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良性甲状腺疾病再手术的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良性甲状腺疾病再手术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8~2 0 0 2年我院收治的良性甲状腺疾病再手术 2 3例。结果 首次手术行甲状腺结节摘除术 12例 ,甲状腺一侧腺叶部分切除术 11例。术后病理报告结节性甲状腺肿 18例 ,甲状腺腺瘤 5例。再手术行甲状腺一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 4例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19例。术后病理检查 :结节性甲状腺肿2 1例 ,桥本甲状腺炎 2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是再手术的主要原因 ,选择合理的术式有助于减少再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手术切除的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远洋分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8例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中20例(71.43%)双侧中央区淋巴结均发现转移,8例(28.57%)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未发现转移。13例术前伴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者,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伴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中1例发现微小癌。3例术前伴一侧多发结节者,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有3例出现暂时性声嘶,7例发生暂时性低钙血症。结论 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行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对伴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者,同时行甲状腺全切除术;但对仅峡部单发癌结节或一侧腺叶多发结节者,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或结节侧腺叶切除及对侧无结节侧腺叶次全切,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分化型甲状腺癌属于低度恶性肿瘤,早期无特异性表现,影像学检查亦很难诊断,临床上误诊、误治时有发生,以致需要再次手术治疗。今将我们收治2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行近期再次手术,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男10例,女17例,年龄19~64岁,平均35·6岁。外院首次手术22例,其中16例术前诊断为甲状腺瘤行患侧甲状腺叶肿瘤局部除术,6例术前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甲状腺癌中4例行患侧甲状腺叶次全切除,2例行患侧甲状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我院首次手术5例,术中冰冻切片检查,4例报告为甲状腺瘤行患侧甲状腺叶肿瘤局部切除术,1例报告为结节性甲…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 ,42岁 ,因发现颈部右侧肿块半年入院。查体 :甲状腺右叶肿块约核桃大小 ,质中 ,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B超检查示甲状腺右叶实性占位 ,甲状腺功能正常。拟行右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术中发现甲状腺右叶中、下份有一肿块2 5cm× 2cm× 2cm大 ,实性 ,峡部缺如 ,左侧腺叶缺如 ,故行甲状腺右叶次全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甲状腺滤泡型腺瘤。痊愈出院。术后 1个月时随访 ,行13 1I全身扫描 ,甲状腺右叶未显影 ,亦未发现异位甲状腺显影图像。甲状腺分左、右两侧腺叶 ,中间以峡部相连。因目前术前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存在…  相似文献   

5.
�������״�ٵ�����ڵ���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 1982年 4月至 1998年 5月共收治 2 0岁以下青少年甲状腺单发结节 2 9例 ,其中 5例确诊为甲状腺癌 ,为引起对本病的重视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5例 ,女 2 4例。年龄 10岁以下 1例 ,10~ 2 0岁 2 8例。颈部均可触及肿物 ,直径最小 2cm ,最大 5cm。右叶 16例 ,左叶11例 ,峡部 2例。伴声音嘶哑 2例 ,颈部不适 1例 ,憋气感 2例。1 2 辅助检查  行B超检查 18例 ,其中实性结节 12例 ,囊性结节 6例。行同位素扫描检查 2 0例 ,其中冷结节 6例 ,凉结节 10例 ,温结节 4例。行颈部X线摄片 6例 ,3例显示气管受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隐匿性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t 检验、卡方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超声检查者54例,其中检出微小结节43例,CT检查者27例,其中14例发现甲状腺占位,9例有淋巴结转移;成功随访46例,其中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者(腺叶、峡部切除组)32例,行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改良颈淋巴结清除术(腺叶、峡部切除、淋巴结术组)者14例,死亡4例;腺叶、峡部切除组平均生存时间(84.0±29.5)个月,腺叶、峡部切除、淋巴结术组(75.6±36.8)个月(P=0.486).结论:辅助检查是隐匿性甲状腺癌的必要诊断方法,手术为治疗隐匿性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微小癌4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3月至2009年5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3例甲状腺微小癌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B超检查发现18例可疑微小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证实36例甲状腺微小癌,可疑5例,33例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76%),3例伴桥本病(6.9%).主要术式为患侧腺叶、峡部和对侧腺叶大部切除术,其中5例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随访6个月~11年,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多伴有甲状腺良性结节性病变,术前B超及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对提高甲状腺微小癌诊断率有重要价值,其手术治疗应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微小癌29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的切除范围。