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提出“一气周流”理论,强调以中土脾胃之气为核心,以顺应天地之气、调畅人身气机运行为原则。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脾虚湿困、中气失调为根本病机,肝木郁滞、疏泄失职,肾虚水寒、温煦无力是该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基于“一气周流”理论,临床可治以温运脾阳,以复中土升降之枢,辅以疏肝解郁,以复肝木疏泄之责,加温补脾肾,以复气机运行之源,使人体气机周流畅运,疾病乃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情志病发病与气机不畅、气血阴阳失调关系密切。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人体内有一股无形之气周转,左路肝随脾升而化心火,右路肺随胃降而化肾水,心火敛藏于肾水,肾水又上济心火,任何环节发生问题都会造成周流不畅,气机郁滞而百病丛生。情志病的发生亦涉及多个脏腑机能障碍,故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情志病致病机理,为临床防治情志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冯晓  宋启劳  刘乾生  韩玲 《环球中医药》2020,13(9):1611-1613
清代名医黄元御所著《四圣心源》一书中,创立了一气周流的理论,在阐释疾病的病机及治疗思路中体现了重中气的思想。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人体之气以中土之气为枢轴及核心,左路肝木随己土升而化为心火,右路肺金随戊土降而化为肾水,离火中含癸水之阴,坎府中含心火之阳,从而形成了一气周流稳固的生理模型,当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一气滞流,而生百病,其中脾虚湿盛是疾病的根源。痫证的发生亦涉及多个脏腑机能的障碍,故从“一气周流”理论认识痫证的致病机理,治疗上重视中气,为临床防治痫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李捷  郑雅峰  沈瑛锴  徐云生 《陕西中医》2023,(12):1762-1766
“中气斡旋,土枢四象”的一气周流理论最初由清末中医名家黄元御提出。中气为一气周流的枢纽,顾护中气应为治疗疾病的首要,中焦脾胃旋转有序,可复四维之升降,有助全身气机顺畅。徐云生教授在传承中医经典理论的同时,结合临证经验,在实际诊疗过程中,注重从“一气周流”角度对2型糖尿病(T2DM)进行辨治,认为T2DM发病与中轴失健(脾胃失常)、四维气机失常(肝木不生、肾水不藏)有关,主要病机为肝气郁滞、脾不散精、肾气亏虚、痰瘀互结,治疗原则应包括疏肝理气、助脾散精、补肾益精、化痰祛瘀,注重恢复全身气机通畅。“一气周流”理论思想为基础的T2DM辨证思路体系的提出,突破了传统阴虚燥热论治T2DM的局限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气周流”理论是清代医家黄元御对人体气机的独特认识,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通过研读黄元御著作中有关“一气周流”理论、历节病及血证的论述,结合古今文献,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贫血的病机为脾湿致肝风、肾寒、肺燥,其具体治法当为温补脾肾、疏肝清肺、调畅气机等,这为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贫血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健康,成为临床上难治性疾病之一。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提出“一气周流”理论,以“人体心、肝、肺、肾皆由脾胃所化生,人体气机以中土为轴,肝肾之气左升,心肺之气右降,循环周流”为主要内容。根据黄元御“一气周流”的学术思想探讨UC的病机和治法,认为UC的病机关键为水寒土湿,肝郁脾陷。基于以上的病机认识,本病的治疗应从整体把握脾、肝、肾等多脏气机的全局变化,在以温阳健脾,斡旋中气为临床治疗和遣方用药原则的同时,结合具体情况灵活施治,治理源头的同时兼及四维,以求达到土干、木达、水暖,帮助恢复人体一气的流通,使人体阴阳气血随着“周流之气”按部就班地各司其职,以求阴阳相济、气血归和,从而达到人即安和的状态。苓蔻人参汤出自《四圣心源》,为治疗泄利的经典方剂,其依理立方基于“木郁、土湿、水寒”的基本病机,通过条达肝气,益气补中,燥化水湿,以恢复人体的“一气周流”,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甚至治愈疾病,为临床治疗UC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后世医者的进一步研悟借鉴。  相似文献   

