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的心肌组织均可双向传导,既可以下传至心室,又可递传至心房。在病理情况下,有时某些心肌组织只允许激动从一个方向传导,而相反方向的激动不能通过,即所谓单向传导阻滞。其发生机理可能是由于某部分的心肌病变的严重程度不一,从而出现递减性传导所致。单向传导阻滞出现于以下几种情况:①并行心律。②反复心  相似文献   

2.
单向阻滞     
赵昜 《心电学杂志》2006,25(2):121-124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有激动形成异常(自律性)和激动传导障碍两种,后者多见,其又可分为传导阻滞和折返。而折返激动形成的必备条件是单向阻滞。传导阻滞可分为传导速度减慢和传导中断。正常心肌传导组织不论顺向或逆向都能传导激动,即可双向传导。但在某些睛况下可出现双向传导阻滞,或激动可只沿一个方向传导,而反方向传来的激动则不能通过,称为单向传导或单向阻滞(unidirectional block),是心脏传导阻滞中最基本的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3.
正常情况下,房室交界区可以双向传导,具有前向和逆向传导的功能;在少见的情况下,可发生单向阻滞;如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可出现一种罕见的现象称为心房逆行传导,心房的激动全部受阻,不能传至  相似文献   

4.
有关心传导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传导阻滞是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电通信延迟或者完全中断。正常来说,心脏的激动点从窦房结发生后,激动的信息依次向下传至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左束支→左心室→心肌)或(右束支→右心室→心肌)。如果这些神经冲动在心室传导时延迟了,就会出现  相似文献   

5.
Wedensky现象是心肌传导性受到抑制时出现的一种保护性机制,常使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房-室传导获得暂时改善。房室交界区的Wedensky现象与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发生逆向性隐匿传导关系密切,而心房激动下行性隐匿传导又可影响典型的Wedensky  相似文献   

6.
在激动或兴奋传导的方向上 ,心肌近端传导组织传导速度的延迟可造成本来在远端不能传导的激动得以意外的下传 ,这种形似超常传导的现象称为裂隙现象。关于裂隙现象的形成机制 ,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 :分层传导阻滞学说和房室结内双径路传导学说[1] 。本文拟就以房室结传导中出现的裂隙现象为例对目前比较流行的分层传导阻滞学说提出质疑。分层传导阻滞学说假设在房室传导途中存在着不应期显著不同的区域 ,如房室结远侧端水平面的有效不应期较长而近侧端水平面相对不应期较长 ,对来得较晚的房早 ,激动下传时传导系统均在兴奋期内 ,故能正常下传…  相似文献   

7.
杨兴季  杨杰 《山东医药》2002,42(23):55-56
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 ,然后按一定的频率、速度、方向和顺序 ,由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 (希氏束 )、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 ,抵达心室。如心脏激动不能循正常顺序或速度下传至心脏各部位时 ,称为传导阻滞或传导障碍。按其发生部位不同 ,分为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1 窦房阻滞窦房阻滞为窦房结起搏点与其周围的心房肌之间发生阻滞。正常窦房结激动发出后经窦房传导入心房产生 P波 ,窦房阻滞时 ,窦性激动传入延迟或不能传入心房。窦房阻滞分为三度 :一度窦房阻滞为窦性激动传入心房延迟 ,即窦房结传导时间延…  相似文献   

8.
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有时可表现为单向阻滞,即室上性冲动被阻滞于房室结或希氏束中,而交界区或室性逸搏冲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正常传导途径,逆传至心房,产生逆行的P波,或逆行隐匿激动房室结,影响下一次窦性冲动的传导,在希氏束  相似文献   

9.
正房室阻滞(AVB)的心电图临床常见,AVB是指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电活动从心房下传心室的过程中出现了传导延缓或传导中断的现象。根据传统概念,房室阻滞分为不全性和完全性AVB,前者包括一度AVB,二度AVB和高度AVB,而完全性AVB又称三度AVB。房室传导阻滞总述一.AVB的心电图分类人体心脏有着完整的特殊传导系统(图1),自主心电激动从窦房结发出后先激动心房,再经房室结、  相似文献   

10.
隐匿传导是指:一个窦性或异位冲动激动了心脏内特殊传导组织的一部分,但未到达心房或心室,故在心电图上不能显示出P或QRS 波。房室连接组织是发生隐匿传导最常见的部位,但心脏的其他部位如右束支、左束支或浦肯野纤维,也可发生隐匿传导。隐匿传导的冲动可来源于窦房结,亦可来源于心房、房室结或心室。其方向既可为  相似文献   

11.
1例男性,36岁,活动劳累时反复心悸、胸痛一月余。运动试验诱发胸痛伴V1导联ST段上抬4~5 mm,恢复早期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发生机制可能为冠状动脉病变导致房室结供血不足,影响房室传导功能而导致AVB;1例女性,52岁,活动时心悸、胸闷二月余,加重伴乏力十天。运动试验诱发Ⅲ度AVB,发生机制可能因先天性的房室传导障碍或传导系统及房室结心肌组织退行性改变。运动时频率增快的窦性激动在通过房室结下传过程中可连续落入房室结不应期,不能下传心室而产生房室传导的延缓或中断。  相似文献   