对14年间收治的29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6例经纫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合B超确诊。颈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者10例。14例行一例腺叶全切加峡部切除术,9例加颈淋巴清扫术,5例行一侧腺叶全切加对侧次全切除术;1例行甲状腺全切并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29例中乳头状腺癌28例,滤泡状腺癌1例。术后随访1—12年,仅1例术后3年复发,无1例死亡。提示甲状腺微小癌恶性程度低,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手术切除预后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总结甲状腺微小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3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病例均行手术切除,其中24例(80.00%)术中冰冻切片证实,6例(20.00%)术后病理确诊。24例中,单侧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加中央区颈淋巴结(VI)清扫术14例;双侧甲状腺全切7例;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3例。术后病理确诊的6例均采用一侧腺体大部切除。全组30例无手术死亡和术后并发症,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单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是甲状腺微小癌手术治疗较理想的术式;有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切除术10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甲状腺结节患者选择适当的病例,采用甲状腺腺瘤摘除术代替传统甲状腺叶加峡部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单发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215例,其中实验组103例行甲状腺腺瘤摘除术.对照组112例采用传统甲状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病例全部治愈。甲状腺腺瘤摘除术手术组和传统甲状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分别为0.9%和9.8%,P〈0.05。住院天数4.5±1.5和7.5±2.0天,P〈0.05。住院费用分别为5950±215和7315±410元,P〈0.05。术后颈部僵硬,麻木,不适感持续时间短。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选择适当的病例行甲状腺瘤摘除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与小儿甲状腺癌发病有关的因素、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12例小儿甲状腺癌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2例小儿甲状腺癌中,术前同位素扫描10例;冷、凉结节8例,其中1例3次手术后肿瘤复发,复查发现转变为温结节;温结节2例。染色体检查2例无异常。病理类型为乳头状腺癌7例,滤泡状腺癌3例,混合癌2例,合并颈淋巴结转移8例。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双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2例。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3例,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大部分切除6例,双侧腺叶部分切除+峡部切除1例。全组均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10例,无死亡。结论小儿甲状腺癌分化良好,预后佳。甲状腺良性肿瘤术后反复复发或同位素扫描性质改变,应高度警惕恶变可能。手术方式应根据术中病理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不同手术方式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26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资料。结果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77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1例(占1.3%),低钙血症1例(占1.3%);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术137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4例(占2.9%),低钙血症9例(占6.6%);甲状腺全切术50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2例(占4.0%),低钙血症11例(占22.0%)。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与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术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率无统计学差异;甲状腺全切术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与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甲状腺癌术前B超检查均发现甲状腺内实性或囊实性结节,其中结节内伴微钙化灶者47例(60.3%)、具有丰富血流信号者59例(75.6%)。术中冰冻切片检查42例,阳性率为90.5%。术后病理报告乳头状癌60例(76.92%),滤泡样癌18例(23.08%),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17例(21.79%),肿瘤浸润包膜13例(16.67%),其中侵出包膜外6例(7.69%)。手术方式主要采取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及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甲状腺癌局部或患侧叶切除术后行二次手术者3例。结论 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结节内微钙化灶及较丰富血流信号对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是确诊甲状腺癌的最佳方法,是降低误诊率、避免二次手术及手术并发症风险增加的重要措施。患叶+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隐匿性甲状腺癌3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34例隐匿性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术前获得诊断;16例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其中14例加颈淋巴结清扫术,18例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病理见34例癌灶均位于单侧腺叶,有颈淋巴结转移者4例。15例在癌灶内及其周围甲状腺组织内查见砂粒体;随访31例,平均随访时间为9年,1例死于肺转移,2例死于其他疾病,结论 (1)甲状腺组织内查到砂粒体,应警惕存在癌的可能性;(2)治疗应选择一侧腺叶全切或次全切除术,癌已穿透甲状腺被膜者应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5.
