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维生素D(vitamin D, VitD)在降低PM2.5对肺泡上皮细胞毒性中的影响。 方法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诱导荧光分析对比VitD处理前后,PM2.5的毒性能力。MMT观察VitD处理前后细胞生存率,分析PM2.5对A549的毒性影响。 结果VitD作用后的PM2.5平均粒径减小5.5 nm,颗粒聚结和团聚更为明显,颗粒平均条纹长度增加、弯曲度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M2.5条纹间距无统计学差异,有明显减小,接近0.06 nm。VitD溶液从PM2.5解吸3环和4环多环芳香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减少PM2.5表面附着的致病性PAHs。PM2.5可引起肺上皮细胞A549生存率明显下降,给予VitD干预后,PM2.5对A549细胞生存率的抑制改善了54.7%,PM2.5的生物毒性降低。 结论VitD可减少PM2.5上吸附的致病性PAHs,抑制其致病活性,减小PM2.5对肺上皮细胞的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减轻百草枯(PQ)诱导的小鼠Ⅱ型肺泡细胞(MLE-12)氧化应激损伤。方法 常规培养MLE-12细胞,分为对照组、PQ组、0.1%DMSO+PQ组和穿心莲内酯+PQ组;给予25μmol·L-1穿心莲内酯预处理6 h,后给予800μmol·L-1 PQ干预24 h。CCK-8检测细胞活性;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rf2和HO-1 mRNA和蛋白水平;试剂盒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PQ能够降低MLE-12细胞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PQ为200μmol·L-1、400μmol·L-1、800μmol·L-1、1200μmol·L-1和2000μmol·L-1对应细胞活性为89.5%、74.27%、58.65%、37.65%和26.83%。浓度为25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PM2.5处理后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变化及其功能与信号通路.方法 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分为对照组(无处理)和PM2.5组(100μg/mL PM2.5处理),分别处理24 h后提取两组细胞RNA进行转录组测序.所得序列经质控后,利用差异分析软件edgeR筛选出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HIF-1α在PM2.5暴露致肺损伤中的影响。 方法构建经气管滴注PM2.5悬液诱导大鼠肺损伤的动物模型,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病理切片、ROS与TUNEL染色和ELISA等方法,分析不同PM2.5暴露剂量下HIF-1α表达和肺损伤情况;构建抑制HIF-1α表达的动物模型,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和ELISA等方法探讨HIF-1α在PM2.5暴露致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结果PM2.5暴露造成肺组织病理性损伤,提高肺组织ROS水平、细胞凋亡率和湿干比,促进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各类炎症细胞计数和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增高,激活肺组织HIF-1α的蛋白表达,且以上效应与PM2.5暴露浓度相关;抑制HIF-1α可降低NF-κB表达,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肺组织炎症;抑制HIF-1α可降低VEGF表达,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蛋白水平和肺组织湿干比,改善肺组织水肿。 结论PM2.5通过激活"HIF-1α-NF-κB-炎症细胞(AMs、NEUs)/炎症因子(IL-6、TNF-α)-肺组织炎症反应"和"HIF-1α-VEGF-肺血管通透性-肺水肿"两条路径加重肺组织炎症反应、肺血管通透性和肺水肿,导致肺损伤。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炎症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B7-H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用于实验。1苦参碱浓度对B7-H1的影响:设对照组、模型组及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仅加含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模型组及苦参碱低、中、高浓度组加入终浓度为100 g/L的IFN-γ,苦参素低、中、高浓度组再分别加入0.5、0.8、1.0 g/L的苦参碱;培养24 h,采用RT-PCR法检测HK-2细胞中的B7-H1 mRNA,流式细胞术检测B7-H1蛋白。2苦参碱干预时间对B7-H1的影响:设对照组、模型组及苦参碱不同培养时间组(12、16、24 h),对照组仅加含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24 h,模型组加终浓度为100 g/L的IFN-γ培养24h,苦参碱12 h、16 h、24 h组加入终浓度为100 g/L的IFN-γ和0.8 g/L的苦参碱,分别培养12、16、24 h,采用RTPCR法检测HK-2细胞中的B7-H1 mRNA。结果模型组B7-H1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苦参碱低、中、高浓度组低于模型组(P均﹤0.05);苦参碱12 h、16 h、24 h组B7-H1 mRNA及其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P均﹤0.05)。苦参碱抑制HK-2细胞B7-H1 mRNA表达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对B7-H1蛋白的抑制作用也呈剂量依赖性(P均﹤0.05)。结论 IFN-γ诱导的炎症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B7-H1 mRNA、蛋白表达增高,苦参碱可下调B7-H1 mRNA、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7.
