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是引起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治疗方法也比较局限,为探求更好的治疗方法,该实验从小胶质细胞方向入手进行探究。在神经病理条件下,激活小胶质细胞能够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但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会产生大量的炎症因子,使损伤进行性加重。目的:探讨视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其过度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8周龄SD大鼠18只,将其随机分为移植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只,其中模型组、移植组选取左眼进行视神经钳夹造模后分离视网膜和视神经,假手术组只分离视网膜和视神经,不进行钳夹,移植组在损伤后立即向左眼玻璃体内注入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入细胞1×108,细胞量为2μL),模型组、假手术组玻璃体内注入等量的PBS,术后15 d全部处死,在灌流固定后取视网膜连带视神经用于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结论:模型组视神经及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活化标记物Ox-42以及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移植组视神经及视网膜中Ox-42和TNF-α表达量降低(P<0.05)并且接近假手术组水平。结果表明,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与视神经损伤相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及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视网膜和视神经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2.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平均发病年龄60~65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该病以运动迟缓、共济失调、肌强直和静止性震颤为主要临床特征,以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和大量α-突触核蛋白蓄积形成lewy小体为主要病理改变[1]。近年来,有关PD发生发展中黑质致密部的炎症反应经多次研究并得到初步证实。最初,研究者在对PD患者进行尸体解剖时发现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异源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从脐带中分离和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纯度;用Brdu法测定细胞增殖率,观察UC-MSCs对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体系中CD4 、CD8 水平检测及UC-MSCs对T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且用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4、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从脐带获得的MSC免疫表型分析显示,其不表达HLA-Ⅱ抗原.对PHA刺激的脐带血T淋巴细胞,UC-MSCs对其的增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呈细胞数量剂量依赖性;UC-MSC与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体系中,CD8 细胞比例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 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UC-MSC抑制了共培细胞养体系中IFN-γ分泌,然而促进了IL-4的分泌,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UC-MSCs抑制PHA刺激的T淋巴的增殖,能够改变T细胞亚群及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这种抑制特性表明,UC-MSCs对免疫反应具负调节作用,可能为GVHD的防治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有助于UC-MSC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表型及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分化潜能,参与构成骨髓的微环境,分泌大量细胞因子支持造血。最近的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表型呈现动态的表达;同种异体细胞移植免疫排斥由于移植抗原差异而引起,但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却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综述了其可能的机制及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脐带来源的MSC对B细胞生长、活化、功能、信号通路的影响,为阐明MSC对B细胞的调控以及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人非Hodgkin淋巴瘤B细胞系Daudi、Namalwa和Raji为研究模型,在CpG刺激和不刺激下,与脐带MSC分别共培养3天后,收集悬浮的B细胞,进行细胞计数,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染色检测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免疫球蛋白、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Transwell实验证明细胞接触的依赖性。实时定量PCR检测与MSC共培养6、12、24、48 h后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APK、JAK-STAT、PI3K信号通路蛋白的激活情况,抑制剂证明信号通路对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MSC可阻滞Namalwa和Raji于G0/G1期,对3种B细胞系增殖和凋亡没有显著影响;显著抑制Daudi、Namalwa表面IgM的表达和3种B细胞表面CD86的表达,且抑制效应不依赖细胞接触和COX2的作用;显著上调Daudi内CCL2、COX2、IL-8的mRNA水平。但不影响TNF-α;显著激活3种细胞株上的ERK信号,ERK抑制剂可减弱MSC对Daudi表面分子和CCL2的调控。结论:MSC可阻滞B细胞系周期,通过分泌可溶性因子抑制B细胞系表面分子的活化、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ERK信号通路参与了MSC对B细胞系上述功能的调控,提示MSC抑制B细胞的免疫效应从而在治疗免疫疾病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取材方便、无污染、易扩增、无伦理学差异、多向分化等优点被作为用于组织工程学及再生医学的理想种子细胞。 目的: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机制进行阐述。 方法:以“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oming mechanism or home,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机制,归巢特点”为关键词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NKI数据库2003至2012年,选择内容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机制、临床应用相关的文章,这些文献为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共纳入31篇文献。 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多向分化等优势使其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使众多疾病的治愈成为可能,其中向缺血或损伤组织炎性归巢的特征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临床的关键。了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特点,研究其归巢机制,使其高效归巢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细胞治疗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脐带沃顿胶和血管周围组织中的一种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的潜能。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细胞和神经细胞,并且具有免疫调节性;脐带作为医疗废弃物来源丰富,对供者无不利影响,无伦理问题的限制,这为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提供了新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is an autoimmune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the activation of immune cells and production of autoantibodies by plasma cells and release of cytokines.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 are widely studied as an alternative cell source for their ability to differentiate into multiple mesenchymal lineages. An important function for MSC for autoimmune diseases is their immunomodulatory effect on various activated lymphoid cells, such as T cells B cells, NK cells, and dendritic cells; and on cytokines , such as IL-10, TGF-β, TNF-α, et al. Umbilical cord MSCs (UC-MSCs) had a higher proliferation capacity and lower immunogenicity, indicating that it may be a novel alternative source of human MSC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this review, we introduce the immunomodulatory effec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C-MSC in SLE based on recent findings in human and animal models.  相似文献   

