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协同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的促上皮间质转化(EMT)作用。 方法观察TGFβ1及LPA诱导SW480细胞后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增殖活性变化。 结果TGFβ1及LPA均能使SW480细胞形态发生EMT改变;两者联合诱导细胞EMT改变更为明显。空白对照组、LPA组、TGFβ1组、LPA组+TGFβ1组,E-Cadherin表达依次下降;Vimentin表达未见明显差异。 结论LPA可能协同TGF-β1产生EMT作用,下调LPA的表达或可抑制肿瘤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SEPT9基因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westernblot法筛选SEPT9蛋白高表达肝癌细胞系,慢病毒转染沉默后检测细胞SEPT9蛋白表达量,通过EdU染色检测sh-SEPT9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沉默SEPT9表达后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westernblot分析沉默SEPT9表达对肝癌细胞HIF-1α、Ki67、PCNA、MMP-9、VEGF、Vimentin, N-cadherin、E-cadherin蛋白表达影响。结果 westernblot显示SEPT9蛋白在肝癌HepG2细胞存在高表达,慢病毒转然能够获得稳定遗传的HepG2-SEPT9-shRNA细胞系,sh-SEPT9转然后,EdU染色显示HepG2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细胞的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5);HepG2细胞Ki67、PCNA、Vimentin、N-cadherin、HIF-1α、MMP-9及VEGF表达量明显降低,E-cadherin的蛋白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 SEPT9基因通过增强肝癌HepG2细胞的EMT机制,促进肝癌HepG2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e)在衣霉素(Tunicamycin,TM)诱导的内质网应激介导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方法以衣霉素诱导肝癌细胞HepG2发生内质网应激,细胞分为四组:对照组、衣霉素组、槲皮素组、衣霉素+槲皮素组,采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距离,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和EMT因子Snail、E-cadherin及Vimentin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槲皮素可显著抑制HepG2增殖;衣霉素组细胞的迁移距离明显大于另外三组(P0.01),槲皮素组小于对照组(P0.01);衣霉素组细胞的GRP78、Snail、Viment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另外三组(P0.05),而E-cadherin低于另外三组(P0.05),与对照组比,槲皮素组GRP78、Snail、Viment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E-cadherin升高(P0.05)。结论槲皮素可抑制衣霉素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及其介导的EMT,从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MF)对腺嘌呤致慢性肾衰竭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以及该作用同肾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分化抑制因子(Id2、Id3)变化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4只,分对照组(16只)、慢性肾衰竭组(24只,腺嘌呤125 mg·kg-1·d-1灌胃)、MMF干预组(24只,腺嘌呤125 mg·kg-1·d-1+MMF 15 mg·kg-1·d-1灌胃).分别于第2、4、6、8周处死动物,收集血、尿标本测血肌酐、尿蛋白.取肾组织,Masson染色作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RT-PCR测肾组织TGFβ1、VEGF mRNA表达,Western blot测肾组织α-SMA、VEGF及Id2、Id3蛋白表达.结果 (1)慢性肾衰竭组、MMF干预组血肌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慢性肾衰竭组、MMF干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MMF干预组第6、8周时24 h尿蛋白显著低于慢性肾衰竭组.(2)慢性肾衰竭组、MMF十预组在第6、8周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显著重于对照组,但MMF干预组间质纤维化程度显著低于慢性肾衰竭组.(3)慢性肾衰竭组、MMF干预组在第6、8周肾组织(α-SMA、TGFβ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但MMF干预组肾组织α-SMA表达在第6、8周明显低于慢性肾衰竭组,TGFβ1表达在第2、4、6周亦显著低于慢性肾衰竭组.(4)慢性肾衰竭组第8周肾组织VEGF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MMF干预组肾组织VEGF表达第6、8周显著高于慢性肾衰竭组.(5)MMF干预组肾组织Id2、Id3蛋白表达高于慢性肾衰竭组,在第4、6周差异显著.结论 MMF具有减轻慢性肾衰竭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EMT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MMF下调肾组织TGFβ1表达及上调VEGF、Id2、Id3表达有关,其确切机制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干扰素γ(IFN-γ)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A549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过程的作用及对胞外调节激酶1/2(ERK1/2)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作用.方法 ①体外培养A549细胞,分为TGF-β1处理组(5 μg/L)、IFN-γ处理组(200 μg/L)和TGF-β1(5 μg/L)+ IFN-γ(10、100、200 μg/L)联合处理组.处理时间48 h,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E-钙黏素( 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的蛋白表达.②处理不同时间(5、30和60 min),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STAT3、p-STAT3和ERK1/2、p-ERK1/2的蛋白表达.结果 ①与TGF-β1单独处理组相比,IFN-γ(200 μg/L)+TGF-β1联合处理组vimentin和fibronectin的蛋白表达减低(P<0.05),而α-SMA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②作用后5、30和60 min,IFN-γ(200 μg/L)+ TGF-β1联合处理组STAT3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1).作用后5、60 min,IFN-γ(200 μg/L) +TGF-β1联合处理组ERK1/2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结论 IFN-γ可在体外抑制TGF-β1诱导的A549细胞发生EMT,其机制可能与上调ERK1/2和STAT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人胃癌细胞中Kruppel样因子(KLF)8是否参与了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MT)作用促进胃癌细胞侵袭转移。