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Ann 《电脑迷》2009,(1):32-32
“最近大家听说了吗?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假的希捷硬盘。”“假硬盘?不可能吧,是不是OEM版的?”“不像,这次没有CEM标识了,要不看看图?”……QQ群里的对话引起了笔者注意,赶紧联系了一下做电脑兼容机生意的朋友确认此事,并对此事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2.
《信息方略》2014,(7):5-5
有消息称浪潮计划全面替代IBM在华服务器业务,目前已有80余IBM员工跳槽到浪潮。浪潮集团已确认“此事属实”。  相似文献   

3.
作为确认用户身份的主要手段,密码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有意思的是,前不久微软主席盖茨又语出惊人,说密码将很快成为过去!盖茨认可的密码时代终结者,正是智能卡和生物识别技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到底这两种技术有何神秘之处?下面就让我们探个究竟。  相似文献   

4.
魏武     
前些日子,河南安阳发掘出“曹操高陵”的消息在网上网下炒得沸沸扬扬,想必大家也都有所耳闻了吧?虽然考古工作者们现在基本确认了这座古墓的主人就是曹操,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质疑“曹操不是设了七十二疑冢吗?”毕竟,曹操在大家的心目中,更多的是一个阴线狡诈的白脸奸臣形象。说他临死时没玩点花样忽悠大家一下,谁会信?  相似文献   

5.
从手机解锁、小区门禁到餐厅吃饭、超市收银,再到高铁进站、机场安检以及医院看病,人脸、虹膜和指纹等生物特征已成为人们进入万物互联世界的数字身份证。生物特征识别赋予机器自动探测、捕获、处理、分析和识别数字化生理或行为信号的高级智能,是一个典型而又复杂的模式识别问题,一直处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前沿,在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由于生物特征识别涉及公众利益攸关的隐私、道德和法律等问题,近期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本文系统综述了生物特征识别学科发展现状、新兴方向、存在问题和可行思路,深入梳理了人脸、虹膜、指纹、掌纹、静脉、声纹、步态、行人重识别以及多模态融合识别的研究进展,以人脸为例重点介绍了生物特征识别领域近些年受到关注的新方向——对抗攻击和防御、深度伪造和反伪造,最后剖析总结了生物特征识别领域存在的3大挑战问题——“感知盲区”、“决策误区”和“安全红区”。本文认为必须变革和创新生物特征的传感、认知和安全机制,才有可能取得复杂场景生物识别学术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根本性突破,破除现有生物识别技术的弊端,朝着“可感”、“可知”和“可信”的新一代生物特征识别总体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6.
《传感器世界》2006,12(9):44-44
8月21日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了“2006国际RFID技术高峰论坛”。据会上消息,我国将在年底前开放射频使用频率,射频识别国家标准也即将出台,这对国内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相似文献   

7.
正TrulySecure(TM)是高成本效益和高精度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Marketwired 2014年6月30日美国加州圣克拉拉消息----Sensory公司今天推出TrulySecure(TM)技术,该技术有助于摆脱繁琐的指纹和PIN码识别。TrulySecure(TM)是一个以SDK形式提供给OEM产品开发者的技术组合,包含Sensory世界一流的说话人确认技术和最新开发的专有的人脸识别引擎。Sensory的身份验证解决方案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是以该公司在语音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上的雄厚实  相似文献   

8.
任智  秦军  姜楠  王坤龙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5):1518-1521,1540
针对LoRaWAN协议中LoRa网关与LoRa终端间数据多帧传输方式存在控制开销和传输时延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oRaWAN的自适应多帧高效传输方法(adaptive multi-frame efficient transmission,AMFET),包含自适应多帧发送机制、自适应多帧接收确认机制和丢帧识别机制。自适应多帧发送机制对需确认数据消息设置优先等级,对高级需确认数据消息进行立即确认,对低级需确认数据消息在自适应发送模式结束后统一进行确认,同时将Fpending机制引入LoRaWAN上行多帧传输;自适应多帧接收确认机制通过位向量压缩技术记录已接收数据帧信息,从而单次对多个需确认数据消息进行合并确认;丢帧识别机制利用需确认帧编号(confirmed data identity,CDID)识别低级需确认消息是否丢失,避免终端异常进入休眠模式。通过数学分析和实验测试,分别对AMFET方法的性能进行了理论验证和实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原LoRaWAN多帧传输方式,AMFET方法在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数据传输时延和数据传输能耗。  相似文献   

