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估应用术前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AVM患者57例,经MRI及DSA确诊,显微外科术前均应用Glubran和(或)Onyx栓塞治疗。记录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7例患者中,Spetzler-Martin分级Ⅰ~Ⅱ级35例,Ⅲ级18例,Ⅳ级4例。11例患者(19.3%)出现并发症,其中Onyx 5例,Glubran 5例,Onyx+Glubran 1例;栓塞术后出血4例,术后颅内出血2例,术后颅内感染1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1例,术后全身其他系统并发症3例。按Spetzler-Martin分级Ⅰ~Ⅱ级、Ⅲ级对应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5/35)、22.2%(4/18),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中有2例出现并发症。功能区并发症发生率为20.0%(4/20),非功能区并发症发生率为18.9%(7/37)例。死亡1例。出院前复查DSA,有4例患者存在病灶残留,治愈率93.0%。出院时平均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1.6±1.0)分,mRS评分0~1分者占59.6%(34/57),7例患者出院时mRS评分高于治疗前。结论对于体积较大、位于大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的高级别AVM病灶,可考虑显微外科手术联合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治疗中使用栓塞剂氰基丙烯酸异丁酯胶(Glubran 2)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Glubran 2栓塞治疗的AVM患者44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栓塞效果和并发症等。其中Spetzler-Martin(SM)分级Ⅰ~Ⅲ级326例,Ⅳ~Ⅴ级114例;单纯栓塞畸形团282例,栓塞后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158例。根据术后DSA结果,分为完全栓塞组201例和不完全栓塞组239例。对完全栓塞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440例AVM患者完全栓塞率为45.7%(201例),单纯栓塞畸形团即刻完全闭塞率为32.6%(92/282),栓塞后接受SRS者闭塞率为69.0%(109/158)。(2)Glubran 2栓塞术后出血和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9%(17/440),致残率(以有永久性功能障碍为标准)1.1%(5/440),死亡率0.2%(1/440)。(3)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M分级≤Ⅱ级的AVM可获得更高的完全闭塞率(OR=8.433,95%CI:5.074~14.015,P0.01)。结论 Glubran 2是安全有效的颅内AVM栓塞剂。Glubran 2栓塞联合SRS可以获得更高的颅内AVM闭塞率。  相似文献   

3.
32例脑动静脉畸形(术前均行颅脑CT、MRI和脑血管造影检查).按Spetzler-Martin分级法:Ⅰ级2例,Ⅱ级9例,Ⅲ级l5例,Ⅳ级4例,Ⅴ级2例,均行Onyx栓塞治疗.100%栓塞者17例,为Ⅰ级、Ⅱ级全部和6例Ⅲ级患者;80%栓塞者13例,其中Ⅲ级9例,Ⅳ级4例;50%栓塞者2例,均为Ⅴ级患者.术后次日复查颅脑CT,3例有少量脑内出血,但无临床症状,无死亡和神经功能缺失等并发症.15例栓塞术后3-6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均同栓塞术后造影结果.认为通过仔细研究脑动静脉畸形的位置,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的结构,熟悉Onyx的特性,严格掌握其操作要点和技巧,利用Onyx良好的可控性,选择合适病例应用反流技术,可以使脑动静脉畸形获得较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117例,其中Hunt—Hess分级(Ⅰ~Ⅲ)级97例,Ⅳ级12例,Ⅴ级8例,采用显微神经外科开颅手术61例,血管内介入治疗56例。结果 手术治疗组中(Ⅰ~Ⅲ)级病人53例,术后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死亡1例;手术组中Ⅳ级、Ⅴ级8例,3例术后因脑梗死死亡,2例遗留有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介入治疗组中(Ⅰ~Ⅲ)级病人44例,出现并发症4例,其中短暂性偏瘫3例,永久性精神症状1例;Ⅳ级、Ⅴ级病人12例,其中1例介入治疗后死亡。结论 在动脉瘤形态既适合手术治疗又适合介入治疗的情况下,Hunt—Hess分级(Ⅰ~Ⅲ)级的病人手术与介入疗效相似,并发症发生率接近,但脑肿胀明显的Ⅳ级、Ⅴ级病人,血管内治疗较手术易于操作,风险较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由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并经DSA证实后实施了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①本组有前交通动脉动脉瘤9例,脉络膜前动脉瘤1例,胼周动脉瘤1例。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Ⅳ级1例。②11例均被栓塞成功,其中被完全栓塞6例,次全栓塞5例,在术后3~6个月的DSA随访中,显示这5例完全闭塞。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的有9例,4分的有1例,死亡1例。无技术相关并发症。③术后3~6个月DSA随访6例,MRA随访2例,电话随访2例。有影像资料的随访病例显示,动脉瘤均被完全闭塞;电话随访患者GOS均为5分,无再出血。结论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前循环微小动脉瘤安全、可行,短期随访结果显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超早期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超早期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Ⅱ级7例,Ⅲ级4例,Ⅳ级2例。