9.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免疫细胞活化和自身抗体产生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还有多种免疫调节作用。许多研究表明MSC对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上调Foxp3’T细胞水平、下调Th17细胞水平、抑制浆细胞的成熟等)的表达以及细胞因子(IL-10、TGF—β、TNF—α等)的分泌干预抑制SLE,并且免疫原性较低。尤其脐带MSC,因为其独特优势,目前已经成为干细胞干预治疗SLE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从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制备hucMSCs,用流式细胞术鉴定P3代hucMSCs表面标记抗原,用油红O染色、茜素红S染色和Masson染色进行间充质干细胞三向分化能力鉴定;以人表皮角质细胞系HaCaT为研究模型,在transwell上室接种P3代hucMSCs进行共培养,显微镜观察24、48和72 h时HaCaT的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划痕法检测细胞12 h和24 h迁移率,qRT-PCR法测定HaCaT细胞迁移、增殖相关生长因子KGF-2、FGFR-2、TGF-β1,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Fibronectin、MMP-1和Collagen Ⅰ mRNA表达水平。结果 hucMSCs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其表面间充质干细胞标志性抗原CD105、CD90、CD7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8.35%、99.97%和99.94%,不表达CD45、CD34、CD14和CD19,在诱导培养16d后出现明显的成脂、成骨和成软骨细胞特性。hucMSCs共培养24、48和72 h,HaCaT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分别显著增加了(20.42±3.90)%(P=0.002)、(36.30±8.08)%(P=0.001)和(27.31±10.04)%(P=0.012),与形态学观察结果一致。划痕后继续培养12h,对照组、共培养组HaCaT的空白区域面积分别为(36354.19±1705.32)μm~2、(29497.63±1286.49)μm~2(P=0.045),培养24 h,其空白区域面积分别减少为(13086.65±1695.85)μm~2、(2895.69±224.32)μm~2(P=0.014)。qRT-PCR结果显示,共培养处理24h后huc MSCs组KGF-2、TGF-β1基因表达分别上调为对照组的1.24倍和1.92倍;共培养48 h后KGF-2、TGF-β1和FGFR-2分别上调2.01倍、2.26倍和1.34倍,细胞外基质蛋白Fibronectin转录水平显著上调为对照组的1.59倍,MMP-1降低至对照组的0.52倍。结论 hucMSCs能够显著促进HaCaT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这可能与hucMSCs调节HaCaT增殖、迁移相关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有关,提示hucMSCs是有潜力的表皮创伤愈合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体外诱导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用生长因子bFGF和EGF联合全反式维甲酸(RA)、中药单体熊果酸、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原代无血清培养的上清液3种方法,诱导hUC-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观察形态改变,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相关的标记物Nestin、Musashi-1和Tubulin、GFAP、O4.结果 hUC-MSCs经细胞因子、2mg*L的熊果酸诱导后,细胞由成纤维状逐渐变成双极、多极或锥形,胞体缩小;有些细胞伸出突起,随时间推移逐渐伸长,有些可形成次级突起,相互连结形成网状.另有一些胞体呈球形,突起较短.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元原代无血清培养的上清液诱导hUC-MSCs先形成Nestin和Musashi-1阳性的神经球,再经历上述形态变化,分化形成神经元样细胞.hUC-MSCs经诱导14 d后,有少量细胞表达Tubulin、GFAP、O4.结论 hUC-MSCs在体外特定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作为神经系统疾病细胞移植治疗的备选来源.  相似文献   