7.
黄元御"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认为,中土脾胃之气为机体气机升降、脏腑运动变化的动力和枢轴。基于此,不寐的病因病机主要分为中轴失调(脾胃自身受损)、中土左旋失调(心、肝受损),以及中土右旋失调(肾受损),皆因中气不运,周流不畅,土湿阳虚,己土不升,肝木不荣,心血不足,戊土不降,一阳失陷,肾水寒滞,水火分离,阴阳不接,四象生变而成。附验案一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一气周流"学说为黄元御的重要学术思想,广泛应用于人体脏腑生成及气机运动相关理论。"一气周流"学说认为人体心、肝、肺、肾皆由脾胃所化生,人体气机以脾胃为枢轴,肝肾之气左升,心肺之气右降,循环周流。黄元御基于此学术思想指出了药物对脏腑之气的升降作用,比如桂枝左升肝气,半夏右转降胃气,杏仁降肺平逆冲,附子升阳根肾水等。并强调临证治疗时以脾胃为中心,注意顾护人体阳气,治病不可忘祛湿,辨治应善用脏腑互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宫秀丽  刘文红 《河南中医》2023,(10):1487-1490
“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中土为气机升降枢纽和全身气化基础,中土之气通过气机的升降浮沉带动四象之气的转运,循环往复,贯通全身,形成“一气周流”的循环状态。疾病的形成有3种原因,第一,左路肝木之阳升散太过,或右路阴金潜降不及,发为阳盛之热病,或阴虚之热病;第二,左路之肝木升发不及,或右路肺金潜降太过,发为阴盛则寒病,或阳虚则寒病;第三,中土发病,致使升降枢纽不利,治疗应以“扶阳崇阳、培土利枢、统经四象”为原则。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病机为“脾失健运、肝木郁滞、肺金不利、肾水寒瘀”,用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健运中气,行水化气,逼邪外出。心力衰竭病机为水寒土湿,治当以顾护中气为主,用人参、干姜燥土暖水,甘草、茯苓培土利水。历节病病机为肾水寒不能温肝木,肝生血不足而致血虚,再加外感之邪侵袭,当治以温化寒湿为主,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口疮病机为气机郁滞不通,涩滞于中焦,治当顾护脾胃,宣畅中焦,方用平胃散加生姜、大枣等。健运中土,推动左右旋转,则气能周流,御气祛邪,阴平阳秘。  相似文献   

10.
宋敬茹  边艳琴  孙明瑜 《光明中医》2022,(18):3286-3289
糖尿病发病率高,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糖尿病为机体阴阳失调,精微输布不均所致。“一气周流”理论是黄元御先生对中医传统理论的高度总结。从“一气周流”理论出发,黄元御先生认为中焦脾胃斡旋,四维环动,气机流动推动精微、津液输布均匀,故不病消渴。故笔者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消渴病机及治疗思路,以期更好地传承其学术思想精髓,为临床治疗消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先贤黄元御,遵古不泥,引经据典,宗四圣之微言,立方遣药,灵活变通,独创“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圆运动生理模式。结合“一气周流”理论,肺胀的发生机制为阳虚土湿,一气不畅;水寒火败,阴阳分离;木郁血瘀,四象生变。治则为补脾土以一气周流,温肾水以阴阳相和,疏木气以四维运转。肺胀之证虽变化多端,病机复杂,虚实难辨,但应牢记固护中气之余,不忘兼顾四维流转,复气机升降之常,方得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12.
肺结节的发病率逐年升高,黄元御提出中土斡旋、木火升发、金水敛降的“一气周流”理论。本文基于此理论探讨肺结节的病机及治法,认为肺结节病机为中土虚衰,斡旋失司,气机失调,遂生痰湿瘀血等阴邪,并凝聚于肺络;加之机体阳气不足,阴邪无以消散,日久而成结节;结节既成,又影响肝木升发、肺金肃降,导致机体气机失衡更甚。基于以上的病机认识,本病应采取培土生金、益气化湿,补火助阳、消积散结,升木达郁、敛金降逆的治法,旨在恢复体内之“一气周流”。  相似文献   

