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熙纯 《古地理学报》2009,11(2):125-142
川西北晚三叠世卡尼期生物礁-鲕滩组合属于马鞍塘组(汉旺组),分布于现今龙门山边缘的绵竹、安县、江油辖区,是作者于1975年带领地质填图小组发现的。文中通过对研究区生物礁进行微相分析,以及与世界同类生物礁对比,认为研究区的生物礁是以六射海绵为主的硅质海绵障积作用与以蓝细菌为主形成的凝块石粘结作用共同造礁,是一种深水粘结-障积型生物礁丘,也是灰泥基质支撑的生物礁。通过微相分析,尤其与世界镶边陆架模式及缓坡模式的标准微相对比,确定了研究区生物礁群的生长基底(鲕粒滩及生屑滩)不仅是形成于缓坡,而且是形成于同斜缓坡。川西北卡尼期同斜缓坡的推论、生物礁窗模式的建立及沉积相古地理图的编制,是认识川西北晚三叠世早期大地构造格局和沉积环境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川西地区晚三叠世混杂岩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门山一小金河断裂带以西,属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的川西地区,古生物混生现象十分普遍,长期以来,给地层对比及地质历史的解释带来很大的混乱。近年,随着板块学说的传播,一些学者,用板块活动的机制对此加以解释,归因于混杂岩,进而视混杂岩为板块缝合线的一种等同物。这种混杂岩,在川西地区分布特别广泛,吸引着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兴趣。1979年,张之孟、金蒙率先报导了金沙江边乡城、得荣地区的混杂岩,并将其划分为蛇绿混杂岩和泥砾混杂岩两类;最近,又有郝子文和李小壮等的文章问世。有关混杂岩的资料益丰,观察日深,但对混杂岩的解说与涵义,却有不同的理解。笔者检视了有关资料后认为,所谓混杂岩,并非一般含义上的岩石实体,而是一种特  相似文献   

3.
川西雅江晚三叠世复理石盆地砂岩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雅江三叠纪复理石盆地是巴颜喀拉海盆的重要组成部分,晚三叠世沉积了厚度巨大的复理石地层,其中砂岩属特征夹层。根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剖面研究,在详细观察描述砂岩宏观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薄片鉴定等方法,详细研究了其物质成分及结构特征,指出其成分成熟度为中等至较高,结构成熟度较低,探讨了砂岩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4.
川西,藏东晚三叠世诺利期牙形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骊军 《青海地质》1993,2(1):24-34,T002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云南富宁地区厘定的一套基性侵入岩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性侵入岩主要由辉长辉绿岩、辉绿岩等组成,主要矿物由斜长石、辉石组成,局部可见微弱热液蚀变发育;SiO2含量43.92%~56.02%,全碱alk=3.12%~7.64%,具有富铝镁钙、低钛铁钾特点,属亚碱性系列;岩石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弱分异右倾式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特征,LREE/HREE=1.81~3.77,(La/Yb)N=4.33~11.89,(La/Lu)N=4.35~12.53,(Ce/Yb)N=5.43~49.87,(Gd/Yb)N=1.3~2.65,La/Sm=3.8~5.5,(La/Sm)N=2.07~3.46;微量元素表现为K、Sr、Nb、P、Zr、Ti存在不同程度富集、亏损,显示具同化混染作用岩浆特征;构造判别图显示出统一的板内构造背景,其时代可能为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6.
李廷栋    郑宁  丁伟翠  刘勇  郑洪伟  王军 《地质通报》2012,31(07):1017-1023
四川西部金沙江畔德格—巴塘一带出露一套低级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含有丰富的双壳类、腕足类、头足类,特别是六射珊瑚等化石。由于构造复杂,过去对这套地层形成时期的构造环境和地层分层曾有不同认识。根据所含古生物化石和同邻区对比,将这套地层的时代划归晚三叠世,并自老而新划分为3个组:打马洞组、曲嘎寺组与图姆沟组。其中打马洞组为新建立的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7.
李廷栋  郑宁  丁伟翠  刘勇  郑洪伟  王军 《地质通报》2012,31(7):1017-1023
四川西部金沙江畔德格—巴塘一带出露一套低级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含有丰富的双壳类、腕足类、头足类,特别是六射珊瑚等化石。由于构造复杂,过去对这套地层形成时期的构造环境和地层分层曾有不同认识。根据所含古生物化石和同邻区对比,将这套地层的时代划归晚三叠世,并自老而新划分为3个组:打马洞组、曲嘎寺组与图姆沟组。其中打马洞组为新建立的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8.
通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三叠系专项研究,在义敦岛弧带的四川省新龙县雄龙西、白玉县热加获得一批植物化石,计15属和20种,其中包括两个新种,一个属种为国内首次发现,这些化石不仅丰定了本区植物化石组合内容,而且对地层时代的确定及与邻区的对比及与邻区的对比和沉积环境的恢复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 1∶2 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三叠系专项研究 ,在义敦岛弧带的四川省新龙县雄龙西、白玉县热加获得一批植物化石 ,计 15属 2 0种 ,其中包括两个新种 ,一个属种为国内首次发现。这些化石不仅丰富了本区植物化石组合内容 ,而且对地层时代的确定及与邻区的对比和沉积环境的恢复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贻真 《福建地质》2007,26(2):59-64
对闽西北地区晚三叠世各盆地的焦坑组岩石地层特征、生物地层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了盆地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西北部晚三叠世卡尼期的海绵斑块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盆地西北部晚三叠世卡尼期的海绵斑块礁是在1975年由张长俊、朱永铭及本文作者发现的。笔者对其进行了野外及室内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方晚二叠世生物礁主要分布在上扬子的滇、黔、桂交界处(南盘江地区)和川东、鄂西地区,在陕西镇安西口、湖南怀化中伙铺和郴县等地有零星出露。现已查明的晚二叠世生物礁共有46处——9处井下,37处地面(图1)。  相似文献   

