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加工中,常用调整法进行加工零件.在确定工序尺寸时,常常由于工艺上的原因,使得工艺基准(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需进行尺寸换算。这种换算往往会伴随着“假废品”问题的存在。因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而换算得到的工序尺寸(简称工序尺寸),当加工超差时,可被同一尺寸链中的其他组成环所补偿,而使间接保证的设计尺寸仍然合格的零件,称为假废品。因此,在零件加工和检验过程中。为了简便、直观、迅速、准确地确定假废品区域和列别假废品,本文推荐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机械加工中,由于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不重合,对基准不重合的计算,一般按极值法用尺寸链计算,然后按其加工或测量,其中就伴随着“假废品”问题。对尺寸链中的各工序尺寸超差,又能被同一尺寸链其它组成环所补偿,把这种在理论上认为尺寸超差,而实际却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零件,称为假废品, 在零件加工和检验过程中,如何确定工序尺寸的假废品区域,并通过相应计算以作为成品与废品判别的依据。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在确定假废品区域的基础上给出了工序尺寸允许放宽的公差  相似文献   

3.
在机械制造中,当零件的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不重合时,常采用工艺尺寸链的原理来确定工序尺寸,并通过保证工序尺寸来间接保证零件的设计尺寸要求,而生产实践中的工序尺寸超差很可能引起“假废品”现象。本文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剖析了产生“假废品”的原因,揭示了工艺尺寸链中尺寸之间的内在联系,尺寸公差之间的补偿规律。  相似文献   

4.
一、假废品的由来及其公差带的确定在制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时,由于工艺上的原因,往往使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不重合。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大多数采用极值法进行尺寸换算,从而确定工序尺寸。这种换算往往伴随着假废品的产生。所谓假废品,就是工序尺寸超差了,而零件仍有可能是合格的产品。例如图1所示零件,镗孔前,表  相似文献   

5.
机械加工中,工艺基准、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会出现工序“假废品”,采用极值法解尺寸链确定“假废品区”,对降低产品成本,保证加工精度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工序尺寸及公差,是根据零件的设计要求,考虑到加工中的基准、工序间的余量以及工序的经济精度等因素,对各道工序所提出的尺寸要求,由工艺人员计算确定后标注在工序图上,以作为各道工序加工和检验的依据。目前,在多数情况下,仍然是采用极值法来解算尺寸链,从而确定工序尺寸。这样,由于工艺上的原因而使得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不一致时,(这是很常见的)需要进行尺寸换算。这种换算往往伴随着“假废品”问题的存在。所谓“假废品”,就是工序上报废而成品仍然合格的产品。在零件的加工和检验过程中,需要确定出“假废品区”,以作为决定取舍的依据。当尺寸链的环数  相似文献   

7.
机械加工中,工艺基准、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会出现工序"假废品",采用极值法解尺寸链确定"假废品区",对降低产品成本,保证加工精度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加工表面本身的尺寸以及各表面之间的尺寸都在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无论是在一个工序内部,还是在各个工序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当有些零件在加工工序中,其工艺基准(定位或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或加工中需要转换定位基准时,就需要进行尺寸换算。但是,按换算后的工序尺寸加工(间接保证原设计尺寸要求时)存在一个假超差问题、这就是零件加工后,按算后的工序尺寸测量,零件是超差,从工序上看,此件即应报废,但按设计尺寸再进行测量验算,零件并不超等,这就是工序上报废而产品合格的所谓假超差问题。为正确、简捷地判定真超差还是假超差。笔者经多年实践,提出判定假超差的方法,应用比较简便  相似文献   

9.
王晓慧 《机械制造》2006,44(2):59-60
以满足零件精度为出发点,应用广义公差理论统一机械加工中工序尺寸合格品、废品以及假废品区间的计算公式和方法,按概率论对在假废品区间的各尺寸的合格率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0.
三、假废品的认定分析与计算工序尺寸超差值在假废品区域内,只说明有成为假废品的可能,但最终结果如何,还需作进一步认定才能结论。1.Ⅰ类假废品认定分析进入Ⅰ类假废品区的超差件,能否在后续加工阶段被当作假废品进入工序,必须统筹技术上的可能性与经济上的可行性。设 T′_(ZH)为后工序实有余量的变化范围。由式(6)可知:T′_(ZH)=T_H-△超T′_(ZH)的减小,必然要求后工序把加工精度提高到  相似文献   

