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市重要地质遗迹主要包括基础地质类.地貌景观类和地质灾害遗迹3大类。本文叙述了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分布特征,并对地质遗迹形成演化做了介绍,为地质科研教学和地质旅游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陈帅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467-1475
乌鲁瓦提地质景观区是以昆仑造山带地质构造为特征的构造地貌和山地地貌综合性地质景观区。景观区内地质遗迹和景观类型多样, 共包括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5个大类、7个类共20多处地质遗迹景点,总体可划分为5大景区。本文在前人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就地质景观区内旅游资源,特别是地质遗迹进行了系统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和田乌鲁瓦提地质景观区内地质遗迹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的科研、科普及经济价值,其开发利用将加快南疆和田地区脱贫工作。  相似文献   

3.
对地质遗迹进行科学分类是科学利用、保护地质遗迹的前提与基础。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内具有特色鲜明、极为丰富的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美学和地学意义。笔者在对地质遗迹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技术要求,将三清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划分为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地质灾害3大类、7类、16亚类,共计93处地质遗迹景点,分析了典型地质遗迹的地质学意义,以指导园区景点保护及旅游线路的规划,促进地质科学研究、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以及地学科普及地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永靖县小茨村具有典型的地层剖面、构造形迹、水体地貌等地质遗迹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在野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小茨村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和地质灾害3大类6类8亚类,包括地层剖面、构造剖面、岩土体地貌、水体地貌、构造地貌、地质灾害遗迹等,共计13处地质遗迹点。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小茨地质文化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茨地质文化村可持续发展的“地质+生态旅游”模式。针对其存在客源市场受限、地学科普研究程度较低、经营管理机制尚不成熟、周边同类地质公园的竞争等劣势,提出了挖掘地质科普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完善地质文化村管理体制、加强宣传力度等策略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竹军  王东  李忠东  杨金山  胡健  彭相荣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03-2024030003
基于对稻城县地质遗迹调查的最新数据和对前期调查成果的梳理, 按照调查规范将稻城县的地质遗迹划分为3大类、8类、17亚类, 主要类型为冰川地貌、水体地貌、岩土体地貌和构造剖面。研究认为该地区地质遗迹分布:① 受控于地层、构造的影响, 以各类地貌景观为特点, 呈“线状”、“集聚性”分布; ② 受“南北高中间低”地貌格局的影响, 地质遗迹的分布受海拔控制十分明显, 各类峡谷形态和冰川地貌均有分布。根据地质遗迹不同属性及组合特征, 提出了加强地质文化多元融合、合理规划地质旅游产品、创新科普宣传方式和注重各类品牌申创的保护利用思路, 从而为稻城地质遗迹开发和旅游发展提供引导。  相似文献   

6.
四川八台山绝壁峡谷地质遗迹特色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川、陕、渝交界的八台山省级地质公园,发育着独特的绝壁峡谷地貌,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旅游和科研价值。文章初步论述了绝壁峡谷地貌发育的区域地质背景、地貌景观特色,提出了对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7.
屈迅  吴绍祖  李强 《新疆地质》2001,19(4):288-291
地质遗迹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新疆有着经过长期地质演化形成的各类地质遗迹,其内容丰富、类型齐全,包括地质地貌景观遗迹,地质构造、地质剖面遗迹,古生物化石遗迹,岩石、矿物(床)遗迹,地质灾害遗迹。这些遗迹具有强烈地域色彩,是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孙华 《山西地质》2013,(6):59-62
山西平顺天脊山国家地质公园2011年11月由国土资源部审定为第六批具有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资格的地质公园。公园内包括通天峡、天脊山和神龙湾3个景区,主要地质遗迹景观96处,其中国家级地质遗迹4处,省级地质遗迹39处,地方级地质遗迹56处。主要的地质遗迹为岩石地貌景观、流水侵蚀地貌景观、构造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大类的泉水景观、河流景观和瀑布景观,其中最重要的地质遗迹景观是流水侵蚀地貌景观和瀑布景观.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地质遗迹是近30亿年来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地质现象,是重要自然遗产。地质遗迹为探索地球演化进程和方向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山东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包括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矿物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等七大类。本文叙述了各类地质遗迹的形成时代及分布特征,对各地质公园的主要特征及地层、侵入岩中的主要地质遗迹进行了总结,对地质公园形成演化历史作了介绍,为地质旅游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李翠林  孙宝生 《地球学报》2011,32(2):233-240
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奇台县境内,有硅化木群化石景观、恐龙沟景区、雅丹地貌等重要的地质遗迹,对研究准噶尔盆地中生代地质历史的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类型及分布,对园区主要地质遗迹景观进行综合评价,提出通过管理模式整合、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品整合、形象引导以...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质学报》2022,(3):510-515
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以喀斯特地貌景观为导向性景观,包括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其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地质构造、水体景观4大类、9类10小类共计171处地质遗迹景点。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采用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可得出有中峰洞1个国家级景观资源,燕子岩峰丛、太极天坑绝壁、王家洞等48个省级景观资源;有长坪瀑布、红军洞等91个市级景观资源。根据这一等级划分,对景区保护和监测形成框架体系。研究成果对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以喀斯特地貌景观为导向性景观,包括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其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地质构造、水体景观4大类、9类10小类共计171处地质遗迹景点。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采用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可得出有中峰洞1个国家级景观资源,燕子岩峰丛、太极天坑绝壁、王家洞等48个省级景观资源;有长坪瀑布、红军洞等91个市级景观资源。根据这一等级划分,对景区保护和监测形成框架体系。研究成果对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李玉辉  王志国  毛烨峰  朱浙辉  陈林  李春忠  李鑫  孟耀 《地质论评》2021,67(4):67050002-67050002