13.
郭赤奇 《云南地质》1992,11(1):21-23
根据楚雄盆地边缘露头分布与盆地内地震勘探成果来预测盆地内不同相带地层的分布。本文对楚雄盆地晚三叠世海相沉积展布进行探讨,认为该层在反射地震剖面上有明显的特征显示,可以确定它的平面展布。  相似文献   

14.
羌塘盆地中部晚三叠世地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羌塘盆地中部以土门格拉断裂带为界,其西南部出露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其 东北部出露上三叠统结扎群和鄂尔陇巴组,研究认为岩石基本特征大体一致,双壳类化石组 合反映地质时代都为诺利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土门格拉群为古盐度较低、氧化、干热 、弱碱性浅水环境,结扎群和鄂尔陇巴组为古盐度稍高、弱还原、温暖潮湿的较深水环境; 旋回地层研究表明区内经历了一次完整的二级相对海平面变化旋回(由四个三级旋回组成) ,海水进退规程南北一致。区内古地理格局具有西高东低、南浅北深(水深)的特点,沉积 自北东向南西超覆,层位逐渐抬高穿时;岩性、厚度、颜色和沉积相类型上的差异是统一沉 积背景下沉积物相变、穿时的结果。前人以土门格拉断裂带为界,将土门格拉群和结扎群分 置于两个地层大区(藏滇地层大区,华南地层大区)的认识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准确识别碳酸盐工厂类型并阐明其发育控制因素,定量化评价工厂发育过程的环境条件,厘清其在沉积体系转换过程中的古生态学和沉积学信号是探究碳酸盐岩沉积体系演化的关键。【方法】以川西北绵竹市汉旺镇观音崖剖面的马鞍塘组为例,通过系统的碳酸盐岩微相分析,结合粒径统计分析方法对20 391个颗粒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时期热带浅水碳酸盐生产工厂的构成、特征、转变过程、驱动因素等进行了详细阐述。【结果】研究区热带浅水碳酸盐生产工厂可进一步划分为似球粒、鲕粒、生屑及生物礁等多个细分特异化工厂类型,指示多样化的碳酸盐生产路径。通过分析研究区热带浅水工厂的构成,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和营养水平等因素,发现各个细分工厂类型有着非常强烈的“生境”特点,工厂类型的转变更多地受区域海平面变化控制。【结论】频繁的海平面变化导致营养水平、水动力条件和碳酸盐矿物饱和度等因素快速变化,进而驱动了具体细分工厂的转变。而众多细分工厂在沉积序列上的快速变化指示了它们在横向上的共生关系。因此,较短时间尺度下细分工厂类型的转变主要与区域海平面控制的横向生产工厂类型的迁移有关,与极端事件和沉积体系的转变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6.
据四川盆地东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特征和储层分布规律,认为区内长兴组生物礁和飞仙关组鲕粒滩特征和分布与海平面升降有关。长兴期生物礁发育于海平面快速上升阶段的缓坡坡折地带和缓坡内的局部,当生物礁的生长速度低于海平面的上升速度时,形成海侵追补型生物礁,当生物礁生长速度大于海平面上升速度时,则构成海侵并进型生物礁;飞仙关鲕粒滩形成于海平面下降阶段的台地边缘和台内局部地区,单一台地边缘鲕粒滩分布广、厚度大,而台内鲕粒滩数量虽多,但单一厚度小,分布范围窄。总体来看,长兴生物礁发育层位逐渐向海侵方向升高,而飞仙关鲕粒滩随海退的进行,向台地增生方向迁移。区内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是一次较大规模海平面升降过程中的产物,海侵始于吴家坪初期,长兴期海平面快速上升,至飞仙关初期达到最高海平面,海平面开始下降,直至飞仙关末期。  相似文献   

17.
广西桂林地区晚三叠世孢粉组合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生  李镇梁 《地层学杂志》1998,22(2):116-121,T002
广西桂林地区首次发现晚三叠世孢粉化石27属37种,可称为Dictyophylidites-Canali-zonospora-Ovalipolis-Riccisporites组合,其中的主要属种在国内外均为晚三叠世的重要分子,并可与我国华南地区和欧洲有关晚三叠世孢粉组合进行对比。因此,当前组合的地质时代属于晚三叠世,这填补了桂林地区中生代地质发展史中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18.
海南乐东地区晚三叠世A型花岗岩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大英  云平 《广东地质》1999,14(4):19-21
笔者在进行1:5万黄流市幅、千家幅区域地质调查中,首次在海南省乐东县木棉头乡一带发现晚三叠世A型花岗岩.这一发现,对研究该地区侵入岩的形成构造背景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现将其基本特征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该专著是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二叠—三叠系界线工作组在60—70年代进行生物地层研究的继续。作者系统深入地从孢粉角度研究了云南富源后所迤山口的两个钻孔,包括原“宣威煤系”和卡以头层的材料。共描述孢粉81属172种、疑源类等5属7种,其中有5新属(提前发表)、60新种。一个古甲藻属可能是已知甲藻的较早记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