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时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及静脉滴注人脑利钠肽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90例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应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A组:在PCI治疗时给予血栓抽吸、替罗非班、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B组:在PCI治疗时给予血栓抽吸、替罗非班治疗;C组:在PCI治疗时单纯血栓抽吸。观察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B、C3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3级血流分别为96.67%(29/30)、90.00%(27/30)、86.67%(26/30),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30)、6.67%(2/30)、13.33%(4/30),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3%(4/30)、16.67%(5/30)、13.33%(4/30)。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及静脉应用人脑利钠肽在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临床疗效好,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出血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血栓抽吸+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血栓抽吸后植入支架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替罗非班治疗组TIMI 3级血流96.67%(29/30),对照组83.33%(25/30),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16.67%(5/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PCI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能显著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减少,提高STEMI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盐酸替罗非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符合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共128例,以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给予血栓抽吸与盐酸替罗非班,对照组给予盐酸替罗非班完成PCI术。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情况、住院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以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LVEF、术后即刻TIMI血流情况高于对照组,1个月内MACE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盐酸替罗非班安全可行,可降低无复流发生率,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血流灌注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80例,其中观察组40例给予抽吸导管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并行PCI术,对照组40例仅行PCI术。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在梗死血管的TIMI分级血流、酶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个月时治疗组LVEF优于对照组。出血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ST段心肌梗死可改善心肌灌注,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PCI术,观察组在PCI术中加用盐酸替罗非班。观察并比较两组梗死相关动脉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术后1个月内出血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IMI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4.4%低于对照组13.3%(P<0.05);出血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中可显著改善梗死血管的TIMI血流,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STEMI) 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63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观察组)和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TIMI血流、心电图ST段回落>50%、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4周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TIMI3级血流、心电图ST段回落>50% 的发生率及LVEF高于对照组,心肌酶达峰时间和LVDd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有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栓导管抽吸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血流分级及并发症。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予行冠脉内导管血栓抽吸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对照组30例,予行冠脉内单纯导管血栓抽吸介入治疗。比较分析血流分级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内导管血栓抽吸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明显减少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梗死及冠脉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ST性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6月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老年(年龄65岁)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有血栓负荷,随机分为应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治疗组(30例),同期应用替罗非班未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术后患者的心肌梗死血管血流变化(TIMI分级)、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ST段回落程度、出血性并发症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即刻(TIMI)血流、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ST段回落程度、住院期间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致命性出血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时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是否能让患者更获益,为选择更好的临床操作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诊断急性STEMI患者,经冠脉造影示血栓负荷重的患者共278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实验组,n=92),血栓抽吸+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对照组a,n=92),血栓抽吸+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组(对照组b,n=94),比较术后3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血浆肌钙蛋白I峰值,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出血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TIMI血流分级、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血浆肌钙蛋白I峰值、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均<0.05),对照组a优于对照组b(P<0.0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三组之间大出血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干预急性STEMI时血栓抽吸联合静脉及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优于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及血栓抽吸联合静脉应用替罗非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血栓抽吸导管前后使用替罗非班对心肌再灌注水平、术后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153例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造影证实病变处有明显血栓负荷后,将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80例患者为血管造影后使用替罗非班,再进行血栓抽吸,最后行PCI治疗,B组73例为血管造影后行血栓抽吸,再使用替罗非班,最后行PCI治疗。比较2组心肌再灌注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患者在心肌呈色分级、出院时射血分数(EF)值方面有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显示有较好的预后。但2组间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帧数(CT-FC)、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中,血栓抽吸前使用替罗非班较血栓抽吸后使用对改善心肌再灌注及出院时的EF值有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血栓抽吸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血栓抽吸及PCI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罗非班及PCI治疗,未进行血栓抽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情况,术后2周测定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肌酸磷酸肌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脑钠肽(BNP)。