9.
《微型计算机》2010,(26):106-109
牛逼烘烘的原子弹是怎么来的,看过一点儿电视的同学都能说出“铀”这个字。其实在电视上,关于伊朗和朝鲜的新闻里也少不了提到“铀浓缩技术”,这一让美帝无比敏感的技术就是核武器的前奏。这一次我们就来看看铀的开采与生产步骤,嗯,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相似文献   

10.
某天中午,小编突然收到一个朋友的QQ消息,问了我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XX(朋友的前女友)的前男友是不是YY?”我觉得奇怪,为什么突发奇想地问这个?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如何在Microsoft Office Outlook中配置新邮件提醒? Outlook采用多种方法提醒用户收到新电子邮件消息。可以配置声音来识别新消息、鼠标指针可以暂时变为一个飞动的信封图标、可以在任务栏显示一个信封,或者弹出一个新邮件提醒框。可以在Outlook的”工具”菜单中配置这些选项中的一个或全部。要执行该操作,请选择“电子邮件选项”、“高级电子邮件选项”,并在“新邮件到达我的收件箱时”部分,选择所需选项的复选框。  相似文献   

12.
在电脑高手的眼皮底下,系统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故障——在键盘大写灯没有锁定的情况下,打出来的字母都是大字的;如果要打出小写字母,则必须让大写灯亮起来……是病毒作祟还是木马添乱?是流氓发威还是系统紊乱?请看本期“菜菜敢死队”为你揭开谜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趣科技     
《数码时代》2012,(7):136-137
小科技,大趣味,这是一份让你变身“科技宅”、“话题男”、“谈资帝”的iWo宝典。为什么苹果店Mac屏幕斜角都为70度? 苹果为了让顾客更好地体验店里的MacBook,想出了这样的办法——用固定角度的视觉展示。每个早晨店员们都会,让MacBook屏幕的倾斜角恰好为70度。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微型计算机》2011,(16):I0001-I0001
美国一个大学生近来成为了媒体眼中的红人.在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被白宫正式公开后.他首先抢注域名.然后花3个小时建立起一家新网站.售卖印有“奥萨马死了”图案的T恤衫.在2天内至少赚到了12万美元。  相似文献   

15.
最近看到了《微型计算机》对上海太平洋电脑城“赞助费”事件的揭露,大快人心之余,也让我对身边的一件“好事”更为好奇。前不久,长沙一家电脑城——河西现代IT城提出了“零租金入驻”的招商政策,相比上海太平洋电脑城照旧征收赞助费,这家零租金招商的卖场显然“厚道”得多。周围的许多同行听到这个消息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然而真有这种好事吗?零租金,恐怕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口袋妖怪》就差天空场景没有涉足过,尽管在前作中加入了空中战,但是充其量也只是跟部分训练员的有限的对战。而在本作中,借助拉帝欧斯和拉帝。亚斯MEGA进化后的飞空能力,玩家终于可以在天空探索了。不同于普通精灵的“飞空”技能,拉帝欧斯和拉帝亚斯的这种飞行能力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在获得关键道具之后,你可以随时随地召唤它们,在芳缘地区上空飞行,整个陆地都能收入眼底,而下屏则显示了世界地图。  相似文献   

17.
作为确认用户身份的主要手段,密码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有意思的是,前不久微软主席比尔·盖茨又语出惊人,说密码很快将成为过去!盖茨认可的密码时代终结者,正是智能卡和生物识别技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到底这两种技术有何神秘之处?下面就让我们探个究竟。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个人隐私神圣不可侵犯的时代,这也是一个隐私权保护越来越困难的时代。从基因研究到网络工程,人类最伟大的技术成就无一不为“挖掘与泄露”你的生物密码与生活秘密提供者更多的可能性。为了让互联网自动为我们服务,我们应该交出“珍藏”已久的秘密么?什么是我们可以“公开”的?什么又是我们必须“严守”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确认用户身份的主要手段.密码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有意思的是.前不久微软主席盖茨又语出惊人,说密码很快将成为过去!盖茨认可的密码时代终结者.正是智能卡和生物识别技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到底这两种技术有何神秘之处?下面就让我们探个究竟。  相似文献   

20.
用思维控制物体移动?这仿佛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但中实上,人类的这一梦想正在渐渐成为现实,权威科学杂志《自然》披露了一则石破天惊的消息——在今年6月进行的一次“突破性实验”中,当科学家将一枚名为“大脑之门”的芯片植入一名24岁四肢完全瘫痪病人的大脑之后,这名患者竟可以用其“思维”自如地控制电视机或者电脑——甚至上网收发电子邮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