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层高压低渗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深层高压低渗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应用常规压汞技术对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深层高压低渗砂岩储层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定义退汞饱和度参数(SE),提出以退汞效率(EW)与退汞饱和度(SE)的乘积作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类评价指标(E).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孔隙、喉道类型多样,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强;储层物性与孔喉分选系数呈正相关关系,这与常规中、高渗储层相反,与常规低渗、特低渗储层一致;储层物性与SE,EW的相关性差,这一点与常规储层不同;文东油田深层高压低渗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可分为3类,Ⅰ类储层E大于11.21,Ⅱ类储层E在2.90~11.21之间,Ⅲ类储层E小于2.90.从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角度来看,深层高压低渗砂岩储层既不同于常规中、高渗储层,又不同于常规低渗储层,属于非常规储层范畴.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储层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露头、岩心、测井分析测试资料,对大路沟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和储集物性等特征 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 高的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粒内溶蚀孔、铸模孔或残余铸模孔;孔隙结构具有小孔隙、微细喉道 的特点;储层性质明显受原始陆源组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相互影响;原始陆源组分的结构和含量对储层物性 有直接影响;沉积相是基础,砂体厚度大、粒度较粗的水下分流河道的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其他微相砂体;成岩作 用对储层物性优劣起主导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使储层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铜锣峡构造中南段长兴组储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铜锣峡构造中南段长兴组沉积时处于深缓坡至浅缓坡环境,长兴组地层上部发育有点礁,但未发现礁组合。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具有明显的低孔低渗特征,局部溶蚀孔、洞及构造裂缝相对较发育,非均质性较强,储层为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储层质量及发育部位受多因素的控制,通过采用。地震速度块反演及有限元应力模拟等方法对储层进行综合预测,发现储层横向上呈点团状分布,具有沿小断层发育的趋势,相对而言研究区北部储层更发育。另外,在明月场及天口场潜伏圈闭上存在两块有利的储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4.
榆林气田山2段低渗砂岩储层测井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榆林气田山2段储层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晶间孔为主,有少量杂基溶孔.岩性是影响储层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和含气性的主要因素.同一岩性储层的孔渗关系、孔隙类型和结构、储产能力、电性响应特征趋于一致;随着岩性的变化,"四性"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发生变化.在精细研究储层"四性"关系和准确识别岩性的基础上,对于不同的岩性建立了不同的参数解释模型,最终实现了对储层的综合评价.指出了井间储层的有利区块,为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天然低渗透砂岩微观模型,通过与实际地质状况较为相似条件下的油驱水实验,模拟石油在低渗透砂岩孔隙内的渗流,分析和探讨了低渗透砂岩孔隙介质中石油的微观渗流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石油在低渗透砂岩中渗流路径曲折复杂,运移渗流模式有稳定式、指进式和优势式3种;石油在低渗透砂岩中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启动压力梯度与砂岩孔隙度关系复杂,而与砂岩渗透率有很好的相关性;石油的渗流速度与驱替压力呈很好的相关性,石油以相同速度在不同渗透率级别的砂岩内渗流时所需要的驱替压力随砂岩渗透率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Based on the techniques of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identification of the thin sections of core cast, physical analysis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d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rboniferous strata in Donghe well No.1 of Tarim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rvoir lithology is mainly the fine-grained quartz sandstone with ferrocalcite and pyrite, mud cement-based, the permeability concentrated in 5–40 × 10–3 μm2, a small part of the high permeability up to 150–327 × 10−3 μm2 and porosity ranged from 10% to 20%. The most part of the reservoirs is low permeability with a small part of the layer in moderate-high permeability. The types of reservoir space include intergranular pores, intra particle-molding pores, micro-pores and cracks, which mainly are intergranular pores with the pore diameter of 15–200 μm, 95.5 μm on average. And the types of the throats are complex with the main type of constricted throats in this area and large contribution to the permeability.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石油新增储量中低渗透油藏储量占比达70%,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占一半以上,开发潜力可观。因此,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是当务之急。为了在开发前充分了解低渗透层位的储层特征,以岩心观察、岩石薄片为基础,对鄂尔多斯盆地吴起低渗透油田延长组长4+522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储层物性特征、非均质性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测井数据建立了研究区的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结果表明,吴起油田长4+522油层组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砂体厚度较大,分布面积较广且连续性较好,属低孔特低渗的非均质性储层;在综合地质研究基础上建立的长4+522层的构造模型、相模型、孔隙度、渗透率模型准确可靠,前期的研究结果在建模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所建立的储层三维静态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及下一步开发部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研究思路也可以为后续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前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延8储层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测定、压汞资料等分析,延8储层具有以下特征:研究区北边富长石、南边富石英,具有不同的物源;砂岩粒度以中粒为主,细粒和粗粒次之;主要的储集空间为粒间孔和粒内溶孔;由于大量的长石、岩屑被溶,孔隙度、渗透率不呈正态分布,均偏大,溶蚀作用形成的大量微孔造成高束缚水饱和度,产纯油或含水率极低;砂体厚度、岩石相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着储集层的物性。结果表明,位于河道中部弱胶结的中砂岩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9.
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三叠系碎屑岩储层以中一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砂岩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主要储集空间为填隙物内孔隙、溶蚀孔隙和裂缝,具有孔喉细小、分选极差、连通性及渗流能力普遍较差的孔隙结构特征.储层物性条件较差,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的特点,储层的发育状况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构造运动的影响.综合分析,将南祁连盆地三叠系碎屑岩储层划分为Ⅴ类、Ⅵ类和Ⅶ类储层,整体属于特低孔渗的致密储层.  相似文献   

