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合成白藜芦醇类似物,以期获得抗氧化活性更好的活性分子。方法:将白藜芦醇的A环分别用活性杂环川芎嗪和4-氨基喹啉替换。考察目标合物9,12及中间体8,11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与结论:设计合成了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白藜芦醇类似物,其结构经MS和1H-NMR图谱确证。化合物9,11和12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白藜芦醇减弱,化合物8在低浓度时具有比白藜芦醇更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潜在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合成白藜芦醇的类似物,进行体外雌激素样活性评价。方法取代溴苄经磷酰化、缩合、脱甲基制得目标分子(1-9),并用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试验测定其体外雌激素样活性。结果目标化合物经核磁共振等确证其结构;白藜芦醇类似物具有不同程度的雌激素样活性,其中以4,4'-二羟基二苯乙烯(2)最高。相对增殖率结果提示:白藜芦醇、2和4为雌激素受体的全激动剂,3,7,8和9为雌激素受体的部分激动剂,1,5和6为雌激素受体的弱激动剂。结论首次报道白藜芦醇类似物的体外雌激素样活性,有进一步研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合成白藜芦醇的类似物,进行体外雌激素样活性评价。方法取代溴苄经磷酰化、缩合、脱甲基制得目标分子(1-9),并用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试验测定其体外雌激素样活性。结果目标化合物经核磁共振等确证其结构;白藜芦醇类似物具有不同程度的雌激素样活性,其中以4,4'-二羟基二苯乙烯(2)最高。相对增殖率结果提示:白藜芦醇、2和4为雌激素受体的全激动剂,3,7,8和9为雌激素受体的部分激动剂,1,5和6为雌激素受体的弱激动剂。结论首次报道白藜芦醇类似物的体外雌激素样活性,有进一步研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自1940年首次从毛藜芦根中分离出白藜芦醇以来就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这类化合物存在于许多植物中并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主要有抗氧化、抗肿瘤、抗淤血综合征(如脑炎、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等。白藜芦醇(trans-3,5,4’-trihydroxystiibene),是从中药虎杖中提取出来的一种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同时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植物内毒素,在近年来的实验研究中已充分证明其具有很多有益的药理作用,如抗癌、心血管保护、神经保护、抗衰老和抗炎等等。大量研究证实其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白藜芦醇的类似物的不断出现,研究者们发现其中一些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同样具有许多与白藜芦醇相似的药理活性且某些化合物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均要强于白藜芦醇,故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为了探讨白藜芦醇类似物中甲基化白藜芦醇和自藜芦醇苷的抗炎效应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同时与白藜芦醇进行比较,我们首先用细胞黏附实验测定其是否具有抗细胞黏附的能力,然后对其相关的黏附分子的表达及NF—κB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5.
取代环戊酮曼尼希碱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环戊酮曼尼希碱类化合物JC9118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合成其类似物并初步评价抗炎活性。方法 以N-环戊烯基吗啉,对异丁基苯甲醛,对异丁基苯乙酮及多种胺类为原料经Stork反应,Mannich反应和胺交换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并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测试目标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 合成9个新化合物,经IR,^1H-NMR和MS确证其结构;其中5个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结论 JC9118的芳胺曼尼希碱类似物无抗炎活性;羰基α位的取代亚苄基对保持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藜芦醇衍生物及类似物的药理活性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藜芦醇(resveratrol,简称RES)化学名称为3,5,4-三羟基-二苯乙烯(亦称芪三酚),是一种植物在恶劣环境下或遭到病原体侵害时,自身分泌的可抗霉菌感染的植物抗毒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白藜芦醇对人体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抗炎等作用。因此,白藜芦醇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同时它的衍生物及类似物也受到关注而被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白藜芦醇衍生物及类似物的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情况。白藜芦醇衍生物和类似物与白藜芦醇一样具有多种生理药理活性,其中有些化合物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均要强于白藜芦醇,故备受关注,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合成2-(E)-(4-甲基亚苄基)环戊酮的曼尼希碱及其类似物并研究目标化合物的抗炎作用。方法 以N-环戊烯基吗啉、4-甲基苯甲醛及多种胺类为原料合成目标化合物,并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测试目标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 共合成13个新化合物,经IR,^1H-NMR和MS确证其结构;部分化合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 2-(E)-(4-甲基亚苄基)环戊酮曼尼希碱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8.
