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结果观察组心率、血气分析指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8月接收的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3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另外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无创呼吸机(BiPAP机)治疗。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H、PaO_2值均高于对照组,而PaCO_2低于对照组。结论无创呼吸机对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为今后的相关疾病治疗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常规治疗,同时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O_2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的PaO_2,PaCO_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aCO_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纠正呼吸衰竭,促进患者的康复预后,同时可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无效率为26.67%,观察组为3.33%,对比两组疗效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751,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有显著疗效,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无创呼吸机,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动脉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的动脉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能有效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4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并对比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4%,高于对照组的8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等血气分析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_2)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纳洛酮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93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其中对照组46例,给予扩张支气管平喘、止咳祛痰、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实施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支持,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显著,避免有创呼吸机通气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及使用有创呼吸机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7/2015-05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救治效果.结果:记录对比两种治疗方案下患者酸碱度(pH)、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等指标变化,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除了常规药物和对症治疗外,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方案临床应用效果更为突出,改善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值得重视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施加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5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并增加无创呼吸机治疗方式,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和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p H值比对照组稳定,两组患者的Pa O2均有显著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的Pa CO2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视宫腔镜在宫腔粘连分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断治疗的84例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月经恢复有效率及术后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20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85.0%恢复正常;对照组中22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54.5%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中22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81.8%恢复正常,13.6%月经量少;对照组中20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50.0%恢复正常,30.0%月经量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宫腔粘连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发病率较高,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效果理想,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特发性癫痫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神经调控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发性癫痫患者采用神经调控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右美托咪定是高效和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脊髓的α2肾上腺素受体而产生抗交感、镇静和镇痛的作用。随着对右美托咪定研究的逐渐深入,大量资料证实其对于于吸入麻醉药引起的神经损伤、创伤引起的神经损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以及外源性谷氨酸诱导的神经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文章从右美托咪定抑制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的释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抑制氧化作用、抗神经炎症反应、作用于咪唑啉I受体等机制对其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为其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组,小剂量组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12.5 mg/d治疗,大剂量组则采取大剂量米非司酮25.0 mg/d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相比较小剂量组更好,P<0.05。对比不同剂量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米非司酮25mg/d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腔内超声引导异位妊娠囊穿刺注射氨甲喋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宫外孕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以用MTX-CF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40例,以腔内超声引导异位妊娠囊穿刺注射液氨甲喋呤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超声引导异位妊娠囊穿刺注射液氨甲喋呤治疗宫外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作为宫外孕的主要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胆结石应用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胆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硬币法分为对照组(30例,进行传统开腹手术)和治疗组(30例,进行腹腔镜外科手术),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外科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结石可取得显著性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王庭槐教学团队从上世纪80 年代初就开始对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通过不断更新观念,持续实践,逐步将验证性、封闭式和较单一的生理实验教学方式转变为探索性、开放式及多学科综合的实验生理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优化,并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2009 年“实验生理科学”成为国家精品课程。本文对王庭槐教学团队实验生理教学改革历程进行简要地回顾和解析,以供同行借鉴和指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子宫肌瘤患者400例,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n=200)和护理路径组(n=20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路径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伤口拆线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95.0%(190/200)、96.0%(192/200)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2.5%(165/200)、61.5%(123/200)(P<0.05)。结论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较常规护理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PICC置管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PICC标准护理,对两组患者自护能力与护理质量进行分析。结果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标准护理可提高置管患者的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临床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水平的高素质高层次医学人才。"双轨合一"培养模式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的创新,是我国医学学位教育的一次战略性举措,对于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临床科研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口腔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相关体系进行构建,是当前口腔医学教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科研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总结,从科研选题、课程设置和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阐述,以期在新的模式下,培养出临床与科研能力兼备的优质的高级应用型口腔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