在动脉瘤破裂发病24 h内,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对患者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按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术后栓塞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以及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术后1~6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恢复良好11例,术后偏瘫1例,术后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随访期内,无再出血病例,复发1例行再次栓塞后2个月,DSA示动脉瘤完全栓塞。结论超早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方法可行,可提高破裂动脉瘤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幕上颅内动静畸形(AV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经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幕上AVM患者14例,其中Spetzler-Martin(S-M)分级:Ⅰ级2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1例。分析临床资料、手术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 (1)全切除病灶13例,残留1例。术前肢体偏瘫4例,术后新发肢体无力1例,随访1~4年,均见肌力改善或恢复正常。(2)术后颅内感染1例,经抗感染治疗痊愈。4例术前癫痫患者,3例术后未再发作,1例得到控制。(3)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8例为0分,4例为1分,2例为2分。随访临床症状及影像学1~4年,未见血管畸形复发及再出血。结论初步观察显示,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幕上AVM,具有定位精准、安全性高的特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新型液态栓塞剂Onyx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液态栓塞剂Onyx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小型动脉瘤5例(2例为窄颈,3例为宽颈动脉瘤),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11例(均为宽颈动脉瘤)。对15例仅用Onyx栓塞治疗,对1例弹簧圈栓塞后复发的大型动脉瘤患者再行Onyx栓塞。术后采用信访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结果5例小型动脉瘤均获得100%栓塞。11例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中7例获得100%栓塞,4例获得95%左右栓塞。载瘤动脉均保持通畅。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即发现同侧脑内血肿,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动眼神经麻痹症状加重;1例后交通段动脉瘤患者术后出现对侧肢体轻瘫。与手术相关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分别为12%和6%。对6例患者通过DSA进行了随访,其中小型动脉瘤2例、大型1例未复发,巨大型3例复发;其余9例患者均通过信访进行随访,其中8例无新发症状,1例不明原因死亡。结论单纯Onyx栓塞对小型宽颈动脉瘤近期和远期疗效均好,大型、巨大型宽颈动脉瘤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结合二期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介入栓塞结合二期SRS综合治疗AVM并获得影像学随访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7~96个月。将DSA显示血管流空影完全消失视为治愈。按照是否治愈分为治愈组29例,未治愈组37例,观察两组AVM是否破裂、栓塞前体积大小和栓塞程度等不同因素对综合疗法治疗AVM治愈率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综合疗法治愈率的因素。结果 (1)治愈组中,AVM破裂22例(75.9%),未破裂7例(24.1%),直径3 cm和≥3 cm分别为26例(89.7%)和3例(10.3%),患者Spetzler-Martin(SM)分级Ⅰ~Ⅲ级;未治愈组中,AVM破裂20例(54.1%),未破裂为17例(45.9%),直径3 cm和≥3 cm分别为18例(48.6%)和19例(51.4%),34例患者(91.9%)SM分级Ⅰ~Ⅲ级。(2)随访过程中,29例(43.9%)达到影像学治愈,64例(97.0%)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1分;发生并发症6例。(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AVM大小(OR=0.141,95%CI:0.035~0.570,P0.01)和介入栓塞程度(OR=2.414,95%CI:1.038~5.613,P0.05)是治愈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血管介入栓塞联合SRS治疗颅内AVM是有效且安全的。