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AMH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无排卵的PCOS患者38例,取同期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或正常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在月经第三天空腹测定胰岛素、雌激素(E2)、总辜酮(T)、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血糖、抗苗勒激素(AMH),查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阴道超声或直肠超声测定卵巢三径及小卵泡数。卵巢体积=0.523×长×宽×厚。结果观察组LH、T、AMH、单个卵巢体积、单个卵巢小卵泡数均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AMH与单个卵巢体积、卵泡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35、r=0.065;P=0.000)。结论AMH可以作为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氯米芬(CC)联合他莫昔芬(tamoxifen)对CC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方法 将100例CC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患者在月经第3~7天口服CG 100 mg/d,同时在月经周期的第3~7天口服他莫昔芬40 mg/d;B组CC的应用同A组.月经第8 d开始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当有1个卵泡直径≥18 rmm或2个卵泡直径≥17 mm时,肌注hCG1 0 000 IU,36 h后性生活.观察两组注射hCG日成熟卵泡数和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天数、月经周期第22天孕酮水平、排卵率和妊娠率.结果 A组注射hCG日的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月经第21 d血清中孕酮水平以及排卵率和妊娠率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促排卵天数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C抵抗的PCOS患者,他莫昔芬可以促进排卵,改善CC对子宫内膜的抗雌激素效应,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比较来曲唑(LE)与氯米芬(CC)分别联合人绝经后促性腺激素(HM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促排卵效果及对生殖激素的影响。方法拟行促排卵治疗的126例PCOS患者,分为LE组50例70周期和CC组76例82周期。LE组月经周期第3~第7天口服来曲唑5 mg•d-1,CC组月经周期第5~第9天口服氯米芬100 mg•d-1。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给予HMG。当最大卵泡的平均直径≥18 mm时,肌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 000 U诱发排卵。于长到优势卵泡的持续时间(HCG日)取静脉血测雌二醇(E 2)、促黄体激素(LH)、睾酮(T)、孕酮(P)水平以及排卵后第7天取静脉血测E2、P水平。观察排卵率、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妊娠率、流产率及生殖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两组的HMG用量、HCG日天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相似。HCG日LE组直径≥14 mm的卵泡数目显著低于CC组,但直径≥18 mm的卵泡数目两组相似。HCG日LE组E2、排卵后+7 d E2及排卵后+7d P/E2均显著低于CC组。两组HCG日LH、T、P相似。两组妊娠率、流产率、双胎妊娠率、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例数无显著差异。无反应放弃率LE组显著低于CC组。结论LE可作为PCOS患者促排卵的一种选择,特别是对CC无反应、OHSS和子宫内膜薄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耐氯米芬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8例P-COS耐氯米芬不孕症患者分为3组,A组38例,口服二甲双胍片,500mg/次,3次/d,连服3个月;B组36例,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第5天口服氯米芬50mg/d,共服5d;C组34例,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第3天开始口服二甲双胍500mg/次,3次/d,连续服至下一次月经来潮。同时于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第5天加用氯米芬50mg/d,共服5d。观察月经情况及基础体温,于停氯米芬后7~9d开始B型超声波监测卵泡,若基础体温上升,于月经黄体中期测定孕酮水平。有排卵者,继续服用氯米芬50mg/d,无排卵者氯米芬逐渐加量至100、150mg/d。观察各组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睾酮,胰岛素,月经,排卵情况。结果二甲双胍治疗后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睾酮、胰岛素明显下降,A组34例月经恢复,32例排卵,8例妊娠;B组31例月经恢复,20例排卵,8例妊娠;C组32例月经恢复,30例排卵,28例妊娠。结论二甲双胍可改善PCOS患者的生殖内分泌激素、糖代谢、月经失调、排卵等,增加耐氯米芬的患者对氯米芬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石少权  王建英  邹劲林  王峰 《中国医药》2010,5(11):1049-1050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氯米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中的促排卵治疗效果. 方法 46例PCOS不孕症患者中对照组27例单用氯米芬促排卵治疗,试验组19例用二甲双胍联合氯米芬促排卵.对照组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氯米芬,每次50 mg,1次/d,连服5 d,共3个周期.