10.
十屋断陷营城组发育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是研究区主要的储层砂体,其砂岩主要为富杂基、富岩屑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到较低.(铸体)薄片、压汞资料分析表明,该区营城组储层属于低孑L低渗致密性储层,以次生溶孔为主,以Ⅱ、Ⅲ、Ⅳ类储层为主.Ⅰ类储层较少.  相似文献   

11.
采用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稳定渗流、X衍射全岩分析、三轴压缩声发射等实验方法,对镇北地区长8_1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储层敏感性、岩石脆性等参数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粒内溶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次之,部分地区存在晶间孔;储层发育偏粗态、偏细态、细态3种孔喉结构类型,其中以细态型孔隙结构为主;致密砂岩储层品质主要受喉道控制。长8_1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应力敏感性较弱,脆性指数大,水平主应力差值小的特点,适合利用体积压裂技术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2.
不同特征储层相渗曲线的网络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随机方式建立由孔隙和喉道组成的三维网络模型,研究流体在模型中的流动,建立求取相对渗透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高孔高渗、高孔中渗和低孔低渗三种不同的储层结构,分别建立与其对应的网络模型。通过网络模拟方法求取不同特征储层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相似文献   

13.
14.
运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物性测试等手段,详细研究了羌塘盆地角木日地区羌资5井中二叠统龙格组、下二叠统展金组碳酸盐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储层物性。岩石类型主要为泥晶灰岩、砂屑灰岩、细晶白云岩及粉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晶间孔、次生溶孔、构造缝和溶蚀缝。灰岩孔隙度平均值为0.40%,渗透率平均值为0.016×10-3μm2;白云岩孔隙度平均值为2.73%,渗透率平均值为0.012×10-3μm2,基本上属于低孔低渗致密储集层。综合评价了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区内龙格组灰岩与展金组白云岩的成岩作用及孔渗参数,认为白云石化作用能够保持甚至提高原有岩石的孔隙度,而去白云石化作用会导致孔隙堵塞,对储层的形成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长2储层岩性特征、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以压汞实验、薄片鉴定、物性测试、扫描电镜等方法为实验手段,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2储层主要以浅灰色、灰绿色块状细砂岩为主,孔隙类型都以残余粒间孔为主,次为粒间溶孔,其余为粒内溶孔、填隙物内溶孔及晶间微孔,少量的铸模孔、云母溶缝、微裂缝。其储层的孔喉分布类型主要有单峰正偏态细孔喉型、多峰分散型和单峰负偏态微孔喉型3种。影响本区储层孔隙类型的因素为沉积相、成岩作用、裂缝改造,其中沉积相及成岩作用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量岩芯、铸体薄片、扫面电镜及物性资料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段砂岩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孔隙结构及孔隙类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以深水浊积砂体为主的长6储层具有沉积物粒度偏细、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中等的岩石学特点;储集空间主要是原生粒间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孔隙结构以中、小孔细喉型为主.研究区孔隙度与渗透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为一套典型的低孔、低渗到特低孔、特低渗的储层.  相似文献   

