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采用4h~(51)Cr释放试验及~3H-TdR掺入法,分析γδT细胞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的分子机理。主要结果,(1)γδT细胞能够识别多种肿瘤细胞,如XG-7,K562,Daudi,U937,Jurkat等细胞,并可介导高效杀伤作用;(2)γδT细胞亦能对自体及异体新鲜白血病细胞产生高效细胞毒活性;(3)γδT细胞对正常淋巴母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4)某些细胞因子可协同提高γδT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如IL-4,TNF;(5)γδT细胞可高水平分泌IL-2,TNF,γ-IFN等细胞因子;(6)抗热休克蛋白(HSP)70分子单抗可阻断γδT细胞对XG-7细胞的杀伤作用。由此表明,γδT细胞能够特异识别肿瘤抗原,而HSP则参与了肿瘤抗原的递呈及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低剂量辐射(LDR)后脾细胞裂解成分对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的影响。用McAb直接法分离出CD57细胞和非CD57细胞(除CD57外的所有淋巴细胞)并以两者为效应细胞,K562细胞为靶细胞,将CD57与非CD57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进行比较;测定计算各自的杀伤活性并观察LDR辐射后脾细胞裂解成分对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D57及非CD57细胞均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且非CD57细胞的作用更强;LDR辐射后脾细胞裂解成分能分别增强CD57及非CD57细胞体外抗肿瘤细胞效应(NK细胞活性及NK活性)。  相似文献   

3.
对于放射病的治疗,特别是重度急性放射病,目前主要靠骨髓移植。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骨髓移植成功的关键。本文就中药雷公藤在治疗慢性肾炎(CGN)前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该中药型免疫抑制剂加以研究。采用免疫标记法测定了77例CGN患者雷公藤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CGN患者CD3,CD4百分率明显降低(p<0.0001),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001);γδT细胞仅在肾病型有显著升高(p<0.05)。雷公藤治疗后,可使多数CGN患者的CD3,CD4百分率进一步下降,但尿毒症组仅CD3下降,CD4/CD8比值在多数CGN患者呈进一步下降,而尿毒症组变化不明显。结论:CGN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功能紊乱可能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γδT细胞升高可能与CGN的发生相关。雷公藤对CGN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T细胞各亚群之间的平衡及对Th细胞的抑制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4.
《核技术》2017,(12)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是乳腺癌最重要的致病基因。本文探讨~(131)I标记的HER-2特异结合小分子模拟肽B2-S22-AFA对乳腺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采用溴代琥珀酰亚胺法(N-Bromide Succinimide,NBS)进行~(131)I标记B2-S22-AFA,测定标记率、放化纯度、稳定性及免疫活性。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人乳腺癌SKBR3及MDA-MB-231Her-2细胞HER-2表达,观察不同浓度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条件下B2-S22-AFA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设B2-S22-AFA组(B2-S22-AFA终浓度1μg·mL~(–1))、~(131)I-B2-S22-AFA组(~(131)I-B2-S22-AFA终浓度144 kBq·μg~(–1)·mL)、~(131)I组(~(131)I终浓度144 kBq·mL~(–1))、阴性对照组及试剂空白组,每组EGF终浓度均5.0 pg·mL~(–1),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测定SKBR3和MDA-MB-231细胞增殖活性,观察~(131)I-B2-S22-AFA、B2-S22-AFA及~(131)I作用不同时间对两种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结果显示,HER-2在SKBR3细胞呈强阳性表达,在MDA-MB-231细胞呈弱(或低)表达。~(131)I-B2-S22-AFA标记率、放化纯度及比活度分别为64.8%–79.6%、95.0%–97.6%、151.7 MBq·mg~(–1),在37°C血清中放置4 h、12 h、24 h、48 h、72 h的放化纯度分别95.4%、93.5%、91.4%、88.2%、77.4%,~(131)I-B2-S22-AFA与SKBR3细胞及MDA-MB-231细胞的最大结合率分别(66.47±3.24)%和(3.89±0.81)%(3次)。当EGF存在时,B2-S22-AFA可明显抑制SKBR3细胞生长;无EGF时,B2-S22-AFA无此作用。~(131)I-B2-S22-AFA对SKBR3细胞的杀伤作用较B2-S22-AFA和~(131)I明显增强(均p0.05),B2-S22-AFA对SKBR3细胞杀伤作用显著高于~(131)I(p0.05),~(131)I-B2-S22-AFA和B2-S22-AFA对MDA-MB-231细胞均无杀伤作用。