对单侧甲状腺结节采用何种术式是值得讨论的问题.我院外科自1984年以来对75例单侧甲状腺结节采用甲状腺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式(不包括术前诊断为甲状腺癌病例).我们认为该术式安全,操作简便,且疗效可靠.现将我们的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的方式。方法:205例患者中,行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术者137例,行全甲状腺切除者65例,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者37例。结果: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明显优于全甲状腺切除者。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主张行患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如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同时行患侧淋巴结清扫,而对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不考虑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7.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并发症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并发症的原因,总结防治经验。方法 2002年7月~2009年12月共完成372例经胸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其中24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6.5%。术式包括单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1例,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气管前、气管旁淋巴结切除2例,患侧腺叶近全切除+峡部切除+对侧腺叶切除4例,17例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结果并发症包括2例Ⅰ度皮肤灼伤,1例注射肾上腺素盐水3 min后胸部皮肤暂时性缺血,3例术后第1天左侧乳腺处trocar通道出血,4例暂时性声嘶,2例暂时性呛咳,3例皮下积液,7例胸部皮下组织淤血,经对症处理,22例均痊愈;2例残留甲状腺结节,患者无不适,术后B超分别随访6年1个月、5年8个月,结节大小无改变。结论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行,手术操作不当可能出现并发症,应不断提高腔镜技术和超声刀的使用,熟悉镜下甲状腺解剖,小心操作。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1993年12月~2002年1月53例术中及术后发现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甲状腺微小癌42例。结果 53例中2例合并对侧癌变,3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术中冰冻切片诊断甲状腺癌35例,术后病理证实甲状腺癌18例。35例行一侧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术,7例加颈淋巴结清扫术,其余行一侧腺叶全切除和一侧或两侧腺叶次全切除。随访35例,时间2月~96月,平均46月,2例复发,无死亡。结论 甲状腺微小癌术前诊断率较低。微小癌应予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48例均行手术治疗,据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病变范围、年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选择不同术式。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或加对侧甲状腺部分切除;双侧者行全甲状腺切除,保留背侧部分组织;高危患者(年龄>45岁,肿瘤>4 cm)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以内分泌治疗。结果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12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对侧腺体部分切除术34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2例,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16例,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18例。术后发生神经损伤及甲减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5 a以上者44例,无死亡病例,颈部淋巴结转移4例,无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应根据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病变范围、年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自1987年3月至1997年3月间,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192例,男26例,女166例,年龄6~78岁。均为长期生活于本地区居民。单侧46例,双侧146例,甲状腺Ⅱ°肿大86例,Ⅲ°(或以上)肿大32例;并甲亢34例,伴癌变8例,伴腺癌9例。单纯结节切除12例,一侧次全切除20例,一侧加峡部切除14例,双侧次全切除146例。术后复发12例,主要为对单发结节仅行切除术者。作者结合有关临床资料分析本组病因,可能属于高碘性甲状腺肿发展而来;采用碘剂及甲状腺制剂治疗效果欠佳,建议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术式选择上,单侧结节至少应行患侧腺叶次全切除或加峡部切除;双侧结节应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对近基底部结节可采取逐个剔除的不规则切除法,以适当保留正常腺组织,减少术后甲减和损伤甲状旁腺、喉返神经等并发症的发生;术中仔细探查双侧腺叶往往可发现术前体查及B超未能发现的小结节;对在防治手术并发症方面提出:①尽量采用局麻,不常规暴露神经;②在分离结扎甲状腺血管时,采用囊内结扎法,甲状腺上、下动脉均结扎其分支;③对于双侧多发性结节者,采用近基底部结节逐个剔除的“不规则甲状腺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