鉴于保护地调查评价历史与目标,国家公园地质考察评价基准是地质学关于地球的“时间、空间、演化”知识的发现路径,既识别国家公园候选地的国家符合性地质事件,又识别国家公园自然性、独特性、优美性、多样性、整体性的地质机制,提供国家公园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与自然景观保育管理的地质学支撑。浙江丽水百山祖国家公园符合性的地质事件是公园发现的4.0~4.2 Ga冥古宙陆核物质的锆石晶体、中生代岛弧陆盆火山酸性火山岩系列和从流纹岩山岭到花岗岩—变质岩谷底的“峰—岭—丘—谷(盆)”的亚热带滨海山地地貌结构,地貌结构发育演化是百山祖公园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性流域水源地、独特山水景观的形成基础。保护百祖山公园地貌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是确保其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演化和生态服务产品持续供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鉴于保护地调查评价历史与目标,国家公园地质考察评价基准是地质学关于地球的“时间、空间、演化”知识的发现路径,既识别国家公园候选地的国家符合性地质事件,又识别国家公园自然性、独特性、优美性、多样性、整体性的地质机制,提供国家公园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与自然景观保育管理的地质学支撑。浙江丽水百山祖国家公园符合性的地质事件是公园发现的4.0~4.2 Ga冥古宙陆核物质的锆石晶体、中生代岛弧陆盆火山酸性火山岩系列和从流纹岩山岭到花岗岩—变质岩谷底的“峰—岭—丘—谷(盆)”的亚热带滨海山地地貌结构,地貌结构发育演化是百山祖公园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性流域水源地、独特山水景观的形成基础。保护百山祖公园地貌结构和过程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是确保其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演化和生态服务产品持续供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甘肃洮河大峪沟地质公园考察和区域地质构造资料综合分析,划分出地质遗迹资源基本类型,探讨了主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结果表明,洮河大峪沟地质公园属秦岭东西向褶皱带南亚带西段发展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岩溶地貌、流水侵蚀地貌、丹霞地貌和构造地貌景观资源为主体,包括6个大类、10个类、13个亚类,共70处地质遗迹景点。大峪沟完整的三叠系地层是岩溶地貌景观的物质条件,新生代以来强烈构造运动为丹霞地貌、构造地貌、水体景观等提供了外动力条件。大峪沟的地质遗迹研究在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甘南山地形成演化与地质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264.6km~2,分为8个景区,由于各景区陆续、分别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工作,时间跨度较大,使用调查参考规范不同,导致公园内地质遗迹分类方案和评价标准不统一,不利于公园内地质遗迹的开发保护。本文基于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数据,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对地质遗迹进行了类型划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等级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共有368处,分为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矿物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7大类;地层剖面、构造形迹、古生物遗迹等16类;全国性标准剖面、区域(大型)构造、中小型构造等22亚类。具有重要观赏价值和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主要为中新元古界剖面类、花岗岩地貌类、石英砂岩地貌类、古生物类、构造形迹类等景观类型。通过综合评价分析,公园有世界级地质遗迹46处,国家级地质遗迹23处,省级地质遗迹58处,县级地质遗迹241处。上述研究以期为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天门山旅游区是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的四大核心景区之一,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多彩。文章从地质旅游的角度,归纳了天门山地质遗迹景观特色,分析了其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优势,提出了其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8.
傅隐鸿 《地质论评》2020,66(2):475-484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西湖文化景观的载体和组成要素的西湖自然景观,深藏着众多的地质遗迹。杭州西湖周边地质研究程度比较高,但是该区地质遗迹景观调查和研究较少。本文在杭州西湖景区自然景观地质遗迹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杭州西湖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及其价值。认为三叠纪中—晚期的印支构造运动形成的西湖复向斜及其与之伴生的断层构造对西湖周边群山的发育起到了关键控制作用。西湖及其周边地质景观,根据景观分类大体可以归纳为地质地貌类、水体类、岩溶类、构造类和火山岩类景观五大类。其中西湖属于潟湖逐渐与海隔绝和水体淡化而成的湖泊;而钱塘江发育则与区域性的深大断裂球川——萧山断裂在燕山期以后拉张有关。杭州西湖及其周边各种地质遗迹景观与地质构造运动、中生代火山活动和后期碳酸盐岩分布地区的喀斯特风化有关,这些地质作用不但给这一地区造就了美丽的自然风景,同时使得这一地区具有丰富的地质研究、教学、科普宣传、旅游以及研究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价值;对于提高西湖自然景观的科学性认识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更好地保护西湖美景和杭州可持续性发展,建议申报杭州西湖国家级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9.
李倩  田飞  田明中 《地质与资源》2016,25(1):97-100
内蒙古翁牛特地质公园主要由以花岗岩景观和沙地景观为主的勃隆克景区,以湖泊景观为主的其甘景区,以河流景观为主的西拉木伦景区和以草甸景观为主的灯笼河景区组成.其地质遗迹分布格局呈现出“一轴、两翼、四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地质遗迹种类丰富,包括古生物、水体景观、地貌景观、地质构造4个大类,其下分7类,共10个亚类.从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3个方面分析了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意义,并对翁牛特地质公园现存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质构造作用,形成了种类多样的地质遗迹,兼具美学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意义,造就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地质旅游资源。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开展细致的野外调查,对太行山地区的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归纳,重点分析了太行山岩石地貌景观资源、构造地貌景观资源、水体景观资源和古生物地质景观资源的特征和成因。此外,针对太行山现有的地质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综合分析,科学指导区域旅游开发,保护地质遗迹,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