17.
利用岩芯观察和铸体薄片鉴定,结合物性、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压汞实验等,探讨了伊拉克哈法亚油田白垩系Nahr Umr组砂岩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哈法亚油田白垩系Nahr Umr组B段潮控三角洲相砂岩储层整体呈中孔中渗的物性特征,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孔喉变化较大,非均质性强; 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包括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影响着孔隙空间类型和孔隙结构,物性较好储层发育在水动力条件较强且岩石组分结构特征较好的储层中,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到了显著的改造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造成了孔隙大量充填,自生矿物和黏土矿物不仅减小了孔隙空间,并造成孔喉堵塞,物性变差,而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物性; 最优质的储层发育在潮控分流河道相交错层理砂岩中,这类储层具有粒度大、分选好、石英相对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低、胶结物含量低、孔隙发育、孔喉半径大的特点,对应的储层物性为中高孔高渗,是研究区储层表征与建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佳县—子洲地区太原组砂体成因及对储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成因,可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佳县--子洲地区的太原组砂体分为潮汐沟道砂体,河道砂体和潮下砂坝砂体三类,不同成因的砂体,在结构组分,构造,测井曲线和展布形态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这些特征又明显地影响后期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从而控制着储层的孔隙类型,物性,分布等特征,研究表明,最有利于储层形成 与演化的砂体为潮汐沟道砂体,高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导致胶结作用较强,压实和溶解作用表现不明显,使砂体内保留有相对多的粒间孔和高岭石晶间孔,物性也较好;这类砂体多呈条带状分布于太2时的中,南部地区,该区块的太2段亦是今后重点勘探的区块,河道砂体和潮下砂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决定了它们的储集性能不及潮汐沟道砂体,且分布局限,属于较差的储集砂体类型。  相似文献   

19.
王府凹陷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对储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分析了王府凹陷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包括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成岩阶段属晚成岩A期。其中,机械压实作用、化学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度降低、储集性能变差的主要因素,机械压实作用主要表现为软硫屑的塑性变形、颗粒间由点接触向凹凸接触演变;胶结作用表现为石英手长石的次生加大、自生粘土矿物、碳酸盐和硬石膏胶结物的依次形成并充填孔隙,破裂作用及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和改善了砂岩储集性能,影响成岩作用的主要因素为沉积环境、岩石结构、孔隙水性质。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大量岩芯、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镜质体反射率等储层资料,探讨了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砂体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成岩阶段与成岩序列、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发育特征,分析了低孔低渗储层中次生孔隙(“甜点”)的形成条件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车镇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砂体由岩屑质长石砂岩构成,在埋藏过程中,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解和交代等成岩作用,现今储层埋深2 000~3 800 m,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总体上形成了低孔低渗储层;溶蚀作用对于改善储层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在2 300~3 100 m 深度段的有机酸对长石颗粒的溶蚀以及形成的粒间和粒内孔隙不仅增加了储层孔隙度,而且提高了储层渗透率,改善了储层质量,孔隙度可达25%,渗透率达到50×10-3 μm2,为油气富集高产提供了储集空间。总之,溶蚀作用及其形成的次生孔隙发育带对于预测有利储层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