综上所述,~(131)I-B2-S22-AFA可显著加强、加速B2-S22-AFA对HER-2高表达乳腺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125)IUdR对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12 5IUdR对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 4的杀伤作用 ,把12 5IUdR加入到SHG4 4细胞的培养基中 ,孵育后测量细胞摄取12 5IUdR的放射性活度 ;采用克隆形成法测定12 5IUdR对SHG4 4细胞生长抑制的效果。结果表明 ,培养基中12 5IUdR浓度增加时 ,SHG4 4细胞对12 5IUdR的摄取量也相应增加 (相关系数r =0 .9917)。SHG4 4细胞摄取12 5IUdR后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细胞存活分数与培养基中12 5IUdR浓度呈直线负相关 (r =- 0 .9736 ) ,其半数致死剂量LD50 为 (8.7± 0 .12 )kBq/mL ,12 5IUdR组的SHG4 4细胞存活分数明显低于Na12 5I组 (P <0 .0 0 1)。结果提示 ,12 5IUdR能够掺入到SHG4 4细胞中 ,12 5IUdR对SHG4 4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说明12 5IUdR可望成为治疗脑胶质瘤的潜在的一种放射性药物。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辐射诱导(Egr-1)靶向基因治疗与α粒子照射联合作用对靶区周围肿瘤及正常细胞的影响,将经辐射诱导腺病毒(Ad-ET)处理后的辐照与未受辐照细胞通过共培养体系进行培养,观察受体肿瘤细胞A549和正常细胞MRC-5的生存率和凋亡情况。结果显示,辐射诱导腺病毒Ad-ET联合剂量为0.5 Gy的粒子照射可以对肿瘤细胞A549产生显著的协同抗肿瘤作用,且辐射联合处理组中受体肿瘤细胞的存活率比单独病毒处理组的下降6%,凋亡率显著上升4.9%,而正常细胞中没有此现象发生。结果说明Ad-ET与α粒子照射联合可显著抑制旁区肿瘤细胞生长并引起凋亡,而对正常细胞几乎无影响。证明了辐射诱导的靶向TRAIL基因治疗与辐射联合,可通过特异性增强对靶区周围肿瘤细胞的杀伤进一步提高放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7.
应用玫瑰花环法分离人外周血T、B淋巴细胞,T_4McAb标记淋巴细胞后经细胞亲和层析分离得到T_4~+和非T_4~+细胞。部分T、B、T_4~+和非T_4~+细胞接受10 Gy~(60)Coγ线照射。将各种细胞匹配分组培养,以~3H-TdR参入法观察PWM对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激活功能和~(60)Coγ线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T、B淋巴细胞均可被PWM激活,B强于T细胞;PWM对B和非T_4~+细胞激活作用相当,唯T_4~+细胞最弱。PWM激活时。T与B、T_4~+与B细胞其DNA合成均有协同作用,前者的协同作用更大。当T、T_4~+或B细胞受到10Gy~(60)Coγ线照射后,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消失。非T_4~+与B细胞间既无协同作用亦无抑制作用。10 Gy~(60)Coγ线照射后,B和非T_4~+细胞~3H-TdR参入下降比T_4~+细胞严重,前二者的差别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碲元素强烈吸附~(211)At的性质,制备出~(211)At-Te胶体注射液,定向注射到肿瘤部位,使~(211)At衰变产生的高强度α辐射直接射向并杀伤肿瘤细胞,而对周围健康组织影响甚小,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在癌症的发生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CXCR4受体可作为诊断癌症的一个潜在靶点。多肽T140是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一种特异性的拮抗剂。我们通过合成中间体[18F]SFB,并和多肽T140的类似物进行偶联,得到18F标记的CXCR4受体显像剂多肽[18F]FB-AcTZ14011,并对标记条件进行了优化。经过HPLC纯化后所得标记多肽的放化纯度大于96%,整个标记用时约3h,放化产率3%(未经衰变校正)。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了血卟啉、Y-Hpd及Photofrim-Ⅱ对S 180瘤细胞和HeLa细胞光动力学杀伤作用、并定量测定了细胞及脂质体内卟啉化合物的浓度。结果表明:在体外Y-Hpd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高于Photofrin-Ⅱ和Hp,其生物活性顺序是Y-Hpd、photofrin-Ⅱ、Hp。与Hp和Photofrin-Ⅱ相比、Y-Hpd所含组分在细胞及脂质体内的浓度最高。由此可见细胞内卟啉化合物的水平是评价不同的血卟啉衍生物制剂生物活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以间接标记法首先合成中间体对砹苯甲酸,再通过活化羧基反应联接到3H_(11)McAb上,制得~(211)At-3H_(11)McAb偶联物,放射性比度为18.5—61.1kBq/μg。ELISA法鉴定标记后的~(211)At-3H_(11)McAb的免疫活性与未标记3H_(11)McAb一致。实验表明:~(211)At-3H_(11)McAb对靶细胞杀伤效应高于~(211)At-IgG及Na~(211)At;当靶细胞先与一定量3H_(11)McAb或3G_9McAb(4μg)作用1h,可抑制~(211)At-3H_(11)McAb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放射性比度不影响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12.