试验组先口服二甲双胍,每次500 mg,3次/d,连服3个月,随后从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的或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开始加用氯米芬,用法同对照组.监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殖激素水平,阴道B型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分析各组排卵率和妊娠率. 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各项生殖激素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睾酮、LH/FSH比值分别为[(0.54±0.28)μg/L、(1.27±0.32)],较治疗前[(1.02±0.86)μg/L、(1.93±0.7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妊娠12例(63.2%),优于对照组的7例(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二甲双胍能改善PCOS患者高雄激素状态,提高PCOS患者对氯米芬的敏感性;二甲双胍和氯米芬联用能获得更高的排卵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性激素水平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探讨PCOS的发病机制。方法对PCOS患者于自然月经或黄体酮撤退性出血的第3~5天测定血浆肾素原(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及血清IGF-1、IGFBP-1、空腹胰岛素(INS)、空腹血糖(GLU)、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素(FSH)、雄烯二酮(A2)、雌二醇(E2)、睾酮(T)。结果 PCOS患者PRA、ATⅡ与LH、A2、T水平E及LH/FSH呈正相关(P〈0.05或〈0.01);IGFBP-1分别与BMI、INS水平、INS/GLU比值呈负相关。PCOS肥胖患者与非肥胖患者的空腹INS水平、INS/GLU比值及IGFBP-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IGF-1、IGFBP-1对PCOS患者的疾病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醋酸环丙孕酮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导致排卵障碍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24例PCOS并不孕患者,分为3组.第1组为来曲唑组42例:醋酸环丙孕酮联合来曲唑治疗PCOS;第2组单纯对照组40例:单纯口服醋酸环丙孕酮治疗PCOS;第3组氯米芬组42例:口服醋酸环丙孕酮联合氯米芬治疗PCOS.分别记录3组患者性激素水平、周期排卵率、妊娠率.结果 患者的T、LH、LH/FSH均有显著降低(P<0.01),42个促排卵周期中35个周期有优势卵泡(87.5%),34个周期有排卵(85.0%),7例妊娠(17.5%).来曲唑组与单纯对照组比较,性激素、周期排卵率、妊娠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米芬组排卵期、黄体期的E2和排卵期的LH高于来曲唑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醋酸环丙孕酮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排卵障碍不孕患者有较好疗效,可以获得与氯米芬同样的效果,为PCOS导致排卵障碍不孕患者增加了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来曲唑和氯米芬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以下简称PCOS)的患者中促排卵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比较102例PCOS患者资料,共促排卵155周期,其中来曲唑组52例82周期,氯米芬组50例73周期。分析比较两组排卵率、周期妊娠率、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及添加天然雌激素的情况。结果在对PCOS的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时,在排卵率上来曲唑组略高于氯米芬组,在周期妊娠率上氯米芬组略高于来曲唑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泡发育方面,两组卵泡大小无显著差异,单卵泡发育率来曲唑组高于氯米芬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方面,来曲唑组内膜厚度大于氯米芬组,且需添加雌激素的周期数明显少于氯米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PCOS的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时,尤其是部分用氯米芬无效或内膜薄的患者,来曲唑可以作为另一种安全有效的促排卵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h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40例,采用氯米芬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氯米芬治疗总有效率78%,排卵率为80%,受孕率为50%。结论氯米芬(clomifence,CC)是行之有效的PCOS无排卵患者治疗的一线选择,氯米芬(CC)治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常见的副作用相对也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中的作用,运用二甲双胍联合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方法对46例月经稀发或闭经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治疗组)接受8周二甲双胍治疗。在用药8周后测定血LH、FSH、睾酮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经用氯米芬治疗1月后有10例诱发排卵,余36例用二甲双胍加用氯米芬再治疗2月后有30例诱发排卵。用药8周后测定血LH、LH/FSH、血清胰岛素、血睾酮有明显下降。结论二甲双胍能改善并诱发排卵功能,并增强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对氯米芬的敏感性,二甲双胍联合氯米芬对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提高排卵率,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从而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药物诱导排卵的治疗及其效果。