AVM直径3 mm是综合疗法治愈率的独立保护因素,介入栓塞程度是未达到影像学治愈综合疗法治愈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Onyx与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胶(n-butyl-2-cyanoacrylate,NBCA)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脑AVM 患者(NBCA组31例,Onyx组22例)的临床资料,比较1年随访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根据AVM大小(直径<3 cm、3~6 cm和>6 cm)以及Spetzler-Martin分级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Onyx组和NBCA 组基线资料及AVM形态无显著性差异.Onyx组栓塞率显著高于NBCA组(P<0.05),但术后1年随访期的术后出血(1/31对1/22;P=1.000)和神经功能缺损(1/22对3/31:P =0.633)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亚组分析显示,Onyx组对小型及中型脑AVM的栓塞率均显著高于NBCA组(P均<0.05),而且对各Spetzler-Martin分级脑AVM的栓塞率均显著高于NBCA组(P均<0.05).结论 Onyx相较于NBCA胶的栓塞效果更优,且两者安全性相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丘脑底节区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丘脑底节区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有颅内出血者19例,无出血者5例。按照Spetzler—Martin分级标准,Ⅲ级13例,Ⅳ级8例,Ⅴ级3例。术前全部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5例行术前畸形血管团的部分栓塞。结果①24例患者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23例AVM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1例有少量残留,进一步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②术前行栓塞的15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511±108)ml,与未行栓塞患者(9例)的(975±162)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P〈0.01)。③术前肢体无力或偏瘫的12例患者,术后肌力恢复4例,好转6例,2例无明显变化。有6例患者出现其他新增加的神经功能障碍(其中5例为术前无出血者)。有1例患者因术后术野再出血,行再次手术清除血肿。④20例患者获得6~42个月随访,术前6例癫痫患者,术后仍有3例需要继续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随访患者中无再出血发生。结论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丘脑底节区AVM,临床疗效较好。结合术前血管内栓塞,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颅内血管直径2.5 mm的动脉中使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使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并且载瘤动脉直径2.5 mm的所有颅内囊状动脉瘤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破裂动脉瘤7例,未破裂动脉瘤23例;前循环占93.3%(28例),载瘤动脉直径为1.6~2.4 mm,平均(2.1±0.2)mm。分析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DSA及临床结果和4~14个月随访数据。结果 LVIS支架的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即刻栓塞结果:RaymondⅠ级12例(40.0%),RaymondⅡ级11例(36.7%),RaymondⅢ级7例(23.3%)。2例发生并发症,包括穿支动脉闭塞和术中破裂各1例。25例患者接受DSA随访(RaymondⅠ级21例,Ⅱ级3例、Ⅲ级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8.1±2.6)个月。1例患者发生支架远端的无症状载瘤动脉狭窄,无一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或死亡。结论 在小血管中使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可行的,中期随访效果较好。但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及长期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揭示中医"证"的本质,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方法:对705例经肝穿活检证实的CHB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讨中医证型与肝脏组织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①中医辨证分型:属肝胆湿热型245例(34.8%),肝郁脾虚型206例(29.2%),瘀血阻络型184例(26.1%),肝肾阴虚型43例(6.1%),脾肾阳虚型27例(3.8%)。②肝脏炎症程度分级:肝郁脾虚型主要为G1(33%)、G2(57.8%);肝胆湿热型主要为G2(49.8%)、G3(36.3%);瘀血阻络型主要为G3(48.4%)、G4(40.7%);肝肾阴虚型主要为G3(48.8%);脾肾阳虚型主要为G1(37%)、G2(40.8%)。③肝脏纤维化分期: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脾肾阳虚型主要为S1(81.0%、56.7%、40.8%);肝肾阴虚型主要为S3(32.5%);瘀血阻络型主要为S3(51.6%)、S4(23.4%)。结论:①CHB肝脏组织学改变与中医证型有显著相关性。肝郁脾虚型及肝胆湿热型患者肝组织学改变较轻,随着病情进展,肝脏损害逐渐加重,最终多表现为瘀血阻络型和肝肾阴虚型。②肝肾阴虚型及瘀血阻络型患者肝组织学改变显著,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应给予抗乙肝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手术治疗中DS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在复合手术室内治疗的9例2~14岁儿童AVM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2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2例。