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贾丽影 《医疗装备》2022,(6):107-109
目的 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和试验组(26例),对照组接受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S治疗,两组均治疗至出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机相关参数[平均气道压(MAP)、吸入氧浓度(FiO2)、上机时间]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PaO2均升高,PaCO2、MAP、FiO2均降低,且试验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MAP、Fi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上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的肺气漏、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收治的90例胎龄为28~32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n=47,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DuoPAP治疗)及对照组(n=43,采用DuoPAP治疗,不使用枸橼酸咖啡因)。采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及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对2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呼吸支持后0、24、48 h血气分析及呼吸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文号:2015伦审第32号),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 2组RDS早产儿中,男性患儿比例、孕次、胎龄、出生体重、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以及母亲胎膜早破率、剖宫产率、产前24 h至7 d皮质激素使用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2组RDS早产儿呼吸支持0 h的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PaO2/吸入氧气分数比值(P/F)比较,以及呼吸支持24、48 h的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呼吸支持后24、48 h的PaO2及P/F,均高于对照组,PaCO2则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 h:t=3.431,P=0.017;t=3.451,P=0.047;t=-4.241,P=0.008。48 h:t=3.238,P=0.048;t=3.576,P=0.009;t=-3.527,P=0.031)。③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DuoPAP使用时间、总吸氧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暂停次数、撤机失败率、1剂肺表面活性剂(PS)使用率分别为3.0 d(1.0~14.0 d),7.5 d(4.0~21.0 d),16.0 d(6.0~28.0 d),10.0次(7.0~14.0次),8.5%,21.3%,均显著短于、少于、低于对照组的5.5 d(2.0~18.0 d),11.5 d(6.0~32.0 d),21.0 d(7.0~35.0 d),24.0次(18.0~28.0次),25.6%,41.9%,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30,P=0.012;Z=-2.129,P=0.011;Z=-2.889,P=0.009;Z=-2.105,P=0.018;χ2=4.712,P=0.030;χ2=4.439,P=0.035)。④ 2组RDS早产儿气漏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心率变化等枸橼酸咖啡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DuoPAP治疗早产儿RDS,能有效改善其氧合,减少CO2潴留,缩短无创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联合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石景山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及试验组(40例)。对照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治疗,两组均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痰液黏稠度及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治疗1周后,试验组痰液黏稠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的PaO2、SaO2均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联合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枸橼酸咖啡因不同给药时间对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汕尾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数50例,开展时间:2021年7月-2022年2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儿出生72h后开始使用枸橼酸咖啡因,试验组患儿出生后72h内开始使用枸橼酸咖啡因,每组25例。比较两组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儿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患儿发生呼吸暂停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和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方案,对早产儿出生后72h内给予静脉给药枸橼酸咖啡因,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胎龄<32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9年2月在阳春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84例胎龄<32周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布地奈德高压泵雾化预防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矫正胎龄36周时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儿给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PaCO2[对照组(60.35±5.17)mm Hg、观察组(60.79±5.26)mm Hg]、PaO2[对照组(45.82±3.22)mm Hg、观察组(45.09±3.15)mm H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26、1.189,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CO2水平[(37.28±3.31)mm Hg]显著低于对照组[(43....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及潮气量(VT)、肺动态顺应性(CD)、呼吸频率(RR)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为对照组[给予小剂量40 mg/(kg·次)PS治疗]和观察组[给予大剂量70 mg/(kg·次)PS治疗],各30例。两组患儿均实施常规机械通气、综合治疗,并连续治疗72 h。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及PS重复用药比例,机械通气持续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气促改善时间,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及肺功能指标(VT、CD、RR),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73.33%);观察组患儿PS重复用药比例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持续、用氧、住院、气促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儿PaCO2、RR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aO2、pH值、VT、CD水平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气末期正压(PEEP)、吸入氧浓度(FiO2)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60例NRDS患儿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相关指标(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治疗24 h后PaO2、PaCO2、PEEP、FiO2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观察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较治疗前,治疗24 h后两组患儿PaO2水平均显著升高,PaCO2、PEEP、FiO2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儿PaO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于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治疗的92例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NHFOV组(n=48,采取NHFOV治疗)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n=44,采取NCPAP治疗)。