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04例PCOS患者血清FSH、LH、T、E2值进行氯米芬(CC)试验;对CC敏感者使用CC治疗;对CC不敏感者采用CC HMG HCG治疗;对雄激素水平升高者加用地塞米松。治疗期间用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情况。结果:使用CC治疗39周期,出现35个排卵周期;CC HMG HCG治疗13周期;有9个排卵周期;CC或CC HMG HCG加用地塞米松治疗108周期,有80个排卵周期。总排卵率77.5%,妊娠59人,妊娠率56.7%。结论:对PCOS患者先进行氯米芬试验,结合体内激素水平,有的放矢地选择治疗药物,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来曲唑(LE)与枸橼酸氯米芬(CC)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妇女的促排卵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PCOS患者62例服用LE,记录卵泡发育、排卵率、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多胎妊娠率等临床指征,并与同期使用CC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排卵前优势卵泡数CC组明显高于LE组,LE组和CC组在排卵率方面基本相同,但妊娠率以及HCG日子宫内膜厚度LE组明显高CC组,OHSS发生率LE组低于CC组,流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LE用于PCOS患者,具有良好的排卵率,其妊娠率显著优于CC,有可能作为一线促排卵药物而取代CC。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7,(23):3240-3243
目的:比较雷洛昔芬与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37例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雷洛昔芬组(70例)和氯米芬组(67例)。雷洛昔芬组患者于月经周期第5天口服盐酸雷洛昔芬片120 mg,qd,连服5 d;氯米芬组患者于月经周期第5天口服枸橼酸氯米芬胶囊100 mg,qd,连服5 d。两组患者均于月经周期第12天行B超检测卵泡直径及子宫内膜发育情况,当子宫内膜厚度≥7 mm、不少于1个卵泡直径≥18 mm时,于腹部皮下注射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0.1 mg诱发排卵,48 h后B超确认排卵;黄体功能不足者酌情口服地屈孕酮10 mg,q12 h,服用至排卵后15 d。比较两组患者醋酸曲普瑞林注射当日的子宫内膜厚度、直径≥18 mm的卵泡数、卵泡成熟时间,治疗前与醋酸曲普瑞林注射当日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排卵情况,随访期间的结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雷洛昔芬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氯米芬组,直径≥18 mm的卵泡数明显多于氯米芬组,卵泡成熟时间明显短于氯米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孕激素(P)、雌二醇(E2)、卵泡雌激素(FSH)和黄体生存素(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醋酸曲普瑞林注射当日,两组患者血清P、E2、FS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LH水平均明显降低,且雷洛昔芬组的LH水平明显低于氯米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洛昔芬组患者的排卵率明显高于氯米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妊娠率、流产率、继续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5.71%vs.8.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洛昔芬较氯米芬有更好的促排卵效应,可有效改善PCOS合并不孕症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不良反应较少,且与氯米芬的远期临床效应类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LE组(43例)和CC组(47例),月经周期第3~7天,LE组服用来曲唑片(5mg/d),CC组服用枸橼酸氯米芬胶囊(100mg/d),观察2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HCG日优势卵泡数、成熟卵泡数、排卵率、妊娠率、OHSS发生率、LUFS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LE组HCG日子宫内膜的厚度明显优于CC组,HCG日优势卵泡数及成熟卵泡数均明显少于CC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LE组排卵率、妊娠率均优于C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LE组明显倾向于单卵泡发育(P<0.01)。LE组LUFS发生率低于C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组没有OHSS的发生,而CC组有2例。2组均无多胎妊娠的发生。结论对于PCOS不孕患者,来曲唑具有良好的促排卵作用,且不良影响比氯米芬小,对治疗PCOS并发不孕的患者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郑翔 《抗感染药学》2014,(3):248-250