9例患儿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并于术中使用DSA技术实时辅助切除AVM。分析患儿外科治疗的影像学治愈率及术中造影的并发症。术后对患儿进行1~15个月临床随访,依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预后评价。结果 9例术中造影提示,完整切除8例,有残余病变1例,随后对残余病变进行了完整切除。畸形团切除后即刻造影证实,9例患儿的畸形团均被完全切除。无一例因术中造影引起并发症。术后1例出现命名性失语,6个月后逐渐恢复;2例出现肺部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术后随访mRS评分0~1分8例,2分1例,无一例再出血。结论儿童AVM手术治疗中行DSA,初步观察安全且有效。术中造影能够实时指导对病变的完全切除,提高AVM的外科治愈率,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LVIS支架在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32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 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进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术后即刻栓塞结果:Raymond分级Ⅰ级30例(93.8%),Ⅱ级2例(6.2%);31例患者支架完全展开,1例患者支架展开不良。术后6~12个月,28例患者行DSA随访,其中Raymond分级Ⅰ级27例(96.4%)、Ⅱ级1例(3.6%)。临床随访32例,无再出血、致死、致残病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28例,mRs评分1~2分4例。随访期间32例患者均未出现脑卒中相关事件。 结论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方法安全、有效,但需长期、大量样本病例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了解胆总管扩张的分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天津南开医院确诊的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病例68例,采用Alonso分类法分型,比较各型的临床表现、合并疾病、病情进展.结果 共收集先天性胆管扩张病例68例.其中Ⅰ型占47.1%,Ⅳa型占35.3%,Ⅳb型17.6%,未见Ⅱ、Ⅲ、Ⅴ型.67.6%患者合并胆囊炎,70.6%患者合并胆道结石,胆管狭窄占26.5%,胆囊萎缩占17.6%,胰腺炎占8.8%,胆汁性肝硬变占5.9%,脂肪肝占11.8%,胆囊息肉占17.6%,脾轻度肿大14.7%,肝囊肿8.8%,肾囊肿2.9%.癌变占23.5%.结论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Ⅰ型最多见,其次为Ⅳa型,未见Ⅱ、Ⅲ、Ⅴ型.常见并发症为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约1/4发生癌变.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genital cholangiectasis,the classification of choledochectasia and its complications. Methods Sixty-eight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cholangiectasis admitted to Nankai hospital of Tianjin from Jan. 2000 to Dec. 2009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The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using Todani method.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complications and development were compared among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ypes. Results In 68patients, type Ⅰ , Ⅳa and Ⅳb were accounted for 47. 1%, 35.3%, 17.6%,respectively. Wheraes type Ⅱ , Ⅲ and Ⅴ were not found. Th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cholecystitis (67.6%) and bile duct stone (70. 6%). Biliary stricture and gallbladder atrophy were accounted for 26.5% and 17.6%,respectively. Pancreatitis was found in 8.8% patients, biliary cirrhosis in 5.9% patients,carcinogenesis in 23.5 % patients, fatty liver steatosis in 11.8 % patients, cholecystic polyps in 17.6 %patients, slight spleen enlargement in 14.7% patients, hepatic cyst in 8. 8% patients, renal cyst in 2.9% patients. Conclusions Tyep Ⅰ is commonly found in congenital cholangiectasis, and the next is the type of Ⅳa, but no type of Ⅱ , Ⅲ or Ⅴ is found.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are cholecystitis and bile duct stone. Carcinogenesis is found in 25 %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