方法 TGF-β1处理胃癌细胞SGC7901和MKN45后,采用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荧光PCR(qRT-PCR)检测细胞中KLF8、上皮标志蛋白——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和间质标志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降低胃癌细胞MKN45中KLF8的表达水平,细胞侵袭试验和划痕试验检测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并且采用高内涵细胞分析试验检测细胞的运动速度。结果在胃癌细胞株中,TGF-β1刺激后,能够下调E-cadherin和上调Vimentin的表达,进而促进细胞发生EMT;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胃癌细胞MKN45中,TGF-β1能够增加KLF8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Western印迹和qRT-PCR实验发现,siRNA干扰KLF8表达后,能够阻断TGF-β1诱导的EMT,进而部分逆转了E-cadherin的降低和Vimentin的升高;同时,抑制KLF8后,能够降低TGF-β1促进的细胞侵袭、迁移和运动能力。结论在胃癌细胞中,KLF8参与了TGF-β1诱导EMT过程,并且有可能成为胃癌治疗中的新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s-Exo)对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细胞增殖及活化的影响。方法 取MSCs-Exo,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取LX-2细胞,分为对照组、5 μg/L、10 μg/L和20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α-SMA和COL1A1 mRNA及其蛋白表达。取TGF-β1诱导活化的LX-2细胞,以50 μg/mL、100 μg/mL和200 μg/mL MSCs-Exo干预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经电镜观察及粒径分析表明,实验所用MSCs-Exo符合外泌体的形态特征;实验所用MSCs-Exo阳性标志蛋白CD9和CD63阳性,而GM130蛋白阴性;经TGF-β1诱导活化的LX-2细胞α-SMA和COL1A1 mRNA水平及其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当TGF-β1诱导浓度为20 μg/L时,细胞α-SMA和COL1A1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最高;与对照组比,MSCs-Exo-100组和MSCs-Exo-200处理细胞增殖活力显著降低(均P<0.0001);50 μg/mL、100 μg/mL和200 μg/mL MSCs-Exo作用TGF-β1诱导活化的LX-2细胞α-SMA mRNA水平和COL1A1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细胞α-SMA和COL1A1蛋白水平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01);MSCs-Exo-100和MSCs-Exo-200处理的LX-2细胞增殖活力较对照细胞显著降低(均P<0.0001)。结论 MSCs-Exo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LX-2细胞增殖和活化,其应用研究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多柔比星(DOX)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aspase-9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取原代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设3组。A组用含2μmol/L DOX的DMEM-F12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处理4 h后,更换为正常培养基;B组用含2μmol/L DOX的DMEM-F12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处理4 h后,更换为正常培养基,并插入接种有MSCs的Millicell装置,共培养48 h;C组用含2μmol/L DOX的DMEM-F12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处理4 h后,更换为含50 nmol/L TGF-β1受体特异性抑制剂LY364947的DMEM-F12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并插入接种有MSCs的Millicell装置,共培养48 h。用ELISA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的TGF-β1,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结束时心肌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9表达量A组>B组>C组,P均<0.05。心肌细胞培养液上清液TGF-β1水平B组高于A、C组,P均<0.05;A、C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上清液TGF-β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s共培养可抑制DOX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9有关。MSCs旁分泌的细胞因子TGF-β1对DOX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间充质干细胞(MSCs)衰老模型,探讨C1q/TNF相关蛋白3(CTRP3)对衰老MSCs的作用并初步探讨机制。方法用过氧化氢(H_2O_2)诱导小鼠MSCs衰老,CCK8实验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验证模型的建立。外源性给予CTRP3处理MSCs 24 h,CCK8实验检测增殖活性,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MSCs衰老,分化诱导实验检测MSCs分化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SCs凋亡。RT-PCR检测MSCs中衰老相关基因P16、P21以及抗衰老基因SIRT1的mRNA表达变化。采用GraphPad Prism 6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LSD两两比较。结果 H_2O_2可抑制MSCs的增殖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00μmol/L H_2O_2作用4 h,细胞立体感消失,细胞形态不规则;CCK8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下降;β-半乳糖苷酶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继续CTRP3处理24 h后,衰老MSCs增殖和分化能力增强。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CTRP3可显著减低衰老MSCs的凋亡。RT-PCR检测发现CTRP3上调MSCs抗衰老基因SIRT1 mRNA表达,并且下调衰老相关基因P16、P21 mRNA的表达。结论 CTRP3可抑制MSCs衰老,SIRT1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及P16、P21基因表达水平下调可能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肝星状细胞RhoA、P27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肝星状细胞(HSCs)RhoA信号因子及其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表达的影响,探讨MSCs调控HSCs细胞周期G1/S转换机制.方法:贴壁筛选法培养、纯化SD大鼠MSCs,传代至第4代使用;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系及纤维原细胞系冻融后传代使用.应用6孔塑料细胞培养盒,每孔使用半透膜(transwellinsert)建立上下双层细胞共培养体系,常规培养.实验分3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MSCs实验组.