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显示观察组患者的TIMI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CK-MB峰值及BN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PCI+替罗非班,PCI及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超选择冠脉内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69例老年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替罗非班组(58例,PCI术中超选择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和观察组(52例,PCI术中超选择给予替罗非班联合术后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3组患者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术前和术后72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以及各组患者术前与术后4周心功能指标变化,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即刻3组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FC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术后72 h血清CK-MB、cTnI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术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则优于对照组(P<0.05)。3组患者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超选择冠脉内替罗非班可发挥药物协同保护作用,有效改善老年急性STEMI患者心功能,降低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脉内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直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5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反复抽吸血栓后,经抽吸导管注入替罗非班至梗死相关血管(IRA),后行支架植入;B组直接行PCI治疗.比较两组心肌再灌注和临床预后.结果 A组术后2hST段回落(STR)70%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76.9% vs.35.9%)(P<0.01),IRA远端血流分级高于B组(2.8±0.6 vs.2.1±0.4)(P<0.05),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低于B组(2.6%vs.12.8%)(P<0.01);A组术后30 d LVEF明显高于B组(0.56±0.12 vs.0.46±0.10)(P<0.05);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栓抽吸联合经冠脉内替罗非班能促进STEMI急诊PCI术后STR,改善TIMI血流和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3月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4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明显血栓负荷,其中观察组48例介入治疗前给予抽吸导管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46例仅行PCI术。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在梗死血管的TIMI3级血流、术后2h ST段回落百分比、酶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IRA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3个月时治疗组LVEF、LVEDd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出血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心肌梗死可减少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改善心肌灌注,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急性STEMI患者74例,按就诊顺序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36例、对照组38例。盐酸替罗非班组行PCI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静脉推注并维持泵入至术后36h,对照组行常规PCI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TIMI3级血流获得情况、术后1h的ST段回落情况、30d内的梗死和死亡情况,并检测术前术后血小板活化度、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盐酸替罗非班组急诊PCI术后无慢血流和无复流现象,TIMI3级血流发生率100%,对照组慢血流和无复流发生率15.8%,TIMI3级血流发生率8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盐酸替罗非班组急诊PCI术后1hST段回落70%比例达61.1%,对照组达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30d盐酸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均无梗死和死亡发生,盐酸替罗非班组血小板活化度明显降低,并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结论老年STEMI患者急诊PCI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是有效的,并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脉内直接注射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符合急性STEMI入选标准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冠脉组.静脉组静脉推注后持续泵入,冠脉组冠脉内推注后持续泵入.观察两组冠脉造影资料、PCI术开始时和结束时的冠脉TIMI血流分级、不良心脏事件、出血等并发症.结果 与静脉组相比,冠脉组PCI后TIMI血流分级和血栓情况改善明显(P<0.05);14 d的心功能、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血等无差别.结论 对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骆金伟 《海峡药学》2010,22(9):119-120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8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PCI+替罗非班,28例)和对照组(PCI,40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PCI术前服用氯吡格雷300~600mg,阿司匹林300mg,术后各75mg.d-1,PCI术中均给予肝素8000~10000U。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脉内注入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1,静脉维持量0.15μg.kg-1.min-124~36h。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血流情况,术后30天内出血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3级血流96.4%(27/28),对照组82.5%(33/40)(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7.1%(2/28),对照组17.5%(7/40)(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临床分析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64例STEMI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4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血管血流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术后梗死血管TIMI血流3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实施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有效促进术后梗死血管的血流循环,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0,8(19):338-339
报道了盐酸替罗非班在4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46例患者术中、术后使用替罗非班,术后24h及30d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以往只用PCI的患者,并且提高了梗死相关血管(IRA)心肌灌注血流(TIMI),但使用替罗非班组的患者出血事件稍多。总之盐酸替罗非班应用于急诊PCI术治疗急性STEMI患者效果良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经指引导管梗死相关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STEMI患者,观察组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50例),血栓抽吸后3 min内经指引导管梗死相关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500μg并植入支架,后静脉滴入替罗非班[0.1μg/(kg·min)]12 h;对照组为单纯血栓抽吸组(50例)。观察两组术前TIMI血流分级、MBG分级,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MBG分级增加值、手术时间以及ST段完全回落率、CK-MB和TnT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临床终点事件和出血事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及MBG分级增加值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PCI治疗后16 h及3个月超声心动图LV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K-MB和TNT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临床终点事件总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在出血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I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和经指引导管在梗死相关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心肌灌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