目的:评价用氯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抚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8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8例)患者给予氯米芬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来曲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10%,高于对照组为60.0%,经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子宫膜厚度、优势卵泡及成熟卵泡数目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经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米芬对PCOS的治疗,具有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排卵,增加受孕概率,值得提倡使用。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手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艳君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617-1618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LOD)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对35例PCOS患者观察术前、术后血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水平,以及术后排卵情况、妊娠率及妊娠结局。结果35例患者术后第一个月自然排卵28例,排卵率71%。其余7例3月内未自然排卵者予以氯米芬(CC)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后5例恢复排卵,总排卵率94%。35例患者半年内妊娠18例,妊娠率51%,两年内妊娠8例,妊娠率74%。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PCOS可以成功地诱发排卵并建立正常排卵周期,且有较高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排卵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氯米芬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排卵,观察促排卵周期中,年龄、体重指数、基础激素水平、月经类型、婚育状态等因素对其排卵结局的影响。结果年龄因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排卵结局无显著影响(P〉0.05)、体质量指数、基础激素水平、月经类型、婚育状态等对排卵结局均有显著影响(均P〈0.05)。结论氯米芬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排卵结局与体重指数、基础激素水平、月经类型和婚育状态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8.
池雷  张秦△ 《天津医药》2020,48(9):886-890
摘要:目的 研究滋肾育癸汤对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的影响。方法 157例POI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滋肾育癸汤)治疗组51例、芬吗通治疗组54例和联合治疗(芬吗通+滋肾育癸汤)组52例,比较3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治疗第4周、治疗第12周血清AMH、E2、FSH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4周月经情况及妊娠率、内膜厚度、卵巢体积、基础窦卵泡数、卵巢最大血流速度(PSV)、卵巢阻力指数(RI),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中药治疗组和芬吗通治疗组(P<0.05);治疗第4周、第12周联合治疗组AMH、E2水平高于中药治疗组和芬吗通治疗组,而FSH水平低于中药治疗组和芬吗通组(P<0.05);治疗后4周,联合治疗组较中药治疗组和芬吗通治疗组月经周期时长、经期时长延长,月经量增多(P<0.05),联合治疗组妊娠率最高(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内膜厚度较中药治疗组和芬吗通治疗组薄,联合治疗组卵巢体积、基础窦卵泡数、PSV较中药治疗组和芬吗通治疗组增加,联合治疗组RI最小(P<0.05);3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滋肾育癸汤联合芬吗通可有效改善POI患者月经紊乱、阴道超声参数,提高妊娠率,有效调节血清AMH、E2、FSH水平,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氯米芬治疗PCOS的疗效,并观察对患者血清FSH及LH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7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氯米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二甲双胍治疗,疗程均为1周。比较两组用药后临床疗效观察患者血清中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血清泌乳素(PRL)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37%比对照组84.21%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FSH、LH、PRL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FSH(6.12±1.32)IU/L、LH(7.10±2.50)IU/L、PRL(15.21±6.21)ng/L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氯米芬对PCOS引起的无排卵性不孕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可降低患者血清中的FSH、LH激素水平,能够提高排卵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来曲唑(促排卵药)对耐枸橼酸氯米芬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耐枸橼酸氯米芬的PCOS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于月经来潮或撤退性出血的第3~7天,实验组口服来曲唑2.5 mg;对照组用低剂量递增法肌注尿促性素(HMG),记录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厚度,并在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取静脉血测定雌激素(E2)水平.结果 来曲唑不仅可提高患者对促排卵药HCG的敏感性,同时单卵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对子宫内膜的发育无不良影响,血清E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来曲唑未诱导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结论 来曲唑用于耐枸橼酸氯米芬抵抗的PCOS患者具有良好的排卵率和妊娠率,且无OHSS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