应用~(51)Cr标记人的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系U266、XG-7,着重研究了细胞因子对人MM系U266、XG-7——内皮细胞间粘附的调控作用及其对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主要结果表明:(1)IL-6及其IL-6Rgp130相关性生长因子(GM-CSF等)不仅是人MM细胞体内、外的生长因子,而且可以提高MM细胞——内皮细胞间的粘附能力,有助于MM的扩散。(2)细胞因子不仅可以诱导内皮细胞表面CD54、CD44表达的增加,而且可以诱导其分泌IL-6、TNF等可溶性因子;粘附亦能引起肿瘤细胞XG-7表面CD11a,CD54,CD44,VLA-4的异常改变;同时MM细胞——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可以诱导MM细胞迅速自分泌IL-6。(3)由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调控的“基质细胞——肿瘤细胞”相互作用是人MM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中,VLA-4及其配体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MM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以下简称NK细胞)是近年新发现的重要杀伤细胞之一。它不需抗体和补体的参加,也不要抗原的刺激,就能起细胞毒作用,很快杀伤靶细胞。NK细胞与肿瘤、移植的排斥反应、抗感染和许多自身免疫疾病相关,因此更受临床医师的重视及注意。 NK活性的测定方法,目前常采用K562(慢性髓母细胞性白血病建株细胞)作为靶细胞。本文报告采用三种靶细胞(K562、Hela和7405肝癌细胞)用外周末稍血的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测定NK活性,临床应用于肺癌、食道癌和白血病,测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射线对肿瘤组织中乏氧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又使周围正常组织不发生严重损伤,用HeLa-S3细胞进行离体试验研究了硝基三唑衍生物及喹喔啉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的辐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和黑色素瘤细胞A375细胞,进行80.55MeV 12C6 离子、X射线和γ射线照射,通过克隆存活实验获剂量-存活曲线,以X射线或γ射线为标准,计算重离子的相对生物学效应(Relative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RBE ).结果显示,两种细胞的重离子RBE值都大于1,且分次照射的RBE大于单次照射.重离子照射SMMC-7721细胞的RBE高于A375细胞,分次照射的差异更明显.重离子具有独特的物理特性及高传能线密度(Line energy transfer,LET)下的强杀伤作用,可有效杀伤不同肿瘤细胞,减弱了细胞间的敏感性差异.临床的分次照射重离子治疗时,细胞的亚致死修复明显降低,可采取较少的照射次数达到杀伤肿瘤的目的,提高肿瘤治疗效率,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人ING4基因(Ad-hING4)联合~(125)I粒子对裸鼠胰腺癌移植瘤的抑癌增效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将本室构建的Ad-hING4腺病毒感染QBI-293A细胞,扩增后获得高滴度的病毒.建立25只裸鼠胰腺癌PANC-1皮下移植瘤模型,分成PBS对照组、空病毒Ad组、~(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组、Ad-hING4基因治疗组、~(125)I粒子和Ad-hING4联合治疗组,进行抑瘤治疗实验;此后每5天测量1次肿瘤体积,20天后处死,计算抑瘤率和金氏q值.常规病理切片观察细胞生长形态、组织损伤程度和范围,并进行凋亡细胞计数(AI);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标本中微血管密度(MVD)、生存素SurvⅣin和活化的Caspase-3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 ~(125)I粒子组、Ad-hING4组、联合治疗组抑瘤率分别达到34.19%(P<0.01)、31.50%(P<0.01)、67.15%(P<0.01),联合治疗组抑瘤率明显高于~(125)I粒子和Ad-hING4治疗组(P<0.01);病理切片检查显示近粒子处肿瘤细胞变性坏死,远离粒子处可见存活肿瘤细胞;三个治疗组凋亡指数(AI)、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PBS组(P<0.05),且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于~(125)I粒子和Ad-hING4治疗组(P<0.01);三个治疗组MVD值、SurvⅣin阳性细胞明显低于PBS组(P<0.05),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125)I粒子和Ad-hING4治疗组(P<0.01);Ad组与PBS组的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125)I粒子、Ad-hING4可显著抑制裸鼠PANC-1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两者联用具有抑癌增效的协同作用,Ad-hING4有望作为一种新的放疗增敏剂;其抑瘤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SurvⅣin和上调Caspase3的表达,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胞浆微管经(60)Coγ射线照射后的变化及分布特点;同时还对此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研究;并在透射及扫描电镜下观察了(60)Coγ射线对胞浆内微管、中心粒和表面微绒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辐照对巨噬、淋巴细胞内胞浆微管的分布及荧光染色模式有明显影响,并且与辐照剂量有关;(2)经一定时间后,由辐照所致的胞浆微管变化可以完全恢复;(3)透射电镜下可见辐照后胞浆微管、中心粒基本消逝,扫描电镜下可见经辐照后细胞表面突起或微绒毛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用三株单克隆抗体(McAb):T_4、T_8和HI_(43)研究不同剂量~(60)Coγ线照射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辐射效应;玫瑰花环法分离T、B淋巴细胞;T_4McAb标记淋巴细胞,经细胞亲和层析得到T_4~ 和非T_4~ (即去除了T_4~ 亚群的淋巴细胞)细胞。部分T、B、T_4~ 和非T_4~ 细胞接受10Gy~(60)Coγ线照射,随后各种细胞匹配分组配养,以~3H-TdR掺入法观察PWM对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激活功能及(60)Coγ线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T_4~ 、T_8~ 和HI_(43)~ 细胞受到0.1Gy(60)Coγ线照射后即刻(1小时之内)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就可呈现非常显著的辐射效应,T_8~ 和HI_(43)~ 的辐射敏感性高于T_4~ 亚群。T、B淋巴细胞均可被PWM所激活,后者强于前者;PWM对B和非T_4~ 细胞激活作用相当,唯T_4~ 细胞最弱。T细胞和T_4~ 细胞与B细胞均有协同作用。前者与B细胞的协同作用更大。当T、T_4~ 细胞或B细胞受到10Gy(60)Coγ线照射后,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消失。非T_4~ 细胞与B细胞既无协同作用也无抑制作用。受10Gy(60)Coγ线照射后,T_4~ 亚群~3H-TdR掺入CPM减少没有B和非T_4~ 细胞严重,后二者差别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胞浆微管经~(60)Coγ射线照射后的变化及分布特点;同时还对此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研究;并在透射及扫描电镜下观察了~(60)Coγ射线对胞浆内微管、中心粒和表面微绒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辐照对巨噬、淋巴细胞内胞浆微管的分布及荧光染色模式有明显影响,并且与辐照剂量有关;(2)经一定时间后,由辐照所致的胞浆微管变化可以完全恢复;(3)透射电镜下可见辐照后胞浆微管、中心粒基本消逝,扫描电镜下可见经辐照后细胞表面突起或微绒毛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并分析了低剂量γ射线(5cGy)预照射对高剂量照射(3Gy)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结果显示:(1)低剂量照射可引起hepG2细胞在G2/M期短暂累积(至照射后4h);(2)低剂量照射促进hepG2细胞的生长;(3)高剂量照射后,hepG2细胞的G2期发生阻滞,而S期只发生短暂延迟;(4)与单纯高剂量照射相比,低剂量照射预处理后4h给予高剂量照射可进一步促进hepG2细胞在G2/M期累积,但预处理后8h给予高剂量可促进细胞通过G2/M期。实验结果表明,低剂量照射预处理对高剂量照射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取决于两次照射的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