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6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快速容积扫描(LAVA)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CTPV患者的磁共振平扫及LAVA图像,观察其特征性的磁共振门静脉成像的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彩超或DSA证实。结果MRI平扫可见门静脉闭塞,闭塞门静脉周围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LAVA直观显示肝实质灌注异常及门静脉周围异常侧支静脉,还可显示腹部原发病变及其强化规律。结论磁共振平扫及LAVA对CTPV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超声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1例CTPV患者,观察门静脉系统的血流状况,结合二维超声,对CTPV的声像图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彩超结果与血管造影或CT相符合,CTPV的声像图特点是病变部位门静脉内径变细、闭塞或栓塞,其周围可见"蜂窝状"的管道回声,多普勒检查示"蜂窝状"管道内为门静脉频谱;继发改变有脾大、胃冠状静脉扩张。结论 CTPV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对CTPV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樊文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998-998,100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和分析36例CTPV患者的门静脉系统及周围相关脏器二维超声与血流状况.结果 CTPV患者的超声具有特征性表现,与血管造影或MRI或手术相符合,诊断准确可靠,继发改变为门静脉高压综合征.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客观反映CTPV的部位、性质及血流特点,时CTPV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本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并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 portal venography,CTPV)在门脉高压症个体化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7月68例确诊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CTPV检查,根据CTPV所见并结合患者肝功能情况,分别进行了脾切除术、门奇静脉断流术、分流术或断分流联合术。结果CTPV可以显示整个门静脉侧支血管系统。其中以胃左、食管旁、脾静脉曲张为主要表现45例,胃短、胃后静脉曲张7例,脐静脉曲张伴腹壁静脉曲张5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或栓塞8例,肠系膜上静脉血管闭塞3例。结论CTPV能显示门静脉主干和侧支血管开放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有助于选择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癌门静脉癌栓影像学分型与临床病理分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门静脉癌栓影像学分型与病理分型。方法分析120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检查资料,全部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影像学检查方法为磁共振门静脉血管造影。依据癌栓侵犯门静脉主干、分支的范围及程度对其进行病理分型,依据磁共振门静脉血管造影对癌栓的显示情况,以病理学分型为基础,对其进行影像学分型。结果 120例患者临床病理学分型为五型、两个亚型:Ⅰ0型10例;Ⅰ型14例;Ⅱ型50例;Ⅱa型31例;Ⅱb型19例;Ⅲ型29例;Ⅳ型17例。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检查,120例患者中10例肝癌未发现门静脉癌栓,110例影像学检查发现门静脉癌栓,将门静脉癌栓分为四型:其中Ⅰ型18例;Ⅱ型46例,Ⅲ型31例,Ⅳ型15例。磁共振门静脉成像Ⅰ~Ⅳ型门静脉癌栓的阳性率为91.7%。120例门静脉癌栓病理组织类型:增殖型63例(52.5%);坏死型41例(34.2%)机化型16例(13.3%)。结论磁共振门静脉成像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影像学分型准确,诊断符合率高,可作为门静脉癌栓影像学分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硬化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V)中门静脉侧支血管的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4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对其腹部进行CTPV检查,通过图像后处理得到门静脉主干系统和其侧支血管经三维重建后的图像。结果能够直观看到门静脉主干和门静脉侧支循环系统,而且可以观察到系统中病变发生的部位及异常情况。结论 CTPV可以清晰的显示肝硬化患者的门脉高压侧支循环的病变程度,可以作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依据,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门静脉成像对门静脉病变的检查方法与序列设计。方法收集了126例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检查资料,正常46例,异常80例。采用的检查扫描序列为快速梯度回波,三维容积扫描;均使用高压注射器,造影剂为:Gd-DTPA,一侧肘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冲管,延时时间采用公式计算:延时时间=造影剂循环时间-1/4采集时间;图像处理: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重建(MIP)。结果 126例磁共振门静脉成像每个动态成像时间为16s;门静脉血管重建:全部126例都使用MPR、MIP、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80例门静脉病变患者中,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3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39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4例。磁共振门静脉成像对门静脉癌栓分型准确,37例门静脉癌栓中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15例,Ⅳ型8例。结论三维动态磁共振门静脉成像对门静脉、肝内分支及病变显示清楚,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雪梅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472-2473
对门静脉系统进行研究的影像学方法很多,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螺旋CT、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下面对这些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并探讨各种影像学方法在门静脉相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74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临床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珉  任彦  陈方  王琪  陆双泉  盛茂  李京恩 《江苏医药》2006,32(11):1059-106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超声(US)、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上消化道钡餐造影(UGI)、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腹腔镜胆造影(LCP)表现。结果超声确诊率97%,CT确诊率100%,UGI确诊率65%,MRCP确诊率100%,腹腔镜胆道造影成功率100%。结论超声对本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及MRCP可显示囊肿解剖及与肝内外胆管的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重要信息;腹腔镜胆道造影结合微创手术治疗是儿童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外科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64排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疑肝脏疾病者进行门静脉血管成像检查,其中表现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80例(42例并肝癌),其他20例,双筒高压注射对比剂的同时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利用计算机后处理功能得到门静脉立体图像。