12.
背景:人脐带Wharton’s Jelly源间充质干细胞避免了伦理的限制,来源丰富,可以作为种子细胞进行组织修复。 目的:观察体外诱导脐带Wharton’s Jelly中间充质干细胞向许旺细胞分化的可行性。  方法:分离、培养脐带Wharton’s Jelly中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标志。利用神经细胞培养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维甲酸、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采用两步法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许旺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巢蛋白、S-100、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记技术检测许旺细胞特异性蛋白产物表达。 结果与结论:脐带细胞培养第7天形态发生变化,部分细胞变成梭形。原代细胞培养10 d左右可达80%~90%融合,细胞呈梭形。分离培养的细胞表达具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特有标志:CD44(91.4%),CD29(91.3%),CD105(99.2%),不表达CD34(0.2%),CD45(0.9%),CD14(0.6%)。脐带Wharton’s Jelly中间充质干细胞经第一阶段诱导后,细胞由短梭形变成长梭形或纺锤形,并出现聚集现象,由形状规则、表面圆滑的球形细胞团形成。第二阶段诱导后,有长梭形细胞从球形细胞团爬出,96 h后细胞形态多为长梭形,伴有多极现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示:长梭形多极细胞具有许旺细胞特异的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染色。结果表明脐带Wharton’s Jelly中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许旺细胞。  相似文献   

13.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的一种。因能分化成间质组织而得名,具有亚全能分化潜能,在特定的体内外环境下,能够诱导分化成为多种组织细胞。从而给人类多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原材料[1,3]。其临床应用前景非常好。我院自2009年7月始开展此项业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成骨分化: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膜表面的超微结构变化2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生物学特性3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冻存复苏后的生  相似文献   

15.
背景:动物实验中已多次验证,脐带干细胞移植可有效改善帕金森大鼠的旋转行为,且免疫排斥反应低。目的:以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作为观察指标,评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帕金森病患者 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52-76岁,帕金森病H&Y分级3-5级。在产妇知情同意情况下,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获取足月妊娠产妇的脐带,无菌收集脐带,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自第 2 周起应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颈动脉穿刺移植治疗。移植前及移植后1个月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对患者移植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结果与结论:1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与移植前相比,移植后1个月患者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降低(P < 0.05),主要集中在对震颤、强直的改善,而运动迟缓、姿势不稳等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患者均未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6.
背景:国内外尚无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运输过程中相关活力指标的全面评估。 目的:检测白蛋白和储运时间等不同条件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将3.15×109 L-1细胞悬浮在3 mL生理盐水中。其中实验组加入1%白蛋白并避光保存,对照组分为不加白蛋白避光保存组和加白蛋白光照保存组,在0,2,4,8和24 h分别测定各组细胞数、锥虫蓝拒染率和细胞存活率。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保存液中加白蛋白且避光)的8 h细胞损失率几乎为零,细胞存活率接近90%。对照中不加白蛋白组8 h细胞损失率高达38.5%,细胞存活率为86%。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长途运输中,加入1%白蛋白可以有效保证细胞存活量。运输时间超出8 h后,细胞损失率上升且存活率下调。实验数据表明,16 ℃、避光和1%白蛋白生理盐水的保存条件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8 h内符合临床输注要求。  相似文献   

17.
树突状细胞(DCs)作为体内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在较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由于其强大的自我修复、抑制炎症以及免疫调节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表明MSCs能通过影响DCs的成熟及功能,达到缓解疾病的目的.通过对MSCs调节DCs功能调节的深入研究有望取得疾病治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活化小胶质细胞致星形胶质细胞激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化小胶质细胞培养液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 LPS激活原代培养小胶质细胞,采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刺激星形胶质细胞,观察星形胶质细胞GFAP及IL-1β和TNFα的表达。结果 LPS刺激后,小胶质细胞OX42表达量上升,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增高;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可致星形胶质细胞激活,GFAP表达量上升,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增加。结论活化小胶质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可致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前炎症介质IL-1β和TNFα。  相似文献   

19.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间充质的多潜能干细胞,易分离,无特异分子标记,在体内、外可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诱导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内ERK的磷酸化和MEF-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进而引发STAT3磷酸化的增加以及MEF-2C和MyoD基因表达的上调,从而激活肌源性以及心肌特异基因的转录,促使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方向分化。但其分化机制还有待深人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反应性星形胶质活化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在许多病理情况下常见的反应,但其发生机理尚有待阐明。近年研究发现一些细胞因子能引起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我们及其它一些实验室的工作证实在多种损伤后小胶质细胞反应最早,是CNS损伤急性阶段主要应答细胞;故有文献提出反应性胶质化是一种后发现象,受小胶质细胞分泌产物的调节。本实验应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了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取新生大鼠大脑皮层,参考Giulian(86)与McCarthy(80)等的方法进行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传代2次的星形胶质细胞种植于多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