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磴口县沙冬青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沙冬青的株高和冠幅进行分级,研究磴口县3个沙冬青种群的大小结构和年龄结构,应用扩散系数C、负二次指数K、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数I、Cassie指数1/K、聚块性指数m*/m和扩散型指数Iδ7种聚集度指标确定不同生境条件下沙冬青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和动态,考察沙冬青种群在不同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沙冬青种群结构有差异,但都呈现衰退趋势.不同生境的沙冬青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类型和聚集强度不同,聚集强度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样地2在25和100 m2的范围内集群分布, 样地3在150 m2范围内集群分布, 样地1在7个取样面积下,均成随机分布.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的分布格局为:幼龄和老龄植株均成随机分布,中龄植株呈聚集分布.环境是沙冬青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
濒危植物永瓣藤的种群生命表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永瓣藤模式标本产地安徽祁门县棕里村设置4块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调查获取野外资料.对永瓣藤种群进行统计,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并应用理论分布模型和聚集强度指数分析种群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由于群落环境因子的差异,不同永瓣藤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存在差异.总体而言,棕里村永瓣藤种群以幼龄个体数量最多,中龄级别个体数量稍减,老龄个体最少,种群更新情况良好.2)不同样地的种群格局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聚块规模大体位于4 m2或16 m2附近.不同发育阶段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差异,幼龄个体大多为集群分布,在从幼龄一老龄的时间序列上呈扩散趋势.3)永瓣藤种群特征受到了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如群落区域小生境、永瓣藤生物学特征及人为干扰等.永瓣藤依靠无性繁殖进行种群更新的特点大大限制了其种群扩散能力,同时,严格的生境需求降低了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永瓣藤种群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远低于表象.  相似文献   

3.
广西大明山格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数量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西大明山保存较为完好的格木天然林内设置1块1 hm2固定样地,从种群空间格局、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4个方面研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数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大明山格木种群从幼龄和中幼龄到大树阶段,其空间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逐渐变为随机分布,但总体上呈聚集分布格局;该格木种群年龄结构大致呈金字塔形,属于增长种群,考虑潜在干扰影响时种群仍处于稳定状态;种群内幼苗丰富,死亡率高,以3~4龄级种群数量变化最为剧烈,是种群动态变化的关键时期,后面龄级的个体比例较低,死亡率较早期明显下降;种群生存分析显示,死亡率、死亡密度和危险率均随龄级增加呈下降趋势,早期生存压力明显高于中后期,格木种群存活曲线为 Deevey存活曲线Ⅲ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南京溧水东庐山麻栎种群结构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麻栎种群的年龄结构呈现偏态性,Ⅰ级幼苗数量较少,Ⅱ级幼苗贮备不足,年龄结构为衰退型;(2)静态生命表中,Ⅰ、Ⅱ龄级的死亡率为负值,而Ⅶ、Ⅸ龄级的死亡率最大,种群生命期望随龄级增加依次递减。(3)种群大小结构表现为中龄、大树所占比例较多,而幼树及老龄个体数量都较少,存活曲线呈现衰退型种群的变化特征。(4)利用负二项参数(K)、扩散系数(C)、扩散型指数(I_δ)、Cassie指标(C_a)、丛生指数(I)、聚块性指标(m*/m)等指标对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表明麻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5.
云龙天池云南松自然种群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云南松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以及不同生长阶段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从空间格局角度深入认识云南松林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方法]基于云南省云龙县天池自然保护区云南松天然林的样地调查数据,基于云南松的种群径级结构,采用Ripley’s L函数点格局方法,对云南松自然种群的龄级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不同生长阶段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云南松自然种群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完整,分布呈倒"J"型;云南松自然种群整体上在0 40 m的空间尺度上呈"聚集-随机"的分布格局;云南松自然种群个体在幼树和小树阶段,在较大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加转变为随机分布,而在中树阶段完全呈聚集分布,随着龄级的递增,大树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呈随机分布;云南松自然种群不同生长阶段个体间空间关联在所有尺度上基本都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云南松自然种群结构属增长型种群;云南松自然种群不同生长阶段的个体呈现不同的分布格局,表现出强烈的空间动态特性;云南松种群各生长阶段间正向的关系,有利于种群的维持。  相似文献   

6.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和扩散系数(C)等6种聚集度指数研究福建省长汀县石峰寨野生桂花种群大小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并探讨桂花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格局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桂花种群大小级结构随不同年龄阶段增长数量呈相对减少的趋势,种群结构较年轻且平稳,从幼树向中树过渡阶段存在着一个过滤筛。桂花种群在不同样地的分布格局具一定差异性,这是由于限制因子与种群适应对策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生长阶段种群的分布格局基本上由集群型转变为随机型,聚集度不断减小,幼苗和幼树阶段的桂花种群为集群分布,到成树阶段则转变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7.
森林优势树种对群落环境和结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浙江省景宁县荒田湖林场针阔混交林3个50 m×50 m样地中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和木荷Schima superba种群的径级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山松种群在3个样地中的径级结构均呈正态分布,而木荷种群的小径级个体相对较多;黄山松和木荷幼树以及大树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隔离现象,木荷种群幼树阶段在小尺度上均为聚集性分布,在较大尺度上呈现随机分布的格局,而黄山松的幼树和大树的空间分布格局在不同样地间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树种在生活史不同阶段的生态需求存在差异,进而引起空间分布格局的差异,在制定森林经营措施时应考虑优势种的径级结构及其空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雷公山水青冈林乔木层主要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立木大小级对水青冈群落中的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和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两个优势种群径级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采用方差/均值的t检验法、Morisita指数Iq的F检验法、丛生指数I、负二项式指数K、平均拥挤系数m*和聚块性指数m*/m判定并检验了两种优势种群的分布格局,并按径级分样地进行了格局类型及强度的比较。结果表明,在分布格局上,水青冈种群V级占优势,在3个样地中分别达到52%,49.1%,49.4%,Ⅰ级没有,Ⅱ级较少,表现为衰退种群;青冈栎种群Ⅳ级较多,Ⅰ、V级在个体数量比水青冈种群多;群落中两优势种群均呈集群分布。分析径级结构得出,随径级增大,水青冈种群由随机分布向集群分布过渡,而青冈栎种群则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过渡。  相似文献   

9.
前人都是采用样方方法对格氏栲种群数量的空间格局进行测定,而格局分布有可能受样方大小的影响,且分析过程中没有涉及聚块间密度差的问题,因而无法掌握种群的聚块大小差别及聚块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本研究采用无样方距离法,测定不同生境的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分析格氏栲种群格局的强度和纹理.强度以聚块和间隙的密度差来定义,纹理则是体现聚块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与诸聚块间的分离程度.测定结果表明,格氏栲种群格局强度从高到低排列次序为:木姜子>蚊母树>冬青>茜草树>格氏栲>米槠>虎皮楠>木荷;格局纹理从粗到细的顺序是:木荷=木姜子>茜草树>格氏栲=冬青>米槠>蚊母树>虎皮楠.这一测定结果与作者采用聚集度指标测定相同样地格氏栲种群空间格局的结果基本相符.因此,格氏栲空间格局类型及分布与格氏栲生物学特性及生境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森林结构调查最小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4块100m×100m的天然林样地材料,分别利用角尺度和双相关函数分析4块大样地中不同面积的窗口(小样地)对应林木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小样地面积不同其对应林木的空间分布格局也不同,随着样地面积逐渐变大,对应林木的空间分布格局趋于稳定,这意味着森林结构分析必须在一定大小的样地上进行。根据本研究资料,样地面积最小应为2500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