对2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一般临床资料,无创通气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疗效,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死亡率,采用成组t检验、χ2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徐州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文号:XZXY-LJ-20170328-006),并且与患儿监护人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性别、出生胎龄与体重及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入院日龄及分娩前24 h母亲糖皮质激素使用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2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组间比较:NHFOV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无创通气治疗后1 h、24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为(45.8±6.5) mmHg(1 mmHg=0.133 kPa)及(40.8±4.7) mmHg,均显著低于NCPAP组的(49.3±5.7) mmHg及(44.2±5.2) mmHg;治疗后1 h、24 h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吸入氧浓度分数(FiO2)比值(P/F)分别为(198.8±30.5) mmHg及(215.1±32.1) mmHg,均显著高于NCPAP组的(176.4±28.1) mmHg及(190.0±29.7) mmHg,并且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9、3.301、3.663、3.881,P=0.003、<0.001、<0.001、<0.001)。③2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均为:无创通气治疗后24 h的pH值及治疗后1、24 h的PaCO2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而且治疗后24 h的P/F值高于治疗后1 h,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无创通气疗效比较:NHFOV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无创通气治疗后,肺表面活性剂(PS)使用率及有创机械通气率(22.9%、6.3%),均显著低于NCPAP组(45.5%、20.5%),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19、4.084,P=0.022、0.043)。2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无创通气时间、柠檬酸咖啡因使用率、频繁呼吸暂停发生率及总用氧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2组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鼻损伤、肺气漏、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Ⅲ~Ⅳ级脑室内出血(IVH)、早产儿视网膜病(ROP)(≥Ⅱ期)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以及患儿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NCPAP比较,NHFOV用于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能改善氧合、减少二氧化碳(CO2)潴留、减少有创机械通气及PS使用,同时不增加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咖啡因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云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行NCPAP治疗;观察组行NCPAP联合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频率、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动脉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和达峰时间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频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和达峰时间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CPAP联合咖啡因能够有效减少RDS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频率,缩短上机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尹念念 《现代养生》2023,(7):547-549
目的 观察分析人工背部叩击联合穴位按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排痰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00例,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均衡可比的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人工背部叩击排痰护理,观察组给予人工背部叩击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对两组患者日排痰量、临床症状(呼吸频次、咳嗽缓解情况、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日排痰量、P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频次、咳嗽缓解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中山大学附一院东院儿科收治的68例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氨茶碱治疗,试验组予以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氧气使用时间、呼吸暂停消失时间、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氧气使用时间、呼吸暂停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均有改善,实验组改善更为明显,实验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临床效果肯定,可使并发症受到抑制,改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9,(6):827-828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0%(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 2种无创通气呼吸支持治疗,对轻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初始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73例轻度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HHHFNC组(n=38)与NCPAP组(n=35),对其分别采取HHHFNC与NCPAP模式治疗。观察2组患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前及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如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则采用配对t检验。2组无创通气时间及中转机械通气治疗率、无创通气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别采用成组t检验或χ2检验。本研究经过徐州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文号:XZXY-LJ-20161122-010),患儿家长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入组时日龄、母亲产前24 h至7 d糖皮质激素使用率、HHHFNC或NCPAP治疗中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①HHHFNC组患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后1 h、24 h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如pH值、PaO2,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初始呼吸支持治疗后24 h PaCO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H值比较:t=2.090、2.945,P=0.040、0.004; PaO2比较:t=8.250、7.730,P均<0.001;PaCO2比较:t=9.677、P<0.001)。NCPAP组患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后1 h、24 h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如pH值、PaO2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aCO2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H值比较:t=2.020、3.632,P=0.047、0.001;PaO2比较:t=10.380、10.797,P均<0.001;PaCO2比较:t=2.666、10.627,P=0.010、<0.001)。2组患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后1 h、24 h的pH值、PaCO2、PaO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中转机械通气治疗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HHFNC组患儿鼻损伤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NCPAP组的17.1%(6/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7,P=0.025)。 