的净浆流动度、减水率、强度等.当减水剂掺量为0.5%时,其净浆流动度达到315 mm,而减水率可达35%.  相似文献   

2.
高性能醚类聚羧酸减水剂以高的减水率和良好的坍落度保持性受到混凝土工程界的亲睐。利用大单体TPEG结合其它原料合成新结构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通过对合成条件及性能的研究,确定了适宜工艺条件:TPEG/MAA(W%)=5∶1, 引发剂用量为1.4%,滴应时间为3~3.5 h,反应温度为60 ℃。  相似文献   

3.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生产浓度一般为20%~40%(质量分数),不宜储存和运输,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利用本体聚合方法合成固体聚羧酸减水剂,在不加任何溶剂的情况下,利用原料中大单体TPEG、丙烯酸的物理化学特性,通过合适的引发剂(BPO),实现反应原料熔融态下的聚合反应.最佳反应条件为TPEG∶AA∶MAS=0.8∶3.25∶0.4(摩尔比),引发剂BPO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1%,反应温度为80℃,引发剂滴加时间为2h,保温时间为1.5h.反应结束后趁热将产物倒出,冷却至室温,经研磨成粉末,得到产品.实验得到的固体聚羧酸减水剂产品经研磨后无粘结现象,颗粒尺寸在0.125mm时,46s即可实现完全溶解,150d未出现变质结块现象.通过净浆试验和混凝土试验对产品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产品性能超过了国内同类固体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产品水平.本体聚合法制备固体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工艺简单、操作容易、对环境友好,具有非常广阔的工业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甲基丙烯酸与聚乙二醇为主要原料,经酯化制得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将酯化物与烯丙基磺酸钠、甲基丙烯酸共聚制备出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WD-1.对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探讨了聚乙二醇的聚合度(n)、聚乙二醇封端与否以及酯化温度对聚羧酸系减水剂主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n=9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进行酯化,温度为80℃时,产品具较好的综合性能;产品红外谱图与设计分子结构相符;聚羧酸系高效能减水剂WD-1可以使水泥具有较好的净浆流动度,混凝土减水率可达26.9%.  相似文献   

5.
聚乙二醇与甲基丙烯酸的酯化工艺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和甲基丙烯酸(MAA)酯化合成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PMA)的合成工艺,以该酯化物与MAA和甲基丙烯酸磺酸钠(MAS)为原料,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合成聚羧酸系减水剂.并通过测定水泥的净浆流动度的大小来分析酯化反应的程度.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原料的摩尔比是n(MAA):n(PMEG)=2.0:1;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130℃;催化剂加入量为2%.探讨了酯化的动力学,并建立了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利用活性大单体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A)、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磺酸钠(MAS)制备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的合成工艺.通过对反应物料的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搅拌速度等实验条件的研究,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n(MAA):n(MAS):n(PA):2.50:0.75:(0.75~1.00),过硫酸铵质量分数为1%、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4—5h、搅拌速度为280—350r/min.对合成的产品和市售产品进行性能比较测试,表明合成产品的性能优于市售产品.  相似文献   

7.
应用微波辐射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吸油烟树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吸油烟树脂的表面形貌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合成温度对树脂吸附气相油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吸配比为3∶7,引发剂、分散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分别为1%、1.5%和0.6%,合成温度为85℃时所合成的树脂其吸油烟率达到最大,此时树脂表面形成了较多和较深的孔。与常规条件下的合成方法相比,使用微波辐射合成WRT树脂不仅可缩短一半的反应时间,而且其吸附气相油烟率也高于普通合成法得到的NR树脂。  相似文献   