结果①门静脉血管成像图像好坏与扫描延迟时间合理选择和扫描参数设计密切相关;②能清楚显示1-5级门静脉血管结构;③精确定位肝内病灶;④门静脉造影可检测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范围和估计严重程度,以及显示多种疾病。结论门静脉血管成像是门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对比静脉肾盂造影、CT及磁共振尿路成像在肾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肾结核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静脉肾盂造影、CT尿路成像组及磁共振尿路成像组三种检测方法分别进行检测。对三种检测方法的检测准确路进行对比。结果静脉肾盂造影组检测的正确率为50.94%,与CT组的正确率71.70%(χ~2=4.81,P=0.0282)及磁共振尿路成像组的正确率90.57%(χ~2=16.79,P=0.000)对比均差异显著;CT尿路成像组与磁共振尿路成像组检测正确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χ~2=4.04,P=0.0445);三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磁共振尿路成像与CT及静脉肾盂造影组相比对肾结核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低场磁共振做小肠造影在诊断小肠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疑患小肠疾病者共38例,均接受磁共振小肠造影及小肠插管造影检查方法。结果采用低场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出小肠疾病共28例,其中有16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手术病理诊断均与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结果一致(100%);而小肠插管造影与手术病理诊断相符率为93.75%。结论低场磁共振小肠造影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杨青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2):87-88
目的对比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管造影对布-加综合征诊断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资料齐全的布-加综合征20例,具有彩色多普勒和血管造影结果及临床治疗方法。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管造影结果相同者8例,不同者6例,其中2例为肝硬化彩超误诊,2例为下腔静脉异位引流,2例下腔静脉中下段狭窄由血管造影证实,不完全相同者6例,彩超能显示肝静脉的走行、狭窄和阻塞程度,而血管造影未能显影。结论对布-加综合征确诊和分型需要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相互配合相互印证,才能为临床提供确定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门静脉疾病以门静脉高压最为常见,而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少见。CTPV是因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狭窄或阻塞,致门静脉压力增高,引起门静脉旁、肝内及胆囊窝周围建立广泛侧支循环,以及阻塞门静脉再管化所致的疾病。因门静脉侧支循环血管在大体标本切面上呈海绵状血管瘤样改变,故称CTPV[1]。既往因检查技术有限,该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分层分型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3月收治的1名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病例的临床诊治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在入院后展开了各项辅助检查、心电检测、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颅脑磁共振扫描、颅脑磁共振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双侧锁骨下动脉彩超以及量表测评等几项检查,诊断结果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分型为动脉硬化性,病理生理分型为极高危分层。在患者确诊后对其展开对症治疗,疗效理想。结论对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展开分型分层诊断能够知道临床合理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形态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肝硬变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联合介入治疗前后MRA检测门静脉系统解剖形态成像变化,与间接门静脉造影(IPVG)和胃镜检查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根据MRA成像结果 判断门静脉各属支血管成像清晰程度,21例患者100%门静脉主干(PV)主干显影,20例脾静脉(SV)显影较清晰,分别有2例肠系膜上静脉(SMV)和6例冠状静脉(GV)显示不良(有的层面不显示或显示不清),与11例IPVG显示相当,1例SMV,2例GV显示不良(P>0.05),但MRA成像显示范围大,利于判断曲张血管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结论 MRA能较好显示门静脉系统解剖影像,并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的胃镜下测定成正相关,应成为监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形态学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政军  肖振芹  刘海龙 《河北医药》2012,34(15):2338-2339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portal vein,CTPV)是指门静脉系统阻塞后,导致周围形成大量侧支或阻塞后的再通,可引起门静脉系统、胆管系统、肝脏等的一系列改变是机体为保证肝脏血流量和肝功正常的一种代偿性病变.由于这些血管在大体标本侧面呈海绵样血管瘤样改变,故被称为门静脉海绵样变.本文收集18例CTPV患者资料,探讨CTPV的螺旋CT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的发病机理及病因,为临床工作提供相关的治疗根据。方法面肌痉挛患者共32例,对其中28例无明显诱因发病者均行双侧面神经多平面成像检查。结果面肌痉挛症状者行头颅磁共振体层血管造影(MRTA)检查显示面神经出脑干段(REZ)有血管压迫者25例(25/28=89.3%)。结论血管压迫是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面神经减压手术可能是最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梁颖  米玉红  刘双 《中国医药》2014,(7):1051-1053
目的提高对罕见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和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40岁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化验检查、超声、影像以及骨髓基因检测报告并回顾文献。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间断头晕、耳鸣、呕吐、皮肤黏膜绛红、脾大。血常规三系增高。易栓症提示血浆蛋白C、血浆蛋白S、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减低。超声提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脾静脉侧支静脉形成、门静脉阻塞、海绵样变性、胃底静脉曲张、肝脾增大。腹部CT:门静脉高压伴海绵样变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门静脉血栓形成、肝大、脾大。骨髓基因检测报告JAK2、V617F 82%杂合突变、血液病基因分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结论CTPV伴MPD病例临床罕见,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对于临床难以解释的三系增高要警惕MPD的可能。MPD和CTPV是否为因果关系,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常见急性心血管病,因其通常突然发病和高致残率而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然而该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甚缓。近年来发展的非侵入性螺旋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磁共振灌注和通气成像、实时MRA等影像学新技术在猪肺栓塞动物模型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影像学成像在猪肺栓塞模型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人血栓所致猪肺栓塞模型的纤维蛋白特异性对比剂分子磁共振成像;CTA、MRA和实时磁共振成像在猪肺栓塞模型的比较;组合应用磁共振灌注、血管造影和^3He通气成像评价猪肺栓塞模型肺功能的可行性和猪肺栓塞模型肺通气/灌注CT显像与平面显像的比较。上述方法将有益于肺栓塞基础与抗肺栓塞药物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