结论HHHFNC与NCPAP对轻度NRDS患儿初始呼吸支持治疗疗效相当,HHHFNC导致的鼻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NCPAP。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并且未根据轻度NRDS患儿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进一步分层分析,HHHFNC与NCPAP对轻度NRDS患儿的初始呼吸支持治疗疗效,尚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将80例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入院后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而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72 h内呼吸暂停的发生次数。结果:观察组24、48及72 h呼吸暂停平均发生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氨茶碱相比,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起效更快、效果更好,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6月选取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诊断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患儿133例,均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根据其应用的维持量不同将患儿随机分为高剂量组(n=83)及低剂量组(n=50)。两组患儿均使用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d)为负荷量,24 h后予维持量,高剂量组维持量8~10 mg/(kg·d),低剂量组维持量5~7.9 mg/(kg·d)。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5 d后的治疗有效率、发作次数变化、严重程度变化及呼吸机使用率。结果 高剂量组治疗有效率(86.0%)高于低剂量组(72.0%),5 d后呼吸暂停平均发作次数、呼吸暂停严重程度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上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儿按出生胎龄分成<32周和≥32周,同出生胎龄组内,高剂量组患儿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均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等剂量下,不同出生胎龄间呼吸暂停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任何出生胎龄下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维持量8~10 mg/(kg·d)较维持量5~7.9 mg/(kg·d)均更有效,且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及同步间隙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 2种机械通气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支持作用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进行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InSurE)治疗失败的50例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按照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将其分别纳入观察组(n=25,采用HFOV通气模式治疗)和对照组(n=25,采用SIMV+PSV通气模式治疗)。对2组受试儿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不同分级RDS受试儿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对2组受试儿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肺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RDS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所有受试儿监护人签署参加本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2组受试儿性别构成比、胎龄、出生体重、生后时间、分娩方式构成比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机械通气治疗24 h后,观察组受试儿PaO2、PaCO2水平及OI明显高于、低于及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0.2±13.8) mmHg (1 mmHg=0.133 kPa)与(82.6±11.5) mmHg, (38.1±5.2) mmHg与(46.5±6.1) mmHg及10.6±2.7与17.3±3.9,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5、P=0.040,t=5.240、P<0.001,t=7.484、P<0.001)。③观察组受试儿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82.6±7.3) h vs (93.7±8.9) h,(27.5±2.5) h vs (31.5±3.0) h],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2、5.121,P<0.05)。④观察组Ⅱ、Ⅲ、Ⅳ级RDS受试儿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⑤观察组受试儿机械通气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4.0%(1/25),低于对照组的32.0%(8/2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 P<0.05)。 结论对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取SIMV+PSV通气模式治疗,较HFOV能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机械通气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SIMV+PSV通气模式治疗,是该类受试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及枸橼酸咖啡因联合鸟巢俯卧位辅助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42例早产儿呼吸暂停患儿,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21,予以枸橼酸咖啡因联合鸟巢俯卧位辅助治疗)和观察组(n=21,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47%(19/21)高于对照组76.81%(13/21)(P<0.05);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呼吸暂停消失时间及用氧时间短,有创通气率低,治疗48h内呼吸暂停次数少(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8%(3/21)低于对照组33.32%(7/21)(P<0.05)。结论通过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及枸橼酸咖啡因联合鸟巢俯卧位辅助治疗可提高早产儿的治疗效果,降低有创通气率,缩短呼吸暂停时间,降低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收治的9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降钙素原(PCT)、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6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试验组PCT、PaC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可有效减轻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部啰音等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水平,改善动脉血气指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33例)与试验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控制呼吸道感染,对照组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pH、PaO2、PaCO2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纳洛酮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于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收治的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02例为调查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5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平喘、消炎、抗感染及祛痰等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连续治疗1周后,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及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通路活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升高,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治疗后试验组患者PaO2及SaO2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PaCO2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最高呼气流速(PEF)均升高,治疗后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