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凌源市中心医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应用蓝光照射+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治疗前TBIL、DBIL、IBIL水平并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TBIL、DBIL、IBIL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性对比,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特别是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病理性黄疸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胆红素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5月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试验组(52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清学指标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非结合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蛋白静脉滴注联合蓝光照射治疗黄疸患儿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血清IBIL、TBIL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蛋白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及对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白蛋白治疗,观察组给予白蛋白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TBIL、DBIL、IBIL)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TBIL、DBIL、I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TBIL、DBIL、I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与对照组的17.39%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蛋白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显著,可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黄疸持续时间、胎便排空时间及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常规组,血清TBIL、 IBIL、DBIL、 CRP、 IL-6、 IL-8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减轻患儿的炎性反应,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间断性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给予间断性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实验室检验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比对照组的82.86%高,且观察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更短,治疗3 d时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性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儿胆红素水平的降低,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发育,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白蛋白静脉滴注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在该院就诊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观察组给予白蛋白静脉滴注复合蓝光照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血清指标: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总胆汁酸(TBA)、游离脂肪酸(FFA)、碱性磷酸酶(AKP)。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IBIL、TBI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BIL、TBIL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TBA、AKP、γ-GT、FFA、HS-CR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BA、AKP、γ-GT、FFA、HS-CRP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黄疸患儿白蛋白静脉滴注复合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血清胆红素及其他相关指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探讨发展性照护模式下的多维护理联合蓝光照射应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张掖市某医院收治的32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6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发展性照护模式下的多维护理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13%,高于对照组的7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展性照护模式下的多维护理联合蓝光照射可有效降低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蓝光联合支持治疗方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胆红素、炎症细胞因子、心肌酶及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的影响,为病理性黄疸患儿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蓝光+茵栀黄颗粒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蓝光+茵栀黄颗粒+白蛋白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周为1个疗程。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炎症细胞因子、心肌酶及α-GST水平并行组间比较。两组患儿完成治疗后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比较。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儿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GST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儿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TBIL、DBIL、IBIL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患儿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及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在降低患儿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心肌酶指标及胆红素指标方面更具优势,且安全性高,综合提升患儿治疗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蓝光照射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9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清胆红素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7.78%(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BIL、 IBIL、 D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光照射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小儿推拿法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15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清热利湿小儿推拿法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胆红素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降至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67%(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降至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小儿推拿法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显著,可缓解其临床症状,降低胆红素水平,且安全性较高,有利于促进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强光疗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临床效果.方法 102例NHB患儿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强光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TB...  相似文献   

12.
高玉胜 《现代保健》2013,(13):112-114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的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疗效差异的原因。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4例新生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持续性蓝光照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间继性蓝光照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黄疸消退时间、血清生化指标变化,并判断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7.6±2.1)d,TBIL血清含量为(32.3±3.2)μmol/L,临床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为(12.8±2.5)d,TBIL血清含量为(89.4±12.3)μmol/L,临床总有效率为70.0%,两组不同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继性蓝光照射能显著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唐莉莉 《职业与健康》2010,26(13):1554-1555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的诊断中检测直接胆红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高唐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感染性疾病的186例新生儿病例与100例高胆红素血症的病例,比较各组间胆红素水平。结果高胆红素血症与感染性患儿的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升高,但两组相比,感染性患儿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均升高,而高胆红素血症以IBIL升高为主;感染性疾病内各组间相比,感染性败血症、巨细胞病毒感染病例的TBIL值显著高于感染性肺炎和感染性肠炎病例的TBIL值(P〈0.01);感染性肺炎、感染性败血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感染性肠炎的DBIL值均显著高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DBIL(均P〈0.01)。经治疗后出院时各项数值均较前降低。结论 DBIL的升高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有很大意义,应加强对新生儿血清TBIL、DBIL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高亮度蓝色LED灯箱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8年1月西安市北方医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2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蓝色日光灯管箱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高亮度蓝色 LED 灯箱照射治疗,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日胆红素下降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碱性磷酸酶(ALP)、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CRP、NSE、ALP、FF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CRP、NSE、ALP、FF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22.00%(22/100),对照组为45.00%(45/100),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亮度蓝色LED灯箱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加快黄疸消退,降低血清胆红素、CRP、NSE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肌钙蛋白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3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接诊的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4例(观察组)与同期足月健康新生儿9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对象一般资料并对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肌钙蛋白Ⅰ(cTnⅠ)进行检测。根据TBIL检测情况,将观察组分为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组(轻度组)及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重度组);有无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症,将观察组分为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组(溶血组)与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组(非溶血组),对比各组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轻度组、重度组患儿TBIL、IBIL及cTn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组TBIL、IBIL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F=1 652.030、2 150.368、1 470.795,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TBIL、IBIL差值与cTnⅠ差值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64、0.415,P<0.05)。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TBIL、IBIL、cTnⅠ均明显高于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者(t=6.924、2.029、2.490,P<0.05)。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cTnⅠ水平会出现异常升高,cTnⅠ可为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肌钙蛋白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价值,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3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接诊的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患儿94例(观察组)与同期足月健康新生儿9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对象一般资料并对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肌钙蛋白Ⅰ(cTnⅠ)进行检测。根据TBIL检测情况,将观察组分为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组(轻度组)及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重度组);有无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症,将观察组分为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组(溶血组)与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组(非溶血组),对比各组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轻度组、重度组患儿TBIL、IBIL及cTnⅠ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组TBIL、IBIL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F=1 652.030、2 150.368、1 470.795,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TBIL、IBIL差值与cTnⅠ差值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64、0.415,P<0.05)。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患儿TBIL、IBIL、cTnⅠ均明显高于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者(t=6.924、2.029、2.490,P<0.05)。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cTnⅠ水平会出现异常升高,cTnⅠ可为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伤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间歇蓝光照射结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人血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的效果.方法 60例NHB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间歇蓝光照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人血白蛋白)与对照组(间歇蓝光照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胆红素、CK、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gA、I...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次短时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3月-2012年4月收治入院的15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8 h/次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连续≥16 h的传统蓝光照射方法进行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和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7%与对照组的9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72,P〉0.05),但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明显低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96 h后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连续蓝光照射法与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的治疗效果均较显著,采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血清胆红素浓度,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吴峰  梁鹤  邢栋 《现代保健》2012,(17):12-13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胆红素的影响。方法:将5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葡醛内酯静滴)26例和试验组(葡醛内酯静滴+茵陈蒿汤口服)28例。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值予以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TBIL、DBIL均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试验组胆红素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手术解除梗阻的基础上应用茵陈蒿汤,能够加速黄疸的消退,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