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梁洪忠 《河北中医》2007,29(6):503-504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IDH)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不同程度的腰腿痛,其疼痛性质及范围与受累神经根密切相关。受累神经根机械性卡压或牵张被认为是经典的致病机制。然而,临床上常有一些LIDH患者,腰腿痛症状不明显,定位不清,症状与影像检查缺少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石氏加味逐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240例痰瘀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120例予石氏加味逐痰通络汤治疗;对照组120例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2组均28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治疗28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9. 2%,对照组总有效率57. 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14 d及治疗28 d疼痛VAS、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改善(P 0. 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同期(P 0. 05); 2组治疗28 d疼痛VAS、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分与本组治疗14 d比较均改善(P 0. 05)。结论石氏加味逐痰通络汤治疗痰瘀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通痹汤联合针刺背俞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肾通痹汤联合针刺背俞穴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JOA下腰痛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2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通痹汤联合针刺背俞穴治疗LDH,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增强临床疗效,并能有效降低IL-1β、IL-6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调督理筋针法联合揿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60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中频脉冲电疗联合揿针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调督理筋针法联合揿针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  相似文献   

6.
李桂芬 《河北中医》2009,31(12):1814-1815
腰稚间盘突出症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以腰痛、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并伴麻木者多见,少见有二便失禁或下肢瘫痪。  相似文献   

7.
宋涛 《新中医》2023,55(21):152-156
目的:观察调脊通督针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 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 例LDH 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给予腰椎牵引治疗,治疗组给予腰椎牵引联合调脊通督针法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日本骨科协会(JOA) 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评估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7.50%(P<0.05)。治疗后,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 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JOA 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上述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脊通督针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LDH,能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及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强腰舒筋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发病的主要原因,系多发病。笔者近年来采用强腰舒筋汤治疗本病108例,疗效满意,并与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β-七皂甙钠治疗的54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青龙摆尾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吾师李家康从事临床、教学、科研30年,其医术精湛、治学严谨,在研究古今传统手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针灸手法上有独到之处.吾在从师学习过程中,对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求实的青龙摆尾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临床观察,发现该方法在显效率,起效时间,改善症状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牵引加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蕾 《河北中医》2003,25(2):122-123
目的:观察牵引加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采用牵引加浮针治疗,对照组48例,单纯用电针治疗。2组均10日为1个疗效,观察2个疗程。结果:第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显效率为51.7%,对照组为25.0%,2组比较有非显著性差异(P<0.01);第2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81.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牵引加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效快,效果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特定的治疗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探讨一种规范的,可重复操作的针灸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其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22—67岁,平均43岁。随机分为2组,九宫针法治疗组及辨证取穴治疗组各32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及病情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治疗前后疗效。结果:九宫针法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辩证取穴针刺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ruptured lumbar dis cherniation,RLD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采用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RLDH患者258例。男167例,女91例。年龄18~60岁,中位数43岁。病变部位位于L3~45例、L4~594例、L5S1159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严重的腰痛,且伴有严重的下肢根性症状,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均显示椎间盘突出明显并在椎管内上移或下移。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疗效评价量表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问卷表评价临床疗效,在站立位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和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通过MRI评价突出椎间盘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腰痛VAS评分,治疗前(7.3±0.8)分、治疗结束后(2.4±1.0)分;JOA评分,治疗前(10.2±5.5)分、治疗结束后(23.5±4.0)分;ODI评分,治疗前(30.1±10.6)分、治疗结束后(9.4±6.6)分。5例失访;25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25周,中位数24周。治疗结束后6个月,仅有78例患者复诊时行X线和MRI检查。PI,治疗前48.35°±6.46°、治疗结束后6个月49.53°±5.46°;LL,治疗前23.28°±5.79°,治疗结束后6个月29.19°±4.13°;突出椎间盘消失8例、缩小43例、无变化22、增大5例。11例因临床症状加重而接受手术治疗;23例仍有严重腰痛,其中15例再次接受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后腰痛缓解;132例有轻微腰痛,继续坚持郑氏运动疗法后腰痛缓解;87例基本无腰痛。均未出现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郑氏中医非手术疗法治疗RLDH,可有效缓解腰痛,促进腰椎生理曲度的恢复、突出椎间盘的重吸收以及腰椎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患者炎症介质、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针刺疗法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腰椎定点旋转复位疗法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评分及炎症介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和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 33%(56/60),对照组总有效率78. 33%(47/60),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2组ODI评分、疼痛VAS、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1β、COX-2及PGE2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 0. 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针刺联合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能提高患者腰椎功能,缓解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炎症介质生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4.
原络配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原络配穴法与夹脊穴配合患肢取穴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针刺穴取足三阴经的原穴太冲、太溪、太白和足三阳经的络穴光明、飞扬、丰隆;对照组针刺穴取腰椎间盘突出节段及上、下节段两侧夹脊穴、肾俞、大肠俞为主,并配合患肢循经取穴.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下腰痛临床症状(JOA)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痊愈率66.7%(20/30),优于对照组的36.7% (11/30,P<0.01);观察组有效率96.7%(29/30),亦优于对照组的86.7%(27/30,P<0.01);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0.01).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原络配穴法可明显改善疼痛及临床症状,痊愈率高,疗效优于病变腰椎夹脊穴配合患肢取穴法.  相似文献   

15.
16.
梁成名 《中医正骨》2009,21(11):9-10
目的:观察三维正脊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65例)采用三维正脊结合中药外敷治疗,Ⅱ组(60例)采用三维正脊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Ⅰ组疗效优于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8200,P=0.006)。结论:三维正脊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王光焱 《光明中医》2020,(18):2883-2885
目的探究腰痹逐瘀止痛汤联合中医正骨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月收治的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腰痹逐瘀止痛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效果、腰痛情况及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7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椎功能恢复优良率86.36%高于对照组56.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痹逐瘀止痛汤联合中医正骨手法可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减轻腰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腰部疾患之一。其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下,引起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使相邻的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强肾通督”针刺结合百笑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21年3月本院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腰椎神经根阻滞术联合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强肾通督”针刺结合百笑灸治疗。2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VAS量...  相似文献   

20.
陈秀英 《河北中医》2004,26(9):696-696
2000—2003年,笔者以特定穴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