13.
从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着手,列举临床应用金鼎汤的2则验案,详细阐释一气周流理论,以及在一气周流理论指导下应用金鼎汤的要点。"右路不降"是金鼎汤的辨证纲目,其主要病机为胆胃不降。金鼎汤是通过健运中气,降胃敛胆,促进机体右路之气的通畅下达,恢复气机,从而改善相关症状,体现中医学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特点,对临床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气周流”理论是《四圣心源》一书中的主要学术思想,其核心在于重视调理中土,以带动木火金水四象之气的周流,实现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正常。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遗精的治疗,认为土湿阳衰、中气斡旋失司是遗精发生之根源,同时肝木不升、水火失交、肾虚水寒气化不利而加重气机滞塞是遗精发生发展的关键。故治疗应重视恢复中气斡旋之势,同时把握心肝肾三脏气机升降运转的动态变化,以扶阳除湿为治疗基础,兼顾疏肝解郁、交通心肾、温肾助阳等治法。多脏同治,引导正气回归一气周流的正常状态,以提高临床治疗遗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一气周流"理论的提出源于《黄帝内经》,是黄元御的主要学术思想.黄元御认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脾胃为人体调节人体气机的枢纽,脾气健运,则全身气血生化得当;肝、肾、心、肺均以脾胃为中心,脾升胃降,驱动着肝肾之左升、心肺之右降,从而形成周流不息的运动状态.升阳益胃汤可调理中焦脾胃功能,其组方当中蕴含"一气周流"理论,符...  相似文献   

16.
肖克琴  刘勇 《光明中医》2024,(7):1290-1293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第二大致盲性视网膜血管疾病,眼底表现为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出血、渗出、棉绒斑,黄斑水肿,可导致无痛性视力急剧下降,甚至视力丧失。中医认为其基本病机是脉络瘀阻、血溢脉外而遮蔽神光,治疗当以活血化瘀贯穿始终。黄元御提出“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之“一气周流”理论,强调中气之要,重视培养中土、固护中气,此文基于“一气周流”理论,阐述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病机为脾虚湿困、木气郁滞、肾阳亏虚,致气机运行不畅、阴阳失衡、瘀血阻滞、清阳不升发为目病,当从健脾、疏肝、温肾论治,根据静脉阻塞的临床特征、病程进展,从“一气周流”理论探析,为临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黄元御"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详述了中气的气机和气化,将复杂的人体生理与病理基础统述于"一气"的周行运转,为中医临床诊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为治疗妇人腹痛诸痛及妊娠腹痛的经典方剂,其依理立方基于"木郁、土虚、水湿"的基本病机,通过条达木气,培补中气,燥化水湿以恢复"一气周流",从而达到解除妊娠腹痛疗效。  相似文献   

18.
清代名医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深刻阐述了人体气机等升降出入以及与脏腑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一气周流”理论,认为心衰的病机为心肺壅滞,气机不畅;命门火衰,枢轴不利;土败湿盛,四象无序。心衰之病症状多变,虚实交杂,治病须求本,当恢复气机的升降,同时应注意顾护中气,使中气流而不滞,四维转而不息,方得其功。文章旨在探求心衰的病机,为心衰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多样、病机繁杂,基于“一气周流”理论可知其病因虽与中土四象相关,然其根本在于“木气下陷”,肝郁成癌。“肝木”作为气机运动的枢轴,“木气下陷”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与脏腑气血功能,气血瘀毒凝滞不通而生肝癌。根据“一气周流”理论可知,寒湿困脾、肝气郁滞、肺金不敛、心肾不交均可导致木气下陷,故治疗时应以升发肝气为主,施以健运中土、调畅肝木、敛降肺金、调和水火之法,同时注重各脏腑间的协同联系,以复气机升降之常。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0.
颜嘉丽  易玮 《新中医》2023,55(12):190-194
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的理论探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治。阐述“一气周流,土 枢四象”理论的具体内涵: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土之气斡旋。并基于该具体内涵分析后循环缺血 性眩晕的病机,认为其病机主要有:第一,土虚湿困,清浊倒作;第二,土湿水寒,木郁生风;第三,肺金不 敛,风阳上扰。故在治疗上要恢复中土及肝、肺、肾气的正常功能,用轴轮并运之法恢复一气周流的循环,以 平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诸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