TNF-α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株A549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2月至2004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肿瘤科实验室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株A549用TNF-α处理后计算存活细胞数,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TNF-α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肺泡上皮细胞的增殖;TNF-α培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12~48h后,凋亡的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TNF-α通过抑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殖和促进其凋亡,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导致肺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结合人口密度分布和老龄化,研究粒径≤2.5μm的细颗粒物(PM2.5)对城乡老年人心脑血管病归因死亡风险。方法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人口密度加权、地理空间分析、疾病归因方法研究2014~2019年中国PM2.5浓度长时间序列及变化规律、探讨归因于PM2.5的城市、农村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死亡率。结果 2015年以来全国PM2.5浓度不断下降,从空间分布来看,华北地区浓度最高,呈现聚集性。年均PM2.5浓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总体呈现“由北向南先变重再变轻,由东向西先变轻再加重”的空间分布格局。以人口密度分布对PM2.5加权后的浓度值为44.37μg/m3,增大了5.63%,更加准确地描述了PM2.5对老年人群的危险程度。农村地区PM2.5对各年龄段老年人群患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比城市严重。结论 人口密度的空间差异影响PM2.5的危险性,高龄老年人受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5(AQP5)在香烟致肺部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香烟提取物(CSE)刺激小鼠肺上皮细胞株MLE-12后,实时定量PCR检测其AQP5 mRNA和MUC5AC mRNA的表达。同时,用香烟烟熏BALB/C小鼠4周,检测其肺组织AQP5 mRNA和MUC5AC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不含CSE的DMEM培养液相比较,CSE(10%)刺激MLE-12后,细胞AQP5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MUC5AC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同样,香烟烟熏BALB/C小鼠1个月,其肺组织AQP5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MUC5 AC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CSE刺激可以降低MLE-12细胞上AQP5 mRNA的表达,香烟烟熏BALB/C小鼠1个月,其肺组织AQP5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AQP5 mRNA的下调可能通过影响其MUC5AC mRNA的表达从而参与香烟致肺部炎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气细颗粒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择在我院确诊并且病情处于稳定期的COPD患者100例,随访4次,检测研究对象的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以及心率等指标,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大气细颗粒物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结果累积暴露1~7 d,PM2.5与COPD患者的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呈负相关,PM2.5每升高IQR浓度,患者FEV1变化为-3.05%(95%CI:-5.11%~-1.05%)~-2.47%(95%CI:-4.26%~-0.78%);PM2.5与COPD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之间呈负相关,PM2.5每升高IQR浓度,患者FEV1/FVC%变化为-2.57%(95%CI:-4.69%~-1.53%)~-3.39%(95%CI:-4.02%~-0.74%)。根据COP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浓度中位数水平进行分层分析,PM2.5对FEV1、FEV1/FVC肺功能指标的降低效应在高hs-CRP 、高SOD、MDA患者中更强。在高hs-CRP患者中,PM2.5每升高IQR浓度,患者FEV1变化-3.35%(95%CI:-6.47%~-0.28%);在高MDA患者中,PM2.5每升高IQR浓度,患者FEV1变化-4.12%(95%CI:-8.43%~-0.23%);在高SOD患者中,PM2.5每升高IQR浓度,患者FEV1变化-3.76%(95%CI:-7.32%~-0.22%);在高hs-CRP患者中,PM2.5每升高IQR浓度,患者FEV1/FVC变化-3.76%(95%CI:-7.35%~-0.21%);在高MDA患者中,PM2.5每升高IQR浓度,患者FEV1/FVC%变化-0.98%(95%CI:-1.89%~-0.11%);在高SOD患者中,PM2.5每升高IQR浓度,患者FEV1/FVC%变化1.69%(95%CI:-3.01%~-0.17%)。 结论大气细颗粒物可影响COPD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心血管系统,影响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综述铁死亡途径在PM2.5诱导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中介素的调节作用,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参考。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PM2.5使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均受到损伤,尤其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铁死亡是一种新型铁依赖性细胞死亡方式,抑制铁自噬-铁死亡可能会对阻断PM2.5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提供新的思路。中介素是一种新型心血管系统调节剂,可以通过减轻铁死亡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颗粒酶B促进组织炎症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但其在PM2.5导致的肺部炎症中是否发挥作用还不清楚,本文对在PM2.5导致的肺部炎症中颗粒酶B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方法第一步构建经气管滴注PM2.5混悬液诱导大鼠肺部炎症的动物模型,实验分组为PBS组、PM2.5(2 mg/kg)组、PM2.5(6 mg/kg)组、PM2.5(18 mg/kg)组。通过设置PM2.5滴注剂量梯度,检测不同PM2.5暴露剂量下大鼠肺组织颗粒酶B表达、病理和炎症评分,以探讨颗粒酶B表达水平与肺部炎症严重程度间有无相关性。第二步通过阻断颗粒酶B,探究在PM2.5导致的肺部炎症中颗粒酶B是否发挥促进作用。第三步通过阻断IL-18,探究在PM2.5导致的肺部炎症中颗粒酶B是否通过IL-18发挥作用。 结果随着PM2.5滴注剂量升高,肺组织颗粒酶B表达增加,肺组织病理切片炎症细胞浸润和肺水肿程度加重,炎症评分增加,PM2.5促进了肺组织颗粒酶B表达和肺部炎症;阻断颗粒酶B抑制了IL-18表达和NF-κB磷酸化,改善了PM2.5导致的肺部炎症;阻断IL-18抑制了NF-κB磷酸化,改善了PM2.5导致的肺部炎症。 结论PM2.5通过上调颗粒酶B促进IL-18表达加重肺部炎症,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大气颗粒物(PM)能否诱导肺泡上皮细胞的衰老以及硫化氢(H 2S)能否拮抗PM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衰老。 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用不同浓度的PM刺激MLE-12细胞,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衰老标志蛋白p21;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反映细胞衰老情况...  相似文献   

14.