用WST-8法对HSCs增殖率进行测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RT-PCR、Western blot检测MSCs与HSCs共培养后HSCs内RhoA,P27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HSCs与MSCs共培养24 h后,HSCs表现明显增殖抑制(P<0.01),且呈现时间依赖性,MSCs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2)共培养12 h后,MSCs可阻滞HSCs由G0G1期向S期转换,使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共培养12 h后,MSCs实验组RhoAmRNA表达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随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趋势;共培养后,MSCs实验组P27mRNA表达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4)共培养12 h后,MSCs实验组RhoA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随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趋势:共培养12 h后,MSCs实验组P27蛋白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随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5)相关性分析显示:RhoA与P27mRNA的表达无明显相关(r=0.105);RhoA与P27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943,P<0.01).结论:MSCs抑制HSCs增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RhoA-P27通路调控HSCs细胞周期改变;RhoA活性的下调可能是引起HSCs内P27蛋白表达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壳聚糖负载转化生长凶子-β1(TGF—β1)基因修饰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构建新型组织工程软骨培养体系,观察该培养体系对体内软骨缺损修复能力。方法将1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用壳聚糖、末转染MSCs 壳聚糖和TGF—β1基因修饰MSCs 壳聚糖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于术后6、12周用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缺损区软骨基质和TGF—β1表达情况。结果TGF—β1基因修饰MSCs组缺损修复时间明显缩短,并且新生的透明软骨组织均匀一致,与正常软骨结合良好,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TGF-β1基因修饰MSCs复合壳聚糖是优秀的组织工程软骨培养体系,可用于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桂皮醛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调控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桂皮醛处理人结肠癌SW480细胞,观察SW480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侵袭、转移能力及凋亡、上皮间质转化(EMT)、TGF-β/Smad3信号途径关键蛋白表达情况;用10 ng/m L的TGF-β1处理诱导SW480细胞EMT,并用80 mg/L的桂皮醇进行干预,观察SW480细胞中EMT、TGF-β/Smad3信号途径关键蛋白表达。结果桂皮醛处理后SW480细胞Bcl-2/Bax比率、细胞侵袭率、划痕愈合率、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GF-β、Smad3、Snail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桂皮醛干预后能够缓解TGF-β1处理后诱导的Vimentin、N-cadherin、MMP-9、Smad3、Snail蛋白表达升高,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桂皮醛可能通过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中TGF-beta/Smad3信号途径来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EMT,降低其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wist对膀胱癌细胞迁移、侵袭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膀胱癌5637、T24、BIU-87细胞和正常膀胱SVHUC-1细胞中Twist mRNA和蛋白水平,筛选表达水平最高的T24细胞,在T24细胞中转染shRNA Twist、shRNA对照命名为sh-Twist组和sh-NC组,并以不做处理的T24细胞为Con组,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各组细胞中Twist mRNA和蛋白水平,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侵袭和迁移,Western印迹测定各组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和侵袭迁移相关蛋白MMP-2、MMP-9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膀胱SVHUC-1细胞比较,Twist在膀胱癌细胞中转录和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sh-Twist组Twist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Con组(P0.05),sh-NC组Twist mRNA和蛋白水平与Co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Twist组细胞迁移数目、侵袭数目及MMP-2、MMP-9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Con组(P0.05),sh-NC组细胞迁移数目、侵袭数目及MMP-2、MMP-9蛋白水平与Co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Twist组E-cadherin蛋白水平与Con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Vimentin蛋白水平与Con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而sh-NC组Vimentin、E-cadherin水平与Co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wist敲低能够降低膀胱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抑制膀胱癌细胞EM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联合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瓣膜(TEHV)过程中,MSCs表型特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的表达情况.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进行细胞鉴定后种植于去细胞瓣叶支架上.将瓣叶置于含5 ng/ml bFGF的培养液中,培养14 d构建的TEHV作为A组;B组除培养液中不添加bFGF外,其余同A组;C组为大鼠肌成纤维细胞构建TEHV的对照组.RT-PCR检测各组TEHV中α-SMA、MMP-13和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MSCs表达CD29(94.82%)和CD44(93.59%).A组与C组α-SMA、MMP-13和TIMP-1 mRNA表达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B组(P<0.05).