8.
以聚氧乙烯醚类大单体为基础进行接枝改性,制备新型聚羧酸系水煤浆添加剂,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该添加剂进行化学结构分析和应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合成方案为丙烯酸用量6.0g,丙烯酰胺用量1.6g,反应时间2.0h,引发剂用量1.8g,链转移剂用量1.0g,反应温度80℃,大单体用量35.0g;实测其固含量为35.4%;改性单体成功接枝到高分子主链上,双键基本反应完毕;仅需质量分数为0.4%的添加量就可为制备水煤浆提供合适的zeta电位、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木质素磺酸钠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木质素磺酸钠作为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原料,在水溶液中与聚羧酸减水剂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制得木质素磺酸钠聚羧酸减水剂,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实验方案为:木质素磺酸钠质量分数为16%,PEG-1000和MA的物质的量比为0.9∶1.0,丙烯酸与马来酸酐物质的量比为2.8∶1.0,聚合时间为3h,酯化时间为4h,最优条件下制得的产品的水泥净浆流动度(掺量为0.2%,水灰质量比为0.29)为241mm。红外测试表明木质素磺酸钠分子结构上成功接上了聚氧乙烯基、酯基、羧酸基及酰胺基等官能团。  相似文献   

10.
超高分子量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单体为原料,采用复合引发体系,通过水溶液聚合,制备出了特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研究了聚合体系的pH值、催化剂、链转移剂和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与溶解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当pH值为6.8,催化剂用量为0.05%,链转移剂为0.01%,引发剂用量为0.4%,在此条件下合成得到的聚合产品分子量高达8900万,产品溶解性能好,20min内可以完全溶解.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 Banach 代数中的行列式理论.给出了具有单位元的迹 Banach 代数具有行列式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对近年来非织造布滤料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介绍了内部结构的研究及表征、过滤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过滤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指出进一步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单面约束系统的微分变分原理与运动方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单面约束力学系统的微分变分原理和运动方程。方法利用D'Alembert原理建立D'Alembert-Lagrange原理.Jourdain原理和Gauss原理,结果与结论得到系统的微分变分原理和带乘子的Euler-Lagrange形式,Nielsen形式和Appell形式的运动方程。  相似文献   

14.
q 是一个正整数,所谓 q-树的图是递归定义的:最小的 q-树是完全图 Kq,一个 n+1阶的 q-树是通过在 n 阶 q-树上加上一个新点并连接这点与 n 阶 q-树中任意 q 个互相邻接的点而获得,其中 n≥q.1-树我们通常称为树.在本文中,证明了对任意正整数 q,q-树是可重构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模式,以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分离了药物扑尔敏的光学对映体.考察了在不同背景电解质 pH 值尤其是较低 pH 值下环糊精浓度对对映体表观淌度差的影响,并研究了有机改性剂尿素在分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层状球形夹杂在无限大基体中的局部化关系及平均应力场理论,给出了一种方法来分析含 n 种层状球形夹杂所构成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对于文献给出的空心玻璃球和高分子基构成的复合材料,该理论的预测与实验吻合很好.当表层稍失时,该理论退化为传统的 Mori-Tanaka平均应力场理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Java环境下的可视化Web开发。以高校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为例,探索Sun Java Creator的数据源配置、可视化Web组件、行集、Session Bean等在Java Web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指标公式定义的数据结构及存储结构 ,描述了对指标公式进行计算的原理及工作流程 ,给出了在PHP下实现了的程序代码。  相似文献   

19.
以松节油中的α-蒎烯为原料,SeO2为氧化剂,无水乙醇为溶剂,在回流温度下反应5h生成桃金娘烯醛,产率为61%,在430℃60kPa下通过黄铜丝床层0.3-0.5s异构化反应生成紫苏醛,采用亚硫酸氢钠法,提纯紫苏醛后用盐酸羟胺进行肟化反应生成紫苏糖,总得率大约20%。  相似文献   

20.
在弱碱性介质中,Pb^2+,Bi^3+,F3^2+,Mn^2+与PAR显色剂形成水溶性有配合物,其吸收光谱严重重叠。本采用均匀设计与PLS方法结合,对这4种且分的混合体系进行分析,实现了不经分离而直接同时测定Pb^2+,Bi^3+,Fe^3_,Mn^3+的含量,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