11.
“假废品”就是工序上报废而产品仍合格的零件。为了正确、简捷地判定“假废品”,本人经多年理论教学和实践,提出了判定“假废品”的方法,其应用比较简单、简便.具有实用价值。1 问题的提出 例:如图1所示的零件在某工序加工中,当以端面C定位车削内孔端面D时,图样中标注的设计尺寸A1不便宜接测量。如果按尺寸A2的要求车出端面B。按尺寸A3的要求车出端面A,然后再以A面为测量基准去控制尺寸A4,则设计尺寸A1即可间接获得。求本工序尺寸A4。 解; (a)、判封闭环(A)。在上述工序中,A2、A3、A4尺寸均可直…  相似文献   

12.
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当工艺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按转换后的工艺尺寸进行加工、测量,就会出现假废品的现象;通过实例,分析了假废品产生的原因和公差带的确定方法;并建立了多环尺寸链"假废品"区域的计算公式;指出了"假废品"的防止及减少影响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假废品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机械加工中常会出现工序尺寸超差,而设计尺寸并未超差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假废品现象。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假废品?假废品产生的范围怎样?怎样区分真假废品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这些问题是机械加工工艺人员在编制工艺文件时所必须考虑的。1假废品产生的条件如图1所示零...  相似文献   

14.
箱体类零件CAPP专家系统工序尺寸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使用CAPP专家系统工序尺寸确定的系统,系统分两种情况,基准重合和基准不重合来确定工序尺寸,基准事采用反向计算的方法定工序尺寸,基准不重合采用图论知识进行了尺寸链换算,较完整,准确性地工序尺寸,是箱体类零件在CAPP专家系统中确定工序尺寸较简捷,方便的系统。  相似文献   

15.
在制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时,由于设计或工艺上的原因而使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不重合,常采用极值法进行尺寸换算。按换算的工序尺寸去加工或测量时还存在一个假废品问题。所谓假废品,  相似文献   

16.
尺寸链计算是按照极大尺寸和极小尺寸进行的,可是加工时,零件的实际尺寸绝大多数靠近平均尺寸,即按正态曲线分布。在加工时,尺寸链中的工艺尺寸如果超出了它的极限尺寸,并且超出的部分在尺寸链的其它环中能够得到补偿,我们把这种工艺尺寸不合格,但设计尺寸却符合图纸要求的零件,叫尺寸链计算中的假废品。确定工艺尺寸超出其极限尺寸的零件是废品还是假废品,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都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工序尺寸换算中假废品的产生原因,并通过计算从假废品区内找出工序尺寸放宽的公差带,从而降低了零件的加工难度,又保证了零件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机加工过程中工艺尺寸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雅红  刘克敬 《轴承》2002,(3):12-13
在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中 ,当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 ,需按尺寸链进行尺寸换算 ,从而产生“假废品”问题。对工艺尺寸链进行分析 ,找出假废品分布的范围 ,以免将实际合格的零件报废而造成浪费。附图 2幅  相似文献   

19.
工艺尺寸链封闭环的查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指出了计算工序尺寸的关键问题在于正确确定封闭环,确定封闭环的关键除了紧紧抓住封闭环尺寸“间接获得“这一要领,还要考虑零件的具体加工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机械加工工序设计中确定工序尺寸及公差时,经常会遇到工序基准或测量基准等与设计基准不重合的情况,此时工序尺寸的求解需要借助尺寸链。而应用最为广泛的极值法计算工序尺寸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使加工更困难,测量工具要更精密,也可能要增加量具的品种,甚至于出现假废品现象。这种工序尺寸计算合理正确与否,关系到产品的质量稳定、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都有着很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