12.
心脏传导系统的任一部位都有可能发生传导阻滞,其中最常见的是房室传导阻滞,从其心电图表现看,有时不仅局限于房室交接区,还涉及心房或心室内传导阻滞,曾统称为心脏阻滞.目前认为,房室传导阻滞是指窦性激动自心房传向心室的过程中传导延缓,或部分甚至全部激动不能下传的现象.这种由于某个部位不应期异常延长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是病理性的;而由于正常不应期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则是生理性的,称为生理性房室传导阻滞,并非本文所指的房室传导阻滞,两者临床意义也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3.
房室结双径路是引起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的电生理基础,其电生理特征主要为当快 径路发生传导阻滞时,激动改从慢径路传导时形成 的跳跃现象.如能显示跳跃现象,就能证实双径路的 存在[1].我们注意到在临床电生理检查中,心房分级 递增刺激时,S-R 间期突然延长>60ms的现象屡见不鲜,诊断房室结双径路传导也沿用了此标准.本文旨在探讨心房分级递增刺激时S-R 间期突然延 长>60ms 对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的诊断价值以 及其与单纯的房室结传导延缓即房室文氏传导的区别点.  相似文献   

14.
窦房结的激动如何传送给心房和房室结,自Lewis于1910年提出放散传播(radial-spread)学说以来,一直有不同看法。近年来有人提出窦房结和房室结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心房细胞,称为结间束(internodal tracts),窦房结的激动经此途径传给心房和房室结。但此途径是否存在,看法并不一致。心房内的传导对窦房和房室传导的关系究竟如何,更不清楚。我们观察到2例特殊类型的房内传导阻滞并影响到窦房结的传出和房室传导,现予分析报道,以期对阐明窦房和房室传导之间的关系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许原 《心电学杂志》2002,21(3):179-183
(2)预激综合征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预激综合征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也是最常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之一。引发的原因是房室间有一条称为房室旁道的附加传导束 ,其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构成房室结以外的第2条传导通道。大约有80 %的旁道具有双向传导能力 ,既能将心房激动下传到心室 ,又能使心室的激动逆传回心房 ,此外还有大约20%的旁道仅有单向传导的能力 ,激动只能从心房下传心室 ,心电图呈现显性预激的表现 ;如果旁道没有顺传功能而仅有逆传功能 ,则激动只能从心室逆传回心房 ,心电图没有预激的表现 ,此种旁道称为隐匿性旁…  相似文献   

16.
钟杭美 《心电学杂志》2014,(2):106-110,114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延长而引起激动从心房至心室传导过程中出现传导延迟、部分中断或全部中断的一种心电异常现象。按其传导阻滞程度可分为一度、二度、高度、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上房室传导阻滞并非少见,但由于其多呈间歇性出现,特别是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在动态心电图的传统分析方法中,有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确定其发生的时间、频次以及伴发其它心律失常的情况(如期前收缩、逸搏等),因此,快速、明确诊断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7.
房室间期指电激动从心房传导至心室的时间间期.窦房结发出的电激动在向右心房传导的同时,主要通过右心房的前结间束向房间束(Bachmannn束)-左心房传导,但电激动也可经卵圆窝和冠状静脉窦的心房肌向左心房传导.窦性激动经右心房的前结间束向Bachmann束-左心房传导的同时,经右心房前、中、后结间束向房室结-希氏束下传激动心室[1].  相似文献   

18.
张兆华  卢彦 《山东医药》2001,41(13):56-57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又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由于房室传导系统房室结的绝对不应期异常延长,致所有来自心房的激动都不能下传至心室,形成完全性房室分离的现象,是儿科常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之一。CAVB可表现为一过性、间歇性或持久性。1病因1.1 先天性CAVB 小儿时期,尤其是婴幼儿以先天性CAVB居多。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母亲孕期患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血清中的抗体通过胎盘与胎儿心脏传导组织发生病理性免疫反应,引起炎症、变性及纤维化;②房室传导系统胚胎发育畸形、缺损,如先…  相似文献   

19.
完全性房室(室房)传导阻滞者合并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实属罕见。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其折返环主要在房室结和/或周围组织,心房、心室并不参与折返性心动过速,因此,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偶尔可发现室房2:1传导,甚至房室2:1传导,这也证明了心房、心室不参与折返性心动过速。本例患者心脏电生理检查显示:房室结折返时经His束下传到心室,形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由于房室结-心房阻滞,所以才伴房室(室房)分离,即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鉴于该患者既有心动过缓又有心动过速,治疗上需综合考虑。在植入起搏器之前,先行房室结改良术,然后再植入双腔起搏器。  相似文献   

20.
干扰与脱节是生理性的传导障碍,是心肌的生理性保护机制.同时也是形成复杂心电图的主要原因.所谓干扰系指激动在传导过程中适逢心脏传导系统或心肌正处于前一激动的生理不应期所致的传导障碍.有别于不应期病理性延长所致的病理性传导阻滞.干扰可发生在心脏的各个部位,以房室交接区最常见,根据产生的机制和激动起源分类为干扰性传导延缓和干扰性传导中断、相对干扰和绝对干扰、同源性干扰和异源性干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