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细颗粒物(PM2.5)是环境空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对人群健康构成最大威胁的污染物之一。PM2.5暴露效应及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之间的关联日益受到关注。PM2.5可通过多种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机制而诱导ACS,其中包括全身性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线粒体损伤、内皮细胞损伤、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现对以上几方面进行简要综述,强调空气污染对全球健康问题的相关性,需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来减少空气污染所造成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并为进一步研究PM2.5对健康的影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中Derlin-1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549),加入10%浓度的CES作用于细胞0、3、6、12、24、48 h,采用免疫蛋白印迹(WB)检测Derlin-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Derlin-1 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 10%浓度的CSE作用下,Derlin-1蛋白的表达逐渐提高,并在6 h达最高,随后逐渐下降,Derlin-1 mRNA含量变化与Derlin-1蛋白表达一致。结论香烟烟雾可影响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中Derlin-1表达的变化,可能与Derlin-1是内质网应激诱导凋亡的抑制剂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尼克酰胺(NA)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有功能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腹部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获得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应用小气道上皮细胞专用培养基和大鼠原代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共培养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未添加NA为对照组,添加NA为NA组;免疫荧光检测细胞中表面活性蛋白C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单独培养的经诱导分化细胞上清液中表面活性蛋白C的含量。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脂及成骨能力,表达CD29和CD44,不表达CD31和CD34;经诱导分化共培养14 d后,细胞中有表面活性蛋白C的阳性表达,对照组表面活性蛋白C阳性细胞比例(12.65%)显著低于NA组(27.53%,P0.01);对照组上清液中表面活性蛋白C含量[(9.07±1.39)ng/ml]显著低于NA组[(21.56±3.80)ng/ml,P0.01];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可见板层小体。结论 NA可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有活性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HUVEC)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筛选H2O2造模浓度及大黄素给药浓度。取HUVEC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模型组(终浓度100μmol/L H2O2)和大黄素4个不同剂量(终浓度15.0、7.5、5.0、2.5μmol/L)组,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Hoechst法观察细胞凋亡,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中P5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UVEC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细胞形态与结构改变;SOD、NO、NOS含量显著降低;P53、caspase-3和P21蛋白表达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雌二醇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UAT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雌二醇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人尿酸盐转运子(hUA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8瓶HK-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E1、E2组,每组6瓶。对照组培养液为DMEM+0.5%乙醇,E1组为DMEM+10^-8mol/L雌二醇+0.5%乙醇,E2组为DMEM+10^-6mol/L雌二醇+0.5%乙醇。均培养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三组细胞中hUAT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所有标本均能检测到hUAT mRNA和蛋白的表达。E1组hUAT 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167%,E2组hUAT mRNA表达水平为对照组的187%。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结果一致。结论雌二醇可上调hUAT mRNA及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麦冬皂苷(OP)-D对大气细颗粒物(PM2. 5)诱导小鼠肺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M2. 5诱导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建立氧化应激模型,分别测定空白对照组、PM2. 5组及OP-D低、中、高浓度(10、20、40μmol/L)组细胞内及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磷酸化(p)-Akt、p-核因子(NF)-κBp65和NF-κBp65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M2. 5组细胞SOD活性明显降低(P<0. 05); MDA含量,PI3K、p-Akt和p NF-κBp65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 05)。与PM2. 5组比较,OP-D干预可使细胞SOD活性明显升高(P<0. 05); MDA含量,PI3K、p-Akt和p-p65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 05);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OP-D可抑制PM2. 5对肺泡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该作用与抑制PI3K/Akt通路、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朱锐  沈霖  杨玲  但丹  刘建国 《山东医药》2008,48(44):18-20
目的 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将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株培养24 h,分别以质量浓度为10.0、5.0、2.5mg/L的β榄香烯(实验1、2、3组)作用4、12、24 h,收集细胞上清及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RT-PCR检测ANGⅡ的Ⅰ型受体(AT1R)mRNA表达.结果 作用12、24 h时各实验组ANGⅡ水平及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0.01);三个时间点各实验组AT1R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β榄香烯可能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