佛波酯及3-甲基胆蒽对Bhas 42细胞系的诱癌和促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化学致癌物在肿瘤形成过程中作用的不同阶段,可将化学致癌物分为诱癌化合物和促癌化合物,化学致癌物可使得Bhas细胞系产生突变从而形成集落.本研究通过考察促癌化合物佛波酯(TPA)及诱癌化合物3-甲基胆蒽(MCA)对Bhas 42细胞系的转化作用,验证Bhas 42细胞转化试验检验诱癌物及促癌物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徐伟英  张敏丽  梁山武 《中国药师》2012,(12):1794-1796
熊果酸(ursolic acid,UA)又名乌索酸、乌苏酸,是栀子、白花蛇舌草、女贞子、乌梅、夏枯草等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之一,是自然界中分布较广的天然活性化合物,近年来,国内外对熊果酸抗肿瘤方面的研究也有重大进展。熊果酸不仅对多种致癌、促癌物有抵抗作用,而且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有抑制生长作用,对抗致癌物如苯并芘、黄曲霉素B1诱发的基因突变有抑制作用,还可抑制TPA的促癌作用,通过抗  相似文献   

10.
1-(5-硝基-2-噻吩亚甲氨基)-咪唑烷-2-酮(1)具有抗曼氏血吸虫作用。考虑其结构与硝唑咪相似,推测该化合物可能也具有抗日本血吸虫作用,故合成了该化合物及其类似物。药理筛选证明,1确有较显著的抗日本血吸虫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合成一系列新的甘氨酸衍生物,并初步筛选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方法 以川芎嗪、甘氨酸、阿魏酸等芳酸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 合成了6个川芎嗪芳酸醚类甘氨酸衍生物,其结构均经IR、1H-NMR、13C-NMR和MS确证.结论 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未见文献报道.药理结果初步显示化合物1a、1b、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合成3,5-二亚苄基哌啶-4-酮类化合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芳香醛、4-哌啶酮为原料,通过Claisen-Schmidt缩合制备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细胞株K562增殖的抑制活性,考察部分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7个未见报道的3,5-二亚苄基哌啶-4-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MS谱确证;5个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强于姜黄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设计并合成查尔酮异甘草素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子宫颈癌活性。方法 利用Claisen-Schmidt反应原理,通过微波固相合成5种目标化合物,并进行结构表征。以SiHa(人子宫颈鳞癌细胞)和HeLa(子宫颈癌细胞)细胞株作为体外模型,利用MTT法考察目标化合物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目标化合物对宫颈癌细胞促凋亡作用。结果与结论 快速高效合成了5个查尔酮异甘草素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谱确认。目标化合物能有效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促进宫颈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新型抗乙肝药物阿米福韦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合成新的前药。方法:以2-氯乙醇为原料,经氯甲基化、取代、缩合、烃化、水解、缩合得到目标产物。结果:合成11个新结构化合物,并经1H-NMR、13C-NMR、MS确证结构。体外抗乙肝病毒活性测试结果显示,阿米福韦异丙基碳酸酯的抗病毒活性显著提高,为阿米福韦的100倍。结论:阿米福韦碳酸酯能够更好的释放活性药物,提高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合成氨基噻唑类衍生物并研究其抗流感病毒活性。方法:以氨基噻唑类化合物为母核,合成一系列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在体方法检测其对流感病毒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合成了6个新化合物,其中部分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7.
四环素AD环类似物的合成及其趋骨性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以四环素AD环为模板,设计井合成其类似物,检测它们的趋骨性。方法 以苯并吡喃-4-酮为核心,根据四环素的结构在其2、3、5、6位进行衍生化,用羟基磷灰石吸附实验检测目标物的趋骨性。结果 所合成的6个目标化合物中,有2个化合物的趋骨性好于四环素,其余4个化合物比四环素差。结论 四环素A环的三羰基甲烷系统可能是其趋骨活性的主要贡献部分,经简化的四环素加环类似物可以保持趋骨活性,甚至优于四环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改变天然产物甘油糖醚Myrmekiosides A的甘油骨架上连接的糖基类型和长链烷基,高效合成了5个类似物(Myrmekioside A-1~5)。5个类似物对非小细胞肺癌株A549抑制活性测试发现,甘油糖醚结构中的糖单元类型和烷基长链对抗肿瘤活性均有影响,其中 Myrmekioside A-4具有最好的抑制活性,抑制率为71%。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找新的5-HT重摄取抑制活性的抗抑郁药, 设计合成了31个哌嗪取代的二苯脒类化合物, 通过1H NMR,HRMS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确证,并测定了化合物的体外5-HT重摄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都有一定程度的5-HT重摄取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5i、 4a和5m具有较强的5-HT重摄取抑制活性,其活性与阳性对照品丙咪嗪相当或稍强,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Li W  Zhai X  Zhong Z  Li G  Pu Y  Gong P 《Archiv der Pharmazie》2011,344(6):349-357
A series of rhodanine-containing sorafenib analogs was designed, synthesized and evaluated for their in-vitro antitumor activity against three cancer cell lines (A549, H460 and HT29). Pharmacological data indicated that some of the target compounds possessed marked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superior to the reference drug sorafenib, especially the most promising compound 7r (with the IC(50) value of 0.8, 1.3 and 2.8 μM against A549, H460 and HT29 cell lines, respectively). The activity was found to strongly depend on the substitution pattern of the rhodanine motif at C-5″ position.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is series of compounds could serve as the bas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antitumor ag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