结论:采用bFGF联合MSCs体外构建TEHV过程中,通过bFGF的调控作用,可以使MSCs的表型特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表达与肌成纤维细胞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心康方对大鼠心力衰竭模型心肌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阿霉素腹腔注射法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9只)、心康方组(9只)和卡托普利组(9只)。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心肌Ⅰ型、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因子κB的抑制蛋白(IκB)和p56的表达,Western blot和RT-q PCR分别检测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和TIMP-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显著增加,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升高(均为P<0.01);TGF-β1和p56表达显著增加,IκB显著降低(均为P<0.05);MMP-2、MMP-9、TIMP-1和TIMP-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心康方组和卡托普利组大鼠的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显著减少,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降低(均为P<0.01);TGF-β1和p56显著降低,IκB显著升高(均为P<0.05);MMP-2、MMP-9、TIMP-1和TIMP-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中药心康方可减轻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肌胶原沉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核因子κB介导的TGF-β1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脏损伤因子(KIM)-1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因子表达中的作用。方法用TGF-β1刺激处理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测定细胞中KIM-1 mRNA和蛋白水平。在NRK52E中转染KIM-1 siRNA,给予TGF-β1刺激后,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测定细胞中KIM-1 mR-NA和蛋白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蛋白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纤维化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1型胶原酶(Col1)、3型胶原酶(Col3)的表达。结果对照组+TGF-β1细胞中KIM-1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干扰组+TGF-β1细胞中KIM-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GF-β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干扰组+TGF-β1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α-SMA表达水平降低,纤维化因子CTGF、Col1、Col3的表达也降低,与对照组+TGF-β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敲低KIM-1可以减少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化因子表达,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EM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靶向沉默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对大肠癌LoVo细胞侵袭能力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在体外COX-2 siRNA转染大肠癌LoVo细胞,RT-PCR及免疫印迹法验证转染后COX-2 mRNA及蛋白表达,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免疫印迹法检测EMT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Fibronectin)、ERK/MAPK和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Akt、p-Akt、p-GSK-3β、ERK、p-ERK)及MMP-9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COX-2 siRNA转染大肠癌LoVo细胞后,COX-2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同时细胞侵袭能力降低;上皮标记物E-cadherin表达上调,同时间叶标记物Vimentin和Fibronectin表达下调;细胞总的ERK、Akt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而p-ERK、p-Akt表达降低,同时,Akt下游效应蛋白p-GSK-3β表达也下调; MMP-9表达下调。结论 COX-2 siRNA转染有效抑制了大肠癌LoVo细胞COX-2表达,并可能通过阻滞细胞ERK/MAPK和PI3K/Akt通路,进而抑制EMT,下调MMP-9表达,降低细胞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对胃癌HGC-27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胃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分别分离培养CAFs和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建立胃癌HGC-27细胞与CAFs或NFs共培养体系,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粘素(E-cadherin)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蛋白]、MMP-9、STAT3、p-STAT3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胃癌HGC-27细胞与CAFs共培养后其增殖和侵袭能力均较HGC-27细胞单独培养组或与NFs共培养组显著增强,且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同时Vimentin、Fibronectin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MMP-9蛋白表达上调;STAT3总量未发生变化,p-STAT3表达上调。[结论]CAFs可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STAT3通路进而促进细胞EMT。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体外研究经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转染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否更容易向损伤足细胞迁移并修复损伤足细胞。方法高糖诱导建立肾小球足细胞损伤模型。MSCs与肾小球足细胞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做迁移实验,检测SDF-1转染的MSCs是否更容易迁移至损伤足细胞侧。并检测足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转化生长因子(TGF)-β、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经SDF-1转染的MSCs更易迁移至受损足细胞侧,且可下调受损足细胞中IGF-1、TGF-β、caspase-3表达。结论经SDF-1转染的MSCs能够更容易迁移到受损的足细胞侧,且对高糖所致足细胞损伤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